关于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学生思维能力培养的问题与对策研究

2015-12-18 17:13胡玉杰
博览群书·教育 2015年9期
关键词:思维能力培养数学课堂小学

胡玉杰

摘 要:培养小学生思维能力发展是当前小学数学教学中的重点。近年来培养学生思维能力逐渐得到了人们的广泛重视,小学数学加血中要想提升学生的思维能力,應重视起其对知识的理解程度,并在学生原有的基础上加以拓展。本文主要对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学生思维能力培养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进行了分析,希望以此为小学数学教学提供有益的帮助。

关键词:小学;数学课堂;思维能力培养

小学数学教学是提升学生素质和思维能力的重要学科,对学生的未来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但在当前我国的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很多教师并没有认识到思维能力培养的重要性,实际教学并没有给学生更多的时间进行考虑和分析,使得教学中存在一定的问题。下面将对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学生思维能力培养的问题及对策进行详细分析。

一、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思维能力培养存在的问题

1.小学数学教学中语言形式问题

小学数学教学内容中存在着一定的跳跃性,学生的思维一旦出现溜号那么就会跟不上教学内容,影响教学的质量。同时在长时间的影响下学生会逐渐的对数学教学产生抵触心理,从而影响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对于小学生来说,他们的抽象思维发展的不够完全,因此,需要将自己的思维通过语言的形式表达出来。而教材当中的内容则是通过固定的文字进行呈现,有着一定的局限性。对此,教师应在授课的过程中将教材思维积极的转换成为语言表达形式,以帮助学生更好的理解教学内容。但在现实教学中教师很难注意到这点,只是根据教材内容进行教学,导致学生无法从根本上理解教学含义,教学的效果受到了一定的影响。

2.教材结构与学生知识结构不符

小学数学内容虽然比较简单,但当中涉及到的内容仍然具有一定的抽象性,对小学生来说仍然有着一定的困难。因此,教师应对教材的内容根据学生的特点来进行适当的扩展或者填补,以便于能与学生的实际认知水平相适应。小学数学教材中的见解性与学生的思维之间存在着不完整性相遇,不仅影响着教学的质量,同时也对学生的思维发展起到了一定的限制性作用。可以说这种教学内容与学生思维之间存在的差异是导致学生思维能力发展难以提升的重要因素之一。

3.教学内容较为复杂

小学数学教学中共包含了12册数学教材,在这些教材中很多内容会存在复杂的现象。同时教材并不是根据学生的思维发展来设计的,而是在当中存在着一定的隐性联系。如果在日常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忽视了这种教学知识之间的联系,而是根据教材内容进行传统方式教学,那么将会影响学生对数学知识的理解城府,同时也会给学生的认知结构造成一定的影响。小学数学教学本身是提升学生思维和完善认知结构的过程。学生的认知结构一旦形成就很难发生改变。因此在教学中教师一定要重视起学生的认知结构完善,使之思维能力能得到有效的发展。

二、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学生思维能力培养的措施

1.将知识前后结构进行联系

小学数学教材中主要将内容以文本的形式展现出来,使得教材内容难以与学生的实际情况相适应。对此,教师应积极的将教学内容进行处理,使其能符合学生的认知结构,并与学生的兴趣爱好等相适应,以便于提升学生对数学的热爱程度和掌握程度。例如在数学教学“认识小数”一节内容中,教材有安排了相应的小数加减法教学,这种安排与学生的思维发展是有着适应性的,但在后期又安排了找规律等教学内容,而不是顺着学生的思维发展进行乘除法等教学,学生在这种情况下会对之前的知识有所以往。也就是说在穿插了其他知识之后,学生很有可能对小数教学知识有所遗忘,日后再进行相关内容教学时,仍然需要进行重头再来。这种方式不仅浪费的教学时间,同时对学生的思维也造成了影响。因此,在教学中教师应培养学生养成课后复习的习惯,并引导学生将旧知识与新学的知识之间联合起来,形成一个完整的知识体系,最终达到提升学生思维能力的作用。

2.将教材与学生思维联系起来

小学生的思维发展是有限的,他们对知识进行加工要完全的依靠教师的引导。小学生在对事物的认知上通常是比较直观的,因此他们对教学中的抽象内容很难理解。对此,在进行日常的教学中教师应及时的将教材中的内容与学生的实际发展以及需求相联系,将教学内容变得更加通俗化,紧密的结合生活实际,从而来满足小学生的思维发展。此外,教师应在学生原有的知识基础上进行教学,将知识贯穿在一起,让学生摆脱思维上的惰性,从而提升思维的良好状态,产生学习的动力和积极性。

3.将教学内容简化

在小学数学的课堂教学中,不少的教师会因为经验不足而忽视了学生的思维发展,只是根据教材来进行讲述,而不关心学生的思维能力能否适应。这种对知识简单的处理,很难让学生掌握教学内容,即便学生能解决相关数学问题,也难以提升其对知识的应用性。但教师如果能将教学知识变得更加生活化,简单化,那么学生将更加容易理解并掌握教学内容。例如教师在进行分数教学时,拿一根粉笔折断,并问学生能否用数字表示学生的根数,有的学生会说是0.5支,然后接下来教师在引导学生认识分数,0.5支也就是1/2支。在这样的教学环境中,学生很容易理解分数的概念,从而将教学内容中的复杂性简化,提升学生对知识的掌握能力。小学数学知识虽然不是很难,但对于小学生来说他们的思维发展有限,因此要求教师一定要讲究教学的策略,应充分的考虑到学生的实际需要,这样才能更加系统的将知识传递给学生,帮助学生思维得到发展。

三、结语

小学生的认知结构发展具有一定的特殊性,他们的思维比较具象化,因此很难理解抽象性的知识。传统教学中教师只是根据教材内容来进行教学,并不重视学生的思维发展,导致教学中学生很多知识难以理解,并且难以形成完整的知识结构。对此,教师应积极创新教学方式,将教学内容变得更加简约化、生活化,从而让学生掌握好教材中的内容,促使学生的思维得到发展,提升教学有效性。

参考文献:

[1]潘能钧.小数新授课学生思维能力培养的方法与途径[J].现代中小学教育,2011,(07):41—45.

[2]季冬平.数学课堂中对学生思维能力培养的操作与实践[J].新课程研究(基础教育),2012,(11):62—64.

[3]孙业平,马维先.浅析语文教学与思维能力培养[J].教育教学论坛,2014,(19):42—46.

猜你喜欢
思维能力培养数学课堂小学
浅析在历史课堂教学中发展学生思维能力的心得
改进实验教学 促进学生思维
张扬学生个性,展现课堂活力
数学课堂教学中动手操作活动实施研究
数学课堂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之我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