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电工与电子技术基础》理论教学的思考

2015-12-18 20:17吴慧珍
博览群书·教育 2015年9期
关键词:电工电子思考教学改革

吴慧珍

摘 要:本文以电工与电子技术基础教学存在的问题为切入点,简单地从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手段等几个方面浅谈一些思考。

关键词:电工电子;教学改革;思考

《电工与电子技术基础》是一门理论性和实践性都很强的课程,是机电专业重要的专业基础课。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不仅要求学生掌握毕业后从事电气技术工作的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也为本专业学生学习后续课程打下坚实的基础。

但是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代课老师普遍反映这门课越来越难教。主要原因有以下几个方面: (1)学生素质参差不齐。技校学生多是普高上不了的学生,甚至有些都未参加过中考。学生进入技校还是不能好好学习,不仅不学理论课对于实习操作课也同样不感兴趣。(2)教学内容覆盖面广,理论抽象,学生普遍觉得学习起来较为困难。(3)教学手段不够灵活多样,学生学习积极性不高,影响了教学效果。

要改变这些现状,就要充分发挥教师的引导作用,从教材与教法方面提高教学质量。

一、调整教学内容,制定合理的教学计划

电工与电子技术基础知识覆盖面广、信息量偏大,而课时安排有限,必须根据教材特点和实际情况有所侧重地选择,适当地进行取舍,调整教学内容,使“培养应用与技能型人才”落到实处。

这就要求我们的教学内容要体现专业特色并结合学生专业进行精炼,制定有针对性的教学计划,做到有的放矢、学以致用。课程内容以“必需、够用”为原则,对一些复杂的理论推导和应用较少的难记的公式,该减则减,避免学生产生厌学现象,同时要体现专业特色。

例如,对于机电专业的学生,在以后的学习工作中,电动机及其控制技术、半导体器件、放大电路等几个方面用得最多,在学习这些章节时应多用些课时,重点讲解。同时,科学地使用教材,应与时俱进,跟踪科学技术发展在工农业生产领域中产生的新成果、新方法并及时补充到教学中去,开阔学生视野,启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二、采用丰富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

新型的教学模式要求“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以 能 力 培 养 为 主 线,以 素 质 培 养 为 目标”,因此要求我们丰富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特别是对于对理论知识毫无兴趣的技校学生的教学,更要千方百计的激发出他们的听课欲望。

1.创设情境,激发求知欲

课堂教学中良好的开头可以吸引学生的目光。营造良好的课堂情境需要有情趣的提问,从而使他们对学习电工电子技术基础产生兴趣,并产生强烈的求知欲,從而进一步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自觉性。例如,讲电功时,可以跟家庭用电情况相结合。讲直流电源制作的时候可以跟我们现在的手机充电、电动车充电相联系,让学生知道我们的理论基础的学习并不是只是纸上谈兵,让他们从抽象的理解到形象理解用到实际生活中去,从而提高学习的积极性。情感是滋生兴趣的催化剂,积极的情感体验会使人将一种行为进行下去,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不断调节自己的情感,而不是抱着消极的或应付的态度去学习,努力在学习中获得真正的乐趣和满足。还可以让学生寻找课本中一些对自己成长有帮助和好处的知识,这些都有利于学习兴趣的提高。

2.改善教学方法,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加深知识点的理解与应用

电工与电子技术基础理论知识比较抽象,不利于学生理解。因此,在实际教学中,要尽量把理论知识形象化、直观化。采用启发式、类比式等多种教学方法,便于学生接受所学的知识,提高学习的兴趣和积极性。

例如,在讲电容器时要将水容器联系在一起,类似于用不同的容器装水,要达到相同的水,截面积大的容器需要装的水比较多。根据电容器和水容器的类比轻松地介绍了电容器的概念和影响电容量大小的因素。讲二极管的单向导电性时,类似门一样,顺着门的方向就可以打开,逆着门的方向就打不开门的道理。这样加深学生理解和掌握二极管的单向导电性。

在讲解基尔霍夫电压定律时,可以采用类比法将电路中的电位类比成海拔高度,电压类比成高度差,引导学生将常用规律迁移到电路中,从而使学生更容易理解该知识点,进而达到掌握的目的。在求解三相电路时,引导学生分析多种求解思路从而找到最佳的求解方案,使学生运用发散性思维来考虑问题,强调学生的主动参与。

3.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在教学的过程中,多给予学生参与的机会,多让学生动手,激发学生学习、探究的欲望。例如对二极管、三极管的特性讲解时,可以让学生动手,通过万用表的测量去判断二极管、三极管的管脚。提高学生对知识点的理解深度和应用能力、动手能力。课堂教学也可从实验入手,再从实验中引入问题,这样具体而真实,可以使学生带着问题做实验,通过亲自动手实验再来找到问题的答案,从而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热情,增加了学生学习的成就感。

4.采用先进的教学手段

将多媒体教学与黑板教学相结合。对于关键的理论推导、重要例题,教师可以在黑板上进行,而对于大量的概念以及图形,使用多媒体课件就可以省下很多时间。除此以外,本课程中有些知识点很难理解,例如在讲解旋转磁场、PN 结的形成、晶体管中载流子的运动时,可以利用多媒体动画,将难以看到的内部结构、难以理解的内部运动形象、直观、生动的展现出来。

多媒体的音视频资源丰富,教学过程更加形象生动,一些传统教学无法表达的内容可以更完美地展现;教材、课件资源更加易于积累、修改、共享,减少教师准备课程内容时间,提高教师教学效率。

总之,电工与电子技术基础课程是电子类专业开设的一门实践性较强的技术基础课,教师授课和学生学习都有一定的难度。通过对本课程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与手段等教学要素进行改革,尽量优化教与学的过程,使课程的教学质量得到进一步提高。激发和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他们获取与运用知识的能力。使学生的技能操作以及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得到进一步提高,为后续课程的学习及继续深造奠定基础。也使学生学有所用,并适应社会需要。

参考文献:

[1] 郑利锋.试论电工电子技术教学改革[J].

[2] 陈秀华.高职《电工技术》教学改革探索[J].职业技术教育,2011,32(17).

猜你喜欢
电工电子思考教学改革
关于中职电工电子实训教学的初步探索
如何在电工电子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浅论高中化学生活化教学的实践与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