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维导图”在语文“以读促写”教学中的应用例谈

2015-12-21 03:31程霞
课外语文·下 2015年11期
关键词:例谈以读促写思维导图

程霞

【摘要】“思维导图”是一种将大脑思维过程具体化、直观化的方法,在语文“以读促写”的教学中有不可忽视作用。它不仅能帮助学生发掘潜能,还能提升学生的创新能力;它不仅能帮助学生理解文本,巩固记忆,还能提升学生的写作能力。结合笔者在语文“以读促写”教学中,运用“思维导图”的实践经验,以例谈的方式,着重探讨如何在语文“以读促写”教学中运用“思维导图”。

【关键词】思维导图;以读促写;例谈;语文教学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A

要把信息“放进”你的大脑,或者把信息从你的大脑中“取出”,思维导图则是最简单的方法。思维导图也叫心智图,是英国学者托尼·巴赞在20世纪七十年代初期所创。它是一种以图文并茂的方式,将我们发散性思维具体化、形象化的工具。它极为简单却又非常有效,是一种革命性的思维培养工具。它能充分运用左右脑的功能,帮助我们理解、记忆、构建新的知识体系,还能开启我们无限的创造潜能。更为重要的是,它还能把我们的学习变得轻松有趣。现在,思维导图已被广泛运用于各个领域,对我们语文“以读促写”的教学也有着十分重要的辅助作用。它不仅可以帮助学生提高学习效率,更快地将零散的知识和资源融会贯通,更好地构建新知识体系,形成系统学习和思维习惯,还有助于培养学生以关键知识点之间的连接为基点的发散创新思维能力。

下面,本文结合实践,就“思维导图”在语文“以读促写”教学中的应用,以例为证,做些粗浅探讨,以此与同行共勉。

一、《散步》一文的课例解读

人教版七年语文《散步》,是莫怀戚的一篇秀美隽永、玲珑剔透、含蓄蕴藉的精美散文,它像一首动人心弦的诗,一支感人肺腑的歌,品读这篇文章,如同在做一次“高、大、上”的精神之旅。

(一)“以小见大”的写作手法,创造了范例的易仿美

《散步》一文,采用了“以小见大”的写作手法,选取家人生活中一个小而不能再小的镜头——散步,来展示生命亲情中的“孝敬、慈爱、责任、和睦”一家三代人伦美。用一波三折的写作手法,为我们的学生写作提供了一个绝佳的、易于操作的仿写范例。

(二)简单明了的环境描写,刻画了景物的诗意美

《散步》一文,对景物描写虽然仅有两处,惜墨如金,但遥相呼应,如同两幅美丽泼墨山水画,充满了浓郁的诗情画意和盎然的生机,为常见的散步提供了一个美妙的背景。

(三)通俗易懂的语言运用,展现了文字的朴实美

纵观全文,除文末“整个世界”有几分寓意之外,其余则如同家常白话,朴实却耐人寻味。如第五自然段:“我和母亲走在前面,我的妻子和儿子走在后面。小家伙突然大叫起来:‘前面也是妈妈和儿子,后面也是妈妈和儿子。”

(四)对称句法的反复再用,展示了文句的韵味美

如第一自然段的“她现在很听我的话,就像我小时候很听她的话一样。”第六自然段的“我和母亲在前面,我的妻子和儿子走在后面。”“前面也是妈妈和儿子,后面也是妈妈和儿子。”等,这种前后对称的句子,互相映衬,韵味十足,若加仔细揣摩,就能品味人生的甜美。

(五)一家三代人的和谐出行,展现了伦理道德美

作者虽然写了散步遇到分歧的小事,但却意蕴丰富,主题深刻。文中一个“懂得爱护下一代的慈母”,一个“懂得孝敬长辈的孝子”,一个能真诚的理解,一个绝对的信任,展现了一家人懂孝敬,能慈爱,互相爱护,谱写了一首天伦之乐的亲情之歌,展现了古朴的尊老爱幼的伦理道德美。

二、用“思维导图”分析课例《散步》,构建新知,夯实基础知识

(一)读前草绘“思维导图”

初一的学生,已经有了小学六年的语文学习经验,也累积了一定量的知识体系,在学生的脑海里已经有了很多较为有用的知识。因此,在课堂导入教学的过程中,利用多媒体,以轻悠的钢琴曲《爱的协奏曲》为背景音乐,用幻灯片播放一家人在春光烂漫的田野上散步画面为背景,轻声朗诵诗歌《散步》:“散步的时候/我走直路/儿子却故意/把路走弯/我说/把路走直/就是捷径/儿子说/把路走弯/路就延长”。

之后提问:让你写《散步》的命题作文,你会写些什么?并板书“散步”二字,并以留白的方式,启发已有的知识、经验和见解。如板书思维导图1所示。

通过两分钟的学生七嘴八舌的畅述己见之后,补足留白,形成板书思维导图2,如上所示。

(二)读中生成《散步》一文的“思维导图”

1.在学生初读课文,整体把握环节,通过完成任务:请学生简述文章内容(人物、时间、地点、事件等),并用一句话概括文本事件。进一步形成板书思维导图3,如下所示。

2.在学生细读课文,感知亲情环节,师生通过如下探讨,完成板书思维导图4,如上所示。

师:通过初读,我们了解了这是一家三代外出散步遇到分歧的故事,请问这一家人幸福吗?你是从哪些句子中感受到他们的幸福的呢?(学生各抒己见……)

师:请说说文中的人物形象(性格特点)?(学生各抒己见……)

师:你觉得文中的老人幸福吗?(学生各抒己见……)

师:你的爷爷奶奶幸福吗?哪些事情可以看出他们的幸福呢?学了这篇文章后,你准备为他们做些什么呢?(学生各抒己见)

师:文中有两处环境描写,请找到位置,并说说其作用?(学生各抒己见……)

师:通过再读课文,作者写散步遇到分歧,这是大事还是小事呢?作者想要告诉我们什么呢?(学生各抒己见,教师见机引导,得出主题:孝敬、慈爱、体贴、关怀、和睦、乐处)

3.在学生品读文本,入理分析环节,师生通过品味作者本文用词的朴实美、品味本文对称句子的韵味美、品味作者“小题大做”的写作美,体悟文章主题:孝敬与慈爱,提升学生遣词造句的能力。同时完成板书思维导图5,如下图所示。

4.在课堂随练环节,落实基础,提升能力。幻灯片显示随练内容,如上图所示。

至此,师生已经共同生成了《散步》一文的“思维导图”构建过程,在学生的脑海里已经搭建了一个新的知识系统。这不仅帮助学生掌握了《散步》一文的字词句知识,而且也理清了文章脉络,同时又以图示的方式形象的再生了作者的写作构思和写作特色,不仅帮助了学生理解和记忆文本内容,还为接下来学生的仿写,打下了扎实的基础。

三、重构“思维导图”仿写作文,以读促写,实现学以

致用

语文文本阅读教学的目的不仅要让学生掌握文本的基础知识,包括字、词、段、句法、语法、修辞、逻辑等,更重要的是要通过阅读,培养学生说写的输出能力,这是学生掌握语文这种交流工具、提升语文综合运用能力的必要途径,也是语文教育的最终落脚点。没有读写的输出,语文教育,特别是语文文本的阅读教学,便会成为为了阅读而阅读的文字游戏。

那么如何重构“思维导图”,以读促写,实现学以致用呢?下面仍然以《散步》的思维导图为例,做进一步说明。

1.带领学生利用已生成的《散步》 “思维导图”,确立主题,启动记忆,筛选事件,定格情景,理清仿写思路。在此仅举一例,见下文学生重构的《爬山》思维导图。

2.组织学生根据自己的“思维导图”,说说作文。以四人小组的方式,要求学生根据自己 “思维导图”,说说选择了什么事件,在什么时间,有何情景,体现了怎样的亲情,用怎样的环境来烘托等,为接下来的学生仿写开启思路。这个过程是必要的,因为有了图示,并不等于有充实的内容,共同探讨能相互启发,充实作文内容。

4.共享仿写,相互促进。这个环节主要在课外实现,通过收集和批阅学生的仿写作文,选取优秀的习作,整理成册,在课外供班级学生阅读分享,进一步提升学生的写作能力。因篇幅有限,下面选取优秀仿写习作一篇,以供参考。

爬山(注:该文思维导图如上)

——作者:七(1)班 章馨艺

我们去家附近的山上爬山:我和我的妈妈。

每当初春来临之际,我和妈妈都会一起去爬爬山,因为那时的山春意盎然:山中的树木长出了小叶,嫩嫩的、绿绿的,看起来,令人心灵恬淡安逸;向阳的地面钻出了小草,软软的、柔柔的,摸起来,使人心情和气舒爽;各色花儿也含苞待放;虫啾啾,鸟喳喳,听起来,让人精神宁静愉悦。

时间宛如小溪里的流水,缓缓地流向远方。不一会儿,我和妈妈来到了山脚,开始爬山。我走在前面,妈妈紧随我后。就这样,我们一步一步向着山顶爬去,枯落未腐的树叶,在我们的脚下,沙沙作响……

不久,我和妈妈到了半山腰,在我们的前面,有两条路,都通向山顶。分歧也随之而来:妈妈要走大路,大路平顺;而我却坚持要走小路,小路才有意思。我们各执己见,僵持不下。我看看大路,再看看小路,慎重地想了又想,本想找个折中的、两全其美的好办法,比如各走各的,终究不愿意,俗话说得好:“不怕一万,只怕万一”,要是各走各的,真要出了问题,那麻烦就大了。最后,我毅然地决定委屈自己,因为我还有很多爬山的机会,于是便说:“那就走大路吧。”

出乎意料,妈妈摸摸我的头,瞥了一眼大路,又仔细地看了看小路,变了主意:“还是走小路吧。”随着她的眼神望去:蜿蜒崎岖的小路,充满了坎坷,但是路的两边,却长着五颜六色的野花,煞是好看,勤劳的蜜蜂中夹杂着一些不知名的飞虫,正在花朵上忙碌;离花不远,许多高大挺拔的竹子,苍翠欲滴;透过树叶间隙的阳光,照在路上,尽是斑斑点点,又亮亮闪闪的,一片明媚的春光。

就这样,我们在这片和煦的春光里,向着那野花、青竹和光芒走去。妈妈一反常态,一路在先,有坎的地方总是反复提醒我小心些,怕我有任何一点闪失,还时不时地来牵我的小手,和我一起迈过那一道道坎;实在过不去的地方,她还蹲下身子,硬要背我过去。现在我才明白:选择大路,那全是为了我,并不是担心她那孱弱的、禁不起崎岖小路颠簸的身体,而是怕我有所闪失。

慢慢地,慢慢地,我和妈妈爬到了山顶。望着那田地里正茁壮成长的庄家,我深有触动:母亲就是我的大地!

应该说,该学生能很好地利用课堂生成《散步》的“思维导图”,有效重构了自己《爬山》的思维导图。同时还把本文中学到用词朴实,用句简单,以小见大,一波三折,层层推进,加环境烘托的写作手法,运用在自己的作文仿写中,可见思维导图的有效生成和重构再用,能很好地帮助学生以读促写,学以致用。

四、课后反思与总结

“思维导图”在语文阅读教学中确实有着非同一般的作用,它不仅效率高,效果好,更重要的能通过形象化的图示,帮助学生理清文章脉络,利用已有知识,有效构建系统的新知体系。利用刚生成的“思维导图”,通过重构,能使学生的思路具体化、形象化,不仅培养了学生创新能力,提升学生更好运用语文这种交际工具的能力,更重要的是:它能让我们的阅读写作变得轻松有趣,易于操作。

当然,在运用“思维导图”,实现以读促写的阅读教学中,我们还要遵循以下几个原则:

(一)适度原则

教师不能每堂阅读课都使用思维导图,应当与其他教学方式相结合,采用多种教学手段改善以读促写的教学。

(二)内化外化相结合的原则

在课堂上利用思维导图改善阅读教学不是教师的最终目的,教师的最终目标是要让学生把思维导图内化,并利用内化的思维导图,实现创新写作,只有这样才能帮助学生得心应手的掌握语文这种交流工具。

(三)个性原则

重构“思维导图”必须遵循个性的原则,虽然能重构“思维导图”并不代表能写出脱颖而出的作文,但有自己的特色,内容才会与众不同,才有创新,才能摆脱千篇一律。

参考文献

[1]东尼·博赞,巴利·博赞.思维导图宝典[M].北京:化学化工出版社,2013.

[2]汤铭.促进学生“创新思维”发展的思维导图教学研究[D].上海:上海师范大学,2006.

[3]王玲玲.思维导图在语文课堂的实用性探究[D].四平:吉林师范大学,2012.

(编辑:陈岑)

猜你喜欢
例谈以读促写思维导图
例谈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中的有效提问
例谈初中语文教学中的以读促写
优化阅读教学训练,有效提升写作水平
以读促写,提高高中英语写作教学的有效性
思维导图在初中物理概念课教学中的应用
思维导图软件辅助初中数学教学的应用研究
巧用思维导图提高初中英语课堂教学有效性的探究
高中英语阅读文本中融入思维导图的研究
“以读促写”与“以改促写”英语写作教学对比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