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寓言教学策略初探

2015-12-21 03:41陈福英
课外语文·下 2015年11期
关键词:教育意义教学策略特征

陈福英

【摘要】寓言是小学语文教学中比较常见的一个文学体裁,也是深受学生欢迎的故事形式。本文从寓言故事的特征入手,对寓言的教育意义及其教学策略进行了探究,以期为广大语文教师提供参考。

【关键词】寓言教学;特征;教育意义;教学策略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A

一、寓言故事的特征

寓言具有假托故事情节寄寓哲理的艺术特征。从这个意义上来说,寓言故事必须服务于寓意,因为寓意是寓言的核心与灵魂。从内容层面而言,寓言具有下列两个方面的基本特征:其一,语言幽默犀利,具有寓意于言的讽刺性与教训性。因为作者写作寓言的终极目的是为了阐明哲理,给读者传递某些人生的经验与深刻的教训。其二,故事情节具有明显的虚构性与连类比物的比喻性。从形式层面而言,寓言具有下列基本特征:从语言方面而言,具有简洁精练、高度概括与表现力等艺术特点;从形式方面而言,具有结构严谨、篇幅精悍短小的艺术特征,是叙事类文学艺术作品中结构最严谨、篇幅最简短的一种文学艺术形式。

二、寓言的教育意义

(一)有助于想象空间的拓展

目前,入选小学语文教材中的寓言故事,多采用拟人的修辞格来叙述故事情节。如此,有利于学生想象空间的拓展,有利于学生写作思路的拓展,有利于学生创作出趣味横生的小作文。

教学寓言故事《狐假虎威》《狼和小羊》《狐狸和乌鸦》等时,我曾有意问道:“同学们,小动物们真的会跟人一样说话吗?”如此,一方面引导学生加深理解拟人修辞格,另一方面激发学生强烈的好奇心,启发学生丰富的想象力。课文教学完毕之后,我又向学生提问:“如果请同学们也写一篇寓言故事,同学们会安排哪些小动物跟人一样说话呢?”有的学生答“小猫”,有的学生答“小狗”或者“小鸡”等。经过上述训练,既激发了学生学习寓言的浓厚兴趣,又培养了学生的形象思维,激发了学生的想象力,拓展了学生的想象空间,培养了学生的创新思维,为学生今后的学习与写作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二)有助于探索事物本质

教学寓言故事《狐狸和乌鸦》时,学生大都能够由此了解到乌鸦的愚蠢与狐狸的狡猾,不过这只是课文中的表层意向。于是,我在课堂上有意如此问道:“狐狸为何能够达到卑鄙的目的?”学生通过积极思考后,终于明白了蕴含于寓言故事中的深层含义:狐狸之所以能够达到目的,是因为乌鸦被狐狸赞扬时,真的以为自己非常了不起,从而导致衔在嘴里的肉被狐狸骗去。之后,我对课文进行点拨:当坏人赞美你时,必须思考隐藏在坏人赞美背后的东西,否则就会像乌鸦一样上当受骗,由此引导学生将这则寓言的寓意引申到学生的现实生活中,目的在于告诫学生:不要被事物的表象迷惑,而应该冷静深刻地分析与思考问题,否则会给自己带来不必要的损失。

(三)有助于思想教育

教学寓言《拔苗助长》时,我引导学生先通读课文,而后我提问道:“秧苗看起来长高了,可是这样做会给秧苗造成怎样的后果?”学生经过思考后回答道:“秧苗会死掉。”我接着又问“为什么会死掉?”如此引导学生逐渐走向深层次的思考,最后得出这样一个结论:“这样做违反了秧苗的生长规律。”由此引导学生明白:《拔苗助长》告诉我们一个这样的道理:我们无论做任何事情,都要遵循事物发展的客观规律。否则,不仅不能收到良好的效果,还会给自己带来意想不到的损失。可见,寓言故事对学生思想教育有着潜移默化的作用。教学时,我们要善于把握这一作用。

三、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寓言教学策略

(一)引导学生结合生活体会寓言所蕴含的道理

入选小学语文教材中的寓言故事均结构完整、篇幅短小精悍,每一则寓言都有一个生动有趣富于变化的故事情节,语言也非常简洁通俗,易于学生朗读,深受小学生喜爱。那些寓言故事均是通过一个个趣味盎然的动物小故事形象深刻地反映人们的精神风貌,并在其中蕴涵着深刻而又丰富的哲理。它们就像慈爱睿智的长者一样,用语重心长的语言告诉同学们很多人生的哲理。鉴于小学生虽然具有较强的形象思维,但是感性经验不足,理解能力也不强,无法准确理解与揭示寓言的深刻寓意。因此,在教学的过程中,我们必须采用创设故事情境的方式引导学生披文入境,以此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以及准确提取寓言信息的能力。

(二)引导学生感悟语言文字,感知寓言中的人物形象

寓言的语言与其他文学样式有明显的区别,寓言的语言具有独特的魅力,其语言通常具有简洁性和概括性。寓言的表现手法也具有多样性,或是比喻,或是象征,或是拟人,形象地告诉人们深刻的哲理。寓言作家总是借助比喻,运用讽刺、夸张的手法,塑造生动的寓言角色,如狡猾的狐狸、井底的青蛙、掩耳盗铃的人等都是可笑而又发人深思的角色,作家对这些角色不做形象的描绘,主要是通过角色出人意料的语言、行为、思想方法,用可笑而可悲的结局构成一个完整的、耐人寻味的小故事。在寓言教学中要使学生能概括出寓意,理解题意,必须充分地感受寓体形象,在充分感受寓体形象的基础上进行教学,利用寓言运用的讽刺夸张的表现手法,再现寓体生动的情境,要让学生看到寓言中的角色。教师可以运用图画表现的手段,可以是简笔画或是剪贴画,与绘声绘色的语言描绘相结合来创设寓言情境。寓言的教学应以文本为依托,加强语言文字的训练和感悟,利用寓言人物鲜明、适合朗读的特点让学生感知形象。

参考文献

[1]楼琦君.例谈小学寓言教学的现状与对策[J].基础教育研究,2013(3).

[2]吴婷.例谈寓言教学内容和策略的选择[J].小学语文教学,2014(11).

[3]黄建民.发展思维启迪智慧——浅谈小学寓言教学中的“启智”[J].新语文学习(小学教师版),2007(3).

(编辑:龙贤东)

猜你喜欢
教育意义教学策略特征
低年级写话教学策略
如何表达“特征”
不忠诚的四个特征
抓住特征巧观察
浅谈民俗文化的教育价值
“行为—认知”教学法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的实践
让健康向上的通俗歌曲走入高中音乐课堂
幼儿课间游戏活动的开展研究
线性代数的应用特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