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初中语文以生为本对话教学的实践研究

2015-12-21 03:47张秋菊
课外语文·下 2015年11期
关键词:对话教学以生为本初中语文

张秋菊

【摘要】以生为本要求一切为了学生,高度尊重学生,理解学生。而在初中语文教学中遵循以生为本的对话教学理念,能够有效地提高学生的语文能力。本课题主要针对当前初中语文以生为本对话教学的现状,在认识到以生为本对初中语文教学重要性的基础上,提出了可行性的意见,来解决当前的初中语文教学现状。

【关键词】初中语文;以生为本;对话教学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A

一、前言

以生为本的对话教学是一种新型的教学手段,对于传统教育忽视学生自身的发展,学生没有学习的自由进行强烈的冲击。而在初中语文教学上采取以生为本的教学能够为学生指导如何自主学习以及如何生存,从而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本文主要针对于此,进行一系列的研究与探讨。

二、初中语文以生为本对话教学的重要性研究

(一)有利于践行“以学生为本”的教学理念

以生为本的初中语文教学,能够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并且注重学生的全面发展。这种在和谐开放的教学环境中,通过学生与老师、作者之间的民主、平等的对话,以文本为载体,达到学生与老师之间的交流互动,从而极大地调动了学生的主动性与创造性,使学生得到阅读鉴赏能力的锻炼,培养学生丰富的情感,使学生的主体地位受到了尊重。

(二)有利于促进学生综合能力的提升及全面发展

学生作为教育的主体,在生本语文对话教学中,学生的批判意识与能力得到了提升。因为在学生与老师、同学的交流中,通过主动提出问题、思考问题,并通过对话的形式解决问题,并且根据自己的知识经验以及生活能力使教学内容得以内化。另外,对于学生的个性差异也得到了一定的尊重,以生为本的语文对话教学能够对学生的独特性与差异性给予包容,同时学生在与老师、同学的相互尊重、相互信任的基础上,提升自己的综合素养,体验生命的价值。

三、当前初中语文以生为本的对话教学现状

(一)对话内容流于表面,缺乏深究

对于一种知识的载体——文本来说,学生通过它来获取知识,提升素质水平与能力。然而在实际的教学中,有些老师在课上不能很好地把握学生研读思考的时间,普遍的现象是学生粗略读了一遍文章,而根本没有对文本进行仔细的研读,老师就要求学生对话。这种追求表面的热闹,实则学生的大量时间被浪费在毫无成效的谈论上,缺乏对文本的深入阅读与思考,而且学生对文中的大致内容、人物形象、情感把握以及中心都缺乏感悟,造成学生对文本流于形式的理解。时间长了,学生不仅会产生浮躁、畏惧的心理,还会造成学习效果不佳等状况。

(二)单一的对话形式,缺乏新意与互动

所谓的对话教学就需要学生与老师之间的相互交流,使学生积极的参与对话,互相交流与理解。传统的教学模式,老师高高在上,学生根本不敢与老师对话,也不会争取话语权,即使有些老师在课上提问学生,学生也缺乏一定的思考,老师也没有耐心,循循善诱地引导学生说出答案,这样的对话形式缺少互动,缺少理性的思考,起不到良好的成效[1]。

四、初中语文以生为本对话教学的研究对策

(一)增加师生的有效互动环节

老师与学生之间的有效互动才能真正实现以生为本的对话教学,老师可以对某一个话题提出讨论主题,与学生之间展开交流与讨论。在新课标的要求中,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是关键,而老师则应该引导学生去思考、善于鼓励学生展开想象,表现自己。另外,在交流中,老师不但要与学生进行良好的互动,还要使学生之间进行对话交流,促进学生之间的相互了解与沟通。如在《孔乙己》的教学设计上,在最后一句作者写道:“我到现在终于没有见——大约孔乙己的确死了。”老师可以针对这一话题,对学生提出问题:孔乙己到底是死了,还是活着?通过与学生之间的交流探讨,老师再让学生回答这个问题,并在回答过程中使学生理解教材的内在信息,激发学生的探究与认知能力,并且学生在探讨中能够培养筛选信息的能力,从而有效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2]。

(二)创新教学手段,开展多样化的教学

老师作为学生学习的引导者就应该采取多种教学手段,创新教学模式。例如在讲授课文《我的祖父》这一课上,老师首先应该设计富有启发性的导语。在上课之前,首先通过提问的方式,询问在学生眼中祖父是什么样的人;接下来,通过几位学生的叙述以及老师的总结,导出本文的作者“萧红”笔下的祖父是什么样的,作者为什么如此怀念祖父等等,使学生自然地融入教学中来;然后,老师导入新课,让学生与老师分角色的朗读课文,并且了解作者笔下的祖父的形象是什么样的,“我”为什么会怀念祖父,让学生进行分组讨论,这会培养学生的总结能力以及语言表达能力,从而促进学生语文素养的提升[3]。

(三)采用多媒体设备,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

多媒体设备的利用,能够有效激发学生的兴趣,调动课堂的活跃气氛,使学生善于交流,主动交流。例如,在对诗词《观刈麦》的讲解上,学生对诗词本身的学习兴趣不浓,主要因为诗词来源于古人的创作,与我们现代人的思维差别较大,理解起来较困难。老师可以通过多媒体设备将诗词的写作背景与写作的场面与环境通过图片展示出来,并且老师指导学生翻译诗词,还可以利用音乐背景进行诗词朗读比赛,这能够极大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在老师的引导下积极思考,主动探究。

五、结论

综上所述,初中语文教学中实施以生为本的对话教学手段,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了学生的学习主动性与积极性。因此,作为教育工作者要充分引导学生学会学习、主动探究学习的方法,锻炼自己的自主探究能力,学会合作;并且在信息时代的浪潮中,能够顺应时代的发展,及时更新自己的教学理念,将以生为本的对话教学贯穿学生学习的始终,为培养高素质的语文人才打下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吴西海.浅谈初中语文课堂学习的理想状态[J].科学咨询 (教育科研),2011(7).

[2]王虹.浅析新课标背景下初中语文高效课堂的构建[J].才智,2012(35).

[3]张群.初中语文课堂中小组合作学习的有效开展途径探析[J].文学界(理论版),2012(12).

(编辑:龙贤东)

猜你喜欢
对话教学以生为本初中语文
如何打造初中语文高效课堂
对话教学使课堂更精彩
浅谈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对话教学
“生本教育”理念下高中有效体育教学模式探索
浅谈初中班主任如何“以生为本”做好班级管理工作
对话教学在数学教学中的应用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