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限风光在校园

2015-12-21 21:50黄曦霞
课外语文·下 2015年11期
关键词:校园作文教师

黄曦霞

【摘要】校园中的写作题材有很多,只要我们教师善于引导,学生定能在校园这幅长卷中追寻到越来越多的美。本文简要地探讨了作文教学的思考。

【关键词】作文教学;思考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A

“风弄林叶,态无一同;月当流波,影有万变”。客观事物有如此多的变化,我们的思维更应当有无限的空间。作为一名语文教师,我认为小学作文教学,更需要跳出课文,把学生带到更广阔的课外世界。我们小学生大部分时间生活在学校,对校园生活十分熟悉,而这无限风光正是学生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写作素材。因此,我们教师应该帮助学生捕捉校园中蕴藏着的写作材料,丰富学生的写作题材,使校园生活成为学生作文的“源头活水”。

一、风景这边独好——赏校园美

如果把校园比作一幅长卷的话,那么校园中沧桑的教学楼、生机勃勃的操场、美轮美奂的假山、郁郁葱葱的小树林就是画卷中最动人的元素。其中任何一处景物,如果对它进行细致地观察,认真地描写,那么都可以成为朴实自然的好文章。如何引导学生将这些作文原材料加工成流畅清新的作文呢?

(一)引观察

教师要有目的、有计划地组织学生到观察现场,运用恰当的方法仔细观察。不仅要细致认真地看,还要侧耳听听,凝神想想,有的还须用手摸一摸,用鼻子闻一闻,使感知生动细腻,获得声、形、味俱全的立体印象。我们学校种植了很多桂花树,时值桂花竞相开放,很多学生走过桂花树前情不自禁地放慢了脚步,由衷地赞叹:“啊,真香!”甚至有的学生轻轻地微闭双眼,我因势利导,课上带学生去桂花树下走走,看看其形,闻闻其香,让学生按从远到近,从整体到部分、从面到点的顺序,并调动嗅觉、视觉、触觉等器官从不同侧面细致观察,将观察结果及联想到的内容一一记录下来。

(二)学裁剪

教师要根据《课程标准》的习作要求,引导学生运用发散思维、求异思维、逆向思维等方法,将观察结果进行合理裁剪,创造性地处理自己收集的材料,自由自在地表达自己的所见所闻所思所感。例如:学生观察了校园一角,可以通过裁剪写成中心、文体等各不相同的许多作文,或描写校园一角的美丽景色,或通过校园一角反映学校的变化,或赞扬园丁为校园一角付出的心血,或批评某些同学不注意爱护公物、不讲究卫生,或以校园一角为蓝本,写想象作文……

二、只缘身在此山中——品校园人

校园中有各种各样的人,我们教师应当帮助学生运用他们感兴趣的方式挖掘校园中蕴藏着的关于人及其事的写作题材,为高质量地完成写人记事类文章作好材料准备。采访就是一种学生很感兴趣的方法,那么,怎样才能帮助学生顺利完成采访任务,进而完成较高质量的作文呢?

(一)激兴趣

采访本身就是学生喜爱的猎取作文材料的手段,如果再动动脑筋,想想办法,更进一步激发学生采访的兴趣,那么采访的效果会更好。首先,在形式上,教师可以在班级里备好一些小记者证,当同学外出采访时,让学生身佩记者证,手提录音机,以小记者的身份实施采访行为。其次,教师要为学生解决选“材”问题,即提供采访对象。要让学生准备一个本子,用于记录老师、同学提供的有采访价值的人物的名字及简要事迹,如每周光荣升旗手、优秀教师、各类竞赛的优胜者、有特长的学生老师等等,从中选择自己感兴趣的人物作为自己采访的对象,一周采访一两位。另外,要帮助学生事先准备好采访提纲,为采访定好基调,保证采访活动顺利进行并有所收获。这样一来,既采用了生动的形式,又解决了实际问题,学生必定兴趣盎然。

(二)促采访

作文过程是认识和表达的完整统一的过程。认识得越细致越深入,就越利于表达。实地采访正是深刻认识采访对象的有效方法。采访时,要按一定的条理,遵循由浅入深,由表及里的规律,努力深入人物的内心深处,探究其行为的原动力。

(三)用结果

当采访结束以后,要引导学生整理采访结果,合理地使用这些材料。将采访对象提供的素材分门别类地整理好,然后按自己的心意重新组合,加上一定的感想、叙述等,形成或写人或记事的内容翔实的记叙文。例如完成了对那位助人为乐的女同学的采访之后,要将她的自述进行整理,调节顺序,加入自己采访时的情感体验,加工成诸如《令我敬佩的一个人》《感人的一件事》等主要内容相同,但结构不一的文章。

三、绝知此事要躬行——融校园情

教育家叶圣陶指出:“作文这件事离不开生活,生活充实到什么程度,才会做成什么文字。”学校生活多姿多彩,各类活动充盈于校园各个角落。因此,要诱导学生牢牢抓住活动因素,调动感觉器官、思维器官去咀嚼,感受生动的情境,吸收感性信息,触发写作的灵感和激情,写好活动类作文。

(一)重体验

教师要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各类活动,以主人翁的态度去实践,去体验,帮助他们既能乐在其中,倾情投入,又能置身事外,冷静观察。例如在参加创建国家级卫生镇的活动—清理小河时,既要引导学生调动各种感官观察同学、老师的神态、动作、语言,揣摩他们的内心,又要注意自己的行为及直观的感受,关注活动的发展,从而积累丰富的感性材料。

(二)写真情

教师要及时引导学生输出真实的信息,宣泄真情实感,写出以情动人的好文章。自己的喜怒哀乐无须掩饰,所见所感真情捧出。表达真情实感不需要什么技巧,只需理清自己的情感脉络,然后按一定顺序写出即可。例如在写“清理小河”这一活动时,就该写出自己真实的情绪变化:初见小河一片狼藉时的叹息,经过师生努力后河面变清洁时的欢愉,离开小河时对它命运的担忧等。只有这样,文章才显得真实,才富有感染力。

法国雕塑家罗丹说过,生活中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我想,校园中的写作题材远远不止这些,只要我们教师善于引导,学生定能在校园这幅长卷中追寻到越来越多的美!

(编辑:龙贤东)

猜你喜欢
校园作文教师
最美教师
未来教师的当下使命
圆我教师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