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教学中要重视“情感愉悦”

2015-12-21 21:50陆建玉
课外语文·下 2015年11期
关键词:课文阅读教学情感

陆建玉

【摘要】情感教育是素质教育不可缺少的重要层面,阅读教学中使学生情感愉悦的途径很多,本文对此进行了分析。

【关键词】语文阅读;情感教育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A

情感教育是当今素质教育的一个新热点,它是素质教育不可缺少的重要层面。苏霍姆林斯基说:“情感如同肥沃的土地,知识的种子就播种在这个土壤上。”语文学科教学目标的情感性和教学内容的情感性,也决定了其教学过程不仅是传授知识的认识过程,也是开启学生心灵的情感过程。

心理学研究表明,情感是人对客观事物与人的需要之间的关系的反映,它伴随着认识过程产生、并影响着人类认识和活动的进行。积极的情感激发往往是认识活动的能源和“发动机”。因此,情感在从知到行的转化过程中起着重要的中介作用。在阅读教学中,如果不引起学生愉快的情感体验,那么,这种教学一定是呆板沉闷、枯燥乏味的。

“情感愉悦”的方法指的是教学过程中教师遵循情感教育的规律,运用特殊的媒介和方法,以激起学生情感上的共鸣,使之受到深刻的情感熏陶。这里的“愉悦”作动词,乃“激发情感使之充分活跃”之意。

实践证明,在阅读教学中运用“情感愉悦”的方法,能激发学生的兴趣,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我们熟知的特级教师于漪、钱梦龙老师,就是情感教学的高手。他们很善于运用课文佳作所包含的真挚感情去叩击学生的心弦。

其次,在阅读教学中运用“情感愉悦”的方法,还能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品质。人类创造性的活动往往是由情感激发和推动而来。哥白尼曾说,他对天文的深思产生于“不可思议的情感的高涨和鼓舞”。但正是这种情感才使他提出了著名的“日心说”。鲁迅也说:“创作需情感,至少总得发点热。”心理学认为,人的情感愈丰富愈激越,中枢神经愈兴奋愈强烈,脑细胞活动愈活跃,就会从记忆的仓库中涌现出许许多多的表象,同时引起积极的注意、记忆、思考,激发人类潜藏着的力量,使思维更活跃,从而生发出多种多样新异的联想和想象。想象力丰富的人,创造力就强。因此,使学生“情感愉悦”有助于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

但任何情感都是由一定的对象引起的,都有其客观原因。从来都没有无缘无故的爱与恨。因此,在语文阅读教学中如何愉悦学生的情感,教师可通过多种途径和采用多种方法,笔者在这方面作了如下尝试。

一、储情于胸,充盈情感

在教学中要“愉悦”学生的情感,极大地调动学生学习、思考的积极性。作为教师一方来说,首先自己要有真情实感。要引导学生领会作品的情感,自己首先得进入作品的意境之中,言语表情形象逼真,创设情感境界,用自己的情感去打动学生的心灵,以情传情。因此,教师备课就应做到“披文以入情”,储备充足的情感,课堂上才能做到“情动而辞发”。

记得第一次准备闻一多《最后一次讲演》的教案时,因备课时资料掌握有限,教材钻研也不够深,特别是没有把作品的情感内化为自己的情感,结果本来是一片充满强烈激情的演讲稿,却没有激起学生感情上的强烈共鸣。可见教师只有“情郁于中”,才能“发之于外”,从而激起学生的情感。有了这次教训,我以后就特别注意积累与课文有关的资料,当我第二次准备此课教案时,对作者已有了整体了解,并已被作者那种“拍案而起”、刚正不阿的人格魅力深深感染,备课时加进了使我感动并能激发学生兴趣的如闻一多抗战时蓄须明志的一些小故事等,并反复练习朗读课文,酝酿情感,以在范读时能声情并茂。当我走进课堂讲解时,备课时的那种激情就自然而然地从自己的表情、声音中流淌出来。当学生被吸引,全神贯注或纵情激奋时,我又及时抓住课文中感叹句、反问句、反义词等最能激发学生情感的关键词、句进行剖析、渲染、生发,让作者的爱憎感情去打动学生的心,让学生的心潮随作者的感情急流澎湃。一节课下来,从学生的表情来看他们对这节课是满意的。

二、激情导入,预蓄情感

在语文阅读教学中,由于阅读活动开始之前的特定的情绪状态,往往会跟随学生进入阅读过程,影响阅读活动的展开。因此,在学习课文之前,要让学生预先蓄积与作品相协调的情感氛围,会增强对作品中人物形象与意境的感受和理解的效果。这时,教师的导入就至关重要。如果教师能用充满感情的语言渲染气氛、描摹景物、创设情境,就容易唤起学生的情感,引起他们激动的情绪,进入“角色”。

三、直观带动,激发情感

教学中,直观道具的运用,往往能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的情感。图片、录音、录像、幻灯等多媒体手段的运用,在愉悦学生视听感官的同时,也带动学生进入了语文的情感世界。那优美的音乐、丰富多彩的画面,给我们创设了一个生动、具体的教学环境,渲染了课堂气氛,能最快地激发学生的情感。印象最深的是在教《记一辆纺车》时,我运用了多媒体手段,其中一段录像中有一位小姑娘“白鹤亮翅”的纺线动作是那样舒展,优美,再配上动听的音乐,学生情绪受到强烈的感染,深切感受到了作者那种“劳动也是乐趣”的思想境界。

四、入境体验,加深情感

我们在讲读课文、分析讨论中若充分发挥语文学科的人文教育优势,引导学生进入作者所创造的特定情景,让学生入境体验,“触景生情”,则可以丰富、加深学生的情感体验。如《陈毅市长》一文中有一场戏是化学家齐仰之接电话,台词都是齐仰之的。教学时,我要求学生当堂先口头准备一下打电话人的台词,然后指定两位同学分别扮演打电话者和接电话者(齐仰之),学生饶有兴趣地在课堂上打起电话来,其他同学也听得兴趣盎然。学生们在亲身体验中加深了对齐仰之固执、清高性格的感受和理解。另外,还可以让学生参与教学活动的全过程,鼓励学生提出独到的见解,以激活学生的思维,愉悦学生的情感。学生的情感高涨之时,往往也是知识内化和深化之时。

总之,阅读教学中使学生情感愉悦的途径很多。轻松幽默的教学语言,教师适时的动作姿态、充满激励的眼神、真诚的微笑等,都能增强阅读教学的感情色彩。但不管采用何种方式,都是为了能极大地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最大限度地开发学生的内驱力,提高语文课堂教学的效果。

(编辑:龙贤东)

猜你喜欢
课文阅读教学情感
细读课文,让思路清晰起来
如何在情感中自我成长,保持独立
背课文的小偷
情感
如何在情感中自我成长,保持独立
谈阅读教学中的快乐
阅读教学中的“追问”略说
关于初中课文知识拓展教学的若干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