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细节之美 成就语文之精彩

2015-12-21 21:50滑绕西
课外语文·下 2015年11期
关键词:描写细节作用

滑绕西

【摘要】细节是文艺作品中描绘形象的基本单位,真实、典型、生动的细节,往往具有丰富的内涵。细节描写在描绘典型环境、丰富人物形象、暗示时代特征、推动情节发展、深化作品内涵等方面具有重要的表现作用。我们应结合具体语言环境仔细品味咀嚼,多角度地领悟欣赏作品的思想与艺术之美。

【关键词】细节;描写;作用

【中图分类号】G633 【文献标识码】A

细节是文艺作品中描绘形象的基本单位,也是用形象反映生活的重要手段。细节描写就是指对富有艺术表现力的突出的细小事物作细致入微的描写,以便具体生动地反映事物的特征,增强艺术感染力。

一、渲染环境气氛

景物细节描写可以创造生动的画面,为人物活动提供具体的背景。它往往可以渲染一定的环境气氛,真切地传达出作者的思想情感。例如,《祝福》开篇的景物描写给人印象深刻。云是“灰白的沉重的晚云”,爆竹声是“钝响”,天色是“愈阴暗了”,满天飞舞的雪花全无美感,“夹着烟霭和忙碌的气色,将鲁镇搅成一团糟”。写的虽是新年的气象,色彩却是如此暗淡,情调是如此悲哀,我们不难体会到字里行间那强烈的感情倾向。鲁迅先生在细细描写鲁镇景象的时候,有意识地选取了色彩不太强烈的字,声调不太响亮的字,借以渲染一种悲凉的环境气氛,给祥林嫂的活动空间笼上了一层沉郁的色调,从而更易于传达出作者内心那悲哀的情感。

二、刻画人物性格

真实、典型的细节,传神的细节描写,对人物的鲜明个性有着独特的渗透作用。作家正是运用精彩的细节描写展现了众多文学形象的真性情。

人物的行为动作,是人物思想性格的具体体现。孙犁在《亡人逸事》一文中这样描写与妻子的初次见面:“站在板凳中间的那个姑娘,用力盯了我一眼,从板凳上跳下来,走到照棚外面,钻进了一辆轿车。”“用力盯”,是表示对自己未来相公的仔细端详,显示出乡村姑娘的落落大方与几分野性;从板凳上“跳”下来,写出姑娘的动作麻利,洋溢着青春活力;“走”显出姑娘的矜持;“钻”是姑娘的羞涩,在此情境下,回避才符合旧礼教嘛!作者以极其细腻的笔触细腻地刻画出未婚妻腼腆害羞的少女情态,同时也写出她礼教观念浓厚行事略显保守的思想性格。

小说《在酒楼上》对主人公吕纬甫肖像的刻画一如既往地体现出鲁迅写人简练传神耐人寻味的特色:“细看他相貌,也还是乱蓬蓬的须发;苍白的长方脸,然而衰瘦了。……又浓又黑的眉毛底下的眼睛也失了光彩”。用一“也”字,说明现在须发乱蓬蓬,过去也一样,然而同样的乱蓬蓬却有着不同的原因:过去是“敏捷精悍”的青年无暇顾及小节,可看出当年的他积极进取参与变革的青春活力与风发意气;眼睛“也失了光彩”写出了他人生失意的消沉。这两个细节刻画出一个曾经向往革命渴望改变现实的热血青年在失去了理想与追求后转而与现实妥协的痛苦与无奈。

三、暗示时代特征

优秀的作家,总是能够通过对特定的自然环境的描写,展示独特的世态风情,为读者提供一幅社会历史图画。所以,典型的细节描写也可以暗示时代特征。

“时候既然是深冬;渐近故乡时,天气又阴晦了,冷风吹进船舱中,呜呜地响,从缝隙向外一望,苍黄的天底下,远近横着几个萧索的荒村,没有一些活气。”这是《故乡》开头写“我”在船上渐近故乡时所见的一段描写。那“阴晦”的天气,“苍黄”的天色,“呜呜”的冷风,“萧索”的“荒村”,没有一点“活气”,活画出一幅死寂般的故乡冬景图。作者用这些语句极力渲染了农村萧条、荒凉、沉寂的气氛,揭示了在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残酷蹂躏下农村日益衰败的那个时代特点,为下文写“我”与闰土的故事情节提供了典型环境,也衬托出了“我”寂寞、沉重、悲凉的心境。

四、推动情节发展

细节是文章的生命。情节发展与细节描写往往是相互依存、相互制约的:那些典型的细节描写可以推动情节的发展。

欧·亨利的小说《最后的常春藤叶》中细致地描写了那藤上的最后一片叶子:“经过了漫漫长夜的风吹雨打,仍旧有一片常春藤的叶子贴在墙上……靠近叶柄的颜色还是深绿的,但是锯齿形的边缘已染上了枯败的黄色,它傲然挂在离地面二十来米的一根藤枝上面”。正因为琼珊眼里的最后一片常春藤叶是生命的征兆,才有老贝尔曼风雨之夜爬上高墙画叶的举动;正因为“墙上那片孤零零的藤叶依旧附在茎上”,才有琼珊最终从叶子得到了启示,恢复了生的信念,脱离了生命危险。最后一片叶子串联着贝尔曼和琼珊两个人物的活动,展开了所有的故事情节——琼珊所受的人间苦难及其重获新生和贝尔曼舍己救人的伟大举动。

五、深化作品主题

细节描写可以起到“借一斑略知全貌,以一目尽传精神”的作用。典型的细节描写可以完美地表现作家情感,深化作品的主题。《在酒楼上》吕纬甫叙述自己故事的间隙,小说中穿插了一段废园景色的描绘:“窗外沙沙的一阵声响,许多积雪从被他压弯了的一枝山茶树上滑下去了,树枝笔挺地伸直,更显出乌油油的肥叶和血红的花来。”在这里,正隐隐地透露出了“我”的一种希冀,“我”多么希望老友重新像这株红山茶那样挺立起来啊!这些生动的景物细节,并非仅仅作为人物活动的背景而存在的,这是一些融情入景的画面,蕴含着“我”复杂心绪,含蓄地展示着“我”的感情世界:同情吕纬甫的命运遭际,批评他“敷敷衍衍”“模模糊糊”对待现实的妥协颓唐的情绪,对他在无路可走的境遇中销蚀了灵魂成为革命进程中“落荒者”的表现惋惜感叹,从而有助于深化小说的题旨,表现了鲁迅对知识分子成为一种革命力量的殷切期待。

总之,细节描写犹如文学作品的生命。它在描绘典型环境、丰富人物形象、暗示时代特征、推动情节发展、深化作品内涵等方面具有重要的表现作用。生动的细节描写,往往能够小中见大,平中显奇,增强作品的真实感与艺术表现力。我们应结合具体的语言环境多角度地分析,从而全面深刻地赏析作品的思想与艺术之美。

参考文献

[1] 盛平.学生辞海.

[2] 王光祖、杨荫浒.写作[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92.

[3] 朱伯石.写作概论 [M].武汉:湖北教育出版社,1983.

(编辑:刘影)

猜你喜欢
描写细节作用
以细节取胜 Cambridge Audio AXR100/ FOCAL ARIA 906
留心细节处处美——《收集东·收集西》
金仁顺短篇小说中的男性形象分析
细节取胜
少点叙述,多点描写
试分析高中化学教学中概念图的应用策略
多媒体技术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谈谈朗读在文本解读中的作用
基于班级管理的班干部培养方法研究
关注细节,成就语文课堂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