远去的“典当”业

2016-01-07 05:23刘隆民
贵阳文史 2015年6期
关键词:掌柜的当铺贵阳

在成都路上有一家典当行“光裕典”,很有名气,是远去了的贵阳典当业的代表。从它的沿革、兴衰和体制,可以看出并基本了解贵阳乃至贵州典当行业的状貌。

“典”和“当”是两个内涵大致相同但又小有差异的概念。它们都是以物易贷的交易形式,但“典”的规模小一些,“当”的规模大一些,所当之物,“典”的当期短一点,“当”的当期长一点。这一行业的产生大约是在明末清初,早于钱庄、票汇和银行。贵阳的典当业晚于京、津、沪、湖北、陕西等地,并与贵州巡府刘荫枢有很直接的关系。刘荫枢是陕西人,他见贵阳没有典当行业,便由官府资助,开办了贵州第一家典当行。因这个行业很赚钱,便逐步兴盛起来,以至营业额名列全国第六位。到上世纪30年代,贵阳典当业发展到将近30家。后因滇军祸黔,乱发纸币,强买强卖,典当行业备受其苦,加上拍卖行业和银行的兴起,从此没落,到了抗日战争期间,便跌人低谷。1948年典当行虽在广东街有短暂的复苏,但那是回光返照。贵阳的典当业从嘉庆开始到1952年政府统一取缔,其间经历了200多年。

老当铺“光裕典”开办于光绪二十七年即1901年,创办者为文家坝(毓秀路旁)的望族文式如。这位先生满腹经纶,本想入仕做官,但屡试不中,便弃文从商,在成都路开了这个“光裕典”。由于文式如很有学养,与当时的名人任可澄、熊范舆、郭重光等交好,因此,“光裕典”得到了很大的发展,加上管理到家,逐步成了贵阳最有信誉的典当行。文式如逝世后,文哲生接手;文哲生逝世后,文仿溪成了主管。文仿溪先生国学底子深厚,交友很广,业务精通,乐善好施,是个儒商。鉴于此,1930年他被选为贵阳商会会长,被省政府聘为参议,之后又被选为“国大”的“职业代表”,对社会公益事业如办学、拯灾等多有赞助。为缅怀周西成修建铜像台时,他的捐资名列前茅。1939年2月4日,贵阳被日机轰炸,百业受损,“光裕典”也因此关门而改做土产生意。解放以后,文仿溪先生任市政协委员,并撰写了《贵阳的典当业》一文,阐述典当业在贵阳的兴衰和该行业的经营状貌。这是典当业亲历者记述贵阳典当业、很可能是唯一的一份资料,对于了解这个在贵阳早已消失的行业十分珍贵。

文仿溪先生说,典当铺一般开在背街,因为进典当铺的人大都是借钱或还钱,太当街了有所不便;典当铺的柜台很高,大约一米六左右,台外面的人看不到台内的人,寓示高人一等;掌柜的大都是陕西人,人称“陕老”,识货能力很强,金银珠宝、古玩字画、绫罗绸缎,无所不精,很少看走眼;营业时店员所用的文字是特殊的,外人看不懂,讲话也不一样,外人听不懂;典当价格一般按实价的十分之四左右计算,利息也有相应规定,不能乱来;军用物资不当,危险物品不当,偷抢来的物品不当;当物者到期不来取的“死档”由“估衣行”按当价收买,其间加一成左右的劳务费用;典当是旧社舍八大行业之首,有专门的典押行业组织。为了纪念刘荫枢,该组织集资修建了刘公祠于南门处,供同行业的人春、秋祭祀。

关于典当行业还有以下两则掌故。

典当行除了主营业务之外,还兼营其他。传典当行捆衣物的绳子“捆仙绳”可以避邪,有些人家就把死者的衣物或其他“不干净”的东西拿到典当行交点钱,让“捆仙绳”捆一捆,避了邪气再取回家用。

原大十字中华南路旁的黑神庙,传是当时以典当为首的八大行业集资修建的。黑神庙的修建时间史无记载。但第一次翻修的时间书上是有记载的,即康熙十二年即1673年。从新修到翻修,一般为50年左右。如果此传不假,那么贵阳的典当业在康熙之前就存在了,而不是在嘉庆年间才有。

清末曾有人拿妇人去当。传光绪年间晋禄寺附近的一家当铺刚一开门,就有一个男人牵着一位妇人进去。掌柜的问那男人是来当物还是来取物,男人手指妇人说:

“当她”。掌柜的听了说,当金当银我们都当过,可就从来没当过人,请走吧。此事传开后,男人们都不敢带着女人从当铺门前经过,怕被过路人误解。

典当行业还有许多干奇百怪的传闻,不胜枚举。

全盛时期的贵阳典当铺,那是上世纪初叶的人才能目睹的。临近解放时广东街上的典当铺我倒是见过,还有点印象。不过,那时的典当铺开在大街旁边,柜台似乎也不高,店员说话也听得懂,写的字也不特殊,已经不是原汁原味的典当铺了。

(本文选自刘隆民著《一条路上的老贵阳》作者系贵阳学院教授)

猜你喜欢
掌柜的当铺贵阳
若无其事
高速通到我的家
“学”字的意义
找朋友
白居易写诗
“上当”原来是上当铺
“上当”原来是上当铺
为什么把受欺骗叫“上当”
悬壶药铺
悬壶药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