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育教育专业实践教学的概念探究

2016-01-18 08:29宋丽维王鲁克
山东体育科技 2015年6期
关键词:体育教育专业实践教学概念

宋丽维,王鲁克

(济宁学院,山东 曲阜 273165)



体育教育专业实践教学的概念探究

宋丽维,王鲁克

(济宁学院,山东 曲阜273165)

摘要:实践教学是提高学生质量的有效手段,是培养应用型人才的重要途径。本研究采用文献资料、逻辑归纳等方法,认为体育教育专业实践教学是为实现专业培养目标,在教师的指导下,体育教育专业学生在掌握基础知识、专业知识的基础上,进行学习、体验、内化、操作等主动参与体育教学、体育训练、体育竞赛以及体育管理等过程以达到培养体育教育能力的的教学过程。其基本特征是全程性、实践性、主体性以及职业性。

关键词:体育教育专业;实践教学;概念

实践教学是高等学校落实人才培养目标的重要环节,对培养学生教育教学基本能力和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起到重要作用。2005 年教育部联合团中央在《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社会实践的意见》中指出: “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社会实践、专业实习为主要内容的实践教学,把实践教学作为课堂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和巩固理论教学成果的重要环节,落实到每一部门、每一门课程和每一位教师,体现在专业培养计划、课程教学大纲和岗位责任中。”2012年教育部等部门又在《关于进一步加强高校实践育人工作的若干意见》(教思政[2012]1号)中指出,“要全面落实本科专业类教学质量国家标准对实践教学的基本要求,加强实践教学管理,提高实验、实习、实践和毕业设计(论文)质量。要采取各种有力措施,确保实践教学的时间和质量,推进教育教学与社会实践的紧密结合。”体育教育专业实践教学是提高学生培养质量的有效手段,在教学体系中占重要的地位。然而,研究发现,体育教育专业实践教学无论理论研究,还是实践探索均比较薄弱,突出表现是对实践教学认识不系统、概念不清、甚至混乱。概念是思维的具体表现形态,具有内涵与外延,对体育教育专业实践教学概念的研究,是进行教学科学研究与学术交流的基石,将有助于体育教育专业实践教学体系构建和实践教学内容改革研究,更有助于体育教育专业实践教学更好的实现培养目标。为此,科学的界定体育教育专业实践教学的基本内涵,是研究体育教育专业实践教学首先要回答的一个基本问题。

1体育教育专业实践教学概念研究的现状

国外实践教学的实施较为完善,有着完善的实践教学制度,并且在教育的各个环节中都贯穿着实践教学。国内实践教学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内容体系或实践教学体系等方面。学者主要从广义和狭义的视角对实践教学的内容进行研究。广义的实践教学包含了专业的实践教学以及一般的实践教学,吴忠义将通识课程实践、专业课程实践、师范课程实践[1]。方爱莲围绕实践教学环节和活动中的军训与劳动实践、实验课程、实训教学、社会实践、公文写作与科研、专业资格认证与竞赛、教育见习、毕业实习、毕业论文(设计)、求职应聘指导等模块,将学生实践能力培养贯穿于整个教学过程,构建全程化的教学体系[2]。其中广义的实践教学体现了与国外实践教学相接轨,但在实践操作中涉及的内容过于广泛,容易停留在理论研究之上而难落实于实践。狭义的实践教学,属于专业实践教学的研究范畴,有的学者从专业的实践教学视角进行研究,如张孟红将专业实践教学体系分课内实践、集中实践和课外实践3个模块[3]。但这些研究仍然从微观的“全程化”的角度将技能课程的部分内容,即本研究认为的实践性教学包含着实践教学的体系中。另外,有些学者从学科教学的范畴提出了实践教学,如《教学论》课程的实践教学[4]、《田径》课程的实践教学[5]等。如于军将基础课的田径“实践教学内容”分为3部分,基础运动能力模板、实用技能模板、综合技能模板[5]。其中,基础运动能力模板包括健身、教学方面的方法与手段的创编与应用,为实践教学的教学与训练奠定良好的基础。这部分内容是对学科教学的补充,属于理论或技能课程重的实践性教学,应当服务于学科教学。

在研究中发现,体育教育专业实践教学概念的研究甚少,主要有以下观点:将理论教学在实践教学中运用,如“实践教学应该结合教学论中、系统性、应用性的实践教学观点,将理论教学运用于课程结构模式、课堂教学模式、学生学习模式和教学管理模式上进行,以培养学生实践能力为中心的实践教学理念为指导范畴。”[6]将实践教学视为一种常规的教学活动,如“实践教学是根据人才培养方案,有计划地组织学生进行以增强专业知识,训练基本技能,提高实践能力为目的的各种实践教学活动”[7],出现被定义项包含定义项。将体育教育专业实践教学的解释用实践教学的目的代替[8]。从文献检索发现,关于体育教育专业实践教学的宏观研究较少、不系统,微观研究零散、薄弱。体育教育专业的实践教学的定义还没有界定,相关学者在进行此方面研究时,一般都针对体育教育专业实践教学的内容,并进行相关的对策或体系研究,并没有对具体的体育教育专业实践教学的本质进行研究。为此,本研究将在前人的研究基础上,通过界定体育教育专业实践教学的内涵与外延,深入分析以培养学生能力为主线的真正的实践教学。

2实践教学的概念

在逻辑学中,概念的逻辑结构可分为内涵与外延。概念的内涵就是概念对事物的特有属性的反映。概念的外延就是具体的、具有概念所反映的特有属性的哪些事物。体育教育专业实践教学的内涵是事物区别于一般教学的内在本质,其外延是指体育教育专业实践教学的范畴。从现有的文献数量来看,大部分相关的文献是针对具体的体育实习、裁判实习等操作层面的研究,较少关注体育教育专业实践教学的概念界定。同时,在对实践教学进行的研究中,对于实践教学的内容出现了广义和狭义的研究视角。在语义的混淆以及外延的不明晰,不利于体育教育实践教学研究的深入。本研究主要从体育教育专业学生的专业知识分为一般专业知识和特殊专业知识的视角认为,实践教学体系主要分为一般实践教学和专业实践教学,而本研究主要针对体育教育专业学生的实践教学(即狭义的专业实践教学)的概念(包括内涵与外延)进行研究。

2.1实践教学的内涵

对体育教育专业实践教学的概念进行研究,主要采用逻辑学下定义的方法。其公式是:被定义项=种差+邻近属。因此研究中首先需要明晰体育教育专业实践教学的内涵以及其邻近属。实践教学的内涵是指其区别于其他教学的最本质的内容,邻近属是指体育教育专业实践教学属于最近的那一类。同时,在对体育教育专业实践教学下定义时,需要遵循事物下定义的规则。

2.1.1体育教育专业实践教学的邻近属

体育教育专业学生的学习主要包括学科学习、见习和实习以及在职培训的过程[8]。而前两者实施的场所是学校内进行的一种教育行为,属于教育的下位概念,即教学。所以,体育教育专业实践教学的邻近属是面向体育教育专业学生的教学。同时,还要明确“教学理念上来理解实践教学”。实践教学作为一种教学活动,同样包括教师和学生、教学内容和手段、教学设备和教学模式等要素,体育教育专业实践教学应当涵盖实践教学实施的必要性、理论基础、实践模式、运行管理、监督评价及其体系化构想等体系。此外,它不同于普通教学形式,区别于一般意义上的教学活动。一般的体育教育专业的学科学习是以学科逻辑为基础的,强调知识的基础性、系统性,而实践课程是一种以实践导向为主的逻辑展开的,以具体的体育教育任务或项目为核心,将知识与技能的学习融入到体育教育工作任务的组织过程中,在这个过程中学生将由从获得表征到参与实践的转变的一种教学活动,其中,教师在学生积极的建构活动中作为促进、协调的角色。

2.1.2实践教学的内涵

概念的内涵是概念对事物特有属性的反映,是事物的根本属性,是某事物区别于他物的内在本质。实践教学既具有一般教学的共有特征,又有区别于一般意义教学的独特之处,体育教育专业实践教学是提高学生实践操作能力,强调学生教育教学技能的获得为主要特征。以此为视角,本研究对其内涵进一步解读如下:

2.1.2.1体育教育专业实践教学的全程性

体育教育专业实践教学的全程性是以系统思想为指导,主要从培养目标的一贯性,以专业课程为基础进行的实践教学为研究视角。主要体现了时间和空间的全程性。时间上的全程性:主要从人才培养的时间维度认识体育教育专业人才培养的全过程,即把体育教育专业教育教学活动完整过程与培养目标之间有机结合。张磊等对日本高校体育专业教育改革的研究中指出“教育实践体验”和“教育现场研究”贯穿于大学4年教学活动的整个过程之中[9]。突破限于集中实习的时间,突破限于具体学科的基本知识、运动技能等的传授时间,实现以实践性教学为基础,结合具体教育教学实现统筹与弹性安排相结合的全程实践。空间上的全程性,是知识结构的全程性以及实施场所全程性。学科之间的有机结合与运用体现了知识结构的全程性,如一般能力与专业实践能力相结合,专业基础课程及其实践性教学与专业实践教学相结合等体现了知识结构的全程性。实施场所全程性主要体现在:课程教学与课外实践相结合、校内与校外相结合[10]等方面。

2.1.2.2体育教育专业实践教学突出实践性

实践性是体育教育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重要特征,理论与实践相结合、课堂教学与课外实践相结合是其根本所在,这种特征要求体育教育专业的实践教学必须突破传统的人才培养模式,体现教与学及其在职业培养以及终身学习能力的培养上,探寻知识与技能、学习与工作以及学校与中小学之间的结合点与平衡点,突破体育教师与教练角色,实现多方面、全方位的融合。第一,区别于将理论课教学之外所有的教育实践都称作实践教学。教育活动中的社会实践即包括体育教育专业学生的实践教学,也包括一些生活实践教学,它们不从属于实践教学。因此这种将理论课程之外的教育实践作为实践教学扩大了实践教学的外延。第二,区别于体育教育专业的基础课程的实践性教学。体育教育专业实践教学的目的是“能从事学校体育与健康的教学、训练、竞赛工作,并能从事学校体育科学研究工作、学校体育管理工作及社会体育指导等工作”。如专业技能课的实践性教学作为专业基础课程的补充,如裁判技能、教学技能、训练技能,是专业实践教学的基础,属于其下位概念。但是,实践性教学是专业培养的实践教学的坚实基础。第三,区别于目前专业课程的教学见习。教学见习的目的是为了学科教学的理论密切联系实践,“加深对理论知识的理解,巩固所学习的内容”[8]。可见,实践性是基于学科教学基础上的“如何使学科知识具有可教性”,侧重教学、训练等思维与方法等的实践训练。

2.1.2.3体育教育专业实践教学强调学生的主体性

体育教育专业实践教学体现了“从预设性思想到生成性思想”课程观的转变。教学过程是通过学生的自我体验进行自我意义的建构,以学生主动参与、探索,主动思考为特征,发挥专业教师的引导和组织作用,强调学生的主体性,并主动地参与到学习过程中来。所以,实践教学是在教师引导下,学生主动探究、增强体验,走向社会的过程。第一,强调学生的主动参与、探索,主动思考,实现“主客分离”到“主客统一”。重建主客体关系,重构教育文化模式从人性的角度来审视教学理论。第二,强调“一元”教育向多元教育相结合。多元教育既关注体育知识、运动技能的掌握,又强调体育教育专业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如模拟状态下系统的、完善的的教师教育能力培养以及真实环境下的体育教师、裁判、教练以及体育管理等方面的实践。最后,以学生的实践活动为基础的教学活动模式有待研究,力求建立一种师生互动交往并强调学生主体的探究活动,学生在体育教育实践活动中不断发现、探索和解决问题等一系列进程的教学模式等,这些都将引领教学朝着更合乎理想、人性的方向发展。

2.1.2.4体育教育专业实践教学追求职业性

体育教育专业实践教学的目的是使学生掌握相应教育岗位技能、技术,养成一定的职业态度,提高职业素养和职业能力,其性质和特点决定实践教学需要努力提高体育教师职业素养和职业能力。这是一个长期、逐渐提升的一种职业能力的培养,其中,校内的实践教学是对职业技能的培训,是基础和前提;职业资格是实践教学之后的阶段,属于中间的过渡;对体育教师的终身学习,即职业能力的培养则是追求的最终目标。所以,体育教育专业实践教学凸显对学生整个职业生涯发展的关照,既要致力于技能训练,又要发展学生的方法能力、为人性品格的提升服务。

由此可见,体育教育专业实践教学的本质具有实践性、全程性、主动性以及职业性,它强调实践教学不仅学习“术”,而且更关注体育教师特殊的专业能力的发展[8];不仅关注教育教学能力的发展,而且要关注未来体育教师“人”的全面发展。为此,将体育教育专业实践教学的内涵界定为:为了实现体育教育专业培养目标,在教师的指导下,体育教育专业学生在掌握基础知识、专业知识的基础上,进行学习、体验、内化、操作等主动参与体育教学、体育训练、体育竞赛以及体育管理等过程以达到培养体育教育能力的的教学过程。它具有相对的独立性,但是又与体育教育专业的学科学习紧密相连,同时又与未来体育教师的终身学习联系密切。所以,体育教育专业学生的实践教学是体育教育专业人才培养的高级阶段,以学科学习为基础,并以终身学习为最终目标的一种系统的教育形式。

2.2体育教育专业学生专业实践教学的外延

按照教学系统论原理构建实践教学体系,体育教育专业实践教学应当包含目标、内容、管理、保障、评价、支持等部分(有的学者就从从目标、内容、管理、教学、评价五方面对体育教育专业实践教学的体系进行研究[1])。将驱动系统新的教学理念,正确理解体育教育专业实践教学的内涵的基础以及正确处理实践教学与理论教学的关系上,对主导系统的实践内容体系进行整合。此处的实践教学的内容研究是指实践教学的外延,即从实践教学是为了实现体育教育专业学生一定的能力目标而进行的实践教学内容体系。本研究从系统的角度将体育教育专业的教学分为专业基础教学和专业实践教学,并将体育教育专业学生培养的目标主要分为基础能力、应用能力和综合能力(如图1)。专业基础教学实现了学生的基础能力(体育教学、训练、竞赛、管理等),专业实践教学在专业基础教学基础上突出学生的应用与综合能力培养(基础能力之上的教育个体的智能融合),而后者正是本研究的对象。

图1 体育教育专业学生培养目标

关于实践性专业基础教学的研究,很多学者都从广义的实践教学的全程化视角对各自专业学科的实践性教学进行了深入研究[4-5]。为此,可将专业基础教学分为传统的专业基础教学和专业基础的实践性教学。专业基础的实践性教学主要是指为了实现专业基础课程的目标,有针对性的进行专业技能的培训(如实验课、教学见习、微格教学、裁判实习等较为常见,而其他课程中如篮球教学的实践性教学,除了篮球裁判实习之外,还应补充篮球教学技能实践教学等),作为专业基础课程的补充,以形成理论—实践—理论相互转变的过程。此部分的相关研究逐渐成为不同学科教学研究的热点[4-5],理论与实践,不同的理论与实践(如学校体育学实践性教学将术科教学作为内容进行实践)共同为体育教育专业人才培养目标而有机结合,并为实践教学奠定坚实基础。因此,如何围绕培养目标而设置不同的专业课程(理论与技能)及其实践性教学,如何在专业课程教学中围绕培养目标去实现不同的课程目标;如何围绕培养目标构建开式的专业基础课程教学体系以及体育教师如何围绕培养目标解决教育与教学等问题成为优化实践教学基础的必须解决的问题。

本研究所涉及的体育教育专业学生专业实践教学的内容体系主要分为两个层次,即应用能力和综合能力。应用能力方面的内容体系主要包括传统意义上的教育见习、教育实习和毕业论文设计。将实习从学生认知顺序分为校内实习(包括教学计划中的教育见习和实习的见习)、校内模拟实习、校外实习和完全真实的体育教师职业教育,这4个内容构成实现了体育教育专业学生作为见习者——模拟实习者——实习者——体育教师真实身份的有机组成。前三者主要培养学生的应用能力的内容体系,毕业设计贯穿其中。其中,前两者是封闭的实践教学系统,此系统运行时,体育教师以培养学生教学、训练、管理等实践能力,与之对应的是相关的实践课程,但目前,仅仅关注教学能力的培养,且仅限于局限的学科教学知识体系中,这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学生综合实践能力的培养。校外实习基地是开放式的实践教学,学生在实践基地教师的引导下进行实践学习,校内教师起到监督与指导作用。这就需要高校教师与一线教师的互相学习与交流,共同实践体育教育专业实践教学的理论与实践的真正结合。另外,毕业设计也是在专业基础课程的基础上,伴随着不同阶段的实践教学而逐步走向完善。而“完全真实的体育教师职业教育”则指在应用能力基础上的综合能力培养的内容体系。为此,将实践教学置于整个大的教学系统中,在体育教育专业培养目标的统领下,各基础学科各司其责,紧密联系,为实践教学提供横向以及纵向的基础,在此基础上,实践教学充分体现其全程性、实践性、主体性以及职业性,共同培养学生的应用能力与综合能力。

3结论

3.1体育教育专业实践教学是为了实现专业培养目标,在教师的指导下,体育教育专业学生在掌握基础知识、专业知识的基础上,进行学习、体验、内化、操作等主动参与体育教学、体育训练、体育竞赛以及体育管理等过程以达到培养体育教育能力的的教学过程。其基本特征是全程性、操作性、主体性和职业性。

3.2体育教育专业学生实践教学体现培养学生的应用能力和综合能力的基础上的内容体系,主要包括校内见习、校内模拟实习、校外实习、毕业设计以及完全真实的教师职业教育。

3.3从系统的角度认识体育教育专业实践教学,按照人才培养的目标既要对实践教学体系进行研究,厘清实践教学与学科教学的关系,并树立理论源于实践、理论服务实践的完整课程观。

参考文献:

[1]吴忠义,等.新课标背景下体育教育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的架构及建设路径[J].河北体育学院学报,2011,25(4):33-35.

[2]方爱莲,陈亮等.体育教育专业“全程实践教学”培养模式的构建[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10,33(1):80-84.

[3]张孟红.地方综合性大学体育教育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研究[J].成都体育学院学报,2008,34(6):90-92

[4]周雪林.我国本科《体育教学论》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10,5.

[5]于军.高校体育教育专业田径类课程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与应用[J].首都体育学院学报,2008,20(6):124-128.

[6]聂春丽.广西高等学校社会体育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现状与优化策略的研究[D]//广西师范大学,2011,4.

[7]褚南峰,杨志超.高等教育的实践教学体系研究[J].中国现代教育装备,2006,(2):89-92.

[8]潘绍伟,于可红.学校体育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

[9]张磊,邢金明.日本高校体育专业教育改革的新进展及其启示[J].首都体育学院学报,2013,25(5):416-419.

[10]王正霞.体育专业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的实践研究[J].山东体育科技,2014,36(3):86-89.

[11]赵建新.体育院校体育教育专业学生专业实践能力评价指标体系构建的研究[D]//西安体育学院,2013,5.

[12]訾向.宁波大学体育教育专业实践教学状况实证研究[D]//宁波大学,2013,4.

Concept of practical teaching for physical education major

SONG li-wei,WANG Lu-ke

(JiningUniversity,Qufu273165,Shandong,China)

Abstract:Practical teaching plays an important role in improving the comprehensive quality of professional talents. With the methods of literature analysis and logic induction, this paper believes that practice teaching for physical education majors is the teaching process in which students under the guidance of teachers actively participate in the physical education teaching, training, competition and management other than the learning of basic and professional knowledge in order to achieve the physical teaching ability. The basic feature of this process is full course, practicality, subjectivity and professionalism.

Key words:physical education major; practical teaching; concept

作者简介:宋丽维(1979~),女,山东威海人,硕士,研究方向体育教学论和体育文化学。

基金项目:山东省高等学校教学改革立项项目“体育教育专业实践教学体系构建和实践教学内容改革研究与实践”(编号:2012508)

收稿日期:2015-04-21

中图分类号:G807.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840(2015)06-0086-05

猜你喜欢
体育教育专业实践教学概念
Birdie Cup Coffee丰盛里概念店
幾樣概念店
学习集合概念『四步走』
新课标下高师体育教育专业实践课程教学改革研究
我国高校体育教育专业改革与发展的思考
茶学专业校企合作实践教学探索
《电气工程毕业设计》 课程的教学设计
高职院校商务礼仪课程教学改革探索刍议
《数据库高级应用》教学创新方法研究
体育专业课教学中学生满意度调查与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