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国际经验的拨备覆盖率管理建议

2016-01-19 06:00熊启跃
银行家 2016年1期
关键词:覆盖率中位数不良贷款

熊启跃

在银行风险管理的过程中,拨备一般用于覆盖预期损失,而资本用于抵补非预期损失。拨备覆盖率等于拨备余额除以不良贷款余额,其反映了拨备对不良贷款的覆盖程度,其值越高,银行风险吸收能力越强。当前,我国银行业针对拨备充足性的监管规定主要有两个:一是拨备覆盖率要求,应不低于150%;二是拨备贷款比要求,应不低于2.5%。

拨备覆盖率监管的国际经验

从国际大型的经验看,银行在管理拨备覆盖率的过程中呈现出以下特点:

一是拨备覆盖率具有顺周期波动规律。从全球主要系统重要性银行的数据看,在经济下行周期,由于不良贷款率攀升,拨备覆盖率会呈现出下降趋势,拨备覆盖率与GDP增速间会呈现出正相关关系。2008~2014年,花旗集团、美国银行、摩根大通、巴克莱银行、苏格兰皇家银行的拨备覆盖率与总部所在地美国和英国的GDP增速的相关系数分别为0.84、0.21、0.24、0.27和0.65,呈现出显著的正相关性。

二是拨备覆盖率监管要求存在较大差异。从拨备覆盖率监管的国际经验来看,其主要呈现出以下特点。

首先,监管要求的强制性存在差别。不像资本充足率、流动性监管指标等刚性监管要求,将拨备覆盖率作为法定监管要求的国家普及率并不高。2011年,在被调查的145个国家中,有102个国家对拨备覆盖率提出了最低法定监管要求,也就是说,在全球范围实施拨备覆盖率监管要求的国家占比大约为70%左右;同期,对资本充足率监管提出最低法定要求的国家占比达90%以上。

其次,监管力度存在差别。监管力度差别体现在以下两个方面:一是不良贷款的认定存在差别。不良贷款是拨备覆盖率的分母,其核定标准对于拨备覆盖率具有重要影响。各国主要根据贷款逾期天数进行不良贷款的分类。一般而言,设定标准的逾期天数越短,监管要求越严格。表1显示了次级、可疑和损失类贷款 的逾期天数划分标准:对于次级贷款,平均逾期天数为86天,绝大多数国家都高于86天的标准(占比为73.1%),全球中位数水平在90天;对于可疑贷款,平均逾期天数为155天,中位数为180天;损失类贷款平均逾期天数为308天,中位数为360天。

不良贷款的最低拨备计提比例存在差别。各国对不良贷款的拨备计提比例的最低要求也存在较大差别。据统计,次级贷款的最低拨备计提比例平均为19.68%,将近有70%的国家高于该平均水平,整体的中位数为20%;可疑类贷款的平均最低拨备计提比例为54.55%,高于该平均水平的国家占比仅为19.6%,中位数为50%;损失类贷款的平均拨备计提比例为98.55%。三类贷款中,即使是损失类贷款,其拨备计提比例最高也仅为100%。进一步对各个国家的差异进行分析不难发现,经济较发达的OECD国家整体的拨备计提水平较低。

我国拨备覆盖率监管的主要特点

与国际银行业相比,我国银行业的拨备覆盖率具有以下特点。

一是拨备覆盖率的顺周期效应不断凸显。近年来,随着银行业市场化改革的快速推进,我国银行业拨备覆盖率对经济周期波动的敏感性不断增强。据测算,2012年以来,我国GDP增速每下降1个百分点,拨备覆盖率将下降0.78个百分点,两者的相关系数达66%。

二是拨备覆盖率的法定要求较高。首先,拨备覆盖率在我国属于监管指标,具有监管硬约束,我国目前的拨备覆盖率要求为150%,要求相对较高。根据表2不难推算,即使银行的不良贷款全部为损失类贷款,其最高拨备覆盖要求也仅为100%,与我国仍有50%的差距,全球多数国家都将拨备覆盖率要求划定在50%~100%之间,如印度为70%,希腊为84%。其次,从商业银行的实际拨备数额看,截至2015年三季度末,上市银行平均拨备覆盖率为202.9%,而2014年年底,全球27家系统重要性银行(不包括中资银行)的平均拨备覆盖率仅为77%,2008~2010年,全球142个国家银行业的平均拨备覆盖率大致在55%~56%之间,我国商业银行的拨备水平在全球范围内属于领先地位。

三是拨备与资本配置失衡。拨备和资本是银行吸收损失的重要保障,由于体制和会计政策原因,我国银行业存在“高拨备、低资本”动态配置失衡问题。截至2015年二季度,我国银行业的拨备余额为2.17万亿元,同期银行业资本净额为11.99万亿元,两者之比为18.1%。而2014年年末,美国的花旗集团、美国银行、富国银行和摩根大通的拨备/资本分别为8.6%、7.2%、6.4%和 6.9%,英国的汇丰控股、巴克莱银行、苏格兰皇家以及渣打银行的拨备/资本比分别为6.6%、8.2%、9.2%和3.8%,远低于中资银行和中国银行业的平均水平(表3)。

四是不良贷款率水平较低。当前,我国不良贷款的逾期天数的认定为90天,与国际银行业的中位数持平,不存在监管要求宽松的问题。从不良贷款率的绝对数来看,截至2015年2季度末,我国银行业平均不良贷款率为1.5%,而同期23家国外G-SIBs(全球系统重要性银行)的平均水平高于3.5% 。

当前下调拨备覆盖率的紧迫性与必要性

当前,我国下调拨备覆盖率要求既有必要,也十分紧迫。

一是符合逆周期调控总体思路。随着我国宏观经济增速的趋缓,不良贷款率不断攀升,拨备覆盖率呈现出下降趋势,监管压力不断加大(表4):截至2015年三季度末,境内上市银行(共15家,北京銀行未公布相关数据,不予统计)的拨备覆盖率平均为202.9%,较2012~2014年间的平均值下降72.2个百分点,仅高于监管红线(150%)52.9个百分点。15家银行中,11家银行的覆盖率低于200%,6家银行低于170%,数值最低的银行为153.7%,仅高于法定要求3.7个百分点。不良攀升引致拨备计提压力,从而侵蚀了银行利润。2015年前三季度,上市银行净利润增速仅为12.1%,较2012~2014年平均值下降4.8个百分点,工农中建交五大行净利润增速已小于1.5%,接近零增长。

适度下调拨备覆盖率要求有利于商业银行在经济下行周期实现利润与风险的平衡,符合当前我国经济增速趋缓、银行业经营压力加剧的客观现实。

二是为银行支持实体经济发展提供更大空间。150%的拨备覆盖率要求意味着当出现1单位不良贷款时,商业银行应至少从利润中计提1.5单位的拨备。截至2015年三季度末,16家上市银行不良贷款余额为9102.4亿元,如果拨备覆盖率下调50%,可腾出利润空间4551.2亿元,如果按照2013年各上市银行公布的分红比率计算留存收益,可补充资本金3084.9亿元,如果按照10倍杠杆计算,可支持约3.1万亿元新增贷款,占2014年社会融资规模中新增人民币贷款的31.9%。(见表5)

适度下调拨备覆盖率要求有利于为商业银行腾出信贷空间,提高对实体经济的支持力度。

三是有利于实现拨贷比与拨备覆盖率动态平衡。拨备覆盖率和拨贷比是两个彼此制衡的监管指标,拨贷比与拨备覆盖率的商等于银行不良贷款率,在不良贷款率不断提高的背景下,适度降低拨备覆盖率监管要求,有助于减轻银行拨贷比压力。截至2015年二季度末,我国银行业平均拨贷比为2.98%,不良贷款率为1.5%,拨备覆盖率为198.4%。如果不良贷款率上升至2%,且维持当前的拨贷比水平不变,拨备覆盖率将下降至149%,低于150%的监管要求。

适度下调拨备覆盖率要求,有助于实现在不良贷款攀升背景下拨贷比和拨备覆盖率之间的动态平衡,为商业银行各项业务的开展创造有利条件。

四是有利于稳定股价和维护市场信心。2015年6月~9月,中国股票市场经历了一轮“股灾”,上证指数跌幅一度接近45%。银行板块是A股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市值约占两市份额的15%~20%,对市场走势具有引领作用。随着净利润增速的下滑,银行估值压力不断提高,上市银行平均市盈率高估30倍左右。如果将上市银行的拨备覆盖率下调50个百分点,能转化成利润4551.2亿元,占2014年银行净利润的29.3%。当前,适度下调拨备覆盖比率有利于缓解银行业盈利压力,维持稳定的分红水平,在一定程度上扭转市场对银行盈利前景的悲观情绪,为资本市场各项改革创造有利的市场环境。

政策建议

在经济增速趋缓、资产质量下滑、银行盈利水平承受较大压力的背景下,监管当局一方面可考虑下调拨备覆盖率监管要求,建立逆周期动态调节机制;同时,鼓励商业银行拓宽资本筹集渠道,加强风险预警和压力测试工作。

一是建立逆周期拨备覆盖率调节机制。拨备覆盖率具有顺周期波动特征,即在经济下行周期,由于不良贷款的攀升,拨备覆盖率会快速下降。据测算,2012年以来我国拨备覆盖率与GDP增速的相关系数为0.77,顺周期特征非常明显。可考虑建立具有前瞻性的动态拨备覆盖率调节机制。该机制旨在经济上行(下行)周期提高(降低)拨备覆盖率要求,从而有利于银行在经济周期波动中正常地发挥功能,支持实体经济发展。

二是适度下调拨备覆盖率要求。在不良贷款充分暴露和准确分类的情况下,100%的拨备覆盖率可保证拨备对问题贷款的全覆盖,符合审慎监管要求。100%以上的行业平均水平,在全球银行业仍处于领先水平。下调拨备覆盖率要求的过程中,可考虑设定过渡期的方式推进,这将避免政策调整幅度过大带来的不利影响。

三是鼓励商业银行拓展资本筹集渠道。国际大型银行在风险管理的过程中倾向于选择“低拨备、高资本”的组合策略,该机制增强了银行经营管理的主动性。我国银行业则呈现出“拨备高、资本低”的特点。下一步,在下调拨备覆盖率要求的同时,应鼓励商业银行开展资本工具创新,不断拓展资本筹集渠道。特别应加强基于资本市场的一级其它资本和二級资本的筹集,鼓励商业银行推进混合所有制改革和海外筹资。

四是加强风险预警及压力测试工作。拨备覆盖率监管要求的下降对银行的风险吸收能力将产生一定影响。应强化风险预警,加强开展对商业银行压力测试工作。通过压力测试找出“问题”银行,针对“问题”银行,差异性地调整拨备覆盖率要求。

(作者单位:中国银行国际金融研究所)

猜你喜欢
覆盖率中位数不良贷款
数据的数字特征教学设计
电信800M与移动联通4G网络测试对比分析
我国城镇保障性住房覆盖率影响因素分析
用活“三字经”密织不良贷款防控网
不良率农行最高
中位数教学设计
覆盖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