喊灯的人

2016-01-21 04:35齐可
当代小说 2016年1期
关键词:喊声写字楼妞妞

齐可

每天上午八点五十以后,我总会听到几次喊声——啊!短促,苍老,上扬,骤然响又骤然落。声音是从走廊里传来的,透过走廊关闭的门,转弯才飘进的办公室。这段距离最多也就六七米,我听到的时候自然又微弱了一层,于一片寂静之中,效果好像山坳里回声最末端的一个音,好像翻过了重峦叠嶂的样子,疲惫不堪。但声音也不是一直都弱,也有稍强的时候,那个时候应该是靠近走廊的门响起的,或者走廊的门没有关闭。办公室里大概只有我才对走廊里的喊声有所耳闻,我的格子间离着门口最近,我是新人,入职不到半年,通常来讲门口的位置都是为新人准备的。

封闭的写字楼里,那个声音如此有规律地响起,简直像时钟一样精确。

我对这个声音莫名地有好感,它是我在这个疏冷的写字楼里能够经常听到的最不同的一种动静。这半年,我进出写字楼写字间,每天听到的是电梯铃声,电话铃声,传真和打印机的声音,连手机都是一个调,我进了这里不知从哪一天也入乡随俗养成了手机打震动的习惯。

写字楼更像商品楼,两梯两户,连通两户的走廊不过五米长,走廊两端各有一扇门把守,进去右转就是写字间了,当然写字间也有门把守,写字间里大小领导的办公室和机密科室,又有明明暗暗的门把守。一层挨着一层,一间套一间,无穷包裹起来,写字楼本就逼仄,这一处则近乎变态。我在写字间办公的时候,一想起自己身处七十六层高的楼宇之中,就压抑不住紧张惶恐。好在我们写字间的门经常敞开,可以形而上地透一透气,这也让走廊里的喊声在最虚弱的时候顺利抵达了我的耳畔。

那个异样的声音因此听起来温暖了些,听着它的时候,有许多次短暂的瞬间,我觉得自己好像逃离了出去,站在了遥远的田野上,周围头顶一无遮拦,明月照人来,青山郭外斜。

不仅如此,这个声音准时准点,我私下里已把它当成了我的观察哨。这是我对它存有好感的另外一个原因。因为走廊里的喊声过后,通常几分钟内老板便来到办公室,也极其准时,我很快发现了这一规律。所以,有了走廊的喊声做外应,我有充足时间准备。在老板进门前收好手机、小说等可疑物品,调整气息、表情,然后正襟危坐,努力为公司殚精竭虑死而后已,及至老板走近,才装作蓦然发现,完全浑然忘我的状态。办公室老油子这一套,我很快掌握纯熟。

我们老板六十多岁,最近很不幸地得了面瘫。他的脸色原本僵硬难看,轻易不开怀笑,不成想这次面瘫意外矫正了他的表情,为他增添了一些老人的慈眉善目。但是,看得出所有人对老板的敬畏并未因此而减少,反而工作的时候表现得更勤谨。L女生是老板的亲信,也是办公室里的眼线,大家都知道,就是她在老板面前也不敢有怠慢。L虽然忠诚,但人不笨,在老板面前做足样子,私下里也会给我们喂点老板的消息,偶尔也拿段子涮一下老板,都是无关紧要的那种,但足以吊我们的胃口,博我们开心。她这么做无非是想拉近和办公室其他人的距离,以示她和人民群众在一条战线上工作,无根本利益冲突,与人方便自己方便。她是很精明的女生,做事真真假假,最宜混办公室。老板和他的小老婆的许多事情,就是她传给我们的。L女生说,老板有一个小情人,后来小情人生了孩子,小情人就升级成小老婆,自然原配老婆变老太婆,原配一怒去了美国,跟儿子一起住,他儿子早先移民出去。现在就老板跟小老婆在国内,他们的小女儿都上幼儿园了。L紧着还说了一个段子,说一次老板去幼儿园接孩子,新来的幼儿园阿姨不认识,见老板从豪车里下来,便晕头晕脑的,卖力地嚷嚷,妞妞,快过来,爷爷接你来了。我们听了轰然大笑。L马上正色:不许外传,都滚回干活去!将统一战线玩得炉火纯青。

老板更多的事情我不知道,也不想打听,除此之外,只知道他生意上有两家工厂,一家外贸公司,我们这处写字间是他的公关和策划事业部,在大厦的二十七楼。

走廊里循规蹈矩的喊声让我很是好奇,终于有一次,喊声响过后我出了办公室,去了走廊看看究竟。推门就见一个清洁工独自在走廊过道里,身边放着清扫车。走廊不宽,他和清扫车并排差不多给占满了,天花板也低得好像压在头顶,灯光又昏暗,摆上垃圾桶和一盆绿植显得更拥挤。我那时才知道早晨那段时间走廊里会有人做保洁。

眼前忽然黑下来,如夜晚降临——走廊声控灯一分钟准时熄灭。如我预计的那样,我听到他发出喊声——啊!是我无比熟悉的、近听放大了的喊声,上扬、短促、苍哑,他喊了第二声,灯才放亮。

在新的光亮里,我仔细看了看他,他很老了,七十岁我猜也该有了,他身体看起来是虚浮的,动作缓慢,面容疲惫,嘴角处有两条深深的线条牵扯着往下坠。他的发丝很细很黑,那是一种廉价焗油焗出来的黑,黑沉沉的,扣在头顶像戴了顶帽子,我怀疑是出自他自己之手。我印象里的清洁工不是这个样子的,印象里他们留板寸,头发黑白驳杂,黑瘦,动作干练,眼前的老人颠覆了我的认识。

他刚好做完保洁,工具收拾进手扶车后,推车到了电梯口,按下了下行键。看到我他露出错愕的表情,配上他奇怪的发型,微微牵动着的嘴角,样子有点萌。他很谦卑地一笑,好像自己做错了什么。

他的笑让我不知所措,我说我出来吸支烟。我忘了写字楼里是禁止吸烟的。

他没有回应,也没有特别的表情,只是看着电梯不再说话。

电梯打开,不待他推车进去,我转身返回了办公室。

有他这个岗哨,我从此可以安心地看我的小说。其实与老板周旋并不高明,也没什么可得意的,是这份工作干得不咸不淡,老板生意不好,最近又有消息传事业部要裁撤,诸事不明,很多人开始做起壁上观,我也堂而皇之将小说放到了案头。

一天,听到一声老板早,我惊惶地从书里抬起头,不知什么时候老板进了办公室,已经站到了屋子中央,此时正目光犀利地环顾着四周。老板手里拿着手机,我却看出有提刀而立的气势。通常这声老板早是我第一个喊出来的。

我保持微笑,目光却不敢与老板对视,我感觉老板手里的刀如果砍下来,第一个倒霉的肯定是我。令人意外的是老板什么没说,连雷打不动的训话也给省略了。通常,不管长短老板总要发几句话,起码把调子定一定,但那天一切反常,老板转一圈便进了自己的办公间。

看着老板紧闭的门,我意识到走廊里出了问题,清洁工的喊声消失了。

第二天,我特意掐好点,从八点五十就竖起耳朵,一分钟,两分钟,三分钟,四分钟过去,那个一直规律的喊声始终没响过。四分钟没有就没有了,我算过,老人打扫一层走廊卫生的时间一般不会超过四分钟。其间我倒听到了别的动静,几次类似哨子的声音。

第三天,依然如此,哨子代替了喊声。时间,节奏,次数,所有的都没有变。我大概数了下,四分钟内响了五六次。

我想知道发生了什么,于是第二次走进了走廊。

开门的时候正巧哨子声响,灯同时亮起来,他还在,我纳闷他怎么不喊,目光先已被他的手吸引去,他一只手里发出闪闪烁烁的光,光线明亮,五彩斑斓,他的半边身子、半边脸都被光线打花了。我看出那是一只球,一只小孩子的玩具球,捏一捏会发出炫彩的光和响亮的唿哨。

老人将球装回上衣兜继续做清洁,他的口袋于是被点亮,忽明忽灭,设定时间一过,光线消失,走廊显得越发暗淡。

我看得走神,忽然听到老人问,是不是这个太吵了?

他重新把球拿出来,歉意地示意我。

我忙说没有,办公室比这个吵。

老人有所释怀,但他没有马上将球放回去,而是托在手里看了会儿,然后慢慢蜷起手指,——球闪烁五光十色,同时伴着轻微的“吱”一声响。玩具球声音的高低和手上的力度有关。

看着手心里的一团光芒,老人笑了笑。

那是很温暖的一个笑容。

三十楼的同志给的。他另一只手向天花板指了指,一个孩子的妈妈,她是做翻译工作的。

他声音和他的动作一样迟缓,略略带点沙哑。看得出,他很乐意向我讲述球的来历。

有了它也很方便。我附和道。

哦,老人黯然一声,整天闷在里面,一个说话的人都没有,跟个哑巴一样,不如喊几声,喊一喊,心里不会那么闷。

老人放回球,重新把抹布拿在手里。

我有同感,我说的确闷。

他用抹布擦着垃圾桶的桶身,缓声道,还好,现在只打扫一半,从三十八楼往下,去年我扫整个楼的,现在不行了,身体不行了。

他擦完桶身又弯下腰去擦拭底座,那个底座不过两公分高,本身黑不溜秋的,擦与不擦谁会在意呢,何况走廊又昏暗。他努力的样子让我动容。

仔细擦拭一圈,老人站起身。他的背驼了,没法挺直。

我安慰他说,你可以继续喊感应灯的,反正球在你手里,用不用随你。

他摇摇头,不行,不能喊了。

我问他是不是嗓子坏了。

不是嗓子,他重新指了指天花板,三十楼的女同志怪可怜的。

我觉得莫名其妙,写字楼里总是出怪人。我说你喊你的,跟她有什么关系?走廊两边关上门,你喊影响不了办公室,就算翻译工作也不可能这么敏感。

不是,是她父亲刚走了。老人解释说,女同志的父亲得了一种很痛苦的病,临走前痛得没日没夜喊叫,女同志说她听到我的喊声就会想到她父亲,她听不了,听见就难受,忍不住要哭。

老人边说边整理工具,他嘶哑的嗓音加重了悲伤的语调。

没有想到,这个楼里还有人会注意走廊里的喊声,而且触动如此的悲伤,我听他说也不禁叹息同情。

他伸手拿出球来,说,这是她孩子玩过的,她人很细心,先在走廊里试了试,声音好用才给的我。

又一分钟过去,走廊灯熄灭。

老人捏响球,灯光和彩光在走廊里交织。

我现在只要一张嘴,不管在几楼都觉得是在三十楼,生怕女同志会听见,就是想喊也不能喊了,喊不出来。他的声音不觉又低了些缓了些,好像真的怕惊扰到三十楼。

老人的敏感让我感到意外,在这座写字楼里,我可能轻易不会碰到第二个人像他这样了,我望向他,感觉到一股暖意。

电梯门打开,他推车进去,关闭,下行,数字马上又在二十六停了下来。

看着两个静止的红色数字,我仿佛看到老人落寞的背影重新融入到一层黑暗里。

办公室环境一天天发生变化,我开始不安起来,小说也不能集中我的精神。最近一个月,薪水直线下降,传言似乎是要坐实了,我不得不为自己忧虑起来,我开始考虑进退的问题。毕竟,工作是为稻粱谋,何况我现在还要为奶粉谋,哪一样都不能等闲视之。

办公室其他人的状态和我差不多,但仔细比较,处境还是很不一样,如何抉择他们其实要比我面对的复杂得多,谁叫他们资格老呢。我不同,我入职才半年,无论发生什么变化。关门或裁员,我走人就是了,不会有太多挂碍和负担,只当匆匆来又匆匆去,遇人不淑,误走了一段路而已,大不了再次调转方向。他们就没这么简单,他们每个人在里面都深耕很久,突然被舍弃掉当然不划算,关键是又有消息称,事业部裁撤后,一部分要被整编到老板新成立的地产公司里,这是很好的机会。机会当前,名额有限,办公室里变得愈加复杂。L是有自己的班底的,现在连他们自己内部都乱了,话里话外带着埋伏,相互搞小动作使绊子,可见竞争有多惨烈。我预感到了那个哀鸿遍野的未来。

相比之下,我的出局从另一个角度也可看做是置身事外,置身事外也有置身事外的好处,凡事轻省。他们之间如何明争暗斗刀剑相向而不会在意我,不会对我露锋芒,更不会视我为对手,反而因为我在这盘棋局中无关紧要的地位,他们对我格外的友好。我能感觉到,他们与我的倾诉以及对我的笑,是发自内心的,是不设防的,没有任何伪装,也不需我附带丁点的承诺,几乎达到了百分百免检的程度。仿佛我是透明人。在一时紧张的格局里,我就这样意外地安宁着,附带还获得了一堆突如而来的友谊,友好得令我感到难以消化。他们朝不虑夕反过来还安慰我,认为我刚在一个公司站稳就遇上这么一出,实在背运,话语间充满了关切和同情,充满了同志般的友谊和春天一样的温暖。

因为老板某个尚不确定的决定,我变成这间办公室里最独特的存在,我因为不重要而被广泛需要,我变得像安全岛或是缓冲带,他们愿意靠近我,他们的情绪情报也愿意袒露给我。正因为如此,我发现我一星期接触的信息远超过我来到半年掌握的,我还因为他们相互出卖知道了他们每个人的弱点,相互的利害关系,我猜他们中资格最老的也未必有我了解的全面,我无意中看到了所有人的底牌,这是一件很滑稽的事情。

办公室气氛诡异,压抑,我努力像空气清新剂一样四处喷洒,一边也没闲着开始搜寻新的落脚地,小说被搁置起来,走廊内的声音对我也就没那么重要,我也几乎忘了这回事。直到有一天,我送一个客户下楼,发现走廊里来了新的保洁员,保洁时间与往常的也不对。眼前的保洁员明显年轻,精神头足,我问原来保洁大叔呢,他告诉我辞职走了,几天之前就走了。

他麻利地拖着地面,头也不抬,我突然想知道他怎么对付感应灯,就在走廊里站了会儿,不多会儿灯熄灭,只听当当当几下毛躁地响,光线重新回来,仿佛睁大了的惊恐的眼睛,一旁垃圾桶还在微微摇晃。

两天后,我下班从滨海广场经过,我在那里意外碰到清洁老人。

广场在写字楼对面,人来人往,再往前就是大海。海风和畅,海面轻柔,天际清晰地画出一线,可以看见几只海鸥,一处港口,一艘客轮。写字楼里望出去的风景应该很好,有几次我被叫到老板办公室,忙里偷闲瞥一眼落地大窗,海景浩浩荡荡。

老人坐在连椅上,平静地注视前方。

我打声招呼,挨着他坐下。

我说听说你辞职了。

他对我有印象,愉快答道,辞了,回老家。

我这时很想对他说一声谢谢,但没有说出口,我不知道怎样才能说清楚。

今天把账结了,上午领钱,中午去了下面超市逛,在门口吃的饭。

他声音高了点,跟在走廊里大不一样。

写字楼地下有一家超市,一楼是餐厅,我猜他应该是第一次进那样年轻人去的地方。

他脚下放了一个大帆布袋,我意识到他可能一天都在外面。

我问是不是一下午在广场,老人点头说,四处转了转。

我看到他的脸和脖子都晒红了。

这次走了,就不来了,也来不了了,离着家两千里地呢,快入土的人了,也该回了,早该回了,出来打工十多年,在这个楼里就是四年。

他这时吐露了乡音,我大概猜到一个遥远的内陆省份。

不及我询问,他突然问我,你有孩子了没有?

我说有个女儿,刚会爬了。

哦,当爸爸了。老人似在祝福。

我拿出手机把女儿的照片翻给他看。

小孩子憨态可掬,他看到照片露出灿烂的微笑,不时还抬一抬头,嘴里发出呐呐的声音。他的这个样子,让我觉得心酸。

我收起手机,他也弯下腰,拉开了脚边的帆布袋,一会儿从里面掏出一样东西来,我看外面裹着一层橘色丝绸,像是礼品包装盒带的,边角脱了线,有一圈白色胶质。丝绸滑落我看到玩具球,那只他在走廊里感应灯用的玩具球。

好好的,给你孩子玩吧。他递给我。

他样子颇为郑重,我不忍拂他的好意,谢着接过来,轻轻一捏,响了,五彩光芒闪烁。

他保存这样仔细,我猜是带给孙子孙女的,我不安地说你孙子孙女没得玩了。

他没有回答,反而说起自己家属。她残废着手种两亩多地,还看大了两个孙女,这两年有孙子要看,不过现在她不能看了,她自己都看不了自己还得要人看。老人平静述说着,我们这个家,打工的打工,躲债的躲债,留守的留守,四分五裂。

他突然止住话,目视前方,嘴紧紧抿着,脸上却浮现出一种无力的神情。

老人陷入回忆,苍老暴露无遗,细而稀疏的头发被风吹乱,发根泛白,发梢灰暗,眼圈里的光影像走廊里的灯一样昏暗,似乎不确定随时都会熄灭掉。

他也像走过了一段很长的路,现在很累很累了,颓然靠在椅子上,我没有多问,也没说安慰的话,就陪他沉默地坐了会儿。

两个年轻的家长带着孩子从面前经过,孩子刚刚会走,步子摇摇的,妈妈不停给孩子用手机拍照。

小宝,长大了去那里工作好不好?妈妈指着写字楼。

孩子瞪着乌溜的眼珠,漠然地东张西望。

那就是个大鸡笼子,去什么去。爸爸不以为然。

总比你开出租好!

哼,上个电梯也打卡,没劲。

少在孩子面前讲你的歪理。妈妈转脸对着孩子笑,小宝,到这边来。

妈妈把孩子带到花丛里继续拍照。

男人臭什么美。爸爸一把把孩子从地上薅起来抱走。

放下,你勒着他!

妈妈生气地追上去。

……

老人看着他们走远,问三岁有这么高了吧?他用手比量着旁边的小树,手挪了好几次,觉得确定了才问我。

我回他有了。

我们爷俩两年没见了。他发出亏欠地一声长叹,身子不由缩了缩,人看着更小了。

光线不知不觉变暗,暮色在海风的作用下飘渺如雾,广场和大海看起来柔软多变,像有一只巨大的手推搡揉捏着。

啊——老人轻轻喊出一声,像在走廊喊感应灯。

也巧,广场上各处的灯瞬时亮起来,大大小小形态各异,如同一盏一盏的花朵盛放,在薄暮里发出暗暗的馨香。

此时我日日路过的地方突然变得陌生,轮船,人群,老建筑,变幻莫测,但无疑都很美。

他静默地看着广场,整个人靠向椅背上,也如同被一只手推了一下。

老人坐当晚的火车,我希望请他吃晚饭,他拒绝了,说路上什么时候饿了什么时候再吃。

分别前,他低语几句,出来打工十多年,什么都撇下这样值吗?我不能倒了,不能倒了。

又似自言自语。

说话的时候他反复交叉双手,好像这样就可以屹立不倒。

老人走后广场上的灯当然每晚准时亮起,但那个傍晚,我会认为它们确切就是老人喊亮的,而且是专为老人一人亮的,它们一起照亮了老人在这个城市最后的逗留。

办公室里的猜测和争斗继续,但是这种状况没有持续太久,一个月后总公司那边有了最新的消息,传言得到证实,公关策划部被裁撤,人事随之变动,一切尘埃落地。事业部的人员大部分分散到其他公司,至于本人接不接受则是另一回事。新公司成立企宣部,名单确定,办公室四个人被保留下来,L在里面,是个头,出乎意料的是,我竟然也出现在名单上。这个结果惊到了所有人。

更意想不到的是,我在未来将与L搭档工作。搭档这个词是从老板嘴里说出来的,L在听的时候,我注意到她的表情瞬间僵硬了一下。这是很微妙的一个用语,我和L都感觉到了,老板在安排我做她副手和助理的同时,似乎还赋予了我某些隐含的可以与之分庭抗礼的权力。L肯定不希望我出现在最后的名单里,更不欢迎我这个搭档,这个结果,我想她是没办法的,不过这倒不妨碍她微笑着向我祝贺,当老板的面肯定我一直以来的表现做个顺水人情,但是天知道她心里有多恨我。

我很久没想明白为什么我会出线,一个彻头彻尾的新人,跟老板的交集也少之又少,我不相信凭借每天第一句老板早的问候就能打败所有人,那太不靠谱。惟一让我有空间想象的,是一周前老板的一次安排,或许里面有什么文章,但也仅是我的揣测而已。

那天老板开始训话之前给我一个书单,交代我去新华书店。我想老板也把我当闲人看了。书单上列的都是儿童国学方面的书籍,肯定是买给他女儿的,L说过老板女儿在上国学班。我趁机在书店里闲逛,谁知老板打来电话,问我买到了没有,我慌张地说买好了,马上跑去结账,出来的时候老板的车已经停在了门口。老板在副驾,说上车,我便去了后座,我第一次坐老板的车,心情忐忑,我的紧张和拘束丝毫没有因为空间的宽敞而得到缓解。那天老板女儿妞妞也在车上,正有模有样地捧着一本书。她打扮得像古代公主,头发留到了肩膀,梳理得纹丝不乱,一双眼睛透亮,看见我,礼貌地喊了声叔叔好,清甜的样子很惹人怜爱。老板威严粗糙,不想生的女儿如此伶俐可爱。

司机稳稳地开着车,看路线应该是去幼儿园,我那时突然有个奇怪的感觉,害怕妞妞喊爸爸。车上一共我们四个人,不知道司机怎么想,习惯了没有,反正我觉得如果听了妞妞的喊声,我会别扭的。尤其是我,刚做了爸爸,正期待着孩子清清楚楚地喊出爸爸来。我为自己大不敬的想法惭愧,但没办法,那确实也是我的真实感受。我担心自己露出不自然的表情,不过妞妞的注意力当时全在新买的书上,一直很有兴趣地翻着。

老板头也不回,说,妞妞,把《春江花月夜》背给叔叔听,你们不是要举行诗词朗诵表演吗?

我借机夸了妞妞几句,她这个年龄背得出《春江花月夜》的确是值得称赞的。

妞妞让我看着画册她来背,我其实很熟悉,背诵也没问题,但是当着老板的面我想还是不要卖弄的好,现在是人家女儿的表演时间。

小孩子摇晃着身体,字正腔圆,出神的眼睛里真有那么点悠长悠远的古典范儿。我欣赏地看着,听着,她忘了的地方,我才提醒一句,当她稚嫩的嗓音在“不知乘月几人归,落月摇情满江树”一句婉转拖长时,我鼓起掌来,夸赞妞妞聪明了得。

老板露出了笑容,突然又问起我,你学文的,好像《春江花月夜》有个什么说法?

他靠在椅背上,很笼统地问了这么一句。

我试着回答他,孤篇压全唐?

老板没有表示,一会儿回过头,看着我问,你有什么放不下的压力吗?

又是一个没头没脑的问题,我再度紧张起来,我不明白老板指什么,一时组织不起句子应对。

老板没有等我答案,似乎也不需要我作答,然后自己说道,有压力就读点唐诗吧,我现在每天听妞妞读诗感觉轻松了不少。

我微笑说是,心里却发虚,觉得老板是在点我上班偷看小说的事,我想老板什么时候说话这样委婉了。内心的惊讶和惶惑终究是短暂的,我接受了出现在最后的名单上并与L搭档的事实,坦白讲还不无欢喜。我浅俗的内心甚至涌起对老板知遇之恩的感激,收拾抽屉的时候,对着里面的小说一阵惭愧,我都怀疑我潜意识里是不是准备好了鞠躬尽瘁。

至于我在办公室里的处境可想有多糟糕,一天之间我的形象180度逆转,变得阴险狡诈,充满了不可告人目的。周围人态度冰冷,敬而远之,我成了最不受欢迎的人,恐怕有人恨不能得而诛之。想想多么可笑,一个月前我还是他们的倾诉对象,绿色无公害,是他们残酷世界里的一方乐土。我们彼此坦诚,毫无芥蒂,简单纯洁,他们潮水一样向我输送友谊,转眼却又暴风一样卷去,形同陌路。更可笑的是,这一切都不为我所控制,与我的主观能动性丝毫没有关系。我心里期待着早点搬离。

这一天终于来了。

没有宣布,没有仪式,到了最后的日子,大家各自带好东西心照不宣地走出办公室,不一会儿电梯前的过道里黑压压站满了人。

电梯在六十层以上,数字缓慢跳动,气氛压抑,仿佛电梯不是在天井里而是悬在我头顶,正张着血盆大口慢慢靠拢伺机将我一口吞噬。

等待是漫长的。

走廊里鸦雀无声。

感应灯到点熄灭,黑暗降临。人群保持静默,呼吸声像蛇一样游移。

啊——太沉闷了,我禁不住喊出声来。

灯光敏锐地放亮。

四周的人一起转过头,盯着我,我看到他们目光灼灼,我突然意识到自己刚才干了一件多傻的事情。

电梯拯救了我,铃声一响,所有人簇拥着向它走去,他们和我一样一刻都不想多呆。

我原地未动,身上顿然变轻松了,走廊也仿佛从来没有这样空旷过。空间转换,我与电梯里塞满的亲爱的同事们形成对立,与数不清的眼睛对视,感觉很奇怪。

电梯缓缓闭合,那一瞬间我听到里面响起怒不可遏的嘲讽,小人得志!简直得意忘形!

仇恨终于在这一刻宣之于口,更难听的话被下行的电梯吞没。

走廊重归黑暗,我突然想起做清洁的老人,记起他喊灯的声音,记起他临行前在广场喃喃的自语,这样值吗?

更大的沉闷倒向我,啊——我想我一定用了全部力气,好像这样可以带我冲进旷野里。灯光满满地砸进走廊,充塞每一个角落,空气中我听到了震颤的声响。

责任编辑:李  菡

猜你喜欢
喊声写字楼妞妞
薮猫妞妞减肥记
薮猫妞妞减肥记
云雀叫了一整天
没关系
娘的名字叫桃花
得了胆结石,身体会发出4个“喊声”,请一定要听到
新天萌馆:写字楼里的“建筑梦工厂”
中高档写字楼租赁市场营销策略研究
一线城市写字楼空置率分化
我们话那么密,是因为什么都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