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切口非超声乳化白内障手术治疗硬核白内障的临床观察

2016-01-26 09:26刘明陈珺
中国现代药物应用 2016年22期
关键词:硬核晶状体乳化

刘明 陈珺

小切口非超声乳化白内障手术治疗硬核白内障的临床观察

刘明 陈珺

目的探讨小切口非超声乳化白内障手术在硬核白内障患者治疗中的临床疗效。方法120例(120眼)Ⅳ~Ⅴ级硬核白内障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60例(60眼)。观察组采用小切口非超声乳化白内障手术进行治疗,对照组采用超声乳化白内障手术进行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术后的散光、视力和不良反应情况。结果两组术前及术后1周角膜散光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个月及术后3个月,观察组散光度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6.7%,对照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28.3%,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小切口非超声乳化白内障手术是一种效果良好的治疗方法,操作相对简单,手术时间和手术效果与现代白内障囊外摘除术效果基本一致,角膜散光小、并发症少,对于硬核白内障患者的治疗有积极作用,值得推广。

硬核白内障;小切口;非超声乳化;不良反应

白内障是眼科常见的临床疾病之一。主要是由于营养不良、外伤、遗传等因素导致的晶状体代谢紊乱、退行性老化、晶状体蛋白质变性并发混浊进而影响视网膜成像,伴随视物模糊、视力下降是白内障的主要症状,严重影响了患者的生活[1]。目前尚无疗效肯定的药物能够预防或延缓年龄相关性白内障的发生及发展,常用的治疗方法就是手术治疗[2]。选取本院2014年2月~2015年8月收治的Ⅳ~Ⅴ级硬核白内障患者120例(120眼),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分别采用小切口非超声乳化白内障手术进行治疗和超声乳化白内障手术进行治疗,观察比较两组的临床疗效。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本院2014年2月~2015年8月收治的120例(120眼)Ⅳ~Ⅴ级硬核白内障患者,随机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60例(60眼)。所有患者均切诊为Ⅳ~Ⅴ级硬核白内障,且所有患者均没有外伤史、葡萄膜炎、高度近视、青光眼等。观察组男38例,女22例,年龄58~78岁,平均年龄(70.3±5.3)岁,左眼患者34例,右眼患者26例,晶状体核硬度分级Ⅳ级48例,Ⅴ级12例,术前视力光感-0.3。对照组男36例,女24例,年龄58~78岁,平均年龄(70.5±5.4)岁,左眼患者36例,右眼患者24例,晶状体核硬度分级Ⅳ级49例,Ⅴ级11例,术前视力光感-0.3。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观察组采用小切口非超声乳化白内障手术治疗:采用表面麻醉,开睑器开睑,以患者的穹窿部为基底,做一标准的巩膜隧道切口,角膜缘后实施长6mm左右半层巩膜切开,向前做巩膜隧道至透明眼角膜内1mm处,沿巩膜隧道注入粘弹剂,做连续环形撕囊,囊口直接约为6.5mm,且外切口应小于内切口,使水分层及水分离,使核与晶状体皮质、囊膜之间的联系松开[3]。拨动晶状体核中心位置,使晶状体核游离,向前房中注入粘弹剂覆盖晶状体核,用注水圈匙套出晶状体核,晶体取出后注入粘弹剂,向囊袋中植入人工晶体并调整其位置,通过注水使前房恢复原状。检测切口的水密状态。对照组采用超声乳化白内障手术。两组患者术后均给予维生素C、强的松片及消炎痛片口服3 d,每晚1次复方托品酰胺滴眼液散瞳,吲哚美辛滴眼液3次/d。

1.3 观察指标 术中、术后记录两组患者不良反应情况及在术后1周、3个月复查时患者的裸眼视力及角膜散光情况。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7.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采用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术前、术后角膜散光度比较 观察组患者术前角膜散光度为(0.43±0.62),对照组为(0.51±0.56),术后1周分别为(1.59±0.45)和(1.61±0.50),两组术前及术后1周角膜散光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个月观察组为(1.26±0.23),对照组为(1.57±0.32),术后3个月两组分别为(0.98±0.42)和(1.20±0.22),两组术后1个月和术后3个月角膜散光度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意义(P<0.05)。

2.2 两组不良反应情况比较 观察组出现角膜水肿2例,巩膜损失3例、前方出血5例,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6.7%;对照组出现角膜水肿4例,巩膜损失5例、前方出血8例,不良反应发生率为28.3%,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论

白内障是眼科的多发病、常见病,多发于40~50岁。随着年龄的增长晶体逐渐混浊,手术是治疗白内障的唯一首选方案。尤其对大多数基层医院及Ⅳ级及以上硬核患者,小切口白内障摘除术仍是最佳之选。

小切口白内障摘除术是指切口长度<6mm的白内障手术,主要包括非超声乳化和超声乳化两种手术方式。即非超声乳化术、激光乳化(1mm)及超声乳化(3mm)[4]。超声乳化手术治疗硬核性的白内障尤其是Ⅲ~Ⅳ级的白内障患者,较大的损害了角膜内皮细胞,而成年人的角膜内皮细胞不可再生,则避免内皮细胞丢失,保护好角膜内皮成为白内障手术成功的关键[5]。超声乳化手术要求术者具有较高的技术水平,否则易出现巩膜损伤、角膜水肿、前房出血等不良反应。而小切口非超声乳化术具有创口小、不需要缝合切口、切口愈合快、前房维持好易于处理术中的并发症、术后反应小且简便易行、安全可靠等优点。本试验研究表明采用小切口非超声乳化术治疗硬核白内障病的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及调节散光角度方面均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另外,在手术过程中,粘弹剂的使用很重要,手术过程中一定要注意粘弹剂要有足够的量。

综上所述,小切口非超声乳化白内障手术是一种效果良好的治疗方法,对于硬核白内障患者的治疗有积极作用,这种手术方式非常适合在临床工作中推广应用。

[1]廖文江,闫亚红,刘贤升,等.小切口非超声乳化白内障术中三种娩核方式的临床应用观察.国际眼科杂志,2013,13(11):2196-2198.

[2]戴子娴,张宏,林妙英,等.小切口非超声乳化术和超声乳化术治疗白内障的临床疗效观察.中国医药导报,2011,8(20):227-228.

[3]殷先第.小切口非超声乳化白内障手术治疗硬核白内障的临床效果分析.中国卫生标准管理,2015,6(33):51-52.

[4]张可.小切口非超生乳化白内障手术治疗硬核白内障的临床观察.河南外科学杂志,2013,19(6):113-114.

[5]王莉,李鹏.高龄硬核白内障小切口非超声乳化与超声乳化术后角膜内皮细胞观察.国际眼科杂志,2015,15(9):1576-1578.

10.14164/j.cnki.cn11-5581/r.2016.22.021

2016-10-19]

110024 沈阳医学院附属中心医院眼科

猜你喜欢
硬核晶状体乳化
硬核爷爷炼成记
疫战中的“硬核”
“硬核”举措下的暖心举动
陕西制造需要“硬核”
白内障手术,该选哪种晶状体
玻璃体切除联合晶状体超声粉碎在合并晶状体脱位眼外伤中的应用
一种与眼镜配套的眼晶状体剂量计佩戴装置的设计
简析一种新型乳化沥青的生产工艺
绞股蓝总皂苷自微乳化给药系统的制备
干细胞与晶状体再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