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锁髓内钉在老年肱骨干骨折患者中的临床疗效观察

2016-01-26 09:26李玉玺
中国现代药物应用 2016年22期
关键词:交锁髓内肱骨

李玉玺

交锁髓内钉在老年肱骨干骨折患者中的临床疗效观察

李玉玺

目的观察交锁髓内钉在老年肱骨干骨折患者中的临床疗效。方法60例老年肱骨干骨折患者,按照治疗方式的不同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30例。对照组进行钢板内固定治疗,观察组则进行交锁髓内钉治疗,比较两组老年患者治疗后不同时间的肩关节功能评分(Neer评分)结果及术后肿胀时间、骨折愈合时间。结果治疗后6及12个月观察组的治疗总优良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术后肿胀时间(4.68±0.60)周,骨折愈合时间(11.89±1.80)周,均短于对照组的(7.25±1.15)、(13.54±2.26)周,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交锁髓内钉在老年肱骨干骨折患者中的临床疗效较好,可显著改善患者的肩关节功能,且患者术后恢复也较快,更为适用于老年骨折患者,可在临床推广应用。

交锁髓内钉;老年肱骨干骨折;临床疗效

肱骨干骨折在临床并不少见,关于本病治疗效果的研究较为多见,而老年肱骨干骨折患者受年龄等方面因素的影响,对于治疗的要求相对更高。交锁髓内钉及钢板内固定均是本类骨折常见的治疗方式,关于两类治疗方式的肯定性研究均较为多见[1],但是细致的效果探究仍极为匮乏。因此本文中就交锁髓内钉在老年肱骨干骨折患者中的临床疗效进行探究,并与常规钢板内固定治疗的患者进行对比,结果总结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4年6月~2015年6月本院收治的60例老年肱骨干骨折患者,按照治疗方式的不同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30例。对照组患者中,男16例,女14例,年龄60~74岁,平均年龄(66.6±5.3)岁,骨折至接受治疗时间为0.8~7.5 d,平均(4.1±1.6)d,骨折分型:A型患者11例,B型患者13例,C型患者6例;骨折原因:车祸者24例,其他原因者6例。观察组患者中,男17例,女13例,年龄60~75岁,平均年龄(66.8±5.0)岁,骨折至接受治疗时间为0.8~8.0 d,平均(4.2±1.4)d,骨折分型:A型患者11例,B型患者13例,C型患者6例;骨折原因:车祸者22例,其他原因者8例。两组患者性别、年龄、骨折至接受治疗时间、骨折分型及骨折原因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同时两组患者均对本研究知情及同意。

1.2 方法 对照组进行钢板内固定治疗,将患者进行常规术前准备及进行麻醉后,于患者的上臂前外侧做手术切口,长度大约为6.0cm,将骨折部位进行充分的暴露,根据骨折情况选取合适的固定钢板,然后将骨折的近端和远端分别进行皮质骨螺钉拧入,将钢板加压固定后进行骨折后期处理。观察组则进行交锁髓内钉治疗,术前准备及麻醉与对照组一致,于患侧的三角肌处做手术切口,长度大约为5.0cm,手术切口呈纵行,进行钝性分离后做骨窗,在C臂X线机辅助下进行导丝的置入,将骨折进行复位,扩髓后再将髓内钉打入,固定后进行骨折后期处理。两组患者的其他治疗及干预相似。

1.3 观察指标 统计与比较两组老年患者的Neer评分结果及术后肿胀时间、骨折愈合时间。

1.4 评价标准 Neer评分是有效评估肩关节功能状态的标准[2],本标准包括疼痛、功能、运动范围及解剖4个评估方面,其最高分值分别为35、30、25、10分,总分最高分为100分,其中患者评估分值为>90分、80~89分、71~79分及≤70分分别表示优秀、良好、尚可及较差。总优良率=优秀率+良好率。

1.5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7.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采用χ2检验;等级资料采用秩和检验。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治疗效果比较 对照组患者治疗后6个月时的Neer评分结果优秀者11例,良好者7例,尚可者9例,较差者3例,总优良者18例,总优良率为60.00%;治疗后12个月的Neer评分结果优秀者17例,良好者6例,尚可者6例,较差者1例,总优良者23例,总优良率为76.67%。观察组患者治疗后6个月时的Neer评分结果优秀者20例,良好者5例,尚可者4例,较差者1例,总优良者25例,总优良率为83.33%;治疗后12个月的Neer评分结果优秀者25例,良好者4例,尚可者1例,较差者0例,总优良者29例,总优良率为96.67%。治疗后6及12个月观察组的治疗总优良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2.2 两组患者术后肿胀时间及骨折愈合时间比较 对照组患者术后肿胀时间<6周者15例,占50.00%,6~9周者10例,占33.33%,>9周者5例,占16.67例,平均术后肿胀时间为(7.25±1.15)周;观察组患者术后肿胀时间<6周者22例,占73.33%,6~9周者7例,占23.33%,>9周者1例,占3.33例,平均术后肿胀时间为(4.68±0.60)周。对照组患者骨折愈合时间<12周者1例,占3.33%,12~16周者18例,占60.00%,>16周者11例,占36.67%,平均骨折愈合时间为(13.54±2.26)周;观察组患者骨折愈合时间<12周者10例,占33.33%,12~16周者12例,占40.00%,>16周者8例,占26.67%,平均骨折愈合时间为(11.89±1.80)周。观察组患者术后肿胀时间及骨折愈合时间均短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论

肱骨干骨折的临床危害十分突出,其可导致患者出现疼痛、肿胀及畸形等情况,同时患者的活动异常也十分突出,而此类骨折中老年患者并不少见,其对老年患者的生存状态造成极大的不良影响,而老年患者的机体代谢等相对低下,骨折愈合相对较慢[3,4],因此老年肱骨干骨折的治疗要求相对更高。交锁髓内钉是临床中治疗肱骨骨折的一类有效方式,关于此类治疗方式的临床研究并不少见[5,6],但是对于其在老年患者中的细致效果研究相对不足。本文中就交锁髓内钉在老年肱骨干骨折患者中的临床疗效进行观察与分析,并将观察分析所得结果与钢板内固定治疗的患者进行比较,结果显示交锁髓内钉的观察组疗效更为突出,主要表现为治疗后6及12个月观察组的治疗总优良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观察组患者术后肿胀时间(4.68±0.60)周,骨折愈合时间(11.89±1.80)周,均短于对照组的(7.25±1.15)、(13.54±2.26)周,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说明本治疗方式对于提升疗效及促进术后恢复均有着更为积极的临床作用,从而肯定了交锁髓内钉的临床应用价值[7,8]。

综上所述,交锁髓内钉在老年肱骨干骨折患者中的临床疗效较好,可显著改善患者的肩关节功能,且患者术后恢复也较快,更为适用于老年骨折患者,可在临床推广应用。

[1]赵峰峰.普通加压钢板与锁定钢板内固定修复老年复杂性肱骨干中下段骨折的生物力学比较.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16,20(26):3909-3915.

[2]黄志明,邝立鹏,齐新文,等.小夹板外固定与髓内钉内固定治疗老年性肱骨干螺旋形骨折的疗效比较.新中医,2014,46(5): 97-100.

[3]于志勇,白龙,叶军,等.锁定钢板与交锁髓内钉内固定治疗肱骨外科颈骨折的疗效比较.中国骨与关节损伤杂志,2016,31(3): 260-262.

[4]苏杰.交锁髓内钉内固定与加压钢板内固定治疗肱骨干骨折的疗效分析.中国临床研究,2014,27(1):58-59.

[5]冯涛.髓内钉和钢板置入修复成人肱骨干骨折:桡神经损伤及骨不愈合发生率比较.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15,19(13):2086-2090.

[6]秦水.经皮微创钢板内固定术与手法复位小夹板外固定术治疗肱骨干骨折的疗效分析 .现代诊断与治疗,2015,26(20):4714-4715.

[7]王敏,张斌,刘登生.交锁髓内钉治疗老年肱骨干骨折.中国实用医药,2009,4(29):82-83.

[8]邱功名.交锁髓内钉与加压钢板内固定治疗肱骨干骨折的疗效对比.中国伤残医学,2013(1):108-109.

10.14164/j.cnki.cn11-5581/r.2016.22.023

2016-10-28]

112700 调兵山市铁煤集团总医院

猜你喜欢
交锁髓内肱骨
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内固定对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并发症的影响
交锁髓内钉与锁定钢板治疗胫骨骨折的效果对照分析
人工肱骨头置换治疗老年肱骨近端复杂性骨折的效果
交锁髓内钉与锁定加压钢板治疗大龄儿童股骨干骨折的有限元分析
交锁髓内钉联合钢板内固定治疗胫腓骨多段骨折的临床效果及安全性评价
老年复杂肱骨近端骨折的治疗选择:保守治疗,切开复位还是肱骨头置换?系统评价及Meta分析
Multiloc髓内钉治疗肱骨近端骨折的临床疗效分析
青壮年患者肱骨近端严重骨折脱位的内固定治疗
脊髓型颈椎病MRI T2加权像髓内高信号形态与颈椎后路手术预后的相关性分析
肱骨髁部骨不连的治疗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