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比分析PFNA内固定与人工股骨头置换术治疗高龄股骨粗隆间骨折的效果

2016-01-26 09:26李玉明
中国现代药物应用 2016年22期
关键词:稳定型股骨头高龄

李玉明

对比分析PFNA内固定与人工股骨头置换术治疗高龄股骨粗隆间骨折的效果

李玉明

目的分析对比旋转型股骨近端髓内钉(PFNA)内固定与人工股骨头置换术治疗高龄不稳定型股骨粗隆间骨折的疗效。方法60例高龄不稳定型股骨粗隆间骨折疾病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及研究组,每组30例。对照组采用人工股骨头置换术治疗,研究组采用PFNA内固定治疗。对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下地时间、术中出血量、髋关节功能以及术后并发症情况进行分析和对比。结果对照组手术时间、下地时间、术中出血量、并发症率以及Harris 评分分别为(73.1±2.7)min、(15.2±3.8)d、(280±110)ml、26.67%、(87.72±2.6)分;研究组分别为(51.2±2.6)min、(10.1±1.4)d、(130±35)ml、6.7%、(61.23±2.0)分,研究组上述指标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高龄不稳定型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采用PFNA内固定治疗方法,效果显著,值得推广。

旋转型股骨近端髓内钉内固定;人工股骨头置换术;高龄;不稳定型股骨粗隆间骨折;疗效对比

对70岁以上不稳定型股骨粗隆间骨折高龄老年患者,临床中保守治疗方法效果不甚理想,且死亡率较高,多主张以手术治疗方法。随着医学技术的不断发展,PFNA内固定与人工股骨头置换术成为了治疗高龄不稳定型股骨粗隆间骨折常用方法[1],现本文主要对比分析上述两种治疗方法的临床疗效,目的为临床日后提供有效借鉴和参考,详细过程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4年7月~2015年7月收治的60例高龄不稳定型股骨粗隆间骨折疾病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及研究组,每组30例。对照组患者中,男17例,女13例,年龄71~90岁,平均年龄(74.3±5.2)岁;研究组患者中,男16例,女14例,年龄70~88岁,平均年龄(73.6±4.8)岁。纳入标准:①愿意主动参加本次调查研究者,对于本次活动情况始终具有知悉权;②经本院确诊为不稳定型股骨粗隆间骨折高龄患者。排除标准:①不愿意参加本次调查活动者;②无精神意识患者。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治疗方法

1.2.1 研究组接受PFNA内固定治疗方法 患者取仰卧位,并在骨科牵引床上进行牵引复位,在C臂 X 线机透视透视下观察骨折具体位置,在大粗隆顶端大约4cm处行一个切口,并从大粗隆顶点或者稍偏内侧开始进针,沿着导针对髓进行扩张之后,把长度合适的PFNA 髓钉旋入,并根据实际情况对髓钉插入深度进行及时调整,把侧方导向器连接好后,把股骨颈内导针经套筒缓慢插入一直到股骨头关节面下5~10mm位置为止[2]。调节C臂X线机透视位置,借助侧向瞄准杆直接打入长度合适的螺旋刀片,打入时以顺时针方向并确保在解锁状态下,并对螺旋刀片进行锁定,确保螺旋刀片位于股骨颈中下部位置,最后再把远端螺钉拧入并锁定。

1.2.2 对照组患者接受人工股骨头置换术治疗 患者取侧卧位,在髋关节后外侧的位置行一个切口,把关节囊切开,骨折处和股骨头充分暴露,把大粗隆骨和小粗隆骨保留下来。对小粗隆骨折块复位后,使用钢丝环形进行结扎,在股骨小粗隆上大约1.5cm的位置进行截骨,把大粗隆骨和小粗隆骨保留下来,把头颈切除。对头的直径进行测量后,使用扩髓器按照从小到大的顺序对髓进行扩张。使用骨水泥型对柄人工股骨头进行加长,结合髓腔以及个体股骨头实际情况,正确选择人工假体型号。把骨水泥注入髓腔之后插入人工股骨头柄插,并对骨快进行加压和固定,一直到水泥完全凝固为止。

1.3 观察指标及评价标准 对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下地时间、髋关节功能评分以及术后并发症情况进行分析和对比。髋关节功能评分主要采用Harris评分方法。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20.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采用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对照组手术时间、下地时间、术中出血量、并发症率以及Harris 评分分别为(73.1±2.7)min、(15.2±3.8)d、(280±110)ml、26.67%(8/30)、(87.72±2.6)分;研究组分别为(51.2±2.6)min、(10.1±1.4)d、(130±35)ml、6.7%(2/30)、(61.23±2.0)分,研究组上述指标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论

采用人工股骨头置换手术治疗方法,虽然可以取得一定的治疗效果,但在扩张股骨髓腔时容易导致股骨粗隆上段或者下段发生骨折,不但导致患者出血量增加,还给手术增加了一定的难度。患者术后还容易发生假体移动以及下沉现象,导致病情复发。为此,需要在术前做好各项预防措施。PFNA是一种新型的内固定装置,近年被广泛应用在不稳定型股骨粗隆间骨折的治疗当中,具有创伤小、术中出血量小、切口小以及操作简便的优点。术中使用的螺旋刀不但具备良好的防旋功能,还具有良好的稳定性,有利于组织骨量发生流失。与人工股骨头置换手术治疗方法相比较,建议优先使用PFNA内固定治疗方法。虽然PFNA内固定与人工股骨头置换术均是治疗高龄不稳定型股骨粗隆间骨折常用的方法,但是对于伴有严重骨质疏松不稳定股骨粗隆间骨折高龄患者不适用PFNA内固定,建议使用人工股骨头置换的方法,促使患者尽早下床,进一步降低并发症发生率[3]。临床医师需要准确掌握患者手术的适应证,准确选择治疗方案,提高治疗的针对性。

本次研究显示,对照组手术时间、下地时间、术中出血量、并发症率以及Harris 评分分别为(73.1±2.7)min、(15.2± 3.8)d、(280±110)ml、26.67%、(87.72±2.6)分;研究组分别为(51.2±2.6)min、(10.1±1.4)d、(130±35)ml、6.7%、(61.23± 2.0)分,研究组上述指标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综上所述,对高龄不稳定型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采用PFNA内固定治疗方法,效果显著,有利于减少术中出血量,缩短住院时间,促使患者及早下床,降低并发症发生率,值得推广。

[1]周晓波.PFNA内固定术治疗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61例.陕西医学杂志,2016,23(3):445-447.

[2]赵孟和,王晓波,岳云亮,等.股骨头节置换与PFNA治疗高龄不稳定型股骨粗隆间骨折.包头医学院学报,2016,20(2):118-120.

[3]刘彦旬,马陆达,王强,等.PFNA与人工髋关节置换用于高龄股骨粗隆间骨折的临床疗效比较.医疗装备,2016,27(5):190-193.

10.14164/j.cnki.cn11-5581/r.2016.22.024

2016-10-25]

116000 辽宁省大连市金州区金州中医医院骨三科

猜你喜欢
稳定型股骨头高龄
激素性股骨头坏死潜在失调基因的鉴定
基于“乙癸同源”理论辨治股骨头缺血性坏死
中西医结合治疗冠心病稳定型心绞痛临床疗效观察
高龄孕妇妊娠中期产前诊断中唐氏筛查的应用
股骨近端解剖型锁定钢板与PFNA治疗不稳定型股骨转子间骨折的比较
易于误诊为股骨头坏死的股骨头内病变的鉴别诊断
老年稳定型冠心病患者的衰弱评估与预后分析
一步法超声引导经皮经肝胆道引流术治疗高龄胆道梗阻的探讨
仙鹿活骨丸治疗股骨头缺血性坏死的实验研究
袁氏镇心痛口服液治疗冠心病稳定型心绞痛50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