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工股骨头置换术与髓内钉内固定术治疗高龄股骨粗隆间骨折的对比研究

2016-01-26 09:26冯佳男张文化雷洋
中国现代药物应用 2016年22期
关键词:髓内股骨头高龄

冯佳男 张文化 雷洋

人工股骨头置换术与髓内钉内固定术治疗高龄股骨粗隆间骨折的对比研究

冯佳男 张文化 雷洋

目的探讨人工股骨头置换术(FHR)和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PFNA)内固定治疗高龄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124例股骨粗隆间骨折高龄患者,依照所选术式不同分为FHR组(行人工股骨头置换术)和PFNA组(行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内固定术),各62例。比较两组患者围术期指标、髋关节功能评分(Harris评分)及术后不良反应。结果两组的术中出血量与住院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PFNA组切口长度短于FHR组(P<0.05),FHR组术后站立时间短于PFNA组(P<0.05)。FHR组Harris评分优于PFNA组,总不良反应率低于PFNA组(P<0.05)。结论FHR与PFNA在治疗骨粗隆间骨折高龄患者中各有优势,FHR临床手术指标相对不及PFNA,但并发症较少,适于远期治疗。对于骨质疏松较严重的老年人来说,更适宜施FHR。

人工股骨头置换术;髓内钉内固定术;高龄股骨粗隆间骨折

股骨粗隆间骨折属老年群体的多发病,其发病率约为髋部骨折的40%左右[1]。由于患者长期卧床,全身基础情况较差,易造成压疮、静脉血栓等多种并发症,对患者危害严重。因此,及早手术治疗有益于患者康复[2,3]。本文通过对两种术式进行详细分析,旨在找到治疗股骨粗隆间骨折老年患者更好的方式,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回顾性选择本院2013年5月~2015年5月接诊的股骨粗隆间骨折高龄患者124例作为研究对象。纳入标准[4]:①年龄>80岁;②均经影像学诊断为髋部骨折;③患病前能站立行走。排除标准[5]:①患者有其他重大疾病,如免疫功能障碍、血液系统疾病等;②临床信息不完整或中途失访者;③有手术禁忌证者。将所有入选患者按照手术方式不同分为PFNA组及FHR组,各62例。PFNA组中男29例,女33例,年龄81~95岁,中位年龄85岁;FHR组中男41例,女21例,年龄80~94岁,中位年龄84岁。两组患者的年龄、性别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治疗方法 PFNA组:患者取仰卧位,行腰硬联合麻醉或全身麻醉,于骨科牵引床上复位。以克氏针在患处做标记,C臂X线机透视确认股骨颈干角及前倾角复位满意,将患肢固定于牵引床,找出股骨大粗隆顶点,用记号笔标记好,向后上方作长4cm左右的切口,切开皮下组织、臀肌筋膜等外层组织,进一步分开臀中肌,可见大粗隆尖,以导针定位于大粗隆尖偏内侧,在C臂X线机透视下扩大髓腔,选取适宜的PFNA髓钉,置入固定螺旋刀片,安装瞄准架并调试好角度,定位远端锁定钉,打入主钉达软骨面下,确认股骨颈干角与前倾角角度满意后,选取适宜型号的颈钉打入股骨颈,固定完毕,拆除瞄准架,进行基础冲洗止血处理,放置胶管引流,并逐步缝合小切口。FHR组:患者取侧卧位,进行硬膜外麻醉或全身麻醉。自髋后外侧切口入路,分离臀中肌,显露股骨头颈的骨折部位,T形切开关节囊,内旋内收患肢,在位于股骨小粗隆上1.5cm 左右的位置将股骨颈锯断,取出股骨头,置入骨水泥股骨柄,复位,检查无异后,置入双极股骨头,再次复位,活动膝、髋关节,确认活动正常后,冲洗止血,放置胶管引流,逐层缝合[6]。术后PFNA组应避免患肢过度外旋(例如采取穿丁字鞋等措施) ,HFR组也应当避免患肢外旋、内收(例如于腿间放置软枕等措施)。两组均于术后2~3 d行抗生素治疗、X线片检查并拔除引流管,根据个体差异决定下床时间、站立负重时间及进行适当的功能锻炼,术后随访1年。

1.3 观察指标 观察两组的住院时间、切口长度、术中出血量、术后站立时间的围术期指标;1年后对患者进行髋关节功能评分[7],满分100分,分值与疾病严重程度呈反比;同时统计术后1年不良反应情况。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7.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采用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手术指标比较 FHR组住院时间(15.49± 1.36)d,PFNA组(14.18±1.12)d,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FHR组切口长度(11.48±2.16)cm长于PFNA组的(5.69±.091)cm (P<0.05);FHR组术中出血量(161.13±23.49)ml与PFNA组(153.62±19.64)ml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FHR组术后站立时间(3.71±0.65)d短于PFNA组的(28.56±2.16)d (P<0.05)。

2.2 两组患者Harris评分比较 治疗前,FHR组Harris评分为(58.46±4.89)分,PFNA组为(59.23±5.04)分;治疗后,FHR组Harris评分(92.48±4.89)分,PFNA组(78.13±5.17)分。治疗后两组Harris评分较治疗前均大幅改善(P<0.05);且FHR组较PFNA组改善效果好(P<0.05)。

2.3 两组患者术后不良反应比较 FHR组发生1例假体松动与1例手术感染,总不良反应率为3.23%;PFNA组发生2例关节脱位、1例术后谵妄、4例手术感染及1例术后死亡,总不良反应率为12.90%。FHR组较PFNA组术后不良反应少(P<0.05)。

3 讨论

随着老龄人口骨质疏松的患者越来越多,股骨粗隆间骨折已成为高龄群体多发的骨科病理性骨折。在股骨粗隆骨折发生后,患者多会产生局部剧烈疼痛的症状,尤其是髋关节的活动受到明显限制,患者需要长期卧床制动,从而增加了静脉血栓、泌尿系统感染、压疮等并发症的发生率,严重增加该病死亡率[8]。

PFNA应用髓内固定系统原理,以螺旋刀片代替以往螺钉固定,可旋转敲入骨质,拥有最大程度的骨质填压效果与合理的锚合力,有效防止了传统术式对骨膜及软组织的损伤,规避了以往必须清除骨折端间血肿的弊端,在促进骨折复位方面起到了良好效果,对骨折早期愈合发挥了积极作用[9]。FHR则是以骨水泥型假体的固定作用为主要原理,使患肢部位得到及时的机械稳定性,避免了骨折愈合的长期用时,快速缓解局部不适,使患者髋关节运动能力迅速恢复,适合患者及早站立及行走,有效避免了患者因长期卧床而引发的种种并发症,是传统固定术的良好取替方式[10]。然而,关于两种术式的利弊,医学界尚有争议。作者结合多年临床实践,研究发现,FHR组与PFNA组在临床手术指标中的术中出血量及住院时间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PFNA组切口长度短于FHR组(P<0.05)。可见,PFNA组的手术过程较FHR组更为安全、快捷,有利于伤口的恢复。但在术后Harris评分方面,FHR组占有显著优势(P<0.05),可见FHR组的治疗效果更为理想,结合1年后不良反应的随访结果,FHR组不良反应率(3.23%)显著低于PFNA组(12.90%)(P<0.05),可见纵观长期疗效,FHR组的治疗更为有效。由于本研究是截取本院一定时间段内的小样本研究,研究结果可能存在细微差异,进一步研究还需更为细致的大样本研究。

综上所述,FHR与PFNA治疗高龄股骨粗隆间骨折各有优缺点,FHR临床手术指标相对不及PFNA,但并发症较少,适于远期治疗。临床应结合患者自身实际,选取适宜的手术方式。

[1]张雄军.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和髋动力螺钉治疗股骨粗隆间骨折的对比研究.实用医学杂志,2013,29(10):1710-1711.

[2]杨赞礼,黄武斌,郭仰丹,等.防旋型股骨近端髓内钉与人工股骨头置换治疗超高龄股骨粗隆间骨折的对比分析.中华损伤与修复杂志(电子版),2012,7(5):59-61.

[3]徐丽辉.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动力髋螺钉及人工关节置换治疗高龄股骨粗隆间骨折的疗效对比.中国老年学杂志,2012,32(24):5596-5597.

[4]庞向华,欧兆强,欧阳建江.半髋关节置换与防旋型股骨近端髓内钉治疗高龄不稳定型股骨粗隆间骨折的疗效对比.重庆医学,2013,42(10):1086-1088.

[5]吴小川,王毳.股骨近端髓内钉内固定与人工股骨头置换治疗高龄股骨粗隆间骨折疗效比较.现代实用医学,2014,26(3): 332-333.

[6]韦钊岚,李富明,程珂琳,等.防旋型股骨近端髓内钉固定与人工股骨头置换对高龄不稳定股骨粗隆间骨折的疗效比较.武汉大学学报(医学版),2014,35(4):609-612.

[7]李伟,许永武.人工股骨头置换术与内固定治疗高龄骨质疏松股骨粗隆间骨折的比较.实用临床医学,2013,14(1):57-59.

[8]徐风瑞,何明武,姚忠军,等.PFNA内固定与人工股骨头置换术治疗高龄骨质疏松性股骨粗隆间骨折的比较.中国骨与关节损伤杂志,2016,31(2):130-133.

[9]叶成,董建文.长柄人工双动股骨头置换、DHS及PFN治疗高龄患者股骨粗隆间骨折的对比研究.临床医学,2013,33(9):14-17.

[10]赵钢,林佳声,尹擘.人工股骨头置换术与PFNA治疗高龄不稳定型股骨粗隆间骨折的疗效比较.中国继续医学教育,2016,8(18):115-116.

10.14164/j.cnki.cn11-5581/r.2016.22.031

2016-10-24]

124010 盘锦市中心医院骨外二科

猜你喜欢
髓内股骨头高龄
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内固定对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并发症的影响
激素性股骨头坏死潜在失调基因的鉴定
基于“乙癸同源”理论辨治股骨头缺血性坏死
高龄孕妇妊娠中期产前诊断中唐氏筛查的应用
Multiloc髓内钉治疗肱骨近端骨折的临床疗效分析
脊髓型颈椎病MRI T2加权像髓内高信号形态与颈椎后路手术预后的相关性分析
易于误诊为股骨头坏死的股骨头内病变的鉴别诊断
一步法超声引导经皮经肝胆道引流术治疗高龄胆道梗阻的探讨
仙鹿活骨丸治疗股骨头缺血性坏死的实验研究
髓内钉治疗肱骨近端骨折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