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痛胃镜下黏膜切除术治疗胃无蒂息肉的临床效果及并发症防治

2016-01-26 09:26胡宇宏
中国现代药物应用 2016年22期
关键词:完成率息肉胃镜

胡宇宏

无痛胃镜下黏膜切除术治疗胃无蒂息肉的临床效果及并发症防治

胡宇宏

目的观察无痛胃镜下黏膜切除术在胃无蒂息肉患者中的治疗效果,并分析防治方式。方法72例胃无蒂息肉患者,随机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各36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手术治疗,干预组采用无痛胃镜下黏膜切除术进行治疗,对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手术完成率进行比较,同时观察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及复发率。结果干预组患者手术时间为(9.8±2.1)min,短于对照组的(16.8±4.2)min,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组全部完成手术,手术完成率为100.0%,对照组有27例患者完成手术,手术完成率为75.0%;两组手术完成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0.29,P<0.05)。对照组患者术后出现2例小动脉出血、2例延迟性出血和2例感染,并发症发生率为16.7%;干预组术后仅出现1例小动脉出血,并发症发生率为2.8%;两组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3.96,P<0.05)。干预组无复发病例;对照组有6例复发,复发率为16.7%;两组疾病复发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6.55,P<0.05)。结论无痛胃镜下黏膜切除术在胃无蒂息肉中的治疗效果非常理想,能够提升患者手术完成率,同时能够降低患者并发症发生率,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无痛胃镜;黏膜切除术;胃无蒂息肉;并发症

上消化道黏膜息肉是临床中常见的消化系统疾病,无蒂息肉是常见的上消化道息肉。无蒂息肉病灶深且基底非常广,常规的手术治疗无法完全切除病变。若本病不能够得到及时、有效的治疗会引发胃癌,威胁患者生命健康[1]。无痛胃镜下黏膜切除术是一种新的手术治疗方式,已经逐渐应用于消化系统扁平隆起病灶的治疗中,同时能够用于癌前病变进行检查、诊断,已经取得了初步疗效[2]。为进一步证明无痛胃镜下黏膜切除术的疗效,本次研究抽选了2015年4月~2016年4月72例胃无蒂息肉患者,对无痛胃镜下黏膜切除术在胃无蒂息肉患者中的治疗效果进行调查,同时对患者并发症发生率进行调查,分析防治方式。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本院2015年4月~2016年4月72例胃无蒂息肉患者,随机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各36例。干预组男18例,女18例,发病部位:胃窦15例,胃体13例,胃底部7例,贲门1例;单发35例,多发1例;年龄26~59岁,平均年龄(40.5±6.4)岁,息肉直径0.6~2.2cm,平均直径(1.3± 0.5)cm。对照组男18例,女18例,发病部位:胃窦15例,胃体12例,胃底部7例,贲门2例;单发34例,多发2例;年龄26~59岁,平均年龄(40.7±6.3)岁,息肉直径0.6~2.2cm,平均直径(1.2±0.6)cm。两组患者性别、年龄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本次研究通过医学伦理学审批,所有患者均知情且同意参与调查。

1.2 方法

1.2.1 对照组 患者采用常规手术治疗,左侧卧位,根据患者息肉的状况变换体位,采用0.9%氯化钠溶液浸润纱布,将浸泡好的纱布覆盖在电极板上,将电极板紧贴在患者大腿内侧,而后将内镜插入,观察患者息肉情况。将息肉表面的黏液进行反复冲洗,将冲洗液抽出,充分暴露息肉,通过内镜活检管道将电切圈插入,切除息肉。

1.2.2 干预组 患者采用无痛胃镜下黏膜切除术进行治疗。予以鼻导管吸氧,流量3 L/min,缓慢静脉推注丙泊酚,剂量1~2 mg/kg,当患者睫毛反射消失后托起下颌无反应时开始进行手术操作[3]。在胃镜下查找息肉,找到无蒂息肉后充分暴露息肉,采用生理盐水注射针沿着息肉基底边缘部位注入黏膜下,注射量1~5ml,具体注射量根据患者息肉大小而定,使病变部位能够充分隆起。注射后病变部位抬举征阳性则能够采用圈套器套住息肉,电凝切除息肉。手术过程中根据患者反应决定是否需要增加麻醉药物注射量,若患者操作过程中血样饱和度<95.0%,则要将头略向后仰,开放气道,增加氧气量,若仍无改善则要终止治疗。治疗结束后对内镜下出血进行处理,无出血者退出内镜,吸净胃腔内的气体。

1.3 观察指标 对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手术完成率、术后并发症发生率进行对比,观察患者疾病复发率。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7.0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采用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比较 干预组患者手术时间为(9.8± 2.1)min,短于对照组的(16.8±4.2)min,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8.94,P<0.05)。

2.2 两组患者手术完成率比较 干预组全部完成手术,手术完成率为100.0%,对照组有27例患者完成手术,手术完成率为75.0%;两组手术完成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0.29,P<0.05)。

2.3 两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比较 对照组患者术后出现2例小动脉出血、2例延迟性出血和2例感染,并发症发生率为16.7%;干预组术后仅出现1例小动脉出血,并发症发生率为2.8%;两组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3.96,P<0.05)。

2.4 两组患者疾病复发率比较 干预组无复发病例;对照组有6例复发,复发率为16.7%;两组疾病复发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6.55,P<0.05)。

3 讨论

胃息肉的发病率较高,因本病存在癌变的可能性,无蒂息肉长久以来均被视为癌前病变。本病一旦确诊就要尽早开展治疗,高频电圈套摘除术是常用的治疗方式,但此种方式无法完全切除息肉,患者治疗后容易并发多种并发症,影响患者预后。而无痛胃镜则是一种新的治疗方式,是在高频电圈套的基础上发展而来,具有更高的安全性。

内镜检查是侵入性操作,存在一定的风险和创伤,也会增加患者的痛苦。无痛胃镜则是在麻醉的条件下开展内镜检查,大幅度提升了患者的舒适度,同时也提升了患者疾病治疗配合度,减轻患者痛苦,更有利于提升患者手术完成率。

本次研究结果显示:干预组全部完成手术,手术完成率100.0%,对照组有27例患者完成手术,手术完成率为75.0%,两组手术完成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此结果证明了无痛胃镜下黏膜切除术在胃无蒂息肉的治疗中具有非常显著的效果。此外对照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为16.7%,干预组为2.8%;两组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更低,更有利于患者术后康复。患者的疾病复发率也非常低,因此能够进一步证明无痛胃镜下黏膜切除术的安全性非常高,疗效非常理想。对本院的情况进行分析后认为,在手术治疗中要注意丙泊酚的用量,既要保证患者安静无躁动,又要保证患者生命体征平稳。此外,也要仔细术中操作,切不可出现穿孔表现。

综上所述,无痛胃镜下黏膜切除术在胃无蒂息肉中的治疗效果非常理想,能够保证患者手术完成率,同时能够降低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保证患者手术安全,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方式,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可以作为患者治疗的首选方式。

[1]王屹然.无痛内镜下氩气刀切除胃肠息肉癌变患者的临床分析.山西医药杂志,2015,44(9):982-984.

[2]王永平,冯慧琴,何咏梅,等.无痛胃镜下黏膜切除术治疗胃无蒂息肉45例分析.浙江创伤外科,2015(3):437-438.

[3]李文东.无痛胃镜下电凝电切治疗上消化道息肉效果分析.中国卫生标准管理,2016,7(7):43-44.

10.14164/j.cnki.cn11-5581/r.2016.22.048

2016-09-26]

116500 辽宁省大连市长海县人民医院

猜你喜欢
完成率息肉胃镜
国有企业更容易“走出去”吗?——基于跨境并购完成率的分析
多措并举:洪雅联社提前完成6项指标
胃息肉会发展成胃癌吗?
关于提高航天型号计划完成率的思考
你真的了解子宫内膜息肉吗
胃镜下组织胶注射治疗肝硬化胃静脉曲张破裂出血的疗效评价
ER、PR、Ki-67在绝经后子宫内膜息肉中的表达
息肉样黑素瘤一例
电子胃镜引导下放置螺旋形鼻肠管
我也做了胃镜检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