雷贝拉唑联合氟哌噻吨美利曲辛治疗非糜烂性胃食管反流病的疗效观察

2016-01-26 09:26刘鹏
中国现代药物应用 2016年22期
关键词:糜烂性氟哌噻曲辛

刘鹏

雷贝拉唑联合氟哌噻吨美利曲辛治疗非糜烂性胃食管反流病的疗效观察

刘鹏

目的观察雷贝拉唑联合氟哌噻吨美利曲辛治疗非糜烂性胃食管反流病的疗效。方法选取60例胃食管反流病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完全随机法将患者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应用雷贝拉唑治疗,实验组应用雷贝拉唑联合氟哌噻吨美利曲辛治疗。治疗6周后比较两组患者的症状变化情况。结果实验组总有效率93.3%高于对照组的60.0%(P<0.05)。实验组复发率10.0%低于对照组的33.3%(P<0.05)。治疗6周后两组烧心、胸痛、反酸评分均低于治疗前,实验组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雷贝拉唑联合氟哌噻吨美利曲辛治疗非糜烂性胃食管反流病疗效可靠,不良反应轻,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氟哌噻吨美利曲辛;雷贝拉唑;胃食管反流病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4年2月~2016年3月在本院接受治疗的非糜烂性胃食管反流病60例患者为研究对象,年龄18~65岁,平均年龄(44.3±11.4)岁。纳入标准:胃食管反流病自测量表(GERDQ)评分≥8分;存在反酸、胸痛、烧心等症状,持续>3个月,发作>3次/周;无消化性溃疡、糜烂性十二指肠溃疡、肠易激综合征、肝胆胰脾等重要脏器病

变、精神疾病等;经标准质子泵抑制剂(PPIs)治疗1~2个月,效果不佳,反流持续存在。排除标准:实验前2周应用过PPIs、乙酰胆碱拮抗药、钙离子阻滞剂等;合并消化性溃疡或幽门梗阻;实验相关药物过敏史者。按照完全随机法将患者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实验组男12例,女18例,平均年龄(44.8±12.3)岁,平均病程(3.6±1.2)年;对照组男13例,女17例,平均年龄(43.8±12.5)岁,平均病程(3.8±1.1)年。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本研究已通过本院医学伦理委员会的批准。

1.2 方法 对照组应用雷贝拉唑治疗,10 mg,2次/d ,口服,持续6周;实验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氟哌噻吨美利曲辛治疗,10.5 mg,1次/d ,口服,持续6周。随访时间为6 个月。1.3 观察指标 观察两组临床疗效,复发情况,烧心、胸痛、反酸评分、不良反应发生情况。

1.4 评价标准 疗效评价标准 显效:临床症状消失,临床症状积分下降>75%;有效:临床症状明显缓解,症状总积分降低25%~75%;无效:临床症状无明显变化,总积分变化<25%。总有效率=显效率+有效率。复发:患者再次发生胸痛、烧心、反酸等症状,或减轻的症状再次加重。应用GERDQ量表评价患者的临床症状评分变化:A类评分,包括胃灼热和反流2个症状,无症状为0分,近1周内发作1 d为1分,发作2~3 d为2分,>3 d为3分;B类评分包括恶心和上腹痛2个症状,无症状为3分,近1周内发作1 d为2分,2~3 d为1分,>3 d为0分;C类评分为非处方药用药情况、睡眠障碍2个影响生活质量的评分,无症状为0分,近1周内发作1 d为1分,2~3 d为2分,>3 d为3分,总分计作A+B+C。

1.5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8.0统计学软件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采用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实验组显效25例、有效3例、无效2例,总有效率为93.3%;对照组显效11例、有效7例、无效12例,总有效率为60.0%;实验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

2.2 实验组复发3例、复发率10.0%,对照组复发10例、复发率33.3%,实验组复发率低于对照组(P<0.05)。

2.3 实验组治疗前烧心、胸痛、反酸评分分别为(5.24±1.89)、(5.02±1.96)、(5.22±1.78)分,治疗6周后分别为(0.11±0.04)、(0.09±0.08)、(0.07±0.06)分。对照组治疗前烧心、胸痛、反酸评分分别为(5.22±1.79)、(5.04±1.45)、(5.19±1.78)分,治疗6周后分别为(1.01±0.96)、(1.25±0.89)、(1.13±1.00)分。治疗前两组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6周后均低于治疗前,实验组低于对照组(P<0.05)。

2.4 实验组1例轻度失眠,1例头晕,1例便秘,不良反应发生率10.00%;对照组3例头晕,1例便秘,不良反应发生率13.33%;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均未特殊处理,症状自然缓解。

3 讨论

非糜烂性胃食管反流病是消化系统的常见病、多发病,其产生的胸痛、反酸等症状给患者的睡眠、休息带来了严重影响,降低了患者的工作效率与生活质量,近些年研究[2]认为非糜烂性胃食管反流病是一种异质性疾病,其经过不同的机制而产生相似的症状,机制可能为:反流的症状和酸反流呈正相关;症状与食管对生理剂量的酸反流敏感性升高有关;症状和酸反流无关,但与非酸性刺激或食物动力的异常相关。因此临床上质子泵抑制剂治疗本病疗效常差异很大,总体来说治疗效果差强人意。随着医学模式的发展,已从生物模式发展到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非糜烂性胃食管反流病发病的精神神经因素得到了学者的关注,患者自主神经功能紊乱会造成食管的自我清除能力和胃的排空能力下降,从而出现食管反流。

研究表明约有30%的患者存在焦虑或抑郁情绪,这类患者除了烧心和反酸的症状外还会有一些失眠、疲乏、注意力不集中等症状。对照组中症状未能显著缓解的原因可能为胃酸的持续刺激导致,或食管的高敏状态以及中枢神经系统的异常。情绪异常的状态会将躯体感知的不适状态放大,形成不易缓解的临床症状,如轻微的刺激即可导致患者发生疼痛等感觉,其原因可能是脑-肠反射改变胃肠激素的分泌后造成躯体疼痛的感知异常,发生胸痛、烧心的症状。

焦虑抑郁情绪可使机体的感知躯体不适症状放大,进而形成反复慢性发作的胸痛、胃灼热等症状,发生机制可能为精神因素经大脑、肠轴反射来改变胃肠激素的分泌,升高内脏的敏感性,导致疼痛的感知发生异常。胃窦分泌胃泌素的量会随着胃内酸度的增加而降低,胃泌素减少后会使食管下括约肌的压力降低,诱发胃食管反流的发生。应用质子泵抑制剂可抑制胃酸的释放,提高食管下括约肌的压力,雷贝拉唑属于PPIs类药物,具有强劲、快速、持久的抑酸能力,其可通过CYP450同工酶CYP3A4和CYP2C19的代谢,雷贝拉唑不会抑制或诱导CYP3A4,个体差异小,药物相互作用影响小。本文对照组应用雷贝拉唑表明其只能部分缓解患者的反酸、烧心等症状,与实验组比较,差异明显。

氟哌噻吨美利曲辛是氟哌噻吨和美利曲辛的复方制剂,氟哌噻吨可调节突触前膜多巴胺受体,可促进多巴胺的释放和合成,可达到抗焦虑和抗抑郁的作用,美利曲辛可抑制突触前膜摄取5-羟色胺和去甲肾上腺素的再摄取,增加突触间隙单胺类递质的含量,也同样发挥抗焦虑和抗抑郁的作用。本研究证实实验组加用氟哌噻吨美利曲辛后患者的烧心、胸痛、反酸等症状确实比单用雷贝拉唑有进一步的缓解,且经过随访,实验组的复发率也显著降低。

总之,雷贝拉唑联用氟哌噻吨美利曲辛可发挥质子泵抑制剂抑酸的同时调节内脏的敏感性,提高非糜烂性胃食管反流病的治疗效果,提高总有效率,缓解临床症状,并且不增加不良反应的发生率,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1]钟英强,许哲,于钟,等.雷贝拉唑对不同类型胃食管反流病疗效和食管黏膜环氧化酶2的影响.中国新药与临床杂志,2006,25(4):255-259.

[2]孙群,姚惠香.雷贝拉唑联合氟哌噻吨美利曲辛治疗非糜烂性胃食管反流病的临床观察.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2014(3): 352-356.

10.14164/j.cnki.cn11-5581/r.2016.22.056胃食管反流病是一种慢性复发倾向的消化系统动力障碍性疾病,表现为烧心和反流。包括糜烂性食管炎、非糜烂性胃食管反流病和难治性食管炎。非糜烂性胃食管反流病患者存在典型的胃食管反流症状,但无食管黏膜损伤的一种疾病,约占胃食管反流病的60%~70%[1],年轻女性多见。非糜烂性胃食管反流病对质子泵抑制剂治疗反应较差,且常伴有焦虑抑郁状态,情绪不良对非糜烂性胃食管反流病的发展有促进作用。本文联合应用雷贝拉唑和氟哌噻吨美利曲辛治疗非糜烂性胃食管反流病患者,疗效满意,现报告如下。

2016-11-02]

124000 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盛京医院辽东湾分院

猜你喜欢
糜烂性氟哌噻曲辛
氟哌噻吨美利曲辛片对脑卒中后抑郁及神经康复的影响
糜烂性胃炎怎么治?
莫沙必利联合氟哌噻吨美利曲辛片治疗胃肠道功能紊乱的临床效果
奥美拉唑、伊托必利联合氟哌噻吨美利曲辛片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的效果观察
胃安胶囊联合氟哌噻吨美利曲辛片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45例
不同病因引起的隆起糜烂性胃炎病理改变探讨
云南白药敷脐疗法;慢性结肠炎;临床疗效
自拟疏肝和胃汤治疗糜烂性胃炎32例疗效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