甲氨蝶呤与米非司酮联合治疗异位妊娠的临床疗效

2016-01-26 09:26王微
中国现代药物应用 2016年22期
关键词:司酮甲氨蝶呤异位

王微

甲氨蝶呤与米非司酮联合治疗异位妊娠的临床疗效

王微

目的本次研究针对异位妊娠的患者进行甲氨蝶呤联合米非司酮药物治疗,并对比临床治疗效果。方法52例异位妊娠患者,随机分为常规组和实验组,各26例。常规组患者单纯接受米非司酮治疗;实验组患者采取甲氨蝶呤与米非司酮的联合药物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血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HCG)水平恢复正常所需的时间、住院时间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实验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6.2%(治愈12例,有效13例,无效1例),高于常规组76.9%(治愈9例,有效11例,无效6例),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患者血HCG水平恢复正常所需的时间(13.4±1.5)d、住院时间(10.5±1.3)d优于常规组(19.3±2.5)、(15.6±2.3)d,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不良反应发生率11.5%(3/26)与常规组15.4%(4/26)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通过本次研究发现,使用甲氨蝶呤与米非司酮联合药物治疗的异位妊娠患者呈现出比较好的病症恢复效率,值得在临床中推广。

甲氨蝶呤;米非司酮;联合治疗;异位妊娠;临床疗效

发展医疗工作水平应当重视对药物临床效果的观察,从实际的治疗出发采取科学的方式进行女性异位妊娠的病症干预,保证女性身体和心理的双重健康标准。甲氨蝶呤与米非司酮联合的治疗方式用于异位妊娠的保守治疗,具有良好的临床效果[1]。进行女性患者异位妊娠的保守治疗对于患者的病症具有良好的临床干预效果。探讨甲氨蝶呤与米非司酮联合的治疗方式和效果具有重要的医学价值,也是未来医疗工作研究的重点内容之一。因此,本次研究针对异位妊娠的患者进行甲氨蝶呤与米非司酮的联合药物治疗,记录临床治疗信息,对比临床治疗效果。具体研究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本院2013年1月~2015年1月收治的52例异位妊娠患者,患者资料均属患者及其家属自愿提供。年龄18~35岁,平均年龄(26.81±7.62)岁,患者在接受治疗前存在停经的情况,停经时间1~2个月,停经周期不均等。针对收集的患者资料进行相关的检查可以确认,52例患者均存在不同程度的阴道流血、停经和腹部胀痛情况,超声检查提示异位妊娠患者的包块直径<5cm,血HCG检查均<2000mmol/L。排除存在严重的生命体征缺失患者,以及血常规和内脏功能不健全患者,并严格监督患者用药过敏情况,最后进行治疗知情书的签订。将52例患者随机分为常规组和实验组,各26例。

1.2 方法 常规组患者单纯接受米非司酮进行临床干预治疗;实验组患者采取甲氨蝶呤与米非司酮的联合药物临床干预治疗。针对常规组患者进行米非司酮(采取国家药物监督标准符合的类型,单品药物为25 mg/片)药物干预,执行1次/d,用药剂量为50 mg/次,坚持给常规组患者服药,连续3 d为1个疗程。针对实验组患者进行甲氨蝶呤与米非司酮的联合用药,在常规组药物治疗的基础上进行甲氨蝶呤的药物干预,肌内注射3 mg/次,注射1次/d,连续5 d为1个疗程。在治疗1个疗程后,保持5 d的间隔再次进行第2个疗程的药物治疗。在治疗期间需要进行两组患者的临床生命体征观察,其中包括对患者流血情况和腹部疼痛病症的监督观察,还需要进行患者阴道出血的相关检测。

1.3 观察指标及疗效评定标准 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血HCG水平恢复正常所需的时间、住院时间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分别针对两组患者在住院期间对生命体征及临床症状的情况进行分析和观察,在临床治疗过程中收集患者的血压、腹痛情况、体表温度、脉搏、阴道流血的信息,并保证至少每周为患者进行一次血HCG数值监测,通过观察患者血HCG数值确定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在患者服药2个疗程后进行临床治疗效果评定及血常规和内脏功能的测评、盆腔超声检查,并细致观察两组患者在接受治疗期间出现的不良反应情况。疗效判定标准[2]:患者血HCG连续下降并降至正常,盆腔肿块消失,为治愈;患者血HCG数值呈下降状态,需接受第2个疗程的治疗,盆腔肿块缩小,疼痛情况也逐渐减轻,仍应接受临床观察,为有效;患者血HCG没有明显下降或上升,盆腔肿块增大明显需接受进一步治疗,为无效。总有效率=(治愈+有效)/总例数×100%。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7.0统计学软件处理数据。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采用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实验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6.2%(治愈12例,有效13例,无效1例),常规组治疗总有效率为76.9%(治愈9例,有效11例,无效6例),实验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常规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患者血HCG水平恢复正常所需的时间(13.4±1.5)d、住院时间(10.5±1.3)d优于常规组(19.3±2.5)、(15.6±2.3)d,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不良反应发生率11.5%(3/26)与常规组15.4%(4/26)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论

女性患者中存在的异位妊娠疾病是由于精子与卵子结合后出现的着床异常,受精卵着床位置在子宫腔以外的位置[3]。异位妊娠是妇科常见病,若治疗不及时有可能因患者大出血而危及生命[4]。因此一旦发现,则要积极就诊治疗。对于血HCG低、包块小,腹痛不明显,生命体征平稳,无急性内出血体征的患者,采用药物保守治疗替代手术治疗,特点是效果良好、患者恢复快、痛苦小,对以后的生育影响也降到了最低限度,所以针对异位妊娠采用药物保守治疗的研究及探讨,对女性的身心健康尤为重要,因此本次研究针对异位妊娠患者进行两种药物的联合治疗详细记录病程变化及治疗效果。

根据研究的设计进行相关的治疗操作,通过本次研究发现,使用甲氨蝶呤和米非司酮的联合药物临床干预治疗的异位妊娠患者呈现出比较好的病症恢复效率,实际的住院治疗时间缩短,临床治疗的效果明显优越于传统的治疗方式,患者出现不良反应的几率也降低了。本次研究得到的相关临床治疗结果,进行临床治疗观察得到实际的数据进行对比能够发现,实验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6.2%(治愈12例,有效13例,无效1例),高于常规组76.9%(治愈9例,有效11例,无效6例),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患者血HCG水平恢复正常所需的时间(13.4±1.5)d、住院时间(10.5±1.3)d优于常规组(19.3±2.5)、(15.6±2.3)d,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不良反应发生率11.5%(3/26)与常规组15.4%(4/26)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总之,甲氨蝶呤和米非司酮药物的联合方式操作简单,对于保守治疗异位妊娠病症具有良好的效果,值得在临床中推广。

[1]罗丹,钟玲,赵腾飞.甲氨蝶呤联合米非司酮与单用甲氨蝶呤治疗异位妊娠的疗效评价.解放军医学杂志,2011,36(2):184-187.

[2]裴海英,张大微,吴钦兰,等.甲氨蝶呤联合宫外孕Ⅱ号方与米非司酮治疗异位妊娠的随机对照试验.中国循证医学杂志,2012,12(2):168-172.

[3]邓琦,柳露,丁尚玮,等.甲氨蝶呤两种应用方案联合米非司酮治疗异位妊娠的临床研究.实用妇产科杂志,2010,26(10): 764-766.

[4]葛翠华,陆启如,郭袁梅.甲氨蝶呤联合米非司酮治疗异位妊娠临床疗效及安全性研究.中国妇幼保健,2012,27(31):4949-4950.

10.14164/j.cnki.cn11-5581/r.2016.22.066

2016-06-22]

110042 沈阳二四五医院妇产科

猜你喜欢
司酮甲氨蝶呤异位
中药联合米非司酮及甲氨蝶呤治疗异位妊娠的护理干预
甲氨蝶呤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发生全血细胞减少不良反应分析
雷公藤多苷片联合甲氨蝶呤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的疗效
经阴道超声在异位妊娠诊断及治疗中的应用价值
米非司酮在妇产科的临床应用分析
米非司酮联合甲氨蝶呤治疗异位妊娠的效果观察
甲氨蝶呤治疗异位妊娠的效果观察
中西医联合保守治疗异位妊娠80例临床观察
米非司酮在妇产科的临床应用探析
探讨米非司酮在妇产科临床的应用现状及展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