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歧杆菌活菌与蒙脱石散联合应用方案治疗小儿腹泻的临床疗效观察

2016-01-26 09:26李站新
中国现代药物应用 2016年22期
关键词:活菌片蒙脱石活菌

李站新

双歧杆菌活菌与蒙脱石散联合应用方案治疗小儿腹泻的临床疗效观察

李站新

目的探讨双歧杆菌活菌结合蒙脱石散共同治疗小儿腹泻的临床疗效。方法196例腹泻患儿,依照用药方案的不同将其分为常规治疗组与研究治疗组,各98例。常规治疗组采用蒙脱石散辅助常规治疗方法,研究治疗组基于常规治疗组的治疗方式加用双歧杆菌活菌治疗。观察期为3 d,比较两组患儿恢复正常体温时间、恢复正常大便次数时间、恢复正常大便性状时间、治疗总有效率及统计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研究治疗组患儿恢复正常大便次数、性状及恢复正常体温时间均短于常规治疗组(P<0.05);研究治疗组治疗总有效率96.94%显著优于常规治疗组89.80%(P<0.05);治疗期间,两组均未发现副反应情况。结论应用双歧杆菌活菌与蒙脱石散联合治疗小儿腹泻的方案可缩短患儿发热时间,缩短患儿恢复正常大便次数时间及恢复正常大便性状的时间,是一种安全性与有效性兼具的治疗方案。

双歧杆菌活菌;蒙脱石散;联合应用;小儿腹泻

小儿腹泻为小儿高发性疾病,其病发率列于小儿疾病的第二位(小儿疾病发病首位为儿童呼吸道感染)[1-3]。本院借鉴合理联合用药治疗的理念,在蒙脱石散结合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双歧杆菌活菌治疗小儿腹泻,获得了一定进展,进一步总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回顾性选择本院2014年5月~2016年5月接诊的小儿腹泻患儿196例作为研究对象,纳入标准[4]:①皆达到《中国腹泻病诊疗方案》关于小儿腹泻的诊疗准则[5];②信息资料完整,家长均签署知情同意书;③患儿均于发病3 d内就诊,且均经实验室检查及临床体征判定,确诊为小儿腹泻;④患儿每日排大便次数多于3次,少于15次。剔除标准:①有免疫功能障碍、血液疾病、代谢类疾病等重大疾病者;②对本研究用药有过敏症状者;③情绪失控、不配合治疗者;④于本次发病前后接受其他治疗者;⑤有重大先天性疾病的患儿。196例患儿依照不同的用药方案分为常规治疗组与研究治疗组,各98例。常规治疗组中男67例,女31例,年龄0.50~3.00岁,平均年龄(1.56±0.48)岁;研究治疗组中男54例,女44例,年龄0.42~2.92岁,平均年龄(1.62±0.43)岁。两组患儿年龄分布、性别构成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治疗方法 入选患儿均行基础临床体征检查及实验室检查,严格遵守治疗原则,并依照患儿具体病情(主要针对易产生脱水的患儿),施以降温补液、纠正水电解质紊乱、抗病毒助消化等基础干预措施,保证患儿饮食适当(减少奶量)、饮水量充足、睡眠充足、情绪平稳、药物治疗合理。基于此,常规治疗组加用蒙脱石散(先声药业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19990307;批号:20140126):<1岁患儿1袋/d;1~2岁患儿1~2袋/d;>2岁患儿2~3袋/d,均为分3次,每次加入50ml温开水中混合服用。研究治疗组基于常规治疗组加用双歧杆菌四联活菌片(杭州远大生物制药有限公司;国药准字S20060010;批号:20140213):<0.5岁患儿1片/次;≥0.5岁患儿2片/次,均为2次/d,嚼服或碾碎服用。年龄稍大或病情较重患儿,可每日酌情增加1次用药。两组观察期均为3 d,警惕期间副反应。

1.3 观察指标 比较两组临床指标(主要包括患儿恢复正常体温时间、恢复正常大便性状时间、恢复正常大便次数时间)、临床疗效及副反应情况。

1.4 疗效评定标准[6]治愈:患儿腹泻症状消失,体温恢复正常,大便次数、性状恢复正常,精神状态良好,无不良反应;有效:患儿3 d内症状有所减轻,大便次数减少或性状有所好转或患儿体温改善;无效:患儿大便次数、性状、体温等病情加重或无改变。并于治疗3 d后,统计治疗总有效率,总有效率=(治愈+有效)/总例数×100%。

1.5 统计学方法 应用SPSS16.0统计学软件处理数据。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采用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临床指标比较 常规治疗组恢复正常体温时间为(2.49±0.48)d,研究治疗组为(1.16±0.23)d;常规治疗组恢复正常大便性状时间为(2.98±0.91)d,研究治疗组为(1.53± 0.72)d;常规治疗组恢复正常大便次数时间为(2.56±0.67)d,研究治疗组为(1.75±0.13)d。研究治疗组患儿恢复正常大便性状、次数及恢复正常体温时间均短于常规治疗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2.2 两组临床疗效比较 常规治疗组治愈53例,有效35例,无效10例,总有效率为89.80%;研究治疗组治愈72例,有效23例,无效3例,总有效率为96.94%。研究治疗组总有效率显著优于常规治疗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2.3 副反应 用药期间,两组均未发现副反应情况。

3 讨论

有研究表明,小儿腹泻高发于秋冬季,多为细菌、病毒感染造成的,患儿常表现为高热、腹部不适、粘液便、呕吐等临床症状。其发病机制多为婴幼儿肠胃系统未发育成熟,部分细菌或病毒进入患儿肠道后,于小肠内大量繁殖,加之小儿消化酶少、营养需求供应不足,造成患儿肠道内菌群失调、消化功能紊乱、吸收能力下降,最终肠道平衡被打破。由于小儿腹泻具有发病急、病程较长、容易诱发脱水等特点,因而可严重影响患儿生长发育。以往治疗小儿腹泻多采取抗生素抑制疗法,而小儿腹泻时,厌氧菌群明显下降,促使黏膜屏障功能受到损伤,不仅没有达到治疗目的,相反对患儿抵抗力造成不可逆转的副作用,同时加重腹泻病情。因此,当前临床实践中常采取蒙脱石散治疗小儿腹泻。蒙脱石散的药性为消化道黏膜保护剂,主要由双八面体蒙脱石微粉制成,由于蒙脱石散具有独特的层纹状结构,并按照非均匀电荷的规律分布,因此具有很强的抑制病原体分泌毒素的作用,并可精确定位于消化道,对细菌、病毒均可产生较大的吸附功能,可防御黏膜屏障内致病菌的攻击,对消化道黏膜有很强的覆盖功能,此外联合粘液糖蛋白,在质与量的方面高效修复、提高黏膜屏障防御功能,抵抗致病因子的攻击,使细菌、病毒丧失致病作用,对肠黏膜起到较好的保护作用。经研究证实,蒙脱石散在恢复患儿正常大便次数、恢复患儿大便含水量、恢复患儿正常大便性状等关于小儿腹泻的医治中成效突出。但蒙脱石散不宜长期、过量服用,反之可造成便秘。且该药主要治疗大便稀薄,患儿服药后大便的变化主要是变稠,颜色不会发生改变,另外蒙脱石散不具有缓解疼痛的作用,通常需要辅助缓解消化系统疼痛的药物共同治疗。

基于此,本院加用双歧杆菌四联活菌片。双歧杆菌四联活菌片为嗜酸乳杆菌、婴儿双歧杆菌及粪肠球菌三种人体肠组织中正常含有的球菌群及蜡样芽孢杆菌,再辅以淀粉、乳糖制成的片剂。双歧杆菌四联活菌片中三种正常球菌群对消化器官中某些致病菌产生了良好的抑制作用,对促进肠道正常蠕动、保持肠道菌群平衡均发挥了良好功效。双歧杆菌四联活菌片进入肠道后,迅速在患儿肠道正常菌群种类以外的蜡样芽孢杆菌中生长、繁殖及定植,并且,蜡样芽孢杆菌可于48 h后随大便排出。而其余正常菌群继续停留在肠道内,一直定植10 d左右,在调节肠道菌群平衡、提高患儿机体免疫力、促进患儿抗感染功能等方面均有良好作用。

[1]梁荣梅.双歧杆菌四联活菌片联合蒙脱石散治疗小儿腹泻病的临床分析.现代医药卫生,2013,29(8):1234-1235.

[2]呼旭东,高海亮.蒙脱石散联合双歧杆菌四联活菌片治疗小儿腹泻的疗效观察和相关因子检测.现代药物与临床,2014,29(6):676-679.

[3]陈美光.双歧杆菌活菌制剂联合蒙脱石散治疗小儿腹泻的近期疗效观察.医药前沿,2012,2(11):5712.

[4]高建波.双歧杆菌活菌与蒙脱石散联合治疗小儿腹泻疗效观察.中国中西医结合儿科学,2015,7(3):260-261.

[5]陈烨.双歧杆菌四联活菌片联合蒙脱石散治疗小儿腹泻病临床疗效观察.按摩与康复医学,2015,6(16):29-30.

[6]康建军,王勇.双歧杆菌乳杆菌三联活菌片联合蒙脱石散治疗小儿腹泻的临床疗效及用药安全性分析.中国卫生标准管理,2015,6(21):68-69.

10.14164/j.cnki.cn11-5581/r.2016.22.073

2016-10-24]

124000 盘锦市中心医院辽河院区儿科

猜你喜欢
活菌片蒙脱石活菌
酪酸梭菌肠球菌三联活菌片(适怡)与双歧杆菌四联活菌片 (思连康)在小儿胃肠型感冒的治疗中的疗效对比
枯草杆菌二联活菌颗粒联合蒙脱石散治疗腹泻患儿的效果分析
蒙脱石中元素杂质铅的质量控制
死菌活菌,健康作用不一样
改性蒙脱石对黄曲霉毒素B1 和玉米赤霉烯酮的吸附研究
酪酸梭菌活菌散剂治疗小儿感染性腹泻对血清IL-6、PCT水平的影响
双歧杆菌四联活菌片联合用药治疗小儿非感染性腹泻
双歧三联活菌片预防新生儿坏死性小肠结肠炎的临床效果体会
蒙脱石散可治口疮
小儿乳酸菌素散联合蒙脱石散治疗小儿腹泻的效果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