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析糖皮质激素与甲氨蝶呤联合治疗皮肌炎与多发性肌炎效果

2016-01-26 09:26魏斐菲
中国现代药物应用 2016年22期
关键词:肌炎皮肌炎甲氨蝶呤

魏斐菲

分析糖皮质激素与甲氨蝶呤联合治疗皮肌炎与多发性肌炎效果

魏斐菲

目的探讨关于糖皮质激素与甲氨蝶呤联合治疗皮肌炎(DM)与多发性肌炎(PM)的治疗效果。方法120例皮肌炎与多发性肌炎患者,随机分成对照组和治疗组,各60例。对照组单纯进行糖皮质激素治疗,治疗组则给予糖皮质激素结合甲氨蝶呤进行治疗,将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以及肌力变化、药物不良反应情况进行比较。结果对照组治疗总有效率为70.0%,治疗组治疗总有效率为85.0%,治疗组治疗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肌力均较治疗前明显改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两组肌力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药物不良反应率为43.3%,治疗组药物不良反应率为15.0%,治疗组药物不良反应率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使用糖皮质激素结合甲氨蝶呤治疗皮肌炎与多发性肌炎的治疗效果佳,患者的肌力得到较大的改善,并有效降低其使用药物的不良反应率,值得推广。

糖皮质激素;甲氨蝶呤;皮肌炎;多发性肌炎;临床效果

特发性炎症性肌疾病主要由于横纹肌非化脓性炎症发生了病变,皮肌炎与多发性肌炎属于免疫性疾病中的一种,发病率较低。目前,主要利用糖皮质激素等药物进行治疗,为了进行一步研究其治疗效果,选取本院的120例皮肌炎与多发性肌炎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分析联合使用糖皮质激素与甲氨蝶呤的治疗效果,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本院2015年1月~2016年6月收治的120例皮肌炎与多发性肌炎患者作为本次的研究对象,并将其随机分成对照组和治疗组,各60例。对照组中男25例,女35例,年龄17~50岁,平均年龄(32.3±8.3)岁,病程1~6个月;治疗组中男21例,女39例,年龄16~49岁,平均年龄(33.8±8.6)岁,病程1~7个月。120例患者全部符合皮肌炎与多发性肌炎的诊断指标,并排除有过敏体质、肝脏疾病或者是有严重感染的患者。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对照组单纯进行糖皮质激素治疗,治疗组则给予糖皮质激素结合甲氨蝶呤进行治疗。对照组患者在用药前要先给患者进行常规检查和心肌酶谱以及肌电图方面的检查,将泼尼松的用量设定在2 mg/(d·kg),并分成3次服用;然后,等待患者的肌酸磷酸激酶水平恢复正常值后,即可减少用量,在前2周可适当的减少至5 mg,慢慢的减少至每日的药剂量为30 mg后,再减少至每周2.5 mg,在药剂量控制在15 mg后,最后,再减少至每周1.25 mg,将用量控制在10 mg的平均剂量[1],并连续治疗3个月。治疗组患者治疗前同样进行相关检查,之后给予泼尼松1 mg/(d·kg),晨起服用,并给予小剂量甲氨蝶呤口服,1次/周,第一次服用5 mg,服用后未出现任何的不良反应则可以将每周剂量增加5 mg,一直维持到每周服用的剂量为15 mg,并持续治疗3周。待患者的肌力和肌酶都得到改善后,即可适量的减少泼尼松的用量,但甲氨蝶呤用量不用改变并保持治疗状态,疗程为3个月。

1.3 观察指标及疗效判定标准[2,3]分析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肌力以及用药不良反应。比较两组治疗效果,分为显效、有效以及无效。显效为各种症状和体征全都消失;有效则是指患者症状和体征都得到改善;无效指的是症状、体征等方面的治疗没有变化。总有效率=(显效+有效)/总例数×100%。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9.0统计学软件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采用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疗效比较 治疗后对照组患者显效、有效以及无效例数分别为20、22和18例,治疗总有效率为70.0%;治疗组患者显效、有效无效例数分别为32、19和9例,治疗总有效率为85.0%。治疗组治疗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2.2 两组患者肌力变化情况比较 对照组患者在治疗前后肌力>Ⅲ级、≤Ⅲ级例数分别为20、40例和38、22例;而治疗组患者治疗前后肌力>Ⅲ级、≤Ⅲ级例数分别为19、41例和45、15例。两组患者治疗后肌力均较治疗前明显改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两组组间肌力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2.3 两组患者不良反应情况比较 对照组出现不良反应26例,不良反应率为43.3%,其中上腹不适、高血压升高、血糖升高分别为10、8、3例,还有5例白细胞减少。而治疗组共出现不良反应9例,不良反应率为15.0%,其中上腹不适、血压升高、血糖升高各3例。采取相对应措施患者病情都得到控制。治疗组药物不良反应率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论

在治疗皮肌炎与多发性肌炎方面,在临床医学上通常使用的是糖皮质激素,可其大剂量用药容易引发患者的其他的不良反应[4]。比如:高血压、高血糖或者是感染、消化道出血等情况,严重者还会造成心脏性猝死等严重后果。医学相关研究中表明,糖皮质激素与免疫制剂相结合进行治疗可以适量的减少糖皮质激素的使用量,从而有效降低了治疗过程中出现的不良反应发生率。而皮肌炎与多发性肌炎基本的临床症状主要表现为关节疼痛、颈肌、肌无力,通常还会有晨僵、食欲减少等。使用的泼尼松是属于糖皮质激素中较强的抗炎药物,主要的作用是降低患者结缔组织的形成,并以此降低细胞膜的通透性,达到抑制炎症出现的目的。而甲氨蝶呤起到很好的抗炎和免疫的作用,主要是抑制了甘酸与嘌呤核昔酸的合成,从而阻止了DNA的合成[5]。

而在本次的研究中,本院采取的是糖皮质激素结合甲氨蝶呤治疗皮肌炎与多发性肌炎患者,并且取得较好的治疗效果。将单纯使用糖皮质激素的对照组作为比较,从治疗效果分析,两组不同的治疗方式都取得一定程度的治疗效果,但很明显对照组治疗总有效率为70.0%,治疗组治疗总有效率为85.0%,治疗组治疗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此疗效结果与有关研究结果是一样的[3]。本研究在两组患者用药不良反应的统计中发现,对照组出现不良反应26例,药物不良反应率为43.3%,其中上腹不适、高血压升高、血糖升高分别为10、8、3例,还有5例白细胞减少;而治疗组共出现9例不良反应情况,药物不良反应率为15.0%,其中上腹不适、血压升高、血糖升高各3例;治疗组药物不良反应率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表明将糖皮质激素和甲氨蝶呤联合运用于治疗皮肌炎与多发性肌炎没有发生任何免疫异常情况,并且能有效的降低了使用药物的不良反应发生率,有助于患者后期恢复健康身体。

综上所述,将糖皮质激素与甲氨蝶呤联合治疗皮肌炎与多发性肌炎可收到良好的治疗效果,有效的改善患者的肌力情况,控制药物的不良反应,值得推广使用。

[1]邹燕,吴宪鸣,徐亚沛,等.甲氨蝶呤联合糖皮质激素治疗多发性肌炎和皮肌炎的临床研究.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16,10(7): 102-103.

[2]陈静.糖皮质激素联合甲氨蝶呤治疗皮肌炎和多发性肌炎的临床效果.白求恩军医学院学报,2013,11(3):247-248.

[3]朴冰,何伟,魏烨平,等.甲氨蝶呤联合糖皮质激素治疗皮肌炎患者的安全性研究.实用皮肤病学杂志,2015,8(5):345-347.

[4]田小兰,王冬雪,王国春.甲氨蝶呤治疗多发性肌炎/皮肌炎的系统评价.中日友好医院学报,2012,26(1):29-33.

[5]李卫华.甲氨蝶呤联合泼尼松对多发性肌炎患者肌电图、肌力及血清疾病指标的影响.海南医学院学报,2014,20(6):760-762,766.

10.14164/j.cnki.cn11-5581/r.2016.22.083

2016-09-29]

473000 郑州大学附属医院(南阳医院) 南阳市中心医院肾病风湿免疫科

猜你喜欢
肌炎皮肌炎甲氨蝶呤
基于生物信息学分析多发性肌炎的关键基因及发病机制
miR-340、Th17/Treg在皮肌炎/多发性肌炎发病机制中的作用研究
甲氨蝶呤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发生全血细胞减少不良反应分析
雷公藤多苷片联合甲氨蝶呤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的疗效
双重血浆置换治疗重症多发性肌炎/皮肌炎25例分析
揪出癌症的亲兄弟
皮肌炎皮疹与间质性肺病相关性的研究进展
按压环跳穴治疗膝腿肌炎
藿香正气水致皮肌炎1例并文献复习
米非司酮联合甲氨蝶呤治疗异位妊娠的效果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