妇产科失血性休克患者的临床护理分析

2016-01-26 09:26张小微
中国现代药物应用 2016年22期
关键词:失血性休克妇产科

张小微

妇产科失血性休克患者的临床护理分析

张小微

目的将强化护理干预运用到妇产科失血性休克患者的护理中,观察强化护理的效果。方法100例在分娩时出现大出血的产妇,将其随机分为研究组60例和对照组4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研究组在采用强化的护理干预措施,观察比较两组患者的痊愈情况、住院时间及并发症的发生情况。结果研究组60例患者经过治疗,有51例症状得到缓解,经过一段时间养护后康复出院,9例送入重症加强护理病房(ICU)抢救后病情得到稳定,死亡率为0;对照组40例患者27例康复出院,10例经ICU抢救后住院养护,3例抢救无效死亡,死亡率为7.5%。研究组康复状况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患者平均住院时间(27.3±4.2)d短于对照组患者的(39.6±5.5)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并发症发生率为8.3%低于对照组的3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的强化护理干预可以有效降低妇产科失血性休克患者的死亡率,缩短住院时间,减少并发症的发生率,其他医疗机构可以借鉴应用,不断完善该强化护理干预。

强化护理干预;妇产科;失血性休克;效果

随着我国经济科技的不断进步,我国的医疗事业也在不断发展,医疗制度不断改革完善,这就对我国的医疗护理行业也提出了新的要求。妇产科在医院众多的科室中是比较特殊的一个科室,因为这是新生命诞生的地方,但是在分娩过程中因大量失血而休克是导致产妇患者死亡的重要原因[1]。失血性休克病情发展快,发病原因多种多样,严重危害患者的生命健康,病情严重时甚至会导致死亡。临床上不仅需要主治医师的抢救,还需要有效的护理干预措施,才能挽救患者生命。本科室为观察有效的强化护理干预对妇产科失血性休克患者的应用效果,在全科室工作人员的配合下进行研究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本院妇产科自2014年6月~2016年6月收治的失血性休克患者,在将其符合患者意愿随机分为研究组60例和对照组40例。实验组年龄24~35岁,初产妇46例,经产妇14例,其中阴道分娩39例,剖宫产21例;对照组年龄23~35岁,初产妇29例,经产妇11例,其中阴道分娩28例,剖宫产12例。两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1.2.1 对照组 采用常规护理措施。

1.2.2 研究组 采用强化的护理干预措施。

1.2.2.1 术前护理 患者住院后,应通过对患者生命体征的测量和与患者及其家属的沟通交流及时了解患者病情;应让患者保持平卧状态,下肢略微抬高,保证脑部血液灌流,保持患者循环系统的正常运转[2]。同时护理人员要注重观察患者表情,揣摩患者心理,如发现患者表现出焦虑不安的症状,应结合自身护理经验,对其进行心理指导,帮助患者提升自我控制情绪的能力,鼓励患者排除心理障碍,缓解不良情绪,以良好的心态等待分娩。

1.2.2.2 术中护理 要保持产房的空气流通状态,严格做好产房的杀菌消毒工作,防止微生物感染的发生。在分娩过程中,要积极配合主治医师的工作,对可能出现的大出血等突发状况做好完善的准备[3];出现大出血情况时,应立即向主治医师了解相关情况,严格检测患者的心率、血压、呼吸频率、体内温度等生命体征,在患者静脉建立临时通道,一般多选择在上肢,帮助患者止血及扩充血管容量,及时输液,最好输全血,同时还应注射一定量的抗生素;将患者头部轻微抬高,及时清理患者呼吸道分泌的杂物,防止患者呼吸道发生堵塞,产生窒息,患者失血过多使肺部氧交换能力下降,故应给患者供应充足的氧气,防止脑部氧气供应不足,发生生命危险或留下严重后遗症。

1.2.2.3 术后护理 术后要密切关注患者的生理状况,严格监测术后产妇的生命体征,观察患者排尿量的变化情况;分娩对产妇而言是一次巨大的身体消耗,在加上失血过多,分娩后患者的身体会极度虚弱,要通过静脉注射的方式给患者提供足量的营养物质,等到患者清醒后,要指导产妇多摄入易消化的高能量的食物,搭配一些膳食纤维和瘦肉蛋白,帮助身体恢复[4];对于通过剖腹产的方式进行分娩的患者,分娩后会留下切口,应注意观察产妇切口的愈合情况,术后1周内至少观察2次/d,观察1次/d,注意敷料的渗血情况,渗血较严重应及时更换[5]。伤口出现异常情况,如出现伤口大量出血,应立即通知医师,消除病患;要教会产妇疼痛转移的方法,通过多种消遣活动分散注意力,同时要使用适量的止痛药,帮助缓解疼痛。

1.3 观察指标 观察比较两组患者的康复状况、住院时间及并发症的发生情况。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9.0统计学软件处理数据。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采用 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康复状况比较 研究组60例患者经过治疗,有51例症状得到缓解,经过一段时间养护后康复出院,9例送入ICU抢救后病情得到稳定,死亡率为0;对照组40例患者27例康复出院,10例经ICU抢救后住院养护,3例抢救无效死亡,死亡率为7.5%。研究组康复状况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2.2 两组患者住院时间比较 研究组患者住院时间为20~38 d,平均住院时间(27.3±4.2)d;对照组患者住院时间为28~51 d,平均住院时间(39.6±5.5)d,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2.3 两组患者产后并发症发生情况比较 研究组中5例患者出现并发症,其中 弥散性血管内凝血(DIC) 2例,脏器功能障碍2例,其他1例,并发症发生率为8.3%;对照组中有12例患者出现并发症,其中DIC 5例,脏器功能障碍4例,其他3例,并发症发生率为30.0%,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论

在妇产科中,因大量失血导致失血性休克是一种常见的病症,会危害患者及新生儿两个生命的健康,必须给予合适的治疗手段和护理方式。强化的护理干预,是以患者为根本,将满足患者需求作为护理工作的核心内容,为患者提供优质护理服务的护理理念。休克是人体受到某些强烈的致病因素时,循环系统有效血量锐减,代偿能力消失,组织缺氧严重,微循环灌流不足,机体各系统均发生功能障碍,严重时会导致死亡。本研究结果可以得出,研究组产妇患者的康复状况、住院时间以及并发症情况优于对照组(P<0.05),出现并发症的患者往往康复状况不佳,住院时间长,严重者还可能致使死亡,与李芝[6]的实验相符。强化的护理干预可以减少产后并发症的发生率,缓解产妇的痛苦,缩短住院时间,减轻患者的不良情绪,提升满意度,减少医疗纠纷的发生,广大医疗机构可以依照具体情况,借鉴学习本院的护理措施,使之不断完善。

[1]朱敏.整体护理干预在妇产科失血性休克的抢救中的应用.实用临床医药杂志,2015,6(12):95-97.

[2]周文英.限制性液体复苏在妇产科失血性休克出血未控前的应用.江西医药,2015,6(14):567-569.

[3]黄洁莲,高锦文,林美玉.依托咪酯乳剂和丙泊酚在全麻诱导中对妇产科失血性休克患者血流动力学的影响.中国煤炭工业医学杂志,2012,15(1):47-48.

[4]邱耀先.依托咪酯和丙泊酚在全麻诱导中对妇产科失血性休克患者血流动力学的影响.中国实用医药,2012,7(29):130-131.

[5]康国峰,尚玉敏,单丹.子宫动脉栓塞术在并发失血性休克的妇产科出血性疾病中的应用.中国妇幼保健,2012,35(17): 5806-5808.

[6]李芝.整体护理干预在妇产科失血性休克的抢救中的应用.航空航天医学杂志,2014,4(4):580-581.

10.14164/j.cnki.cn11-5581/r.2016.22.102

2016-09-30]

115007 营口经济技术开发区中心医院

猜你喜欢
失血性休克妇产科
休克指数指导在外伤性肝脾破裂大出血患者救护中的应用
超声在妇产科急诊疾病中的价值
分析妇产科治疗失血性休克治疗的相关手段
车祸创伤致失血性休克的急救干预措施分析
中医护理在妇产科的临床研究
留学生妇产科学见习课全英教学探讨
超声造影定量分析急性失血性休克肾血流灌注的实验研究
血清Cys C、β2-MG在感染性休克早期集束化治疗中的临床研究
通气汤联合艾灸防治妇产科术后腹胀40例
甘肃当归对失血性血虚小鼠外周血常规及肝、脾、胸腺指数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