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复治疗及护理干预对脑出血患者术后运动功能的影响

2016-01-26 09:26王燕
中国现代药物应用 2016年22期
关键词:肢体脑出血康复

王燕

康复治疗及护理干预对脑出血患者术后运动功能的影响

王燕

目的探讨康复治疗及护理干预对脑出血患者术后运动功能的影响。方法100例脑出血术后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50例。对照组予以常规治疗与基础护理措施,观察组则在对照组基础上采取康复治疗及护理干预,观察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及术后运动功能的恢复。结果观察组患者的临床总有效率为94%(47/50)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6%(38/5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经治疗护理后的Fugl-Meyer评分法(FMA)评分为(58.49±12.31)分高于对照组的(40.16±11.04)分,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脑出血术后存在肢体运动障碍患者予以康复治疗及护理干预,能够有效改善患者肢体障碍,优化运动功能,应用效果显著,具有临床应用与推广价值。

康复治疗;护理干预;脑出血;运动功能;影响

脑出血是临床常见病症,近年随着我国人口老年化程度的不断加剧,其患病人群多见于中老年患者,临床多表现为不同程度的神经功能障碍,且其具有较高的致残率和死亡率,影响患者生活质量与生命安全。在现代医学快速发展的整体环境下,外科手术技术也明显优化,有效提高了脑出血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但一些患者术后会出现不同程度的运动区受损现象,加大术后偏瘫发生率,影响临床疗效[1]。故而,对脑出血术后运动功能障碍患者予以康复治疗及护理干预具有现实必要性,本次研究的主要目的是探讨其对于患者运动功能的影响,选取2013年10月~2015年8月本院收治的100例脑出血术后患者,将其作为研究对象,其中予以康复治疗及护理干预的观察组患者取得良好临床疗效,现具体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3年10月~2015年8月本院收治的100例脑出血术后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性头部CT及核磁共振成像(MRI)诊断并确诊,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50例。观察组患者中,男28例,女22例,年龄42~78岁,平均年龄(60.41±11.59)岁;出血部位:基底节22例,脑干15例,丘脑7例,脑叶6例;平均出血量(55.16±7.58)ml。对照组中,男27例,女23例,年龄41~77岁,平均年龄(59.83±11.67)岁;出血部位:基底节20例,脑干16例,丘脑7例,脑叶7例;平均出血量(54.84±7.16)ml。两组患者在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1.2.1 对照组 予以常规治疗与护理,主要包括监测患者生命体征,服用抗感染、促进脑组织功能恢复、营养神经、止血等药物,并进行用药指导;开展基础护理,帮助患者拍背、翻身,清理被褥、切口换药等,预防术后并发症的发生。

1.2.2 观察组 在对照组基础上进行康复治疗与护理干预,具体如下。

1.2.2.1 康复治疗 于术后48 h后开展康复训练,急性期患者主要进行关节活动,且需保持卧床状态,主要可开展肢体关节屈伸、翻身、关节内外旋转等被动活动,体位取左右侧卧位,训练5~10次/d,15min/次;恢复期患者主要进行桥式运动及转移训练,如步行、自行穿衣、洗漱、如厕等基本日常生活训练训练时间需确保5~10次/d,并开展功能训练,可进行肢体负重、上下楼梯等,需进行训练3~5次/d。在各个康复阶段,护理人员均需告知患者及家属正确的训练方法,并从旁协助,避免因训练不当而导致机体功能二次受损[2]。

1.2.2.2 护理干预 ①心理护理干预:需深入到整个护理过程,护理人员同患者与家属积极交流沟通痛,进行健康宣讲,强化病情认知,消除患者及家属焦虑、紧张等情绪,充分优化治疗依从性与配合度,正视自身病症,以良好心理状态即你想那个康复训练,争取早日回归社会[3]。②针对性护理:视力护理过程中,护理人员可以弱电筒灯光照射患者双眼,3~5min/次,观察并记录患者视力状况;听力护理可从患者自身兴趣爱好出发,播放患者感兴趣的音频,家属与护理人员需同患者进行语言交流,刺激患者听力,优化康复;发声护理中,护理人员可指引患者先进行单字发生训练,进而循序渐进至词、句、段,使语言功能逐渐康复;摄食护理中可以压舌板轻触患者舌咽后壁及软腭部位,触压动作直至患者出现自觉吞咽行为后停止,每天需不定时进行1~3次,具体进食时,可选取便于食物进入胃部的躯干抬高仰卧位或坐位,避免误吸[4]。

1.3 观察指标及疗效判定标准[5]依据患者治疗及护理后的临床症状评价具体效果。显效:患者意识清楚,肢体肌力测评均在Ⅲ级以上,可正常处理生活日常事务;有效:患者意识清楚,身体机能有所恢复,但肢体肌力评测在Ⅲ级以下;无效:经治疗及护理,患者临床症状未见起效,甚至出现恶化现象。运动功能以FMA进行评价,100为满分,分值越高代表患者肢体运动功能越好。总有效率=(显效+有效)/总例数×100%。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9.0统计学软件处理数据。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采用 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观察组患者的临床总有效率为94%(47/50)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6%(38/5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经治疗护理后的FMA评分为(58.49±12.31)分高于对照组的(40.16±11.04)分,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论

临床实践表明,脑出血患者行手术治疗后,多会不同程度的出现运动及神经功能障碍表现,影响临床疗效的同时,降低患者预后与生活质量,影响正常生活[6,7]。故而,随着临床相关研究的不断深化,加大了康复治疗与护理干预的力度,并且针对患者术后不同恢复期进行护理,实现患者神经系统功能重塑[8,9]。本次研究中,观察组患者的临床总有效率为94%(47/50)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6%(38/5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经治疗护理后的FMA评分为(58.49±12.31)分高于对照组的(40.16±11.04)分,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综上所述,对脑出血术后存在肢体运动障碍患者予以康复治疗及护理干预,能够有效改善患者肢体障碍,优化运动功能,应用效果显著,具有临床应用与推广价值。

[1]梁燕飞,叶碎林.康复治疗及护理干预对脑出血术后患者运动功能的影响.中国现代医生,2014,52(11):73-75.

[2]蓝宇玲.康复治疗及护理干预对脑出血术后患者运动功能的影响.现代诊断与治疗,2014,25(15):3592-3593.

[3]廖华英.康复治疗及护理干预对脑出血患者术后运动功能恢复的效果研究.吉林医学,2015,36(14):3159-3160.

[4]李英明,郑莹,黄静敏.康复训练配合护理干预对脑出血术后患者运动功能恢复的影响.牡丹江医学院学报,2015,36(3):112-113.

[5]蒋云琴,林丽美.护理干预配合康复治疗对脑出血患者术后运动功能的影响.医学理论与实践,2015,28(13):1793-1794.

[6]魏静.探究护理干预对脑出血患者术后运动功能的影响.临床医药文献电子杂志,2015,2(22):4674-4675.

[7]刘向荣.康复治疗及护理干预对脑出血患者术后运动功能的影响.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10,26(27):29-30.

[8]杨磊,金玉红,高志杰.康复治疗及护理干预对脑出血患者术后运动功能的影响.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14(B5):13.

[9]张琼.康复治疗及护理干预对脑出血术后患者运动功能的影响探究.医药卫生(文摘版),2016(4):276.

10.14164/j.cnki.cn11-5581/r.2016.22.107

2016-10-10]

264300 荣成市人民医院

猜你喜欢
肢体脑出血康复
脑出血联合慢性不可预知温和刺激抑郁模型大鼠的行为学相关性分析
康复专科医院康复设备维保管理新模式的建立和探讨
中西医结合治疗脑出血的疗效观察
体感交互技术在脑卒中康复中的应用
康复护理在脑卒中患者中的应用
扩大翼点入路改良手术治疗基底节区脑出血并脑疝疗效观察
高血压脑出血外科治疗进展
肢体语言
肢体写作漫谈
肢体语言在儿科护理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