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生物教学中学生观察能力的培养

2016-02-01 07:22苏海燕
文理导航 2016年2期
关键词:观察能力生物教学初中生物

苏海燕

【摘 要】观察是一个人思维的起点,它是一个人发现问题、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的关键。同样,在初中生物的学习中,也占据了举足轻重的作用。因此,在初中生物的教学中,教师们一定要注重对学生观察能力的培养。

【关键词】初中生物;生物教学;观察能力;培养

初中生物实际上是以生活中的有生命的物体为对象,并运用科学的观察方法来进行发现问题,并解决实际问题的学科。每一道复杂的生物题目的解出,都离不开良好的观察力。因此,初中生物教学中教师一定要注重对观察力的培养,从根本上提高学生们的综合学习能力。

一、观察能力的定义

观察能力是对特定的物体,运用感官进行有计划,有目的的知觉活动。它可以使学生充分认识自然,获取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信息。其次,生物这门学科本身就是门实验科学,实验本身就离不开仔細的观察。在教学中,教师首先要让同学们懂得什么是真生意义上的观察。第一,在观察中,一定要有一个明确的目标,并能够在不同物体间找到相同之处,又能够在相同的物体间,发现细小的差异。第二,能够充分利用眼、手、脑、鼻、耳等器官,全面而又深刻地对目标物体进行观察与分析。第三,能够准确地进行定性和定量的观察形式。例如:在进行豌豆种子成分的比例测量时,就需要对实验进行定量分析。然而,在进行骨骼的成分观察时,就需要定性的观察方法。第四,能够进行一些动态物体的观察方法。例如:观察小鸡孵化的全过程,就需要学生在孵化过程中,就需要学生以足够的耐心去认真细致地去进行数据的记录等活动。教师在教学中可以参考这些方法,再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调整,让同学们认识到真正的观察能力。

二、教学中,培养学生观察能力的具体方法和途径

1.明确观察对象,规划观察计划。教师可以教导学生,在观察目标前,应先对观察物体进行一定的预习,了解观察过程中,可能出现的问题以及问题的解决方法。让同学们对观察过程有意清晰地认识,防止学生在观察过程中,出现没有目标性,不懂观察步骤的情况。只有这样,才能达到观察物体的真正认识。

2.传授学生一些观察常用的技能。对于生物学科中,仅依靠我们的感官,并不能解决问题,因此,我们就要借助一些科学的器材和一些技巧。例如:在观察一些细胞的微小结构时,仅仅依靠肉眼是无法达到的,所以,我们就要借助显微镜或放大镜等试验器材,才能达到预期的目标。但对于学生们来说,放大镜或许并不陌生,但显微镜的话就很少有同学知道它的用法,这时就需要我们生物教学老师,对学生讲解一些显微镜的使用方法与技能,让他们能够熟练地使用显微镜,这样才能使学生顺利地完成观察细胞微小结构的实验。其次,在学生使用实验器材的过程中,应让他们懂得:一实验器材的试验用途核试验性能;二操作实验仪器的正确方法;三爱护使用的各种实验器材等。

3.促使学生做好观察前的准备工作。准备工作可以分为以下几点:第一,要做好实验器材和试验材料的的准备。第二,让同学们对实验先拥有一个大概的了解。教师可以督促学生课下进行一些对实验物体实验过程的一些知识的预习,并对实验目的进行一定的探究,对实验过程中可能出现的一些问题进行汇总,并讨论这些问题的具体解决方法。这样在实验中学生不仅可以很好地运用恰当的观察方法进行观察,更可以提高学习的效率。第三,让同学们对实验过程有一个清晰地认识。教师可以在学生们实验前,在课堂上给同学们演示一遍实验步骤,并为学生讲解一些实验时容易出现错误的细节和一些正常的实验现象,使学生在做实验时,能够少一些盲目,多一些自信。第四,教师要精心设计实验方法和过程。但一定要让同学们先进行实验方法和过程的设计,充分发挥学生的创新能力。之后教师在对学生的试验方法和过程进行改正和指导,分析其方法的优点和存在的不足。

4.注重对学生观察方法的指导。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教师在生物教学中,一定要注重观察方法的指导。

第一,教导学生观察物体时,一定要依照一定的顺序来进行观察,进而确定观察物体的全面性。常见的观察顺序有:从局部到整体;从前到后;从左到右;从内部到外部等,教导学生要根据实验对象的实际情况来确定合适的试验方法,以便实验能够顺利进行。

第二,教导学生善于寻找观察物体的重要特征。每一个观察对象都有很多的特征,如果不会寻找其中的重要特征,就很有可能陷入迷茫,从而一无所获。只有在观察中准确地抓住所观察物体的重要特征,这样才会更加快速的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例如:观察豌豆外部特征时,应把豌豆的体形、颜色、大小当做主要特征,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忽略其它特征。从而使重点更加突出。其次,在观察的过程中,还要教导学生要有耐心,促使学生养成仔细认真地观察习惯。

第三,教导学生,在观察中要善于思考。观察只依靠眼、手是完全不够的,更需要大脑的思考和分析。因为观察到的现象多是一些表面的,记录的数据没有了分析,也仅仅是几个普通的数字而已,因此,观察的过程离不开思考的艺术。在平时的教学中,教师要善于与引导学生,去发现问题,不要仅仅停留在表面的现象,而是要启发学生往深处思考,使观察过程更具备探索性。例如:在平时的观察中,当学生观察一个山羊时,看到的表面仅仅是一个山羊,但如果继续往深处观察,就会发现山羊实际是由一个个的细胞构成的,然后再往深处去观察,就会发现,细胞实际是由一个个分子构成的。虽然看似没什么特别的,但同学们通过思考深入,学会了更多的生物知识。

第四,观察过程中教导学生,要让学生养成边观察边记录的好习惯。在观察的过程中,经常会出现很多的实验现象,这时教师一定要指导学生们进行认真而又详细的实验记录。并要求学生对这些实验记录,进行仔细的分析,总结其中的道理,从而养成良好的观察和总结问题的习惯。

总之,我们初中生物教师在教学中,一定要以一种严谨负责的态度,充分注重学生观察能力的培养,虽然短时间内看不到什么巨大的成效,但当学生们提高了自身的观察能力,就会对他们的生物学习以及以后的人生发展都会有着不可估量的作用。

【参考文献】

[1]张颖清.生物全息.自然杂志,1981.4卷4期

[2]李衍达,孙之荣等译.生物信息学,清华大学出版社, 2000

[3]张昀.生物科学与新自然观,科技导报,1993

[4]吴越等.人类智力的奥秘.上海:上海文化出版社,1987

猜你喜欢
观察能力生物教学初中生物
营造良好美育氛围、提高学生美术素质
例谈美术教学观察能力的培养
从渗透人文素养的角度论新课改背景下的生物教学
对新课改下高中生物教学的反思
初中生物教学中学生合作能力培养初探
参与式教学法在初中生物教学中的应用
新课程理念下生物课堂教学艺术的“变”与“通”
初中生物学案编写的一些心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