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音乐教学中爱国主义精神培养

2016-02-01 09:05刘余业
文理导航 2016年2期
关键词:音乐教学爱国主义教育

刘余业

【摘 要】音乐教学中渗透爱国主义思想,不仅是培养人才的需要,也是音乐艺术本身的需要。

【关键词】音乐教学;爱国主义;教育

我国是一个有着五千年文化的泱泱大国,我国的民族音乐源远流长,内容丰富。我国春秋战国时代著名教育家孔子也极力强调音乐在社会中的重要作用,他将:“移风易俗,莫善于乐。”做为治理社会的手段。那么在音乐教学中如何对学生进行潜移默化的爱国主义教育呢?那我就自己的教学实践谈一下自己的管孔之见。

一、利用学科特点,培养爱国主义热情

音乐是一种感情艺术,没有感情的作品不可能是一部好作品。音乐作品通过声情并茂的表现手法,具有强烈的情感感染性和情感陶冶性。

我们知道,音乐学科的特点在于使学生潜移默化、耳濡目染中学会知识,提高能力,陶冶性情。音乐教育最大的特点是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通过美感教育来启发学生的道德情操,这是其他学科所不及的。音乐作品都带有一定的时代气息和思想感情,我们就可以以此特点,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例如,歌剧《江姐》中的《我为共产主义把青春贡献》,充分表现了江姐为共产主义事业献身的精神;马思聪作曲的小提琴独奏曲《思乡曲》,体现了作者对祖国、对家乡的思念之情;《救亡进行曲》表达了全国人民团结奋起,决心赶日本鬼子出中国的决心。

二、利用音乐欣赏,渗透爱国主义品质

音乐教学与学生的德、智、体诸方面发展有着密切的联系,对于丰富学生精神生活,培养学生感受自然美、生活美的能力以及提高想象力、创造力,都有着积极的作用。社会主义的音乐教育就是要以动人心魄的音响美及旋律美,多姿多彩的抒情美及结构美,来净化新一代的心灵。用音乐的“灵魂”,“流动的诗”在学生的心灵深处培养起最深厚的爱国主义热情。

我们知道,每首歌的诞生都有其特定的历史背景。我们可以在理解背景的基础上欣赏歌曲,从而培养学生品质。如:《义勇军进行曲》——中华民族到了最危险的时候,每个人都被迫发出最后的吼声;《毕业歌》——青年学生立志报国,掀起了民族自救的巨浪;《到敌人后方去》、《游击队歌》——八路军、新四军挺进敌后,开展游击战争,开辟敌后抗日根据地;《南泥湾》、《二月里来》——展现了解放区军民自己动手、丰衣足食,前方后方互相支援、克服困难的动人画面。

三、赏析艺术典型,陶冶爱国主义情感

音乐教育通过声乐演唱、器乐演奏、音乐欣赏等教育手段所产生的艺术感染力,将音乐教育与思想教育溶为一体,来净化学生的心灵,使学生在得到艺术教育的同时,思想得到升华、情操得到陶冶,思想道德变得更高尚。

在教唱爱国主义题材的歌曲时,通过教师的分析、讲解,引导学生深刻理解歌曲内容,尤其是把握作品中的艺术典型,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感,给学生讲音乐家聂耳、冼星海的爱国故事,使学生明白人民音乐家的爱国精神和他们的作品一样永世长存,从而激发学生的爱国热忱。例如:欣赏《黄河大合唱》这部大型声乐套曲,它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优秀音乐家冼星海创作的。在教学中,向学生介绍这部作品的创作背景及作品的基本主题是抗日救国的。它以黄河为背景热情地歌颂了中国人民坚强不屈的品格,歌颂了具有悠久历史的伟大祖国,为我们描述了抗日前后黄河两岸人民生活的巨大变化、人民遭受的沉重灾难,揭露了敌人的残暴,勾画出人民群众抗击敌人、保卫祖国的豪壮情景。

四、挖掘教材潜质,激发爱国主义品質

音乐教材中的歌曲、乐曲具有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丰富内容,具有“声情并茂,以情动人”的情感教育功能。情感教育功能的发挥,以内化为中介,要求将歌曲、乐曲中所蕴含的爱国情感,通过学生的内化吸收,转化为他们自身的情感体验。颂扬祖国辉煌成就和家乡日新月异变化的歌曲、乐曲,可以激发学生的民族自尊心和民族自豪感;描绘家乡美丽的大自然风光和祖国壮丽山河的歌曲、乐曲,可以培养学生对家乡、对祖国的热爱;塑造为国家兴盛富强而呕心沥血、英勇献身的志士仁人的歌曲、乐曲,可以增强学生的民族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感。

五、传唱流行歌曲,灌输爱国主义思想

流行歌曲是学生比较喜欢一种音乐形式,而如果老师能很好的利用流行歌曲来灌输爱国主义思想的话,那就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了。例如孙楠演唱的《五星红旗》,歌词中“五星红旗,你是我的骄傲,五星红旗,我为你自豪,为你欢呼,我为你祝福,你的名字,比我生命更重要。”不仅歌词能完美的表达爱国主义思想,而且节奏欢快,振奋人心!

如屠洪刚演唱的《精忠报国》,“何惜百死报家国,忍嘆惜更无语血泪满眶”,“我愿守土复开疆,堂堂中国要让四方来贺”不仅唱出了岳飞重整军备,报仇雪耻,收復失地,赢得了抗金的胜利,而且岳飞一生坚贞不屈和忠勇为国的精神,人们将永世不忘。

这种题材的流行歌曲还有王力宏的《龙的传人》、SHE《中国话》、林依轮的《我们在太阳升起的地方》、刘德华的《中国人》、董文华的《龙文》等,此类歌曲不仅振奋人心,而且朗朗上口,学生很容易接受,又能达到爱国主义教育的目的。

总之,音乐教学中渗透爱国主义思想,不仅是培养人才的需要,也是音乐艺术本身的需要。我们要积极开发爱国主义教育资源,精心设计每次音乐教学的实践,培养出无愧于时代的跨世纪人才。

【参考文献】

[1]《中国教育研究与创新》,世界科学教育出版社

[2]《中国音乐教育》,人民音乐出版社

[3]《音乐教育教学经验》,人民音乐出版社

猜你喜欢
音乐教学爱国主义教育
国外教育奇趣
题解教育『三问』
在疫情大考中彰显爱国主义力量
教育有道——关于闽派教育的一点思考
办好人民满意的首都教育
浅谈新课程背景下多媒体在高中音乐教学中的应用
音乐教学中信息技术的应用浅析
中等专业学校音乐欣赏教学研究
爱国主义教育
爱国主义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