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讨在大数据背景下高职院校教师如何进行微课制作

2016-02-03 19:32蒋争艳
教育教学论坛 2016年5期
关键词:微课制作大数据高职院校

蒋争艳

摘要:大数据背景下微课的利用越来越广泛,无论是教学技术还是实际的教学环境,或者具体的教学设计,微课都可以进行有机的整合,提供给学生更加全面的教学资源分享,也能更突出教学课程中的难点和重点。本文主要探讨高职院校教师如何进行微课制作,对制作微课需要关注的重点以及具体的制作方法进行了分析,用以完善微课设计。

關键词:大数据;高职院校;教师;微课制作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6)05-0141-02

考虑到当前高职院校不断扩招的现状,高职院校教师面对不断增加的学生群体,必须对传统的教学模式、实际的教学手段和方法进行改进。而在大数据背景下,新型的网络技术和新媒体技术层出不穷,其中微课的出现无疑给教育行业带来了很大的益处,因此怎样制作有价值的微课成为各院校研究的重点。

一、高职院校教师对微课的认识

1.如何认识微课。现阶段高职院校教师普遍对微课的了解不深,学校提供给教师或者教师自己可以获取的微课资料也并不十分充足,对于高职院校微课的建设实际参与的教师并不多,所以微课的广泛应用还需要教师加大投入力度。在认识微课这方面,学校应该进行细致的分析,对所有在校教师进行全面的培训,设置专门的研究及设计制作团队。

2.对微课概念的理解。当前高职院校教师对微课的概念认识比较片面,不重视对微课的实际应用。微课主要是通过简短的视频对某一知识点进行描述,但其实在实际利用微课的过程中,我们能对教学活动的多样化资源进行合理的整合,从而更方便学生对知识的掌握。

3.微课组成的设置。微课的主要内容是微视频,其次还需要设置的内容有:微教案、微课件、微习题、微反思及微评价等,这些组成内容对微课进行了全方位的完善,也提高了微课的实际应用性。另外,微课的时间通常设置为十到二十分钟,在时间设置上考虑到了大学生本身的认知特点和规律[1]。

4.微课类型的配备。微课的类型丰富多样,在设置微课类型时,不仅需要结合微课视频的特点,而且需要考虑具体的教学内容。一般情况对微课分类主要的依据有:强调语言传递的信息;强调直接的感知;强调实际的训练;注重对活动的欣赏;注重对学生的引导或探索。根据微课的不同类型对教学内容进行细分,可以得到不同的授课呈现形式。

二、制作微课的几个关键点

1.深入理解微课的概念。微课本质上就是对传统教学课程的突破,所以在微课上注重计算机网络或通讯技术的合理利用,需要对教学资源进行重新整合,创造新型的教学课堂。从另一角度看,微课也就是学校整合资源的最直接、最有效的方法。

虽然单一微课时间短,但是内容精,符合现阶段学生习惯借助智能手机或者新媒体学习的特点,学生可以有效地利用自己的零碎时间。另外微课强调的是学习的系统性,把教学内容中的难点、重点以及关键点进行了连接,突出了课程中的核心架构。针对教学中不同的知识点,我们不能任意进行划分,而是应该注重知识划分的逻辑性,保证微课在一门课程上的连贯性,从而教学设计上也就能保证是合理有效的。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可以根据自身掌握知识的情况进行学习。

微课的出现,一方面能保证教学资源的建设及更新速度符合实际的教学需求,不单单对教学内容进行了完善,另一方面突出了学生的主体地位,能有效的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在职业教育不断普及的现状下,高职院校学生也越来越多样化,需要不断解决随之而来的问题。在微课中对不同教学片段进行整合,利用了多样化的教学手段,满足了不同个性学生学习的需求。学生在微课创造的每一个环境中都能得到需要的知识,不断丰富了自身。总之,微课所创造的教学环境体现出了更广的维度,有趋势逐渐成为教学环境中的核心资源[2]。

2.微课选题的注重“小而精”。区别于一般的教学视频,微视频的主要特点就是“小而精”,除了在时间上需要控制在一定范围内,更重要的是在教学内容的精简上。传统的一节课堂上虽然是对一个主题进行讲解,但是由于花费的时间过长,学生很容易出现注意力分散的现象,导致授课的效果不明显。

但是在微课中,对于不同的知识点进行了升华,突出在某一教学内容中的难点或者重点,有助于学生掌握教学内容中的核心。在教学知识的全面性和系统性方面,一个微课资源并不能体现,但是当所有单一的微课资源组合在一起后,课程体系的复杂性和完整性体现得非常完美。这样,学生在掌握每一个“小而精”的学习资源后,对整个教学内容的深入有很大的作用。学生在学生的时候突破了课堂上的局限性,随时随地都可以利用手机进行学习,使自己的时间得到了充分的应用,也更有助于提升学生的积极性。

3.微课制作的创新性。微课时间上的控制和内容上的正确保障,只是微课制作的基础,在制作微课时,我们更应该突出其创新性。一方面在制作形式和制作手段上,可以合理利用多媒体技术,为简单的文字内容增添其他丰富的图形、动画及视频等。这种制作形式和制作手段的创新不仅能吸引更多的学生学习参与,而且能提升学生的学习效率。另一方面,就教学设计而言,教师必须结合高职教育的实际需求。首先要确定明确的教学目标,其次需要进行选题、确定教学内容、方法及具体的步骤,保证多个单一微课在经过组合之后能成为系统的整体性课程,学生除了能感受到微课的良好外在形式,更能在学习之后有一定的收获[3]。

4.完善微课的平台建。微课的呈现需要借助平台,很多学校并没有构建微课课程学习平台,在实际的教学中只是把微课作为辅助工具,导致微课并没有得到充分的利用,更没有使微课贯穿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因此,教师的首先任务就是推动微课教学平台的完善,使学生在课前、课中及课后,都能得到丰富的课程资源,具体构建该平台需要结合学校的实际情况,有效利用传统的社交软件或论坛的形式,另外开拓其他新兴的微信平台,尝试更多的渠道,只有平台构建好,才能保证微课教学的共享性。

在全面的微课平台上,老师可以对微课资源进行及时的分享,学生可以随时随地开展学习,无论是在线学习还是互动交流,都可以满足学生的需求。另外,在微课学习平台上,可以对所有的学习资料进行保留,学生或老师通过简单的搜索就可以使用,非常方便。

三、制作微课的具体方法

1.理论型课程的制作。制作理论性课程一般使用的方法是:录屏法、白板录制法以及录音法。其中录屏法可以利用一些录屏软件,比如说Cam tasia。首先录制PPT教学过程的演示,或者其他软件操作的过程,然后利用Prem iere软件进行一定程度的处理,添加需要的文字,通过剪辑、删除或者替换等调整,对前期的视频内容进行完善。

如果院校硬件设备配备良好,在实际教学中可以利用电子白板。电子白板在演示性上产生的效果比较明显,另外电子白板的录音功能方便教师录制授课画面,之后教师可以为录制的教学视频进行配音。这样,学生除了可以配合画面利用微课资源,还可以只进行音频资源的学习,能有效的利用学生的时间。

2.实践型课程的制作。在制作实践课程的时候,经常使用的方法是录像法,所有教师可以利用摄像机录制完整的实践活动内容。所展示出的除了实践的内容,还可以是某一实践训练设备的操作使用方法,借助过所呈现出来的实践训练环境,教师可以对其中的重点和难点进行示范。另外学生自己也可以进行示范,通过实际的参与更容易掌握课程所要传达的知识。

在使用录音法制作实践课程的时候,可以合理利用视觉语言,在实际录制的时候要观察摄像设备镜头是否完整记录下教师、讲台或者黑板。为了避免分散学生的注意力,可以首先保持摄像头在黑板的位置不动,录制结束之后再进行剪辑处理,搭配音频或者字幕,整合合格之后才能投入使用。另外,如果学校并没有专业的摄像设备,可以借助一些高像素的照相机、平板电脑或者智能手机,尽可能的提高微课的录制质量[4]。

3.理论结合实践的课程制作。制作理论性和实践性相互结合的课程内容时,需要在使用方法上也进行一定程度的结合,结合教师具体授课的内容对制作方法进行灵活的选择。录屏法、白板录制法以及录音法都比较适合理论课程的制作,而录像法更适合实践课程的制作。

从教学技术手段角度看,微课的出现能匹配高职教育实践的课程建设,有效整合了高职院校的教学资源,提供给学生丰富全面的教学内容;从教学设计角度看,微课内容能提取教学中的难点和重点,对每一门课程的精华部分都能有一个细致的展现,保证了微课的高价值;从教学环境角度看,突破了很多局限性,无论是在课前、课中还是课后,都能使教学内容得到全面的展现。同时,借助不同的微课使用平台,还能促使不同类型的高职教育得到充分传播。授课教师制作微课可以利用录屏法和录像法,但是制作時要注意选题不能过大,并且要突出制作的创意。

四、结束语

综上所述,面对社会信息技术的发展现状,高职院校建设微课在未来会成为发展需要,现阶段不同高校都应该不断探索融合微课建设和实际教学的渠道,不断丰富高校的微课教学资源。具体来说,首先,必须重视院校的微课建设;其次,学校以及教师、学生都应该深入了解微课的概念;最后,设置合理的制作方法,鼓励更多的教师和学生参与制作,做到全面细致完善微课的建设。

参考文献:

[1]杨明.高职教育微课开发综合讨论[J].职教论坛,2014,(06):65-70.

[2]于玲燕.基于学生视角的微课在高职院校的应用效果研究[J].高等职业教育(天津职业大学学报),2014,(01):64-67.

[3]刘莲花,周季方,张剑波.高职教育“微课”建设的应用实践与思考[J].职教与经济研究,2015,(01):6-8.

[4]田小梅,胡灿.全国高职院校微课教学现状与思考[J].衡阳师范学院学报,2014,(06):146-150.

猜你喜欢
微课制作大数据高职院校
基于HTML5的视频监控微课设计浅析
浅谈微课设计与制作的几大关键点
微课提问的设计:以一件获奖作品为例
实例研究高中地理微课制作的相关策略
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初探
全球化背景下高职院校韩语专业毕业生就业现状分析
多元智能理论视角下高职院校体育课程评价体系的研究
基于大数据背景下的智慧城市建设研究
浅谈财务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完善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