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文解字注》“浅人”说辨析

2016-02-13 00:00薄路萍
铜仁学院学报 2016年6期
关键词:段玉裁广韵音义

薄路萍

( 贵州师范大学 文学院, 贵州 贵阳 550001 )

《说文解字注》“浅人”说辨析

薄路萍

( 贵州师范大学 文学院, 贵州 贵阳 550001 )

“浅人”为段氏所称“妄改”《说文》之人,是段氏研究《说文》的重要内容之一,也是段氏学术成果的重要体现。其大致内容可分为两大类,一是对篆体的改动,二是对说解的改动;其中对篆体的改动分为四个小类,对说解的改动分为六个小类。通过对“浅人”进行辨析,发现它具有重要的学术价值。

段玉裁; 《说文解字注》; “浅人”说

《说文解字注》(下文简称《段注》)中涉及到“浅人”说的条目为300多处,其成就和价值毋庸置疑,是《段注》精髓所在。自清代以来,研究《段注》的论著可谓汗牛充栋,但至今学界对于“浅人”说仍看法不一,未能成体系。在此基础上结合前贤相关研究成果,我们将对《段注》中“浅人”说的真伪作进一步的探讨。文章通过整理主要选取了13个“浅人”说典型例子来进行重新分类并拟以详细辨析。需要说明的是,文章所引中华书局版《篆隶万象名义》(以下皆简称为《万象名义》),其中“61”、“A”,分别表示的是页数、栏次;所引北京市中国书店《玉篇》,其中“132”表示的是页数;所引佛经均据日本《大正新修大藏经》(以下简称为《音义》),其中“54”“386”“b”分别表示册数、页码、栏次;余皆仿此。

一、“浅人”改篆的类型及辨析

前人对《段注》中篆体已有了一些研究,如周祖谟在《论段氏说文解字注》中曰:“段氏对周代铜器文字既很少研究,也不重视,因此在刊正篆文上就有时失之卤莽。”郭在贻在《说文段注之阙失》中指出“段氏治《说文》,改篆九十字,增篆二十四字,删篆二十一字,其是处不在少数,然亦偶有谬误。”但研究最为深入的则为蒋冀骋的《说文段注改篆评议》,它对《段注》改篆作了全面较为深入的研究,促进了古汉语研究的深入发展。其次则为一些少数的论文专门写到《段注》中的篆体。

(一)“浅人”增篆,段氏删篆

按:段玉裁删“蹲”下“踞”字条。《万象名义·足部》:“踞,蹲也,在也,”(61A)。《玉篇·足部》:“《大戴礼》:‘独处而踞。’踞,蹲也。”(132)。《左襄·廿四年传》:“皆踞转而鼓琴。”《汉书·高帝纪》:“沛公方踞床。”《汉书·陈余传》:“高祖箕踞骂詈,甚慢之。”慧琳《音义·卷13》:“蹲踞”条:“上音存,下居御反。二字互相训,蹲,踞也;踞,蹲也。”(54,386b)皆见“踞”字。“踞”为“居”的增旁俗字,因汉时踞字已行,故许把“踞”列在足部。林昌彝曰:“尸部,居下曰,俗居从足,锴本作,铉改为踞,复增于此”[1]178。张舜徽谓:“古人造字,各有本义,凥为凥处之凥,居为蹲居之居。后世用字,则同声易混,既以居代凥矣,势不得不加偏旁作踞以为蹲踞字。相沿已久,约定俗成,许书遂亦兼録而并存之。全书中,此类者不少。段氏注本径删此篆,失许意矣。”[2]481徐灏也认为此处段氏不严密,不必据居字删许书篆也。故段删篆未可信也。

(二)“浅人”增篆,段氏未删

《段注》:“叫,嘑也……疑‘叫’字浅人所增。”(60B)

徐锴曰:“直声呼也。”《左传·襄公三十年传》:“或訆于宋大庙。”许见本作訆耳。杜注:“叫,呼也。”《引经考异》云:“许书口部叫下曰呼也,从口丩声。“訆”与“叫”音义并同,古今字耳。”《尔雅》:“大堹谓之也。”或为噭字,或为叫字,并在口部;或为訆字在言部。则、噭、訆、叫音义皆同,疑后人因“叫”与“噭、訆、”同。又因后世“叫”通行,疑后人误入《说文》。今“叫”为呼叫字,其余皆废。段谓浅人所增可信也。

(三)“浅人”移篆

《段注》:“趬,趞也。……按‘趬趞’双声字。疑篆当先趬后趞。……趞下云:‘趬,趞也,从走昔声,今本葢浅人所乱’。”(64A)

按:大徐本作“趞,趞趞也”,小徐本作“趞,趬趞也”。《玉篇·走部》:“趞,趬趞也,一曰行皃。”张舜徽:“《诗·周南·汉广》:‘翘翘错薪。’‘翘错’与‘翘趞’受义必同原。”[2]358“趬趞”二字双声连绵词。据许书体例,当先‘趬’后‘趞’。今此二字误倒,《说文》不可通。《说文·走部》(清文渊阁四库全书本):“趞,趬趞也。一曰行貌,从走昔声。”王筠、钮树玉、马叙伦、严章福等皆以段氏为是。段说当可信。

(四)“浅人”改篆

按:《说文·木部》“枭,日至捕枭磔之,从鸟头在木上。”《汉书·高帝纪》:“‘枭故塞王欣头’。注云:‘悬首于木上是也’。 ”故义得引借,训枭首。《吕览》:“用民倒而投之鸂水。”注云:“‘倒杀也,又借倒为枭,与借为枭相同’。 ”《广雅·释言》:“‘,磔也。’亦枭之假借,其说同贾侍中,而皆不知其颠倒本字也。”[3]5《汉律》“首”多借“枭”字。《玉篇·口部》“,古吊切,声也,亦作叫。”(98)《玉篇》有无嘄。以倒之爲声,卽字。《广韵》亦无嘄篆。《广韵》引《汉刑法志》:“首,今《志》作□首。”盖“嘄”当为“”,段说可信。

二、“浅人”改释语的类型及辨析

在《说文》正篆下皆有其释语,释语的内容有简单有复杂,其形式不一。主要分为以下几种形式,如:释其义、解其形、说其音及引经和引说等。整体来看《说文》的解释简古精练而奥义幽深,但在流传已久传抄刊刻中发现了讹误。段玉裁则对《说文》中的释语进行了详细而精确的阐发,校正《说文》在传抄的过程中出现的讹误,深入研究《说文》中的形音义,详尽疏证了许慎的说解。如:

(一)“浅人”增术语

《段注》:“禋,洁祀也。……凡义有两岐者、出一曰之例。《山海经》、《韩非子》、《故训传》皆然。但《说文》多有浅人疑其不备而窜入者。”(3B)

按:在训诂典籍中“一曰(云)”多用于多义词训释,凡义有两岐者,皆出一曰(云)之例。《万象名义·示部》:“禋,燎柴祭也,敬也。”(1B)慧琳《音义》卷九十一“郊禋”引《说文》“洁祀也。从示,垔,音同上。示音祇也。”(54,883a)皆无“一曰”。张舜徽、李学勤认为“古有烧柴祭天之礼,但取禋气上通,无酒礼牲牢之奠。”王筠曰:“‘一曰’二字,为许君本文者盖寡,其为后人附益者,一种也;合《字林》于《说文》,而以‘一曰’区别之者,又一种也;其或两本不同,校者汇集为一,则所谓‘一曰’者由今人校书云,一本作某也,是又一种也。”[4]439徐灏、桂馥等人皆同段说,此为浅人所增故可信也。

按:段玉裁曰:“凡汉人作注云“犹”者,皆义隔而通之。”《万象名义·言部》:“雠,用也,对也,匹也,畴,应,辈,怨也。”(82A)《玉篇·言部》:“雠,匹也,对也。《诗》曰无言不雠。雠,用也。”(166)皆有“以言对之”之意,与“应”之意相同。慧琳《音义·卷17》:“雠,《三苍》怨偶曰雠。雠,对也。《尔雅》云雠,匹也。”(54,415b)也皆有“对也”之意,按《说文》通例可知,它是讲文字本义的书,此处也不当有“犹”字。慧琳《音义·卷77》:“雠,杜注《左传》云,雠,对也。《尔雅》雠,匹也。《说文》雠,譍也。”(54,811a)足资校证。因此,此处段氏可信。

(二)“浅人”改复举字

《段注》:“藑,藑茅,……各本无藑字。此浅人不知其不可删而删之。”(18B)

按:《万象名义校释·艹部》:“藑,藑茅也,葍华,又陵苕。”(210B)《玉篇·艹部》:“藑,藑茅也。”(258)《广韵》平声清韵渠营切:“藑,藑茅也。”可知“藑”皆训“藑茅也”《尔雅·释草》:“葍,藑茅。”郭璞《注》:“葍,华有赤者爲藑。藑、葍一种耳。”郭在贻谓:“段氏曰《说文》‘凡艹名篆下必云盖艹也,’以复举篆文,……浅人不知,则以为赘而删之,不知‘葵菜也’、‘盖艹也’‘河水也’ 、‘江水也’,皆三字一句,首字不逗。”[5]394从《说文解字诂林》可以看出各家都遵循段氏的说法应补出“藑”字[6]1574。其中笺曰:“邵氏晋涵云木槿名蕣而藑茅亦名蕣者,正谓其华赤似木槿也。”[7]180通过考证发现复举字也为《说文》原文的通例,故此处段说可信也。

《段注》:“唸,唸吚,呻也。今本无唸者、浅人以爲复字而删之……。”(60A)

按:《玉篇·口部》:“唸□,呻吟也。”(100)《广韵》去声霰韵丁切:“唸,唸吚,呻也。亦作,经典又作殿屎。”《大雅》文,今作“殿屎”,《说文》作“唸□”。朱骏声《通训定声》:“唸,《诗·板》:‘民之方唸□。’本以‘殿屎’为之,传:‘呻吟’。《尔雅》:‘殿屎’呻也。”(93B)依全书通例补正为“唸□、呻也。”各家都同意段氏的说法,因而段说可信也。

(三)“浅人”增改字形

《段注》:“玼,新玉色鲜也。……自浅人分别玼属二章、瑳属三章,画爲二字二义,又于《说文》增瑳爲训释。今删。”(15A)

按:《说文·玉部》:“玼,玉色鲜也。瑳,玉色鲜白”《玉篇·玉部》:“玼,玉色鲜也。”(18)《玉篇·玉部》:“瑳,玉色鲜白也,《诗传》曰瑳,巧笑皃。”(18)《诗·鄘风》:“瑳兮瑳兮,其之展也。”《诗·衞风》:“巧笑之瑳。”《礼记》、《大学》、《释文》作“玼”,足证“瑳、玼”非一字。《诗》、《释文》“玼”引沈云、王肃本或作“瑳”,则“玼”或作“瑳”,二字可为异体。《广韵》曰:“瑳,玉色鲜白也。”“瑳”为经典屡见之字。笺曰:“《鄘风》、《释文》云旧本皆前作玼,后作瑳,又两引《说文》玼,新色鲜也。瑳,玉色鲜白。然则唐以前《说文》旧本固如矣。”《系传》偶遗瑳篆,段氏因疑语而删之过矣,且既以瑳为或体亦当附见玼下,岂得直废之乎。由此认为“瑳”字非浅人所增,不当删[7]153。故段说未可信也。

《段注》:“詹,多言也。……此当作厃声,浅人所改也。”(48B)

按:“詹”字殷商甲骨文和西周金文不见单用,多为构字部件:(檐)(战国文字·王命传赁节)(檐)(鄂君启车节)()(战国文字 包86)()(战国文字 包174)(战国文字 郭缁16)()(战国文字 上一缁)(西汉 老子甲后225)(胆)(汉 居延简乙 450.20)。“檐”字“八”形(鄂君启车节)、“言”形(战国文字·王命传赁节)的上部连接,遂讹为从变成,后又加厂声作。古文字演变常于“厂”上加为饰,如矦字由而(诅楚文),故字为,乃小篆所本。季旭升先生《说文新证》同段说,“《上博一·淄衣》简9‘’从畐,詹省声,读为‘瞻’,所从‘詹’的‘言’旁和‘’旁共笔,上部加‘厃’声。《西汉·老子甲后》也从‘厃’声[8]80。许慎云“詹”, “厃”为意符故不确,段注以为声符则可信。

(四)“浅人”脱字

《段注》:“壮,大也。……当云大士也。故下云从士,此葢浅人删士字。”(20B)

按:《万象名义·士部》:“壮,大也,健也,害也。”(15A)《玉篇·士部》:“壮,健也,大也。《诗》云:‘克壮其猷’ ”(46)《广韵》去声漾韵侧亮切:“壮,大也。”《诗·小雅·采芑》:“方叔元老,克壮其犹。”《毛传》:“壮,大。”《段注匡谬》按:“壮,大也。”[9](第六卷11)“壮”

字首见战国,从士,爿声。此时“士”字的意思已经指男性。《诗·郑风·秦洧》:“维士与女,伊其相谑。”笺曰:“《说文》所从之偏旁训释中不必尽见,全书不可枚举。”[7]163张舜徽曰:“《尔雅·释诂》:‘壮,大也。’”此盖许书所本。其字既从士,不必云大士,而人大之义可见也。士及为少年未娶妻者之称,则壮者乃指丁盛之年,血气方刚之时也[2]94。陆德明《释文》:“庄,一本作壮,侧亮反,大也。”[10]1579《尔雅·释诂上》、《尔雅·释天》:“八月为壮。”郝懿行《尔雅·义疏》:“壮者,大也,八月阴大盛”。《方言》卷一:“秦晋之间,凡人之大谓之奘,或谓之壮。”皆可知“壮”本大义,不必训“大士”,故段氏未可信也。

(五)“浅人”坏字

《段注》:“珌,佩刀下饰,天子以玉。……天子珧珌,此当人云:‘天子以珧,诸矦以玉。’浅人妄窜改之。”(14A)

(六)“浅人”误解

《段注》:“牛,事也,理也。……此与“羊,祥也;马,怒也、武也”一例。自浅人不知此义,乃改之云‘大牲也;牛,件也;件,事理也’。”(50B)

按:《万象名义·牛部》:“牛,大牲也。”《玉篇·牛部》:“牛,大牲也。黄帝服牛乘马。”(427)《广韵》平声尤韵语求切:“牛,大牲也。”《匡谬》“段氏因件字为十九文之一,《说文》本无谓牛件也为浅人所并。大牲之训亦以为非而去之,反用事理二字分释,杜撰成文,居然自谓与《说文》云:‘羊,祥也。马,怒也、武也、一例’若[9]卷3p5。高田忠周在《古籒篇八十九》:‘盖牛之用,主于牲,故先云大牲。牛,件也,件,事理也。疑注家说,转写者误为本耳。’”[12]

马叙伦《六书疏证》按《本草纲目》引许慎曰:“‘牛,件也。’牛为大牲,可以件分事理也。其文象角头三、封及尾之形,与今本不甚同,未详所据。”说解盖本作‘侔,件也。’以声训也,牛则隶书复举字也,侔误为件,读者遂增‘大牲也’一句,复不敢删‘牛,件也之’句,因增‘件,事理也’以解之,传写遂成今文,象角头三封尾之形者,本作象形[13]113。李孝定谓:“《说文·牛部》:‘牛,事也,理也’,各本作‘大牲也’。牛,件也,事理也,此据段注改,定按,各本牛下说解固觉不辞,段氏所改亦未惬人意,以意度之,当以作大牲也三字为是。”[14]0288因而段说未可信。

文章对《段注》中的13例“浅人”说进行研究,其中有9例为段氏可信,分别为“叫、趞、雠、嘄、禋、詹、藑、唸、珌”。4例为不可信,分别为“踞、玼、壮、牛”。通过以上的辨析对于我们以后学习和研读《段注》具有借鉴意义,对于我们能客观公正地重新认识许慎和段玉裁在学术上的得失,还原《说文》的本来面貌起到了借鉴和参考价值,也为古籍整理、校读提供了丰富的材料。

[1] (清)桂馥.说文解字义证[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7.

[2] 张舜徽.说文解字约注[M].武汉: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2009.

[3] (三国·魏)张揖.广雅[M].北京:商务印书馆,1936.

[4] (清)王筠.说文释例[M].武汉:武汉市古籍书店影印,1983.

[5] 郭在贻.新编训诂丛稿[M].// 北京:中华书局,2010.

[6] 丁福保.说文解字诂林[M].北京:中华书局,1988.

[7] 徐灏.说文解字注笺续修四库全书[Z].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5.

[8] 季旭升.说文新证[M].福建:福建人民出版社,2010.

[9] (清)徐承庆.说文解字匡谬[M].续修四库全书[Z].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5.

[10] (唐)陆德明.经典释文[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13.

[11] (清)朱骏声.说文通训定声[M].武汉:武汉市古籍书店影印,1983.

[12] (日本)高田忠周.古籒篇[M].名著普及会,1925.

[13] 马叙伦.说文解字六书疏证[M].北京:科学出版社,1956 .

An Analysis of the word“Qian Ren”in Shuowen Jiezi Zhu

BO Luping
( School of Liberal Arts, Guizhou Normal University, Guiyang, Guizhou 550001, China )

Duan used the word “Qian Ren” to define the one who absurdly changed the original words for Shuo Wen, which is also the important manifestation of Duan’s academic achievements. The word “Qian Ren” in this paper mainly includes two parts: one is the correction of Xiao Zhuan, the other is the correction of the explanations, which including four categories of the correction of Xiao Zhuan as well as six categories of the correction of the explanations. Therefore, the academic value of “Qian Ren” was found in this paper through the discrimination of it.

Duan Yucai, Origin of Chinese Characters, “Qian Ren” Theory

H123

A

1673-9639 (2016) 06-0134-05

(责任编辑 白俊骞)(责任校对 张凤祥)(英文编辑 田兴斌)

2016-05-14

贵州师范大学研究生创新基金项目“《说文解字注》中的‘浅人说’研究”(研创2015-08);贵州省教育厅高等学校人文社会科学项目“段玉裁《说文解字注》中的‘浅人说’研究”(2016dxs09)。

薄路萍(1989-),女,黑龙江黑河人,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训诂学。

猜你喜欢
段玉裁广韵音义
段玉裁《说文解字注》校订《古今韵会举要》探略
“乡音无改鬓毛衰”之“衰”字音义的词源学解释
明代韵书《并音连声字学集要》又音考察
王国维《广韵》批校与治学精神
佛经音义同形字辑释
評述清代段玉裁古音學研究
上古汉语“施”字音义考
文人知县段玉裁
从《离骚》看《楚辞补注》与《广韵》反切注音的差异
段玉裁《说文解字注》“一曰”训诂内容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