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视文化嫁接互联网——普适化和世俗化的“双管齐下”

2016-03-01 02:29祁子翾
西部广播电视 2016年10期
关键词:受传者世俗化大众

祁子翾

(作者单位:西北民族大学)

电视文化嫁接互联网——普适化和世俗化的“双管齐下”

祁子翾

(作者单位:西北民族大学)

当前,互联网已渐渐融入了我们的生活,它无处不在,无时不在。互联网经济也已经成为了我国经济结构中的重要组成部分,特别是我国的电视文化,也借此契机大力发展。电视文化嫁接互联网,已是大势所趋。

电视文化;普适化;世俗化;融合

早在2012年11月,于扬在易观第五届移动互联网博览会的发言中提出“互联网+”的理念,他当时提出移动互联网的本质离不开“互联网+”。2015年3月5日上午第十二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上,李克强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首次提出“互联网+”行动计划。

电视既然作为一种大众媒介,电视文化就应该属于大众文化。电视不仅是社会公众政治信息的主要来源,也是诸多公民休闲娱乐的物质载体。只有符合大众口味的电视节目才会具有一个很长的生命周期,这就是电视文化为什么是大众文化的原因所在。然而,在互联网飞速发展的今天,电视文化已经成为一种商品,但出于其特殊的传播功能和政治舆论导向等因素,它并没有丧失本身该有的属性,它生产出来的商品不能仅以利润为筹码,而是能够娱乐大众并能产生影响力的文化商品。

1 电视文化的普适化表现

现今,我国的电视文化在互联网经济背景下呈现出了普适化和世俗化的发展走向,电视文化嫁接互联网的大趋势已逐渐深入人心。从传播学的角度分析,电视文化呈现普适化可以从三个方面分析:

首先,传播者大大增多。互联网技术不断进步,人们的思想也不再如之前那样保守。在2016年的春节联欢晚会上,微信“摇一摇”的互动引发了社会各界的争议,暂且不谈在家人团聚的除夕之夜每个人拿着手机拼命“摇一摇”是否合乎礼仪,也不谈因为“摇一摇”发生了多少摔手机,引起了多少吵架事件,就针对这个互动行为,它在那一瞬间不仅给移动、电信、联通等企业带来了巨大商业利益,也带动了互联网经济的发展。这些线上互动都有一个精良的线下制作团队,他们担任着宣传电视文化的重任。

其次,电视传播技术的发展让越来越多的人成为电视文化的受传者。电视文化渗透在生活的各个方面,受传者也就急剧增多,“大屏观看,小屏互动”的理念也开始与人们的生活息息相关。最后,电视文化呈现普适化的发展走向,离不开其物质载体的大发展。媒介作为一种传播活动的重要环节,担任着承上启下的作用。科学技术不断进步,人们手中能够获取信息的工具也有着日新月异的变化。从开始的功能机到现在各种各样的智能机,平板等,无一不被互联网经济吞噬着。

2 电视文化的世俗化表现

电视文化的普适性愈来愈明显,其世俗化也愈加显著。互联网本身就是一把双刃剑,有利有弊。在电视文化嫁接互联网的形势下,电视文化发展走向难免也会受互联网发展的影响。通俗来讲,电视文化可以分为大众文化和精英文化,或低俗文化和高雅文化。电视直接面向普通大众,这就要求它必须生产出符合普通大众口味并能达到娱乐大众目的的文化产品。在这期间,无论是传播者还是受传者,都会受到互联网的影响。互联网就像是一只无形的手,每时每刻都与普通大众同在,它所散布的信息不经任何渠道或组织的审查,所以它的可信性深受怀疑。诸多公民没有自己的是非判断标准,互联网所传播的信息很容易误导他们的行为举止,电视文化所传播的内容也很容易世俗化,脱离精英文化的舞台。

互联网的飞速发展不仅是技术上的进步,更重要的是思想观念的变化。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互联网凭其发展优势创造出一种全新的经济模式,电视文化也深受其影响。以爱奇艺独家播出的真人秀节目《爱上超模》为例,这种本来要出现在电视荧幕上的东西却在互联网上大肆宣扬,如果你想观看这档节目就必须要跟互联网打交道,这就要求我们必须跟上时代发展的要求,迅速融入到互联网时代,充分利用互联网来获取在电视荧幕上无法呈现的信息。这种情况并不少见,诸多国外电视节目被互联网引进并播出,且这些引进的节目大多都是娱乐性比较强,这就从根本上加重了电视文化的泛娱乐化倾向。

电视文化在互联网大背景下虽呈现出普适化和世俗化的发展走向,但二者的融合才是解决现存问题的根本之道。传统电视文化与互联网媒介文化的撞击融合,不仅能使人们的思维方式从狭小的地域封闭性走向开放性,也能使二者扬长避短,制作出更加符合社会潮流的内容。

3 结语

互联网经济的飞速发展对我国的电视文化有利也有弊,一个国家的文化软实力强与否,电视文化也算一份子。因此,电视文化作为一种文化商品,在不失其本质属性的基础上,充分利用互联网经济带来的优势发展本身,至于亟待解决的问题,电视文化的传播者、受传者乃至媒介应该结合当代互联网经济发展境况,采取相应的措施改变现状。

猜你喜欢
受传者世俗化大众
一汽-大众ID.6CROZZ
上汽大众ID.3
大众ID.4
上汽大众
论传播在现代博物馆中的应用
重新认识新闻传播四大要素
论高科技时代的佛教
论佛教的与时俱进
从福柯“权力话语”视角解读清前期西藏世俗掌政人物传记世俗化倾向
论鸠摩罗什形象的世俗化演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