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造电视新闻节目品牌的思考

2016-03-01 02:29吴玉起
西部广播电视 2016年10期
关键词:新闻节目百姓民生

吴玉起

(作者单位:河北电视台)

打造电视新闻节目品牌的思考

吴玉起

(作者单位:河北电视台)

打造品牌电视新闻节目,必须要以民生新闻为出发点,以新的表达手段为突破点,实现新闻节目传播力的强势占领,从而提高新闻节目品牌在观众中的影响力。

电视新闻;节目品牌;民生新闻;表达手段

目前,我国拥有3000多家电视频道,新闻节目的竞争日益激烈。新闻节目必须更好地满足观众的收视要求,这是省台的立足之本。因此,打造精品节目,建立品牌化的新闻节目,提高收视率,增强传播效率和魅力,是当前亟待解决的问题。

1 服务与指导相结合,提高宣传效率

观众为王,要把指导性寓于各种鲜活的节目中。激发记者的创造性,做本土化视角的节目,时刻关注百姓的冷暖,吸引观众积极参与节目互动,作百姓和政府沟通的桥梁,把指导性寓于鲜活的节目中,使政府与百姓形成良性互动。

服务性则兼顾省委和百姓关注的热点问题,做到导向正确,观众乐见,使党和政府的方针政策在群众喜闻乐见的节目中体现出来,这是省级媒体人必备的技能,这种技能能活化新闻节目,对实际的指导工作起到“润物细无声”之效。创新传播方法,有效地把握群众的脉搏,可以做到有的放矢。如推出“记者走基层”“观众面对面”等专题和专栏,深入群众寻找热点和难点问题,澄清并解决群众关心的社会问题,关注众多弱势群体,让社会的方向感更加强烈,只有这样,才能得到观众的信赖和好评。

2 注重整合营销,着力塑造品牌

对新闻节目的生产实行品牌化运营。实施跨媒体、跨行业扩张,利用节目的品牌,输出名记者、名栏目,增强节目的传播力。靠新闻节目的精品化来打造电视台的影响力,如强化民生新闻的报道,改进压缩会议的报道方式,在简化中提炼会议的精神,使党和政府的会议精神便于记忆,快速传播到群众中去。让民生新闻在与百姓息息相关的热点难点的解决中发挥媒体的桥梁作用,使节目的传播更为广泛,更贴近受众。

增加互动性,增强新闻节目的观众参与度。采用新技术和新方法方法,通过电话、网络热线、手机微信及朋友圈与上级广播电视媒体和观众实现纵深互动,使电视节目对百姓生活的影响参与度越来越深。

电视新闻节目是影响力经济,这种影响力来自节目和栏目内在品质的不断提升。可以通过引进营销理念,推动新闻节目品牌的扩张。

3 找准市场定位,做足民生文章

省级电视新闻节目的突破点究竟是什么?要从受众对节目的需求做文章,摸准受众的脉搏,找准新闻节目改革的着力点。反映受众的基本诉求,以反映社会底层群众生活、反映百姓疾苦、进行舆论监督等赢得观众的青睐。如一些电视台最近推出的“电视问政”类的现场直播节目,关于市民关注的衣、食、住、行、子女上学等百姓话题,以问政的形式分期播出,在全社会引起了强烈反响。

省级新闻节目要为老百姓说话,替老百姓办事,从大处着眼,从本地着手,发现百姓日常生活中急需解决的民生难题,大做文章。时代改革要求电视新闻要强调和突出百姓的民生问题,新闻节目要帮助百姓解决日常生活中遇到的实际难题,这就促使电视新闻朝着适当关注民生的方向转变。

关注民生。镜头要对准百姓,展现他们的生活生存状态。真实记录百姓生活和创业中面临的方方面面的政策环境难题,替他们鼓与呼。

熟悉民情。电视新闻的公益性在于把百姓的呼声及时传达给有关部门和整个社会,让民情在政府决策中充分体现。

表达民意。随着民众在社会发展中自主意识越来越强,民众不甘心充当新闻的接受者,他们希望电视媒体能在节目中反映他们的所思所想,而媒体则可以借助节目关心百姓疾苦,反映百姓在全民创业中遇到的各种各样的难题,利用舆论监督、现场直击等形式,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百姓语言。以百姓的语言表达他们的生产生活问题,让百姓看得懂,看了舒心,看了解气消气,并采用百姓的原生态生活画面和语言,采用灵活的编排方式,多采用故事化的叙事方法吸引百姓。

百姓参与。采访中多让百姓发言,把百姓请到演播室中来,创造百姓和政府官员沟通的节目形态,还可以利用技术手段提供更多的百姓参与的方法和手段。

4 运用新的报道方式和技术手段。

多制作具有现场感的节目,多采用直播方式展示新闻事件的全貌,主持人在播报新闻时应软化口气,多采用讲故事的语气,贴近民众。同时,需要更新技术手段,比如,可使用卫星直播车进行直播。

5 抓住新闻题材的深度报道

将新闻事件置于社会和历史的横纵坐标中,对它作出准确的判断和认识。对此,应注意把握以下三点。首先,应突出事件的新闻价值。把百姓的问题放在发展改革的大背景中衡量揣摩,选择其中的焦点进行报道;其次,要细化采访过程。采访过程就是节目的结构主线;再次,要充分利用新闻素材,深入挖掘其中蕴含的更多的新闻。

6 灵活利用现场报道

现场报道是指电视记者直接进入现场对新闻事件作直接描述、评论,对有关新闻人物进行访问的报道形式。其最大的优点是从采访开始到结束,采访者与被采访者的一切活动均在现场一次完成,从而增强了报道的真实性和说服力。那么,应如何做好现场报道呢?笔者认为,一要尽量接近事件发生的原点,尽量保持事件的原貌,用事实打动观众;二要选择最有权威或者最了解事实真相的人物进行采访;三要迅速把握被采访者的特点,使其充分发言。

7 创新批评性报道的报道方式

要逐步深入社会矛盾中,揭示事件的本质。记者在采访时,常常受各种因素的干扰而困难重重,有时对批评性报道有发怵的心理。事实上,我们只要创新方法,一样可以做出优秀的批评性报道。

7.1一滴水见太阳

不能为批评而批评,因为批评的目的是通过个别事件的报道而改变一类工作,所以,宜选择小的切口,以一滴水反映太阳的光辉。如某台播出的《小炼油死灰复燃》,报道没有纠缠于事件本身,而是查找原因,在肯定环保部门做了努力的同时,指出还存在诸多漏洞。播出后,产生了很好的社会效果。

7.2用创造性思维突破报道角度

每个事件往往有多个报道层次,如果按普通方法写批评性报道,很可能激化问题矛盾,反之,如果改变报道方式,则可能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8 结语

综上所述,新闻栏目要想出精品,关键在于能否借助现有条件,发挥现有优势,不断改变新的报道方法,从而提高新闻节目的感染力。真正把受众放在心中,在采访上多花心思,在后期编辑中多融入艺术方法,这样的新闻节目才会鲜活起来,才会赢得受众的欢迎。

猜你喜欢
新闻节目百姓民生
不让百姓撇嘴骂
聚焦“三保障” 唱好“民生曲”
百姓记着你
新闻节目中主持人的“可为”与“不可为”
地方电视台如何办好新闻节目
百姓看家“风”
民生之问饱含为民之情
“钱随人走”饱含民生期盼
民生锐评
如何做好电视新闻节目编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