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时代的广电产业生态探析

2016-03-01 02:29
西部广播电视 2016年10期
关键词:广电内容用户

刘 明

(作者单位:河北广电信息网络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互联网时代的广电产业生态探析

刘 明

(作者单位:河北广电信息网络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互联时代的加速来临,给我们的生活方式带来了全新的体验,这种影响已开始无限拓展。作为人类生活必不可少的广播电视系统,正在经历着新一轮的以互联网为载体的巨大变革。本文立足于广电系统,对所处的生态圈从运营方式、用户等方面进行思考,希望可以抛砖引玉,为业内人士提供一定的参考。

互联网时代;广电;产业生态;运营模式

纵观广电系统,从上游的牌照、内容来源,到下游的业务落实,都在机构的整合中得以体现。近年来,全国各地区广电系统在市场运营的同时,资本运作也愈加频繁,投融资资源积累、新公司新机构的兼并整合、风投的引入以及出资合作完善业务频繁,都反映了广电产业生存的艰难和竞争的残酷。

1 生态版图格局分析

1.1广电行业传统运营模式概述

广电行业的传统运营模式连接了用户、电视台、内容源商三者,但是先天的封闭式单边运营模式是其短板,其基本模式是通过对用户和电视台收取线路传输使用费,然后有偿引进节目,通过视频互动点播来增加用户的忠诚度,不断增加用户群,进而获取盈利。

随着三网融合进程的提速,用户智能终端的不断普及以及各类媒介的发展,电视的使用率受到了一定程度的压缩。然而消费者对于交互视频和互联网应用的高品质要求却并未减退。现有互动电视的内容和水准已经无法完全满足用户日益增长的需求。不仅如此,单一的服务项目、传统的付费模式给用户带来了较高的支付成本。无论从社会学还是经济学角度来看,传统单一的运营模式与当前行业的发展和市场的需求都不匹配。

1.2IPTV

IPTV横跨互联网、电信和广电领域的业务和商业模式,主要有以下三种:一种是树状的广电包月模式;另一种是链接基础上的商业化IP模式;第三种是电信模式,其具有可管理性强,成本高的特点。目前,IPTV的优势在于没有拘泥于单一模式,它将几种模式予以融合,根据不同业务区别对待。譬如,对于基本视频业务,以低价格包月的模式吸引基础客户群;对于信息类服务,在低价的基础上适当推行免费策略,形成广告的附加收入;对于其他特殊客户群体,提供教育、证券、电视购物等对口专门服务,可以适当提高资费门槛。

目前,中国的IPTV用户在业务上与互联网区分开来,但在实际运行时,仍“以宽带捆绑套餐”模式进行宣传,消费者主动上门申请办理的比例并不高。此外,在现有技术手段情况下利用IP交换,网络广播成本较高,无法满足直播内容大众化的市场需求。而且政策层面支持力度有限,集成播控平台发展混乱,协调配合繁杂不一。在市场运营层面,业务的准入门槛由于IPTV“融合打包”的策略而水涨船高,如果单独试图实现IPTV产品覆盖,则因其成本特点无法在广电网络竞争中取得优势。由此可见,目前IPTV所处的位置和发展状况略显尴尬。

1.3iTV

iTV在我国最早由电信2007年推出,其理念新颖独特,对用户的理解具有前瞻性,这些优势使得其推出伊始就被业界看好。比如其主打的视频与互联网融合业务,TV直播与媒体平台以“互联接入”方式占领家庭终端智能设备,用户的良好反响和媒介终端的交互体验为此模式奠定了基础。由于当时iTV的播放内容绝大部分源于互联网,互联网用户是其主要受众,故其受限于只能通过个人电脑在线观看或下载,这些都属于国家不允许进入电视屏幕的传输服务,致使此类应用多年来时常被叫停,直接影响了电信iTV的网络布局、业务收费模式、用户体验等,时至今日基本没有太大改观,仍然处于相对封闭的内部系统。从运营模式来看,当前的电信iTV交互界面陈旧、用户也必须向电信购买机顶盒,还需要按时缴纳使用费,节目内容有限,内容刷新较慢,用户反响体验不佳,这些都不利于iTV的进一步推广应用。

1.4OTT视频

这几年,OTT视频始终处于激烈的竞争格局之中。互联网一度涌现出200多家视频网站瓜分市场,竞争态势残酷。这个生态圈的共性显而易见:通过视频内容吸引大量受众,然后引来广告商的注意,进而赢得资本市场的融资,实现盈利。此种典型的模式至今仍被沿用,它的特点是以内容为核心,连接“视频-观众-广告商-投资方”,以实现互相连带牵引的“正向循环”。

所以,“内容”是整个OTT视频立足市场的核心。内容如果对观众没有吸引磁性,随着用户的加速流失,则意味着广告营销基础的消失,生存圈将面临土崩瓦解的局面。由于节目内容的重要性,很多企业采用不同的策略,或花钱购买内容,或结合广告营销投资自制,还有的网站以微电影或用户自创视频为卖点。

家庭生活水平的提升,对于娱乐需求提出了更高的要求。OTT将注意力转至能够兼顾流量与广告效益的方向——版权视频(授权视频)。OTT视频对用户是免费的,用户通过支付包月的费用,有助于电信增加数据业务接入的粘性。从上述OTT视频市场策略及营利方式来看,他们和广电网络只存在间接竞争关系,在未来一段时间内都是广电的“朋友”。

2 生存分析

为了建立与移动运营商差异化的产品服务,电信运营商的主要手段为经营视频业务,但无形中与广电网络现有的业务产生了重叠覆盖。在这种情况下,其业务的推进必将蚕食现有广电网络用户的份额,对利润池也会产生很大的影响。

那么,问题是如何才能有效对抗覆盖争取主动呢?国内大部分平台企业的做法是对对方利润池进行反击,或者尝试分散自我利润池的风险。这样一来,广电网络与电信运营商在视频服务、宽带业务、接入服务等领域展开竞争,进入一对一的此消彼长式博弈,促使双方在人、财、物、技术等方面不断追加投入,整合各种资源,增强竞争力,集中优势兵力跨区覆盖彼此的利润池,迫切想把对方业务的存量用户变成自己的增量用户,赢得用户规模的发展及主导同边网络效应的引爆。

广电是以频道为代表的全部媒介,以文化领域的可经营性资源作为基础,不仅是广播电视业务的播放平台,同时还肩负着节目经营性服务任务。在立足牌照的基础上,可以扬长避短发挥自身优势,谋求突破,联合其他机构展开相关业务。近年来,大部分观众可以看到很多地方台自制或引进一些综艺类节目,这些节目大部分与业内制作公司合作,制作成本较低,但通过节目本身的娱乐性、爆炸性等吸引受众。

在推向市场的过程中,内容是源头,向渠道和终端供血;渠道拓展保障市场规模;终端直接接触用户,反哺保证上游内容的有效分发;自有终端产品与播控平台的结合,打通产业链首尾环节,完成全线资源整合,占领产品高地。与此同时,可以考虑建立一套完善的经营和用户推广机制,使其在后续的服务中不断实现用户的衍生价值。

另一方面,可以与更多的软件、硬件厂商展开终端合作,细分市场,满足差异化的受众需求,深度涉足智能终端领域,推出多品牌系列终端产品。在内容领域,积极与互联网电视业内龙头企业合作,从资源池奠定坚实的内容基础;智能交互体验可以做出更多的有益尝试,例如,开放体验店,让用户身临其境,拥有人机交互的全新体感。

3 结语

作为广电行业的从业者,我们处在完整的互联网电视生态体系之中,应怀有清晰的战略发展思路与业务布局。在此大环境的影响下,增强广电对用户的吸引力,巩固广电的媒体地位,持开放的态度对待转型,利用互联网公司体制的灵活性,通过商业企业、商业资本将业务盘活,以合资的方式为我所用。从宏观上来看,广电行业的总体思路应该以媒介为依托,以符合时代潮流的内容为主题,以高科技硬件为保障,以资本融合为扩张的营销策略,与用户架起沟通的桥梁,更好地打通并整合互联网电视产业、产品及跨界等多方资源,构建起完整的企业战略蓝图,携手共同创造合作共赢的互联网广电产业新格局。

[1]孟峰,慈祥.大数据的基本概念、技术原理、目前所面临的挑战[J].广电信息通信网络,2013(3).

[2]邬贺铨.大数据时代的机遇与挑战[J].求是,2013(4).

猜你喜欢
广电内容用户
内容回顾温故知新
探讨大数据在广电新媒体中的应用
关注用户
主要内容
关注用户
关注用户
EPON在广电双向网改造中的应用分析
EPON技术在广电网络的应用
如何获取一亿海外用户
广电巨贪借改制谋暴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