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动画中民族元素的表现及应用

2016-03-01 02:29
西部广播电视 2016年10期
关键词:民族化动画片动画

周 莎 张 悦

(作者单位:四川广播电视台节目交易中心)

国产动画中民族元素的表现及应用

周 莎 张 悦

(作者单位:四川广播电视台节目交易中心)

由于独特的民族文化和语言,中国动画经历80年的发展,形成了不同于世界其他各国动画片,本文主要运用SPSS分析,探析国产动画中民族元素的表现及应用。

国产动画;名族元素;好莱坞动画

中国动画经历80年的发展,形成了不同于世界其他各国动画片,大致可分为五个阶段:第一阶段是中国动画的萌芽期(1922—1949):1922年中国第一部动画广告片《舒振东华文打字机》诞生,标志着中国动画进入萌芽时期;第二阶段是中国动画的辉煌期(1950—1965):1949年新中国成立后,中国动画片开始了更为广阔的发展,在万氏三兄弟及大批动画创作者推动下,国产动画走上了探索民族化风格的道路;第三阶段是中国动画的停滞阶期(1966—1976):此时的中国正处于十年文化大革命时期,整个中国动荡不堪,文化领域的受限使中国动画的发展跌入谷底;第四阶段是中国动画的复兴期(1978—1989):文革结束后,中国动画如雨后春笋般开始复苏,无论在题材内容、艺术形式和制作技巧上都有很大进步;第五阶段是中国动画的繁荣发展期(1990至今):90年代后,以前的固步自封的局面停止,国产动画开始大量借鉴国际动画制作,数字技术逐渐取代了以往的手工绘制,制作效率大大提高,各种专业人才汇集。纵观国产动画发展的历史进程,90年代之后由于改革开放力度加大,欧美日韩动漫大量涌入,同时带来了先进的CG技术,使中国动画的制作发生了巨大变化,因此可以将1990年作为是国产动画的分界点来分析国产动画中民族元素的表现。

1 研究对象与研究设计

《辞海》对民族化的定义是:“民族化指作家、艺术家运用本民族的独特艺术思维方式、艺术形式、艺术手法来反映现实生活,表现本民族特有的思想感情,使文艺作品具有民族气派和民族风格”。我们将这个定义运用到动画中,“运用本民族的独特艺术思维方式、艺术形式和艺术手法来反映现实生活”可理解为动画形式的民族化,“表现本民族特有的思想感情”则是动画内容的民族化。(参阅李朝阳的《中国动画的民族性研究—基于传统文化表达的视角》)但随着全球化语境的冲击,民族化并不单纯的是坚持固有文化、反对吸收外来文化的“老刻板”。总的来说,民族化的内涵包括三个方面,第一,赋予动画民族特色;第二,借鉴外来经验;第三,传达与时俱进的时代精神。

本文采用定量分析与定性分析结合的方法,对特定文本进行“细读”,从而发现民族化在国产动画发展过程中的表现趋势。

1.1样本选定

本文从国产动画发展的第二、四、五个阶段中抽取各自阶段中获奖最多、影响力最大、最具民族特色的5部片子,共15个样本(由于第一阶段国产动画的发展刚刚起步,被称得上真正意义上的动画片数量不多,没有达到抽样的总样本要求,同时第三阶段由于动画制作停滞,题材单调,多是政治题材,不具备抽样的条件,因此本文只选择第二、四、五这三个阶段,即1949年——1966年,1976年——1989年,1990年——至今),分别是第二阶段:1956年《骄傲的将军》1《猪八戒吃西瓜》《小蝌蚪找妈妈》《大闹天宫》《牧笛》;第四阶段:1977年《哪吒闹海》《三个和尚》《天书奇谭》《葫芦兄弟》《山水情》;第五阶段:1《宝莲灯》《我为歌狂》《喜羊羊与灰太狼》《秦时明月》系列动画片及大电影《魁拔》。之所以选择以上15部国产动画作为研究的样本,主要是考虑到它们所具有的代表性、经典型和影响力,大致可以反映出我国80年来动画片民族化表现的发展趋势,更好的验证研究假设。

1.2类目建构

在参考了其他相关文献的基础上,同时根据本文的研究主旨,将分析类目主要分为六个,分别是制作方法、故事原型、角色造型、场景设计、人物动作和配乐。其中,制作方法分为以下4个类别:单线平涂、剪纸、水墨、CG(计算机图像生成技术Computer Graphics简称CG)。其中前三个类别都属于中国传统艺术种类。这里要说明的是,所谓“单线平涂”,是中国画技法名,即轮廓钩线,色彩平涂,用单线条把形象的主要特征,简练概括地画出来。单线画法要求线条清晰,构图明确。故事原型划分为以下6个类别:成语寓言改编、经典名著改编、民间故事改编、神话改编、史实改编和原创虚构,其中前五个均体现了中国传统文化的民族化。角色造型的风格分为以下6个类别:源于京剧脸谱、源于传统壁画、写实中国画风、漫画夸张、日系风和卡通。场景设计分为以下6个:古代壁画风格、简化风格、装饰风格、写实风格、中国画风和日系漫画风格。人物动作分为以下4个类别:戏曲程式化风格、写实风格、传统武术风格和欧美夸张风格。同样的,将配乐这一变量分为以下3个类别:古典民族乐器、京剧锣鼓点和现代电子音乐。

2 国产动画民族元素的表现方式

本研究将样本数据录入spss软件中,通过交叉表分析在各个类目下,国产动画民族元素的表现方式,具体分析结果如下:1990年之前的国产动画的种类集中在单线平涂(5部)、剪纸(2部)、水墨(3部)传统艺术门类,占总数的67%,1990年之后的国产动画则以电脑CG为主,仅占33%。

分析表明,1990年之前的动画影片多改编自传统经典,成语寓言(2部)、经典名著(3部)、民间故事(1部)、神话(2部),原创虚构(1部),1990年之后的集中在原创虚构(4部)、民间故事和史实各1部。1990年之前的动画影片多改编自传统经典,充分体现中国民族文化,1990年之后的比较集中在原创虚构方面,其中有一部根据史实改编的《秦时明月》是在当前国产动画盲目跟风抄袭亦或只作为低龄儿童的启蒙教育之用的尴尬发展情况下的奋起之作。

1990年之前动画影片的角色造型以传统艺术为原型,包括京剧脸谱(3部)、传统壁画(2部)及写实中国画风(3部),1990年之后的影片以日系和漫画夸张为主,占到样本总数的27%。1990年之前动画影片的角色造型以传统艺术为原型,包括京剧脸谱、传统壁画及中国画写实风格,至于1990年之后的影片以日系欧美的夸张漫画风为主,在充分借鉴国外动画的成功因素之余,逐渐抛弃了传统的民族元素对角色造型的正面塑造。

同样的趋势,1990年之前的样本集中分布在体现中国传统民族艺术,包括壁画(2部)、简化风(2部)、装饰画(3部)、中国画(3部)、写实(1部),1990年之后的样本则都集中在“日系漫画”。1990年之前的国产动的人物动作以戏曲的程式化为主,充分体现中国传统戏曲元素中,1990年之后的动画片仍是模仿欧美的夸张风格,民族元素在这方面的体现逐渐减少。1990年之前的配乐以古典民族乐器为主,1990年之后逐渐加入现代音乐的元素。

3 国产动画发展趋势

3.1国产动画从20世纪20年代发展至今对民族化的呈现方式不同

90年代之前,即1949-1989年这一段时间的国产动画以其独特的风格在国际上赢得广泛关注和赞誉而被冠以“中国学派”的称号。通过上述的定量文本分析,可以总结出这一时期的国产动画在民族化呈现方面有如下特点:首先,题材寓教于乐,主题深刻。无论是萌芽时期的《铁扇公主》,辉煌时期的《骄傲的将军》,还是复兴时期的《天书奇谭》,几乎所有题材都体现出寓教于乐的精神,这是中国“以文载道”的传统意识使然。很多优秀的经典作品的选材多是中国古代经典名著和成语,如《骄傲的将军》就把“临阵磨枪”这个成语演绎的惟妙惟肖,《三个和尚》的故事创作则是源自“一个和尚有水吃,两个和尚抬水吃,三个和尚没水吃”这一民间寓言;其次,注重传统艺术形式的运用。根据上述研究发现,国产动画在90年代之前非常注重对传统艺术形式的挖掘和利用。从动画的制作方式上看,90年代之前的动画作品更多的是利用历史悠久的绘画、建筑、雕塑、传统戏剧、剪纸和皮影等民间艺术。如《猪八戒吃习惯》《葫芦娃》是借鉴了剪纸艺术,《小蝌蚪找妈妈们》《牧笛》《山水情》则是水墨动画的典型代表,脱胎于中国画中的写意画法;从故事原型上看,《骄傲的将军》来自成语“临阵磨枪”,《三个和尚》改编自耳熟能详的寓言故事,《猪八戒吃西瓜》《大闹天宫》《天书奇谭》改编自古代经典名著,《小蝌蚪找妈妈》《宝莲灯》则是改编自民间故事,《哪吒闹海》《葫芦娃》是改编自神话故事;从角色造型上看,90年代之前的影片更多的是借鉴京剧元素,在角色上多采用京剧的脸谱造型,如《骄傲的将军》《大闹天宫》等;在场景设计中,注重写意和装饰美;人物动作上,采用明显中国戏曲的程式化动作,如《骄傲的将军》开场,表现将军昂首阔步走进府邸的动作;从配乐上看,90年代之前的作品使用中国独特的艺术种类戏曲和传统民族乐器配乐。如《大闹天宫》中孙悟空与二郎神、哪吒交锋时紧锣密鼓的锣鼓点声,节奏变化起伏,配合打斗动作,使剧情紧凑。《三个和尚》中,三个和尚出场时,木鱼等打击乐器的使用,增强主题的欢快节奏,把人物形象渲染的有声有色。

90年之后的近20年来,日本和好莱坞动画入侵我们的动画市场,传统的民族动画受到极大的外来冲击。故90年代后对民族化的呈现有如下特点:首先,偏向技术层面。进入90年代,尤其是90年代后期至21世纪,国产动画的制作不再停留在单纯的二维绘画上,更多偏向电脑CG动画,由2D转向3D,重视视觉效果的享受,同时注重传统民族元素的运用,侧重人物性格的塑造和主题音乐的设定,外面包裹着的是电脑技术的华丽视觉效果,内层的核心仍然是带有辨识度的“中国风”。如2007年的《秦时明月》,在情节设定上借鉴了很多中国古代史实,以秦始皇时期为故事背景,重点阐释了先秦诸子百家的思想文化内涵;在角色设计中突出典型东方人的气质,同时利用三维动画的造型技术,线条在数字化的控制下更加独特,发丝和衣纹的线条经过处电脑处理后更加自然流畅。其次,盲目模仿。根据上述统计数据可以看出,90年代以后的影片在角色造型、场景设计上都以日系漫画风格为主,我国自身的民族风格却退出了舞台。在日韩欧美动画产业在中国取得成功后,国产动画为了迎合观众口味,不可避免的模仿日本和迪士尼动画的发展道路。《宝莲灯》就是一部承前启后的动画作品,由于受到迪士尼动画片《花木兰》的启发,上海美术电影制片厂出品了这一部神话题材的动画长片,让我们认识到了与当今国际一流的动画制作存在的多方面的差距。

3.2国产动画从早期的重艺术变成现在的重商业

中国动画经过早期的探索,到1954年开始拍摄《骄傲的将军》时,就明确提出了走民族化道路,从内容和形式两个方面着手,内容上选择中国民族题材,不管是古代的还是反映现实的;形式上也是民族的,一方面努力吸收中国优秀的传统艺术和民间艺术,如剪纸、水墨;另一方面又邀请了很多当代中国美术界有成就的艺术家一起合作,做出来的动画具有很强的观赏性,充分反映了制作者的审美情趣和艺术喜好。

90年代以后出现的以实用为目的,把娱乐性、趣味性、商业性放在首位的动画系列片和院线动画片,追求票房和利润,为了充分迎合观众喜好,无条件的模仿日本和迪士尼的动画片,把传统的民族元素抛之脑后。

其实,动画作品的商业性并不排除艺术性和思想性,优秀的动画作品都是追求艺术性、思想性、商业性的完美结合,二者相互渗透、互为作用。只是商业动画为观众而作,艺术动画更强调个性和风格罢了。

4 结语

本文通过定量的内容分析,辅之定性的文本分析,分析了民族元素在国产动画中的运用。研究发现,相比现代的国产动画,中国早期的动画以对民族的元素的运用更加充分。中国传统艺术形式包括水墨、皮影、雕刻、刺绣等都在早期的动画中体现,甚至形成了辉煌一时的“中国学派”。但是随着时代的发展,人们的审美方式也在发生变化,单纯的照搬前人的创作手段已经不适用,比如皮影艺术想要表达更精彩的画面和场景已经不大可能了。当然,一味模仿复制国外的动画作品也不是可行之道,如此下去学到的只能是“形似”,必须和国外的先进思想包括剧情设计、制作模式和后期的市场推广及衍生品的生产相结合才能突破国产动画的瓶颈。

猜你喜欢
民族化动画片动画
动画片《葫芦兄弟》的造型民族化特征分析
做个动画给你看
动画发展史
多元文化视域中的油画民族化创新探析
动画片是怎样播放的
推荐一部动画片
看,动画片开演啦!
——介绍一部你喜欢的动画片
我的动画梦
推荐一部动画片
动画批评融入动画教育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