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日剧中的女性意识觉醒——以《王大花的革命生涯》为例

2016-03-01 02:29
西部广播电视 2016年10期
关键词:青木革命意识

马 琳

(作者单位:中国传媒大学)

抗日剧中的女性意识觉醒——以《王大花的革命生涯》为例

马 琳

(作者单位:中国传媒大学)

革命给了女人社会地位,革命让女性意识觉醒。革命让她们认识到本我,发现自我,成为独立自主有尊严的女性。在这样一个伟大的锐变过程中,女性历经痛苦、挣扎、绝望,最终涅槃,完成精神上的升华。本文以《王大花的革命生涯》为例,从王大花的蜕变历程出发,论述抗日剧中女性意识的觉醒、蜕变与升华。战争使女性冲出家庭的藩篱,在抗战中找到自己的地位和价值,将实现人生价值的场所从家庭扩大到家国。在国难当头、民族危机的动荡时代摇醒了女性的“被囚禁意识”,并在痛苦的蜕变当中成为具有先进意识的独立女性。

抗日剧;女性意识;觉醒

2015年由闫妮主演的抗日剧《王大花的革命生涯》将对于男主人公的歌颂转移到了对女主人公王大花的身上,颠覆了传统模式下的“男性英雄主义”[1]。讲述了一个大字不识的“村妇王大花”一步步成为具有先进意识的革命女战士这一蜕变过程。笔者认为,从这一历程中可感受其女性意识的觉醒,她从一个“事夫便当如事天”的小女人逐渐成为拥有进步思想、胸怀国家的大女人。

1 女性意识觉醒之萌芽

在那个时代,并不是所有女性都能够成为拥有觉醒意识的幸运儿。王大花之所以可以蜕变成为意志坚定的共产主义战士,是因为她的身上有两点难能可贵的“觉醒潜质”——彪悍与智慧。

1.1村妇之“彪”

“‘彪’这个字在大连方言中是‘傻’的意思,同时具有彪悍的意味。”[2]形容憨厚、冲动的人物性格。刘署长对于王大花将电台抱着当宝贝的“愚蠢”行径感叹:“这个彪女人,抱着个炸药包还以为抱着个宝贝,非把自己给炸死不可。”

在前几集中不难发现,王大花在情绪激动时的语言表达经常以三个字为单位。如第一集中王大花的“落跑新郎”夏家河再次出现,现任丈夫唐全礼举起扫帚欲打夏家河,此时王大花冷眼怒斥唐全礼:“你干嘛?!”“你放下!”,吓得唐全礼后退两步顿时抿嘴禁声。后唐全礼翻出王夏两人旧物——皮影欲烧之,王大花咬紧牙龈挤出三个字:“你试试?!”唐全礼便磕磕巴巴说不出话来,气势掉了一大截。在第二集中唐全礼与夏家河共同被警察署带走,王大花与刘署长理论,刘署长因日本人在场让王大花小点声,王大花却彪呼呼的大喊:“嘘什么?!哎什么?!”充分体现王大花彪悍的性格。王大花的语言颇具“短平快”的特点,言简意赅的展现王大花大大咧咧、天不怕地不怕的悍妇形象,这在极大程度上有悖于传统女性形象的温柔顺从、胆小怯懦。

王大花的“彪”——直率彪悍的性格为其女性意识觉醒提供先决条件;其为王记鱼锅饼子店老板的身份充分体现“女主外”“妇为天”,有别于传统女性价值观,为王大花在后期成为独立自主的革命女战士奠定思想基础。而唐全礼的死使王大花的家庭破碎,从根本上提供其走出家庭束缚接触新事物的觉醒前提。

1.2村妇之“慧”

“彪呼呼”的王大花大智若愚,总是能在危急关头做出机智的判断,随机应变充分展现其“智贵免祸性”。在第二集中王大花在赶往大连的路上初遇青木正二时,青木询问其携带石头的原因时,王大花以装石头为了平衡、石头是传家宝为由蒙混过关。王大花本来装的是电台,可在搜查的过程中得知电台被替换成了石头。与青木同时看到石头的王大花,发现电台没了她并没有慌乱,在掩饰震惊的同时急中生智,从容地编出理由打消青木的疑虑。这种与生具来的临危不乱,充分体现其具有成为特工的潜质。以及在途中设计夺回电台、在随后通过关卡时被警察要求翻箱检查时“一计不成又生一计”——用青葱馒头贿赂警官不成便热情招呼青木使其过关等等。由此可判断王大花头脑灵活,因而容易接受新事物。

“革命是最好的启蒙”[3],王大花在参与革命的过程中机智灵活,并吸收大量“新思想、新文化、新观念”,使其逐步蜕变成为具有先进思想的革命民主战士。因此“村妇之慧”代表其投身革命的女性意识觉醒之萌芽。

2 女性意识觉醒之蜕变

“不经过一个痛苦的蜕变过程,难以成长为真正成熟的女性”[4]王大花在革命过程中屡次经受失去爱情、战友、甚至是亲人那种撕心裂肺的痛楚。这些伤痛使她觉醒,让她认识到自我存在的价值,领会到国难当头需浴血奋战之必要性。

2.1蜕变之“失”

在第三集中,王大花得知唐夏二人都被处决后,无助地蜷在地上,双臂抱头。在这个画面中,特务江桂芬冷静的站在王大花身后,在画面中形成一高一低,一刚一柔的强烈对比,体现王大花的软弱性。亲眼所见其夫已死的王大花扑在唐全礼的遗体上嚎啕大哭,体现撕心裂肺之痛,表现传统女性心中“夫为天”的价值观。此时王大花的革命生涯还未开始,未经历练的她此时是软弱的,可以说作为女性的独立主体意识还稍显薄弱。

最具震撼力的是面对一尸两命的王二花之死。在第二十五集中,当王大花从韩山东口中得知已有身孕的妹妹王二花惨死在狱中后,她奋力地向远处跑去,似乎想用奔跑来忘记痛苦。王大花的双腿在倾斜摇晃的镜头中奔跑,外化了她内心世界绝望崩溃、几乎崩塌的情感。此时的她虽然崩溃绝望,但是经历了一次又一次失去亲人和战友的痛苦之后,她不再懦弱地流泪,而是收起眼泪继续理智地与以青木等人斗智斗勇,逐步成为坚强理智的大女人。在第二十七集中,江桂芬作为中共特派员和夏家河接头,可是却引起了青木的注意,为保护更多的同志,二人只能结为夫妻。夏家河的又一次悔婚让本在花园口老家抬不起头的她在大连依旧抬不起头。一个女人两次被同一个男人“抛弃”,这种“耻辱”是巨大的。可是王大花作为一名不怕牺牲、不怕困难的共产党员,为了保护中共与远东情报局的唯一联线,她必须咬紧牙关牺牲个人幸福。

组织为了从青木那得到情报决定将计就计,计划在夏江二人的婚礼上把青木灌醉,获取情报。爱情破灭的王大花不仅要见证夏江二人的婚礼,还要在婚礼上配合二人工作,这对王大花来说无疑是残忍的。但是作为拥有坚定意志的中共党员,王大花忍住伤痛,完成任务。

纵观历次“失去”,王大花由瘫坐在地上无助的嚎哭到忍住泪水嘶喊再到将悲痛掩藏在心中理智地完成任务,这些变化串成了王大花“自我压抑本我”[5]、理性压过感性的成长过程。体现她女性意识的觉醒,在先进革命意识的指引下,王大花逐渐由一个“夫为天”的传统女性成为勇于牺牲个人情感的中共党员。

2.2蜕变之“得”

在第十六集中,王大花虽身着夏赠其的旗袍,但随镜头从头摇至脚,你就会发现她还穿着一双与旗袍毫不搭调的布靴,布靴的臃肿与旗袍的贴身形成强烈的反差,从服装造型的角度有力地展现了王大花作为正在发展为新女性的“半熟宣言”,从此王大花开始了她迈向现代女性的第一步。除此之外,王大花在执行任务期间学会使用间谍相机,学会发报,为接触叶夫根尼而进行了“电影初体验”;为接近山口夫人学会跳交际舞等等。这些变化从符号语言上外化了王大花内心的成长和意识的觉醒。作为革命女性,她有才能、有胆识,不再是从前那个彪呼呼的鱼锅饼子店老板娘。

在第三十三集中,王大花为在花园口潜伏假扮王三花。令人惊喜的是,她的造型发生了明显变化,土气的盘头变成了利落的短发,手拎白色手袋。造型的“完整性”标志着王大花经过一系列“失去”终成长为一名真正成熟的独立女性。她坚定的眼神,低垂的眼眸,优雅的谈吐对比之前的“村妇”有着天壤之别,象征着她令人惊叹的成熟。值得注意的是,王大花执行任务的第一个造型是:灰粉绿色旗袍加白色西装,而在那个时代的女性是鲜少有在旗袍外面套西装的。剧中女性旗袍造型多为单独穿着,就算是有外套也是柔软的针织披肩。因此,她们的造型在线条上都是柔和的,体现女性的柔美与顺从。这标志着她们女性意识并未觉醒。而王大花在旗袍外面加上一件笔挺的白色西装,显得更为干练。她身上这一“男性元素”,在造型上较之剧中其他女性更为中性化,弱化她身上女性柔美的元素,凸显她作为进步女性独立自强的性格特征。

经历蜕变得失的王大花如凤凰涅槃,利落的短发、裹身的旗袍、玲珑的手袋、优雅的高跟标志着她成为拥有进步思想的进步女性。在一次次的革命斗争中,王大花在反复锤炼中完成蜕变,成为一名会发报、会打枪、会拍照的女特工。在这些表象的背后,代表着女性冲出家庭的藩篱来到公共生活领域,成为把握自己命运支配自己生活的独立女性。她们拥有尊严和自信,并逐渐从传统的男权社会中解脱出来。

3 女性意识觉醒之升华

3.1战士之“抉”

孩子恐怕是这世界上对于所有母亲来说最为重要的东西。在电视剧后期,王大花潜伏身份暴露,需与其子分离。在第三十八集中,王大花送走其子钢蛋儿时,只是匆匆抱了一下,赶忙将孩子推走,目光看向别处。从她这一套细微的动作可以看出她极力压抑心中对于其子的不舍。将孩子推走这一动作体现她坚定的革命信念和革命意志。而在其子走远时她却死死地盯着孩子远去的背影,观众在她眼中看到的是母亲对儿子无尽的不舍与担忧。其子不舍,期盼的看着母亲,但是王大花只是看着,丝毫没有上前一步。这时的镜头是仰拍镜头,从镜头语言上表现她作为一名母亲的伟大,更体现她作为一名革命者的坚定,着实让人敬佩。她在革命与孩子中间选择了革命,又一次的“自我压抑本我”体现她女性意识的成熟与追随崇高的英雄主义精神。

而后在执行挽救“天火计划”的过程中,夏家河为了保护王大花顺利撤离,在制造旅馆爆炸的过程中与青木同归于尽。在后期剪辑时将火光冲天那一镜头段落进行升格处理, 导致画面呈现缓慢到仿佛静止的效果。这样的处理着重体现王大花的内心情感——彻骨之痛和艰难抉择。镜头切换到她面部的近景:她一直盯着爱人夏家河淹没在火光中,直到烈焰向她扑来才决然转头跳进地窖。

作为一名意志坚定的共产党,她经受住了爱人死在面前的那种撕心裂肺,在爱人和革命之间选择了革命,完成了“天火计划”的情报传递工作。这时的她不再是一个“夫为天”的小女人,而是一名真正的共产主义战士,一个心怀国家的大女人。

3.2战士之“稳”

在第四十集中,王大花与青木在旅店前院儿谈话。为了配合夏家河的工作,她必须拖延时间,虽担心其子安危但必须与青木周旋。这时的她,眉峰轻佻、下巴微扬,仿佛在对青木炫耀和嘲讽;这时的她,从容淡定,将对青木的憎恶用轻蔑的语气抒发出来。这时的她是一名具有崇高革命信念的共产主义战士,是一名伸张正义的使者。

在电视剧的尾声,王大花依旧继续她的潜伏工作。她面带微笑,依旧是那么平易近人,但是少了一股“彪气”。历经风霜的她内心平静如水,只是在看到别人一家拍全家福的时候会想起自己的爱人和孩子。结尾的近景镜头极具震撼力,在她的微笑中观众感受到一句话:“爱国,是一种极高贵的感情活动。”对于她对顾客一家人的微笑,笔者这样认为:她此刻更爱的是她的国家,她的眼中充满了对于国家和人民的爱。这时的王大花将爱给了国家和人民。她从一个彪呼呼的小女人变成了一个从容不迫身经百战的革命战士,她用她的力量在隐蔽处保护着祖国和人民,此刻的她是崇高的、是伟大的、是受人敬仰的。

4 结语

“觉醒了的女性尽管在前行途中会有所停顿,会遭遇挫折,但最终她们必须跋涉下去,去追寻作为人的自由存在的境界。”[6]纵观整部电视剧,王大花的成长历程如同这个时代的很多女性一样,她们在痛苦中成长,在成长中迟疑、绝望和迷茫。但是她们终会因为强大的抗日信念和挽救国家的高尚精神而坚持下去,为了国家,为了下一代奉献自己的青春、智慧、爱情甚至是亲情。革命是最好的启蒙,是革命让她们走出家门,投身革命,在抗战中实现自己的价值,完成意识的觉醒、肉体的蜕变和精神的升华。以王大花为代表的革命女性,从“为从未卑”的家庭妇女成为胸怀国家的革命女战士,她们在革命中吸收了先进的意识,在革命中将小爱变成大爱。

[1]一申.抗日谍战题材的另类创新[J].中国电视,2015(7).

[2]韩林.《王大花的革命生涯》的地域文化特色[J].电影文学,2015(19).

[3]ƒ仲呈祥.观《王大花的革命生涯》三思[EB/OL].(2015-04-22)[2016-06-05].http://news.gmw.cn/2015-04/22/ content_15448780.htm.

[4]齐慧爽.论五四女性小说中女性意识的觉醒[J].濮阳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0(4).

[5]张弛.《王大花的革命生涯》中人物塑造的心理动力[J].中国电视,2015(7).

[6]齐慧爽.论五四女性小说中女性意识的觉醒[J].濮阳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0(4).

猜你喜欢
青木革命意识
人的意识可以“上传”吗?
日出青木
青木木米制陶风格探析
江城子·青木川
增强“四个意识”发挥“四大作用”
意识不会死
强化五个意识 坚持五个履职
革命人永远是年轻
粉红革命
掀起秋冬潮流革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