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跨界合作与创新促进传统文化的广播新形态传播——《潇水神曲,女书传奇》创作谈

2016-03-01 02:29冯洁萍
西部广播电视 2016年10期
关键词:女书新形态跨界

冯洁萍

(作者单位:广东广播电视台城市之声)

以跨界合作与创新促进传统文化的广播新形态传播——《潇水神曲,女书传奇》创作谈

冯洁萍

(作者单位:广东广播电视台城市之声)

创新既是广播前进的推动力,也是促进中华传统文化走向未来走向世界的不二法门,需要我们在实践中共同探讨、学习和尝试。从广播的角度来说,追求声音的美好呈现,关注听众反应和互动,研究广播内容和跨界合作等新形态,是我们努力的方向。

传统文化;跨界合作;创新;广播新形态

1 处境尴尬,传统文化在广播中缺失及原因

中国文化上下五千年博大精深,包括思想、文字、语言;六艺,即礼、乐、射、御、书、数;再后衍生出来书法、音乐、武术、曲艺、棋类、节日、民俗等。传统文化具有世代相传、民族特色、历史悠久等特点,存在于广播中的主要有地方戏曲、说书、小说连播、相声等。然而,目前广东地区除了知名“讲古人”(部分已故)的小说连播能保持常规播出状态,其他几乎就没有了,甚至像粤语相声这些曾深受群众喜爱的艺术作品,现在已经很难听到有新的作品出现。而被列入世界非物质遗产的广东粤剧,势头也大不如前,传统文化在广播中传播越显尴尬。

究竟为何会造成如今这种局面呢?一边是国家和民众为传统文化申遗摇旗呐喊;一边却是在广播这一重要的传播途径的缺失。当然原因有很多,但是从传播这个角度去分析,笔者认为主要还是在创作上缺乏创新,时代在变,广播应该与时俱进。事实上,没有了创新,就没有听众和市场,其艺术的生命力就必将渐渐枯萎,其昔日耀眼的辉煌也将渐行渐远。

2 跨界合作,集思广益成就精品

2.1未知与求知

很早听说女书,给笔者的第一印象应该就是一种文字。女书仅存于湖南省永州市江永县上江圩镇方圆不到50公里的范围之内,从来就是史书不载,方志不述。当地族谱碑文,竟然无一蛛丝马迹的记载,外界更是少有知晓。

在网络无所不能的今天居然是搜索不到一言半句的女书语言或者女歌。字数不多的女书凄美动人,却让你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根本不知所云。然而这未知只是更多未知的开始。

当女书传人之一的胡欣寄来的那张刻有她本人演唱的七首女歌的CD传出动人的音律,一下子就让笔者着迷了。清亮的嗓音,独特的发音,虽不解其意但如茶香四溢沁人心脾,原来这就是女歌,职业敏感使笔者马上想到广播独有的传播方式,一定能让藏在深闺无人问的女书光芒四射。独自踏上了前往江永县的求知之路,没有直达交通,高铁再加两趟长途中巴,颠簸超过十个小时,才到达目的地。然而事情没有开始想象的那么简单。

女书竟然是表音文字,表音不表意,要用当地的土话发音来理解。换句话说,先要学会土语,然后学习字母,才能理解女书。这样世人知之甚少的小众传统文化,怎样才能使其通俗易懂而不离历史,好听好学而不失精华呢?求知路上顿时一筹莫展!

2.2跨界出真知

半年后笔者等来一个机会。那是2014年8月10日,江永女书传承班毕业典礼,这天所有的女书传承班学生、女书传人将汇聚一堂,笔者知道最好的采访时机来了。在江永停留的日子,我马不停蹄。毕业典礼全程、学生颂唱、合唱、独唱、各传人演唱、讲述故事,由九岁到七十五岁,无一遗漏,十几小时的原生态音频成了我的宝贝。但困难依然存在。那些歌曲我一概不知道其意思,我意识到这女书不是靠我一个人努力能完成的。我千方百计找到了目前研究女书最权威的专家,清华大学历史学博士赵丽明教授。赵教授主动提出担任《潇水神曲 ,女书传奇》的顾问,给予了笔者非常多的指导和启发。女书这个纽带也让笔者结识了一众热爱女书、致力保护女书的朋友们。作为广播人对于保护和传扬传统文化应有的担当,支持着笔者继续迎难而上。

2.3跨界出精品

《潇水神曲,女书传奇》汇集了众人的智慧。其中的原创歌曲《潇水听芳音》尤其让作品突显传统的同时又不失国际流行元素,让人耳目一新。

这首歌邀请了美国哥伦比亚大学民族音乐学博士亚当·克尔曼谱曲,在女书原生态歌的基础上加上雷鬼音乐、hip—hot、湖南山歌,由女书传人胡欣和一位现代摇滚乐歌手一起演唱,有女歌的原生态演唱,原汁原味,糅合了现代的和细分的音乐元素,使整体风格既统一和谐又自成一派。新形态的好作品一定是集思广益,取长补短,精诚合作,才能借跨界的催化剂发生化学反应。

2.4发行也跨界

多媒体呈现也是该作品的亮点之一,作品的发布除了频道以外,还在中国国际广播、世界网、腾讯网视频、荔枝FM及微信方式推出。多媒体的呈现,使作品广为流传。

3 创新突破,赋予传统文化新生命

3.1忠于历史,表现手法创新

忠于历史是作品的生命。在赵丽明教授的把关下,作品中每一个细节,甚至是女书起源传说中的王妃,其小时候念的一首诗,是否恰当地出现在那个年代,我们都经过多番的研究和查证。

传统文化出现在传播中的窘境,与主创人员没有创新意识,表现手法陈旧,作品不能吸引受众不无关系。一段时间以来,笔者思考作品整个的创作表现手法,尝试做一部纪录片式的广播节目,女书题材正是这种新形态节目的处女作。

纪录片一词是英国的约翰·格里尔逊最早提出的,他虽然是纪录片之父弗拉哈迪的弟子,然而他并没有给予纪录片一个完美的定义。究竟什么样的作品能算是纪录片,围绕这个问题,众多名家都产生过分歧,但无论如何,纪录片表现的一定是真实的事件和人物。基于这个理念,笔者弃用传统的第三方旁白的表述方式,在布局时就确定由女书传人胡欣以第一人称的方式去引导整个作品。由女书传承班毕业典礼为引子,带出多位女书传人对女书的介绍和颂唱,比较真实地还原了女书的起源、含义、发展、历史价值、现实状况,其中在女书起源这部分还使用了场景穿越的手法去表现。

3.2创新赋予传统新的生命

音乐家谭盾说:认识传统有多深,未来我们就能走多远。我们都是站在传统这个巨人的肩膀上想象着。

笔者认为,想象是创新的原动力,而认识的深度才能让我们的想象有飞翔的翅膀。广播从听觉的角度去再现女书,不能与之丰富的视觉和听觉震撼相媲美,但集中在听觉,打造出更丰富的听觉感受,一样可以营造精彩。

3.3打造听觉盛宴,追求每一秒的精彩

广播的优势是对象广泛,传播迅速,功能多样,感染力强;短处是一瞬即逝,顺序收听,不能选择,语言不通则收听困难。

面对广播的这个优劣势如何去扬长避短呢?以《潇水》作品为例,女歌虽然好听,但毕竟音律单调,如果仅仅是简单的女歌呈现,作品会让人听下去感觉乏味,于是笔者首先有了创作一首主题歌的想法,把女歌的原生态和现代音乐元素相结合,这首《潇水听芳音》的主题歌确实既画龙点睛又为作品增色不少。

为了给听觉更丰富的铺垫,在采访之前,就编排好女歌的各种唱诵,包括多名儿童的独唱,孩子们的合唱、朗诵,女书多位传人的唱诵,年轻如胡欣,年老如78岁的何静华,在整个作品中,听众能够听到女歌多种多样的唱诵,声音色彩绚丽,让听众可以通过作品较为全面地感受到女歌文化的瑰丽。用声音展现画面,甚至可以闻到声音的味道,这是笔者一直探索和追求的境界。

广播是一种线性传播的媒体,由于线性传播的特点加之听觉的冲击力远远不如视觉给人带来的刺激强,听众容易形成听觉疲劳。因此,笔者为《潇水》这个作品设定的画面是每一间隔不超过3分钟,就会有画面的转换,语言每一次的出现不超过2分钟,那么整个作品连起来就是一部如同电影一样的画面呈现,用电影的手法做广播,这是一种理念和手法的创新和突破,对留住听众,让他们跟随情节的脚步追求下一个吸引点非常有效。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创新是广播前进的推手,也是留着传统文化让她走向明天的法宝。

[1]袁志.新媒体促进传统文化传播力的提升[J].西部广播电视,2014(14).

[2]雷启立.新媒体的传播偏向与大众文化[J].编辑学刊,2009(6).

猜你喜欢
女书新形态跨界
女书
非物质文化遗产
——女书习俗
陈黎贞 数次跨界唯有初心不变
移动互联网生活的新形态
新形态西装
歌册,独特的“女书”
女书传承和保护的现状与对策
跨界设计
跨界通平台
激活时装新形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