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地市级电视台民生类节目采编

2016-03-01 02:29敖莲玲
西部广播电视 2016年10期
关键词:舆论监督类节目策划

敖莲玲 唐 俊

(作者单位:文山广播电视台)

试论地市级电视台民生类节目采编

敖莲玲 唐 俊

(作者单位:文山广播电视台)

民生节目的策划、采访与制作,是否有共性的、可以遵行的准则?笔者结合多年的实际工作采访经验,整理、撰写了本文,其目的就是分享在民生类节目采访中的心得,并期望通过这种方式,能让更多的人来研究、思考民生类节目的采编工作。

民生类节目;情感;策划;采编;制作

近年来,随着新闻“三贴近”原则的不断贯彻深入,各地市级电视台纷纷开设民生类栏目。这些栏目的设置,打破了地市级电视台延续几十年的宣传报道模式,使电视新闻更贴近生活,贴近群众。然而,作为电视新闻宣传机构之一的地市级电视台,在采访报道民生类节目时,应注意些什么问题呢?在此,笔者提出自己的思考和观点。

1 新闻源的寻找和群众反映的反馈

在民生类栏目的运作中,能否平稳、持续地获得新闻源,关系着整个栏目是否能顺利运行。笔者认为,民生类栏目记者作为新闻采访的具体操作者,首先应该树立“记者是社会的眼睛和良知”这一职业观念和心态。只有抱着这样的职业态度,民生节目记者才能用心地去感受和发现事关民情民意的新闻题材;其次,民生节目记者,要有深入到基层,能和广大群众打成一片的工作作风。可以说,基层蕴涵着大量民生类节目的题材,一个能经常深入到基层、能和广大群众打成一片的记者,必定能掌握和知晓人民群众所关心和关注的问题,并由此做出群众喜闻乐见的节目;再次,作为民生节目的记者,不仅需要眼勤手快地发现和采写新闻,在实际的工作中,还应加强与公安、消防、交警等与群众生活息息相关部门的沟通与联系。这样做,能进一步扩大记者获得新闻线索的渠道和数量,并增强栏目的贴近性和可视性。同时,一般民生栏目都设有新闻热线电话,而新闻热线电话作为方便群众及时反映民声民情的一个重要渠道,它的接听和处置,对于民生栏目的运作及获取新闻线索,也是极其重要的。

2 把情感溶入到民生新闻的采访

民生新闻面对的往往是一些孤援无助的群众,如果记者在采访的过程当中,不能将心比心、换位思考与被采访对象平等地交流,不能设身处地地感受被采访人所面临的困难或困境,那么做出来的节目是不会有多少看点的。因为民生新闻的感动元素本来就重在故事,重在关怀,重在帮助。

3 监督性报道的前期准备要足。

在民生类节目的采访过程中,往往会涉及一些监督性的报道,这难免就会有揭露和批评,那么记者在做这类报道时,就应该在采访前做好做足“功课”;这个“功课”也就是我们常说的采访策划。这个策划就包括熟悉、了解监督对象的事态脉络,其违反常态的具体表现和突出点,相应的法律法规等,在采访中,只有将这些情况熟记于心,才能把握事态、抓住要点、有理有据;反之,如这些前期“功课”准备不充分,采访就不会深入,从而导致采访的失败。可见,舆论监督报道的前期采访准备既是十分重要,也是非常有必要的,毕竟舆论监督采访与一般的新闻采访有所不同,因为一般新闻采访失败了还可以组织再来,舆论监督采访,也许一次不成功,就再没有机会进行二次采访,即使有二次采访的机会,因当事人已有所准备,采访出来的内容可能与事实有所出入,而这样的采访结果,在制作成片时,往往达不到预期效果。

笔者认为:在舆论监督类的采访报道中,首先,最重要的是做足采访前的各项准备工作,如行业规定、操作流程、现行政策和法律法规等一定要了解清楚;其次,要有明确的采访目的和策划,即在这条报道中,记者想要重点关注和展现的内容是什么;再次,要有熟练的采访技巧和应变能力,且在实际采访中,能掌控采访方向,自如应对各种情况;最后,在采访过程中,要注意收录各种现场声,在非常规情况下,灵活运用隐蔽抓拍的镜头,也不失为一个办法。

4 民生类节目的编辑

民生类节目到目前止,都没有一个标准的节目模式和制作方式,这就给广大的民生类记者留下了一个广阔的探索空间。笔者认为,对于民生类新闻节目而言,编辑方针应该是其贯穿民生类节目的一条重要主线,民生节目的编辑方式、同期声、现场声、背景音乐和字幕等的运用和形式,应该体现民生节目的鲜明特点。也就是说,民生节目可以摒弃时政新闻的程式化播报和节目呈现形式,以更灵活更亲民更接地气的方式来进行编排和制作,只有这样,才能显性地体现民生类节目的特点和风格,才能抓住广大受众的收看需求。

5 结语

民生新闻,实际上是社会新闻的一种变体。它的核心和价值取向就是以人为本。它的报道主体就是民。它的特质是平民精神和平民内容。它体现了电视作为大众传媒的特点和民众话语权的一种回归。但直到现在,民生新闻所应涵盖的面和内容尺度的把握,依然没有一个系统的理论支持,有的只是一个“大民生”的概念;这其实也给广大电视人提出了一个课题:即民生类节目的出现、存在和受广大电视受众的喜爱,必定有其合理性和可发展性。作为媒体人,我们必须进一步思考如何做好民生类节目的采编工作。

猜你喜欢
舆论监督类节目策划
本刊特别策划
本刊特别策划
本刊特别策划
探索舆论监督报道的“破”“立”之道
舆论监督报道要注重“建设性”
舆论监督报道如何促成更多“解决”
本期策划
刍议电视访谈类节目的主持技巧
电视社教类节目编辑的几点思考
如何主持好广播谈话类节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