例谈生本语文课堂的构建

2016-03-02 20:01李晓晓
学语文 2016年4期
关键词:初中生语文课堂文本

□李晓晓

例谈生本语文课堂的构建

□李晓晓

语文课堂学习不仅需要丰富多样的学习形式,还需要思、情、趣、景的多元融合,将学生的主体地位在课堂活动中充分体现出来,以此促使学生的兴趣生长、智慧提升。

生本;语文;智慧;多元

在新课改的大背景下,语文课堂教学越来越重视学生的主体作用,致力于构建“以生为本”的生本课堂,在这样的教学理念的指导下,学生的主体性被充分激发出来,在自主、合作、探究的模式下提高了自主阅读文本的能力。面对这样的发展趋势,教师在设计教学活动中也要注重立足于学生的实际情况,精心设计问题,激活学生的思维,让学生在自由、轻松的氛围中展示自己,锻炼自己的能力,实现综合素养的提高。下面,笔者将从五个方面例谈生本语文课堂的构建。

一、创设情境,增强趣味性

生本课堂要充分发挥学生的积极性,让学生主动思考,自主探究文本内容,获得属于自己的情感体验。但是,在实际教学中,初中生对于阅读的兴趣不大,甚至有的学生在阅读过程中存在畏难情绪。所以,语文教师就要为学生创设良好的学习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让学生的语文素养得到一定的提高。如在教学《端午日》这篇课文时,教师在预设教学目标时,将“引导学生基本了解民俗文化,感受乡土文化的独特魅力”作为教学的重点目标之一。为了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教师在授课之初为学生播放关于龙舟比赛的视频资料,激烈的比赛场面,结合生动形象的解说,让学生对赛龙舟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同时也对端午日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将自己在课下搜集整理的关于端午的相关资料和大家共享,这样的做法让学生对端午的了解更加全面、深刻。接着,教师要求学生快速阅读课文,用笔勾画出关于端午节的句子,同时预设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在问题的引领下,学生的积极性被充分调动起来,主动走进文本,寻找答案,对文本的内容和情感有了初步的感知和体验,同时自主阅读的能力也相应有所提高。这堂课的教学,由于学生积极参与,主动回答问题,收到了很好的教学效果,而这与教师对学生阅读兴趣的激发有一定的关系。因此,教师在设计课堂活动的过程中,要注意为学生创设良好的学习氛围,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在轻松、快乐的情境中学习,这样才能消除学生的畏难情绪,让学生主动学习。

二、互动交流,强调个性化

初中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理解能力,对于文学作品也有自己的独特感悟和见解,这就为课堂阅读中的互动交流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敢于将课堂活动的权利交给学生,让学生互动交流,个性化阅读,这样才能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促进学生的整体发展,从而实现生本课堂的构建。如在教学《孔乙己》这篇课文时,教师将互动交流、个性化解读作为课堂教学的主要手段,取得了很好的效果。这篇课文内容比较简单,初中生把握文本的故事情节问题不大,而且文本中的人物——孔乙己性格典型、形象突出,学生探究的兴趣很大。但是,这篇文章的写作背景和现在的初中生生活还是有一定的距离,因此在主旨把握方面存在一定的困难,对孔乙己这一人物形象的把握也不够准确。为了解决这样的问题,教师特意采用了学生比较喜欢的编演课本剧的方式,引导学生深入文本体会,获得正确的认知。在具体操作过程中,让学生自由结成小组,分别饰演“孔乙己”“我”“酒馆掌柜”等人物,自己编写台词,组织排练。在这样的互动过程中,学生对孔乙己等人物的内心世界有了深刻的体会,同时也对当时的背景有了深刻的了解,很好地实现了教学目标。这一教学实例,教师采用了新颖的教学模式,让学生在主动探究的过程中互动交流,在轻松自在的氛围中深刻体会,效果很好。而且,在学生创作课本剧的过程中实现了对文本的创造性解读,让学生对文本内容有了更深刻的感悟,有助于学生的个性化阅读,这样的做法也很好地促进了生本课堂的形成。

三、授之以渔,注重差异化

新课标明确指出:新课改下的语文课堂,学生应该是学习的主人。这样的教学理念告诉我们,要改变以前传统的灌输式教学方法,鼓励学生自主学习,培养学生自主探究文本的能力。因此,教师要在教学中教会学生阅读的方法,根据学生的个体差异设计教学活动,让每个学生通过努力都能掌握一定的阅读方法。《三峡》是一篇文言文写景散文,作者郦道元。在初中阶段的语文学习中,散文是学生学习的难点,文言文更是让学生头痛。因此,对于这篇文章的学习,学生基本上没有什么信心。教学中,教师并没有急于引导学生走近文本,体会文本中写景之美或者语言的特点等,而是引导学生以已学过的文章为例进行方法指导,例如在学习文言文中可以采用理解记忆法掌握文本的内容,获得初步的感知,而在学习写景散文中要注重写景方法的分析,如写景顺序以及情景交融等。学生有了一定的基础之后,再鼓励学生走近文本。首先,教师引导学生疏通文本的大意,获得初步的感知,掌握文言知识,然后再自己选择喜欢的角度进行鉴赏,在此基础上,学生对这篇写景散文逐一攻克学习难点,收获了丰富的知识,同时也得到了美的熏陶。要想让学生获得知识,提升能力,自主学习是最好的方法,这也是构建生本课堂的需要,这就要求教师要逐渐教给学生阅读的方法,教会学生思考的方式,只有这样才能让学生的自主阅读成为可能,让学生的阅读能力得到显著提高。

四、开放课堂,激活想象力

生本理念下的语文课堂更加注重学生想象力的培养。而以前灌输式的教学方法严重阻碍了学生想象力的发展,不利于学生创新思维的提高。以生为本的课堂教学注重开放式课堂的构建,教师在设计提问时也注重问题的开放性,这样的做法让学生的思维更加活跃,同时也激活了想象力。在教学《我的叔叔于勒》时,学生的积极性很高,课堂教学结束之后还意犹未尽,看见学生热情高涨,教师为学生布置了这样的作业:现在,我们要为这篇文章续写一个结尾,你会怎样安排故事的发展?大家先思考,然后将自己的想法和大家进行交流,最后形成自己的文章。这样的问题给了学生极大的发挥空间,也非常适合初中生的水平,于是大家精心准备,纷纷参与创作。有的学生设计在一家离开时被于勒叔叔发现了,但是父母还是没有认自己的亲弟弟,可见人心的冷酷;还有的学生想法更加深入,设计的结尾是姐姐的未婚夫发现了事情的真相,于是解除了这段婚姻约定,即便是父母想尽一切方法也不能挽回,最终后悔万分。通过这样开放性问题的设计,学生的想象力被充分激活了,他们的大胆想象让教师始料未及,课堂上出现了一个个高潮,收获了一个个惊喜。这样的开放性课堂,让学生的思维无限延展,想象力也得到了很大的提高。

五、课外拓展,内容丰富化

随着新课改的进行,对于初中生的阅读也提出了新的要求,仅仅依靠课内的资源远远不够,教师还要注重将学生从课内带到课外,对文本内容进行有效、合理的拓展延伸,让学生的认识更加深刻。课外拓展,拓宽了学生的眼界,让学生能够接触更加丰富的知识,对于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有明显的作用。在教学《紫藤萝瀑布》时,教师先引导学生深入文本体会内容主旨,通过合作探究,意识到文章中作者借盛开的紫藤萝花来抒发自己对生命的感悟。在此基础上,教师为学生补充了文本的写作背景以及相关资料,引导学生深入体会。通过这样的学习过程,学生认识到作者表面上写的是紫藤萝的命运,其实反应的是我们国家的命运变化。同时,让学生深刻感悟:在人的一生中,总会有不幸或者是坎坷,面对厄运,我们不能倒下,而是要以坚强乐观的态度去面对,让生命绽放属于自己的精彩,这样的学习让学生受到了心灵的洗礼。接下来,教师引导学生想一想:“你还读过什么文章,给你带来了哪些深刻启示,让你印象深刻,和大家分享一下。”学生经过精心的准备,在第二天的课堂上展示自己的读书心得,有的学生读到了宗璞的《丁香结》,在阅读过程中,更加深入地思考生命的伟大,产生珍爱生命的乐观态度。初中阶段对于学生的阅读量有了更高的要求,因此,我们在指导学生阅读的过程中就不能仅仅满足于课本内容,更要注重学生的课外阅读,引导学生从课内走向课外,让学生的体验更加深刻,情感更加丰沛,这就是拓展延伸的效果。同时,学生的课外阅读也让其主体性得到更大的发挥,有助于学生自主阅读能力的提高。

(作者单位:江苏省海门市海南中学)

[责编李平]

猜你喜欢
初中生语文课堂文本
文本联读学概括 细致观察促写作
《发明与创新·初中生》征稿啦!
高中语文课堂有效提问要做到“四要”
谈初中生英语写作能力的培养
在808DA上文本显示的改善
基于doc2vec和TF-IDF的相似文本识别
初中生作文易犯的“十大病”
男才女貌:大学老师娶个初中生
文本之中·文本之外·文本之上——童话故事《坐井观天》的教学隐喻
让语文课堂之树根深叶茂花嫣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