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位一体,内外相容”

2016-03-03 22:24刘雅兰
黑龙江教育·小学 2016年1期
关键词:结构化生命教材

刘雅兰

【序】

几年来,我们香坊区小学数学人一直致力于“生命化课堂”的探寻:

数学教育的价值是什么?

什么样的课堂能唤起学生学习的动力,激发学生生命的自觉 ?

什么样的养成教育能够使学生更好地适应时代和社会的需求,并为其一生发展奠基?

我们现在的数学课堂存在的问题是什么,解决的策略又是什么?……

在大量的调研和思考之后,我们确定了这样的思路——“结构化的视野、生命激活的课堂展开线索、大问题教学策略和学习共同体运行机制——四位一体,内外相容”,力求通过这四个角度的学习、思考、研究和实践去破译生命化课堂,通过我们的实践,为学生成长奠基。

【破题】

结构化的视野

问题纠因:

一些教师在备课和上课的过程中,存在一些视野“窄化”的现象,具体表现:

1.“点状思考”——上一节,备一节。

教师备课和上课的过程往往只关注本节课的重点和难点,同时也把自己思维局限在“点”里面,忽视了从整体上把握教材知识之间的内在结构和联系。这样的教学只会使学生对知识的认知是割裂的、片面的,不会用联系的观点和视角去看待和分析问题。

2.仅关注于知识的“授受”。

备课和上课是以知识传递为教学的价值取向,学生和教师都是为知识而存在的,服务于完成知识的传递这一中心任务。教学中最为重要的因素(人)被忽视了,即忽视了教学最为重要的也是最为根本的育人价值。

对策呈现:

《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指出:“教材编写应当体现整体性,注重突出核心内容,注重内容之间的相互联系,注重体现学生学习的整体性。”这既是对教材编写者的要求,也是对课程执行者的要求。“注重内容之间的相互联系”实际就为课堂教学中的内容呈现方式和教师的课堂教学指明了方法,实际上是用结构化的观点来备课和上课。

结构化的观点即是“联系”的观点。即“教学内容上的结构化,教学方式的结构化,数学思想方法上的结构化”,抓住知识和思想方法上的联系,即是抓住知识的核心和本质。基于此开展的教学就是以整体视野,透过这些教学单元或教学长段中一个个知识点不同的表面,就可以发现这些知识点之间还存在多维的内在结构关系,抓住这种联系,就抓住了知识的核心和本质。学生掌握和学会运用知识结构后,就掌握了学习的主动权,为学生学习和成长奠定了基础。

对教材文本知识的生命激活策略

问题纠因:

在对教材解读的过程中,不可忽视地存在这样几个问题:

1.数学知识的不断“抽象与符号化的发展态势”与失去“生命”的矛盾状态。

数学三个最重要的基本思想是:抽象、推理和建模。数学知识是在人类发展的历史长河中累积和浓缩的,是科学家在对科学事实不断归纳、概括和抽象后进行叙述和符号化的抽象表达。一方面,客观存在的规律通过归纳、概括、抽象的过程可以变得简约化和抽象化;另一方面,实践中知识的具体、复杂、生动、丰富性也可能在归纳、概括、抽象的过程中隐去或丢失,由“生命态”的知识变成没有生命“符号化”的知识。

2. 遮蔽了前人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过程。

数学知识的结论式呈现,以及符号化的抽象导致教材文本内容的呈现遮蔽了前人在创造和发展数学过程中的智慧。这种遮蔽容易使教师把教学的重点放在让学生掌握、记忆和运用这些知识本身上,忽视知识被发现、认识、发展的过程。而这样的过程恰好是使学生获得宝贵的数学活动经验和数学思想、方法的重要的育人资源。

对策呈现:

基于以上认识,我们在对文本解读及课堂教学呈现过程中融入“对教材文本知识的生命激活策略”。对教材知识进行生命激活是实现书本知识与人类生活世界的沟通,与学生经验世界、成长需要的沟通,与发现、发展知识的人和历史的沟通。将以“符号”为主要载体的书本知识重新“激活”,使知识呈现出生命态——即知识及课堂展开的线索为提供问题发生的背景,使学生产生解决问题的迫切需求,并亲自经历解决问题的全过程。目的是唤醒学生学习的内在需求、兴趣、信心,提升他们主动探求的欲望及能力。同时拓展教师自己的认知领域,不仅关注教学内容,而且关注学生的潜在状态、生活经验和发展需要。

实现书本知识与学生生命实践的沟通,这些思考与香坊区的“聚焦有效教学,构建生命课堂”课题研究是一致的,让课堂与教师、学生的生命紧紧联系在一起。无论是学生体验知识从无到有的过程还是在课堂创造新的想法和做法,都是在体验生命。课堂不能窄化为知识与技能目标的实现,只强调知识的掌握,更要关注获取知识过程中情感的投入、兴趣的培养、良好习惯的养成以及对学生心灵的熏染。教师在教育教学过程中不断完善自我,学生也学得有乐趣,在掌握知识的过程中形成健全的人格,才能真正实现与学生的生命实践沟通。

大问题教学策略

问题纠因:

随着对教材深入、全面、系统地认识后,我们的课堂存在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1.“教学方式和学习方式的转变”真正促进并使得“学习真正发生”了吗?

有些教师在课堂上使用“自主、探究、合作”等教学方式的时候,看似热热闹闹,但很多时候流于形式、走过场,并没有学生思维的融入,这样的课堂不仅不能使学习发生,还养成学生不好的习惯和态度。

2.教学方式与社会对人才的需求的矛盾。

现今一部分课堂仍旧是“知识中心说”,大多仍是关注如何去教、如何让学生理解知识,实质上仍是把学生当成“储存知识的容器”,这样的教学目标以及在这样教育目标下培养出来的学生,还能适应学生发展需求吗?

对策呈现:

上述问题最为致命的局限性在于,教育者对教学中的“人”的忽视,其次是缺乏认识和处理问题的观念和策略。我们解决的对策是以“大问题”为课堂教学的策略来引发和推进课堂教学变革。

猜你喜欢
结构化生命教材
教材精读
教材精读
促进知识结构化的主题式复习初探
教材精读
教材精读
结构化面试方法在研究生复试中的应用
这是用生命在玩自拍啊
可遇不可求的“生命三角”
基于图模型的通用半结构化数据检索
基于软信息的结构化转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