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小学中高年级数学应用题教学的有效策略

2016-03-03 09:30付筱英
新教育时代电子杂志(学生版) 2016年24期
关键词:应用题思维能力理论

付筱英

(简阳市石盘镇中心小学 四川简阳 641400)

浅析小学中高年级数学应用题教学的有效策略

付筱英

(简阳市石盘镇中心小学 四川简阳 641400)

应用题在小学中高年级数学中占据很大的比重,有效地应用题讲解策略可以帮助学生更容易理解,触类旁通,也有助于学生数学思维的培养。

小学中高年级数学应用题 策略

引言

小学中高年级接触应用题旨在初步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逻辑能力,应用题不是简单的加减乘除法,学生需要对语言逻辑进行分析,对变量之间的要进行分析,因此,应用题在小学中高年级数学中是重点也是难点,讲授的过程中要注意技巧和策略的应用。

一、小学中高年级数学应用题讲解面临的困难

1.传统的教育模式虽然受到了新的教育模式的挑战,但是由于长期处于旧有的教育模式下的思维根深蒂固,不易动摇,小学数学许多教师在数学教学上不改进方法,依然采用填鸭式的讲授方式,沿袭课上枯燥的讲解,课下通过大量的习题达到掌握的目的,其实这种方式让学生的学习效率大打折扣。[1]

2.学生思维锻炼匮乏,教学形式化严重。小学教师局限于完成课堂任务,忽略了对小学生初期思维能力的养成,对学生今后的长期发展不利。加之,小学生自我自主思维能力差,得不到教师有效方法的指引,长期处于形式化的教学模式下,对学生的发展十分不利。[2]

二、小学中高年级数学应用题教学的有效策略

1.教师要加强理论基础学习,在课堂上设置问题,锻炼学生的思维能力

有些教师为了该学生创造轻松地学习环境,忽略了小学生自控能力和自主思维能力弱的特点,上课内容不紧凑,对理论基础泛泛而谈,学生一节课下来没有掌握多少实质性的东西。针对这个现象,务必要引起教师们的注意,小学是学生思维培养的初级阶段,只有加强课上的理论基础知识,让学生扎实的掌握理论才能将理论更好的运用于实践,学生才能用理论解决繁多的应用题,这样才能从本质上提高学生解决应用题的能力和学习效率。理论知识讲解完后,要及时的对学生的理论掌握情况进行强化和训练,小学生记忆力、思维能力都比较弱,理论结合大量的练习还是很有效果的,比如说,针对人教版小学三年级的课程中的整除部分,教师在讲授完整除的方法理论之后,应该当堂出题,比如提问学生109和苹果,每次运42个,两次能运完吗?如果不能需要几次才能运完?诸如此类的问题,应用题本身的一个特点在于题目本身的内容就来源于生活,对于这一点,能大大的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和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兴趣,随着练习的深入,让学生能更好地掌握数学知识。

2.教师注重教授策略,培养学生解决应用题的技巧

小学教师要善于从传统的教学模式中走出来,备课过程中多思考,这个模块的知识我该怎么讲解才能让学生更好更快的掌握,思考关于一类问题的解答解题技巧,课堂上教给学生,让学生在解答问题过程中感到愉悦感和成就感,有利于学生解答问题能力的提升。另一方面,教师在提出问题后,可以安排以小组讨论的方式解决问题,比如在学习分数的表示方式的时候,教师举例,一块蛋糕三个人分着吃,每个人能得到多少?用分数如何表示小朋友们得到的蛋糕呢?如果有10块蛋糕要分给全班所有的小朋友,用分数怎么表示每个小朋友的得到的蛋糕呢?让学生前后桌讨论解决问题,通过这样的合作的学习方式,学生能更加积极地投入到参与到教学过程中来,同时,也强化了学生对知识的掌握。

教师要善于在课堂上创设情境,让学生更好的学习

数学应用题就是为了让学生掌握解决实际生活中的数学问题,将课堂上的数学理论知识运用到实际生活中去,这也给广大下小雪数学教师很大的启示,为了让学生很好的掌握数学知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教师可以开展和生活息息相关的数学活动,提供给学生解决实际生活问题的机会和平台,更有助于学生学习效率的提高。比如,教师在讲授四边形面积的计算时,可以让学生对黑板、课桌、书本的面积进行计算,让学生全面掌握理论知识,通过这一方法宝恒了学生学习的有效性。还可以通过教学道具来吸引学生的兴趣,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3.教师对学生应用题掌握程度要适时进行测验,测验时要讲求策略,检测形式多样化,不要仅仅通过考试来检测学生的掌握情况。教师在讲完一个模块的应用题后,如果要进行水平检测的话,可以通过限时竞赛的方式来进行,比如可以安排一个到两个学习能力较强的竞赛主持人,负责出题,颁发小奖励,监督其他作答学生,对答题速度最快而且最准确的学生进行奖励,比如说小糖果,铅笔什么的,成本也不高,在这个过程中学生的自主解决问题的能力和思维得到了有效地锻炼,极大地激发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和学习动力,让学生在激烈的氛围中进行自我能力的训练,笔者在实际教学过程中经常采用此方法,学生呢个积极性极高,每次说到这节课我们要应用题或者知识竞赛,学生总能以最高的热情表示对该方法的认同和喜欢,而且学生呢个学效果不错,可为广大小学数学或其他学科的教师借鉴。

为了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教师在讲解应用题时,能一题多解,让学生认识到一道题不仅仅只有一种解题方法,教师讲授后对学生进行练习时 可给学生留充足的时间,让学生主动思考这道题目有哪几种解题思路,通过这样长期练习学生的思维能力会大大提升。

小学生的教育处于基础认知阶段,课程中没有太多要求学生进行思维活动的内容,但是小学时期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还是很有必要的,小学数学中的应用题部分是对学生思维能力训练和培养的最佳内容,教师一定要注重应用题的解决策略是分厂重要的,只有掌握恰当的方法,才能更好的完成教学目标,达到培养学生的目的。

[1]苟奕平,小学高年级数学应用题教学策略探索[J],教育艺术.2008.

[2]张生元,多措并举提高小学低年级学生的写字能力[J],学周刊,2017(7).

猜你喜欢
应用题思维能力理论
应用题
有限制条件的排列应用题
数列应用题、创新题
坚持理论创新
神秘的混沌理论
理论创新 引领百年
培养思维能力
相关于挠理论的Baer模
培养思维能力
解应用题要过“三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