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音乐教学中情感教育的策略

2016-03-03 09:30何丽萍
新教育时代电子杂志(学生版) 2016年24期
关键词:情境情感音乐

何丽萍

(齐齐哈尔市梅里斯区雅尔塞小学 黑龙江齐齐哈尔 161024)

小学音乐教学中情感教育的策略

何丽萍

(齐齐哈尔市梅里斯区雅尔塞小学 黑龙江齐齐哈尔 161024)

本篇文章通过简要分析小学音乐教学中情感教育的重要意义,指出小学音乐教学中情感教育的合理措施,以期能够提高小学音乐教学的质量,提升学生的音乐素养。

小学 音乐教学 情感教育 重要意义 措施

引言

在传统的音乐教学过程中,很多音乐教师一味沿用以前的教学模式,灌输音乐知识、传授音乐技巧,忽视了学生音乐学习兴趣的拍,没有引导学生养成良好的音乐学习习惯,导致学生的音乐素养较低。所以,在素质教育的形势下,根据音乐教学的实际情况,合理渗透情感教育,不断提高音乐教学的质量,成为教师教育教学工作的重点任务。[1]

一、小学音乐教学中情感教育的重要意义

作为素质教育中的重要组成部分,音乐教学是培养学生审美观念,提高学生音乐素养,促进学生全面协调的重要途径,所以,在音乐教学中渗透情感教育,培养学生的音乐兴趣,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是提高教学质量的必要手段。在传统的音乐教学中,一直采取教师讲解、学生听讲的模式,传授音乐知识和演唱技巧,没有让学生深入理解音乐的内涵,难以引导学生形成良好的审美观念和价值观念,而通过情感教育,让学生深入感受音乐的独特魅力,增强学生的学习热情,引导学生自觉养成良好的音乐学习习惯,可以丰富学生的情感世界,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促进学生的健康发展。而且,学生的性格特点、兴趣爱好等不同,在音乐教学过程中,一味沿用统一的教学模式,讲解音乐知识、传授音乐技巧会降低学生的学习兴趣,而通过情感教育,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让学生自由表达自己的情感,可以提高音乐教学的质量,实现学生的个性化发展。[2]

二、小学音乐教学中实施情感教育的原因

随着现代教育的发展,人们越来越认识到素质教育的重要性,也意识到了在小学阶段设置音乐课程的重要性。在小学阶段开设音乐课程,不仅仅是为了教学生唱歌,而是为了实施美育,更好地培养学生的高尚情怀,促使学生在德、智、体、美等方面均衡、全面地发展。我国的教育正向现代化的素质教育方向发展,在小学音乐教学中实施的情感教育顺应了教学改革的趋势,能促使小学教育向更深的层次发展。由此可见,在小学音乐教学中实施情感教育已成为顺应新课程改革的必经之路。在小学音乐教学中实施情感教育,有利于陶冶学生的情操,塑造学生的人格,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观,使他们体会到生活中蕴藏的真、善、美。因此,我们在小学音乐教学中要重视情感教育的实施。但目前我国小学音乐教学中情感教育的现状不容乐观,仍有许多问题存在。究其原因:有些学校并不重视小学音乐教学中情感教育的实施,无法深刻理解音乐教学中的情感教育实施的重要性和必要性;有些小学音乐教师的专业素质不够高,对于在音乐课程中实施情感教育缺乏合理有效的方法和策略,导致教学达不到理想的效果。因此,在小学音乐教学中实施情感教育,合适的方法和策略尤为重要。[3]

三、小学音乐教学中实施情感教育的策略

在学习了音乐的基本知识外,还要进行感情的教育,教会学生在音乐中表达自己的感情,释放自己的感情,积极地体验生活的美好,同学和老师之间的美好情谊,在提高音乐素养的同时,也要提高综合素质,实现小学生全身心的健康成长。

1.创设适合情感教育的情境

情境是开展小学音乐情感教育的基础与前提。小学生的年龄较小,他们对于抽象的概念、理论知识理解与吸收得比较慢,如果在音乐课上只按部就班地对学生进行抽象的情感教育,教学效果自然不会理想。笔者认为在小学音乐教学中实施情感教学有必要先创设适合情感教育的情境,在具体的情境中,小学生才能更好地理解并吸收音乐教师进行的情感教学。音乐教师应根据小学生的年龄特征和心理特征以及小学审美教学的目标,创设一定的教学情境,帮助学生在相应的情境中实现多种情感的体验,从而使他们更深刻地理解教学内容,产生情感共鸣。而在相应的教学情境中,学生的情感会得到深化和渗透,形成独有的审美情趣。

2.运用开放互动的教学模式

传统教学中,教师是课堂的主体,占据着主体的位置,学生始终处于被动的接受状态,教学效果自然不理想。小学音乐教学中融入情感教育,要求音乐教师转变传统的教育理念和教学模式,采用开放互动的教学模式,采取灵活多样的教学方式,营造一种轻松的学习氛围,从而让学生在放松的状态下学习音乐知识,产生情感体验。实施开放的教学模式,要树立学生在课堂中的主体地位的理念,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来,鼓励学生主动学习音乐知识,进行情感体验,而学生在课堂中处于主体的位置,学习起来才会更有热情,更有动力,从而取得好的学习效果。教师可以让学生自由结组,在团结协作中相互帮助、相互交流,促进学生之间的情感交流和团结互助。在开放互动的教学模式下,学生可以更好地理解音乐教学中的情感体验,还能够调动学习音乐的积极性,增加学习音乐的兴趣,从而能够更加深刻地理解所学内容,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3.增进师生之间的交流

小学音乐教学中的情感教育实际上是一种教师与学生的双向互动,是教师与学生进行交流的过程,要求教师与学生建立良好的情感关系,从而为更好地在音乐教学中进行情感教育打下坚实的基础。小学音乐教师要在课堂上营造一种有利于师生之间进行情感交流的氛围,让学生在这种氛围中自然地流露与抒发情感,从而加深情感的体验。教师的情感教学模式能够影响学生的情感表达,小学音乐教师应通过不同的教学手段和良好的艺术方式引起学生思想情感的体验,激发学生学习音乐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学生在与小学音乐老师的情感交流和引导中可以形成更深刻的情感体验,提高自身的审美能力,促进身心各方面的发展。

结语

总而言之,在积极提倡素质教育的背景下,通过音乐教学培养学生的审美意识和思想感情,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可以促进学生的全面协调发展,所以,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音乐教师应该根据学生的学习需求,合理渗透情感教育,不断提高音乐教学的质量,以提升学生的音乐素养,实现学生的可持续健康发展。

[1]刘洁.浅谈音乐教学中的情感教育[J].家教世界,2015,17:55-56.

[2]蒋艳.浅谈音乐教学过程中的情感教育[J].成功(教育),2015,07:223.

[3]杨舟.浅析音乐教学中的情感教育[J].成功(教育),2015,05:248-249.

猜你喜欢
情境情感音乐
借助具体情境学习位置与方向
如何在情感中自我成长,保持独立
创设情境 以说促写
情感
诗歌与情感的断想
如何在情感中自我成长,保持独立
护患情境会话
护患情境会话
音乐
音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