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历史晚清历史章节对当今学生的教育意义探讨

2016-03-03 09:30刘云峰
新教育时代电子杂志(学生版) 2016年24期
关键词:高中历史意义历史

刘云峰

(江西省宜丰中学 江西宜丰 336300)

高中历史晚清历史章节对当今学生的教育意义探讨

刘云峰

(江西省宜丰中学 江西宜丰 336300)

历史使人明智,学习历史有利于学生人生观、价值观的形成,丰富内心世界和情感态度,塑造完美人格,是其他学科无法替代的。在晚清教育的改革历程中,先后经历了洋务教育、维新教育和新政教育三个改革阶段。纵观其整个历史进程,虽然有其跨时代的进步意义,但是也有其受限于时代的局限性。只有了解这一次改革的动机、具体措施及其效果,客观完整地分析其进步意义和不足,我们才能以史为鉴,明确当今我们教育改革事业的发展方向。在此,本人结合多年来高中历史的教学经验,谈谈晚清历史对当今学生的教育意义。

高中历史 晚清历史 教育意义一 晚清教育改革的历史进程

中国近代社会的变革可谓是翻天覆地,教育是其中非常重要的一环。从晚清科举制度的废除到新式学堂的建立,再到现代大学的设立;从四书五经“仁义礼智信”的灌输到科学民主思想的传播,这一切都与从晚清开始的教育体制改革有着莫大的关联。[1]

纵观晚清的三次教育改革,从洋务运动开始引进新式学堂,学习西方长处;到维新运动改革科举制度;再到晚清新政中彻底废除科举制,建立规范标准的学制,其实是呈现出循序渐进、层层深入、不断革新、不断突破的趋势的。虽然由于种种历史原因,这三项运动最终都以失败告终,但是它们一以贯之的教育改革对于促进中国近代社会变迁有着深远的意义和影响。[2]

通过分析比较晚清教育的三次改革,我们可以认识到虽然改革具有积极意义,而它仍因为统治层思想观念的局限以及缺乏全方位的统筹协调而未能改革彻底。基于此,一方面我们应当肯定教育改革可以推动社会的进步和发展,其与社会经济、政治和文化事业都有着密不可分的关联,同时也对国民素质的提升、思想观念的转变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但是,改革不是空喊口号,如果决策者不是真正地为民着想,不是真心实意地寻求改革,而只是借以自保,则改革的实效性会大打折扣,最后只能沦为历史的烟尘。[3]

一、历史教学是树人的教学

历史课程具有鲜明的人文性。学生学习历史,能够使自己更好地认识社会生活,进而使自己能更好地适应社会生活,展现独特个性,促进自我健康成长。

历史知识是在政治方面具有明智才能的前提。没有历史知识,一个民族就不能分享共同的记忆;没有历史知识,一个人无法明智地研究社会中的政治问题、社会问题和道德问题,就无法成长为一个见多识广的、全面发展的人。学生怎样才能获得最有价值的历史知识呢?这就需要有“品”的教学策略。通过细细品味历史知识,学生才能按其内在的联系使其系统化;才能形成对历史的记忆;才能具有完整的自我意识以及共享社会的意识(而这些意识恰恰是个人全面发展、健康成长的基点)。但是,教师要想通过“品”的教学策略让学生获得历史知识的记忆与系统,首先,教师不要就某个历史知识点给学生贴任何标签,以免对学生产生心理诱导;其次,要给学生充分自主学习的时间,让学生对比前后的历史知识,细细品味;再次,在学生如何品上,教师要给予一定的引导,让学生学会思辨,学会理解。

学习历史的过程,不仅仅是记忆历史知识的过程,也是体验与感悟历史的过程,那么如何体验与感悟?历史是已经消失的过去,要让中学生认识那些发生在遥远年代的人物和事件,需要学生的一种想象与理解。只有合理的想象与理解,学生才能体验并感悟到“历史是什么”,“历史在哪里”,“历史对今天生活的影响”,而合理的想象与理解需要学生具有“悟”性。悟,作为策略,似乎难以操作。然而,历史作为一门叙述过去事情的课程,在其学习过程中,似乎又不能没有“悟”。悟,用心也。是用心获得的某种感受,用脑去建立的某种联系,用情去寻找的某种共鸣,用意去探求某种规律,用“行”去体现对历史情境的体验与感悟。

二、晚清历史对学生的教育意义

历史经过时间长河的洗涤以及岁月的磨砺,早已变得模糊不清,因此需要学生具有敏锐的洞察力,正确理性地分析历史的真实性,最大程度接近乃至还原历史本来面目。不断地学习积累历史知识,既可以增加知识储备,丰富人生阅历,提高个人素质及修养,也还可以发展学生个性,塑造人格魅力。因此,历史教学可以帮助学生成为心灵的主人。使学生能与古今中外的贤人雅士对话,成为人情练达的明白人历史教学的载体是历史教科书。而历史教科书,它是时代历史的河床,是中外各个国家不同时期社会生活的写真,是古今中外历史大事的万花筒,是不同历史人物的写真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或是在历史的河床上拣拾闪光的贝壳;或是在各个国家的画册中总结出历史的深度和智慧;或是在世界万花筒中窥探古今中外轶事的异同,吸其精华为我所用;或是在不同历史人物的写真集中吸取多种人物的精华并有所创新,在丰富自己的阅历的同时也丰富了自己的个性。总之,历史学习不同于其他任何课程的学习,它既不是专为学习历史知识,也不是光为培养能力,它为的是丰富学生的阅历,丰满学生的情感,丰厚学生生活,丰收学生的个性,使学生成为能驾驭生活的能人,主宰自己的强人,深谙世事人情的明白人。使学生能欣赏并追求真、善、美,成为高雅且富有情趣的人。历史新课程特别强调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三个因素,其中价值观强调个人价值与社会价值的统一;强调人类价值与自然价值的统一,从而使学生在内心深处确立起对真、善、美的价值追求。

学习的目的是为了应用。但是学生从历史中学到的知识,在生活中不是能直接运用的,而是通过个人整体的生活素养体现出来。而生活素养的形成,是以学生对历史精神内涵的认同与内化为基础的。从这个意义上说,历史教学要达到树人的目的,还需要有“化”的教学策略。

[1]欧露梅. 高中历史PBL教学模式的建构研究[D].西南大学,2013.

[2]王淑华. 高中历史课堂有效教学的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12.

[3]孙亮. 社会史在高中历史教科书中的提升及应用研究[D].四川师范大学,2012.

猜你喜欢
高中历史意义历史
一件有意义的事
有意义的一天
高中历史自主探究教学的实践探索
生之意义
讨论法在高中历史教学中的应用
高中历史学科高效课堂的构建
新历史
包产到户与包干到户——岳麓版高中历史教材商榷
历史上的6月
历史上的八个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