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教学思考

2016-03-03 09:30
新教育时代电子杂志(学生版) 2016年24期
关键词:中学语文高中语文情感

尹 平

(重庆市第四十九中学校 重庆重庆 400000)

高中语文教学思考

尹 平

(重庆市第四十九中学校 重庆重庆 400000)

高中语文教学需要教师不断更新专业知识,改变教育教学理念进行授课。在教授学生学习的过程中,培养语文学生的语文素养。

:高中语文 教学理念 联系生活 重视预习

一、教师要不断更新的专业知识,改变理念——让学生“动”起来

新课程对中学语文教师专业知识的需求是多方面的。从课程层面来说,中学语文教师应具有扎实的语文学科知识,也即语文的本体性知识。包括语言学、古代汉语、现代汉语、古代文学、现代文学、外国文学、文艺理论、相关文化知识等语文基础知识,和语文课程计划、课程标准、教材内容、课程资源等语文课程知识。这是从事语文教学活动的基础。从理论层面来说,中学语文教师应具有语文教育理论方面的知识,也即语文教学的条件性知识。主要包括语文教育心理学知识、语文课程与教学论知识等。从实践层面来说,语文教师职业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职业,在具体教学过程中,语文教师必须把自己的学科知识转化为与学生原有知识相联系的实践性知识。这些实践性知识如教学经验、教学风格、教学智慧等,对教师从新手成长为一个成熟的专业人员起着决定性的作用,同时也对教师的教育教学课堂的高效性起着决定性的作用。

语文高效课堂不止学习效率高,应该让学生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这就要求让学生”动”起来。让学生自己课前积累、好词、好句,自己上板讲故事等。提高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锻炼学生的胆量,同时培养了学生的习惯。

二、培养语文学习素养,丰富情感

语文教育应是情感教育,包括爱国家、爱工作、爱家庭、爱他人。一篇散文,一首古诗,一句名言,哪个不具有情感呢?我们说,语文是对诗意的追求;我们说,语文是要呵护学生们心底最柔软的东西;我们说,语文是要为学生打好精神的底子。所有这些目标的实现,都要回归到我们的课文。

怎样让一篇课文的情感感染到我们的孩子们呢?我认为作为教师的我们首先要能够和课文中的主人公有同等的感受,比如《卖火柴的小女孩》一文,我们对于小女孩对温暖和幸福的向往有多深的体会,会直接影响学生们的感受。“言为心声”,我们的朗读是最能震撼学生心灵的,老师的范读十分重要。此外,我们的语言要富有文采,用文字去触动学生的心灵,去激发他们隐藏的情感,去带动学生表达喜怒哀乐。

另外,让学生读文章自己体会文章的内容,去理解人物的形象。例如:预习后让每一位学生谈自己的感悟。如在分析孔乙己的形象时,让学生分别找出孔乙己的外貌、语言、动作等描写的相关句子,并说说自己心中的孔乙己,教师不能直接给学生现成的答案。

三、探究语文的问题与生活密切联系

“语文的外延和生活的外延是相等的。”当代语文教育家刘国正先生曾说“语文活动不能理解为可以与学生的生活相隔离。教室的四壁不应成为水泥的隔离层,应是多孔的海绵,透过多种孔道使教学和学生的生活息息相通。”语文教学要与生活相联系,要从教室的小课堂走向生活的大课堂。在进行探究性教学活动时,如能设置密切联系生活的问题,势必能更好地激发学生的探究热情。如一位教师在教授刘征的《庄周买水》这一针砭时弊的杂文时,让学生就“你身边有哪些倒买倒卖的行为?”这一问题进行探究,学生对这样的现象并不陌生,“学校外面的包子5角钱,学校小卖部的包子却要7角钱”,很多同学七嘴八舌的说开了,说到动情处还义愤填膺,“08年雪灾时,平时两毛五的蜡烛买到了10元一支”,联系生活中这些学生常见的现象,既能激发他们的探究热情,又能让他们深入理解文章讽刺的商品流通领域以权谋私、哄抬物价、凭空暴富的丑恶现象,还能培养学生思考生活的能力。

四、运用展台展示学生的预习情况,能有效的让学生亮出心灵火把

“将课堂还给学生”是新课程提出的目标。教师准备的多媒体课件完成刑场之后得及时隐退,学生预习情况的展示不是教师准备的课件能引导的,只有展示才能有此效能。为了有效实施“先学后教”的教学原则,我会充分利用电子展台,让每个学习小组的代表上台展示他们的预习情况。在电子白板上,每组的代表均展台其预习情况,各组展示完毕后老师将其内容缩小,然后依次排列。在预习展示环节中,同学们为了能触摸现代化教学设备而兴奋,都积极主动的参与进来,主动展示自己与教材对话的情况,主动与老师和同学们交流。他们把自己与教材对话的结果和运用手机下载网络资源进行整合,最大限度的优化了他们的预习成果,在操作展台和讲解中充分享受成功的喜悦。

猜你喜欢
中学语文高中语文情感
高中语文课堂教学中“五味俱全”的思考
如何在情感中自我成长,保持独立
谈高中语文如何在“新”中求效
加强中学语文朗读训练的思考
中学语文“自助式”家庭作业的设计
谈高中语文阅读理解课程的建构
情感
诗歌与情感的断想
如何在情感中自我成长,保持独立
如何让现代中学语文课堂教学“活”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