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职数学教学中“学案导学”模式的应用研究

2016-03-04 16:06江苏省丹阳市中等专业学校江辉
学苑教育 2016年17期
关键词:学案导学导学所学

江苏省丹阳市中等专业学校江辉

中职数学教学中“学案导学”模式的应用研究

江苏省丹阳市中等专业学校江辉

“学案”是相对于老师的“教案”而言的,“学”是“导”的前提,那么就要求以学生为核心,老师为导向,共同完成教学目的,结合中职生的实际情况在老师指导下,学生主动自愿的学习,老师只是引导,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精神。

中职数学学案导学学以致用

一、基于学生特点,巧妙编写学案

数学是一门逻辑性很强的学科,中职生对数学的认识大都为枯燥生涩,这就要求教师在编写学案时从学生所选的专业入手,巧妙编写,让其对数学有新的认识,以往的教科书一上来就是学习目标,学习重点难点,这让学生对下面的内容不曾了解就觉得这目标大而空,难点不知所云,看完之后都忘记学习的难点是什么?所以在写学案时可以重新编写顺序,在学案的开头不妨写一个与本节内容相关的有趣问题,先提起学生的兴趣,再来看所学内容,然后让学生自己根据所学知识解答问题,最后让学生自己写所学的知识体系,老师上课之后是学生的交流讨论时间,最后由老师来点拨,而把难点与重点内容让学生自己编写,这样学案可以作为学生作业的一部分来考查,而在大多内容为学生自己写的学案里最能看出学生的逻辑思维及所学误区,同时也可以锻炼学生的归纳总结,逻辑顺序,主动思考的能力。而老师在学案修改时只要引导其思维的方向,真正让学习成为以学生为主体的学习。

二、理论联系实际,学以致用

数学之所以让大多数学生认为枯燥是因为过去注重概念定义的死记硬背,而忽略了学习这门课的意义,数学来源于生活却在教学中没有很好地回归于生活,这才使很多学生对其没兴趣,因为学习最好的兴趣是学以致用,而学以致用才是学习的最高目的也是学习的意义,学习尤其是数学学习让大多数人觉得枯燥,就是不知道学习它有什么用!而“学案导学”则基于学生,而这学案应由学生自己写,这样才知道他们想什么,需要什么,哪里不足,才能避免以往的填鸭式学习,不是老师给什么,而是学生需要什么我们教什么。比如在学习指数函数时,烹饪专业的学生可以将拉面这一问题设为学案的兴趣问题,拉几次才能拉到口感最好的细度?而幼师则可以就折纸这一问题提出兴趣问题,这就在引起学生注意的同时,联系生活并解决了生活问题。

三、适时指导,发现优势

学习数学在于逻辑思维的培养,而培养的度是教学的关键,如果培养过当则会固化思维方式,所以作业要的是思维不是量,而思维最好的培养应该是自己思考创新而不是题海战术,这就要求老师在适当的时机适度地点拨,启发学生思考而不是灌输思路,学生自己思考出来的才是自己的思维,从特殊到一般,从整体到局部,都需要学生自己去发现,自己去总结。数学有很多模块的内容,老师应善于发现学生的特点,发掘其优势,鼓励学生发展这方面的技能,将中职生的技能与学业相结合,比如在学习立体几何的内容时每个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不同,老师应在这方面发现学生的长处,鼓励其发展这方面的技能,如果学生喜欢相关专业,这样既讲授了知识同时也培养了学生的专业技能。

“学案导学”模式之初总认为学案是老师为学生编写,限制了学生的自主学习,在这我们可以大胆地让学生更多地自己写,自己思考,多方面提升,在教学中多让学生理论联系实际发现学习的乐趣及学习数学的意义及作用。并在学习数学中找到自己的长处。在教学中老师的作用是指导启发,发现学生的优点,适当为学生引路,旨在让学生发现学习的乐趣,学习的意义,思考的益处,以改善中职学生对学习数学的认识,迎合我国对教育所做出的改革。

[1]聂柯湘.新课程改革下“学案——教案整合的有效教学模式”建构[J].当代教育论坛(教学研究).2010年10期

[2]孟凡兵.中学地理教学中运用“学案导学”教学模式的体会[J].改革与开放. 2010年22期

猜你喜欢
学案导学导学所学
三角函数考点导学
“概率”导学
非所学
非所学
函数知识快乐导学
基于自主学习的初中化学“学案导学”实践研究
“阉割课堂”,本不是“学案导学”的错
“学案导学”之我见
提高复习教学的实效性
一道课本题 几点新感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