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究课堂交流模式 提高学生的交流能力

2016-03-04 20:34
新教育时代电子杂志(学生版) 2016年18期
关键词:新知学会交流

万 丽

(江西南昌市城南小学 江西南昌 330000)

探究课堂交流模式 提高学生的交流能力

万 丽

(江西南昌市城南小学 江西南昌 330000)

“石本无火,相击而成灵光。”在学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课堂里,交流成了一个十分重要的讨论、开掘和点拨、提升的平台。我们要让有效交流成为学生学习的重要方式,探究课堂交流模式“自我交流(激发;点拨;显现)、合作交流(创设氛围;学会评价;体验成功)、链接交流(创造于学科整合中;提升于数学日记中;拓展于生活实践中)”,使彼此之间的认知和思维相互撞击,学生的交流能力在原有的基础上得到进一步的提高,这样,学生的知识领域都得以开拓,科学精神得以启迪,探索热情得以增强,情感水平得以提高。

自我交流 合作交流 链接交流

“石本无火,相击而成灵光。”在学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课堂里,交流成了一个十分重要的讨论、开掘和点拨、提升的平台。学生的解读感悟,教师的顺学而导,都得借助于这个平台,所以交流就不能只是“蜻蜓点水”,也不可“虚晃一枪”,在课堂交流过程中实现知识的积淀,人文的浸润,精彩的生成。以素质个性化的培养目标为导向,以开放型的课程体系为切入点,以集体的合作性交流为动力,创设“自我交流(原生态交流)——合作交流——生本交流”的课堂交流模式,在教学过程中,尽量创造条件,让学生有充分展示自己的机会,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交流,让全体学生能自始至终融于交流与教学全过程之中。

一、自我交流——起点

自我交流,也称之原生态交流,就是在接受新知前,没有经过教师点拨的,是学生个体与自身的交流、同伴之间的交流,让学生自己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同时唤起旧知来达到解决新知的问题,使学生学会自我学习,注重学习的过程和方式。有关调查研究发现,小学生尤其是中低段儿童,学生个体与自身的交流,最常见的是学生自言自语,有助于孩子调节行为的作用,这样的自言自语有助于他们找到解决问题的途径。因此 ,我们要鼓励和提倡学生在课堂上通过自己发现问题进行自我交流,把新知纳入旧识之中,建构起新的知识体系。在教学过程中引导和激励学习主体的自觉意识和使学生乐学、会学,从而学会如何去自我交流,这样才能使学生产生愉快的自我交流心境,能更加轻松、自如地参与新知的自我交流。

1.激发—— “自我发问”

据有关资料显示,著名科学家杨振宇曾作过这样的对比:中国留学生在美学习时,学习成绩往往比美国的学生好得多,然而十年以后,科研成果却比人家的少得多。何以造成这样的差距?杨振宇认为主要是因为美国学生思维活跃,善于提出问题;中国教育只注意解答问题,而不注意鼓励学生提出问题,独立思考,进行自我发问。数学课堂中学生的交流是复杂的、动态多变的,需要教师因势利导、机智的对待课堂的生成,对于学生能做的尽量让他们去做,能说的就让他们去说,教师决不能“越位”,要不断引发学生进行思维的碰撞,让学生学会自我发问,把他们的探索引向深入。

2.点拨—— “指点迷津”

由于学生年龄特征和知识水平方面的原因,学生在个体自我交流中难免存在着一定的偏颇、缺陷乃至失误,这时就需要教师适度发挥主导作用,给予学生有效的价值引领和点拨,为学生的交流“指点迷津”。

3.显现——“自我暴露”

显现学生的自我交流结果是非常重要,这样学生往往容易暴露出新的问题,在交流中会动态生成新的问题,教师要学会让学生自己先听听自己的谈话,说说自己的想法,可以拓展思路,变换考虑问题的角度,减少钻牛角尖的机会。尝试学会自己来学习新知,而不是老师作为一个法官来判断,这也是教师在课堂上要经常使用的一种策略,教师不要把学生的自我交流当作一片废墟,给学生“留有时空”来进行个体的自我交流,暴露交流的结果才能促使学生对新知的理解和掌握。

二、合作交流——过程

英国大文豪肖伯纳曾比喻:“倘若你有一个苹果,我也有一个苹果,而我们彼此交换这些苹果,那么,你和我仍然是各有一个苹果。但是,倘若你有一种思想,我们也有一种思想,而我们彼此交流这些思想,那么,我们每个人将各有两种思想。”这个比喻告诉我们这样一个道理,如果几个人在一起交流自己的知识、思想就会促进每个人多学到一点儿东西。通过合作交流,每个人很可能得到一个、甚至几个金苹果。在课堂教学中建立平等、民主、合作的师生关系,建构师生合作交流、生生合作交流的集体性交流模式,使学生在合作交流活动中,学会参与、学会关心、学会竞争。

1.创设氛围——融趣于交流中

对教学而言,交流意味着参与,意味着相互建构;对学生而言,交流意味着心态的开放,主体性的凸现,个性的彰显,创造性的解放。因此创设宽松和谐、合作、民主的课堂氛围是学生树立学习信心,主动参与数学交流过程,自己体验成功的前提。在小组交流中,还应注意学生的合理搭配,教师适时指导,防止放任自流,合作交流要给学习有困难的学生提供交流、进步的机会。

2.学会评价——融法于交流中

评价包括评价别人和自我评价。评价别人指引导学生在倾听他人交流的同时,学会客观地分析、辩证地思考。经常问自己:他的意见正确吗?为什么?如果有不同意见要及时补充。自我评价则是一个自我矫正、不断提高的过程。在教师教学时,经常会碰到个性比较强的学生回答,有时看来有点“无事生非”。

3.体验成功——融情于交流中

在合作交流中往往会随着产生许多很有创意的合作成果,这些精美的合作成果是他们通过自主探索、合作交流、动手实践获得的,倾注了他们深厚的情感,是他们集体智慧的结晶,也是他们团队精神的集中体现。如果经常得不到展示,或者得不到积极的评价,长此以往,学生的合作交流也会少了一份积极性。因此,教师在合作交流中应充分挖掘学生的智慧潜能,尝试着用一些有趣的新点子触动与改变学生心灵世界,激励学生增长自信心。

三、链接交流——延续

荷兰数学教育家费赖登塔尔他把学生对数学知识的再加工、再交流看作是对知识的再创造、对能力的再提升。

1.提升于数学日记中

数学日记的范畴很广,可以是对学习过程的“反思”,也可以是记录实践能力的“创新”日记,甚至是记录与数学有关的“生活”日记等等,那是一种心灵的交流,虽然有的略显幼稚,但他们的真挚情感却深深震撼着我们教师,通过数学日记可以拉近老师与学生的距离,拓宽师生交流的空间,成为师生交流的绿色通道。

2.拓展于生活实践中

学习数学的目的是为了应用,课堂学习的东西毕竟只是一种模拟的情境,为了让学生有更多的体验,可进行一些实践活动,为学生创造一些“用”数学的机会,提升学生的交流能力,使数学交流从课堂教学扩展到生活应用中去。

总之,我们要让课堂交流成为学生学习的重要方式,通过交流,使彼此之间的认知和思维相互撞击。这样,学生的知识领域都得以开拓,科学精神得以启迪,探索热情得以增强,情感水平得以提高。让我们积极创造机会,让学生自由、充分、有效地交流,张扬学生个性。

猜你喜欢
新知学会交流
生活新知
生活新知
如此交流,太暖!
加强交流沟通 相互学习借鉴
周樱 两岸交流需要更多“对画”
学会分享
学会分享
学会尊重
新知
新知速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