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信息技术在初中语文教学中的应用

2016-03-04 20:34张伟娜
新教育时代电子杂志(学生版) 2016年18期
关键词:斑羚紫藤萝总理

张伟娜

(长春市九台区土们岭中心学校 吉林长春 130501)

浅析信息技术在初中语文教学中的应用

张伟娜

(长春市九台区土们岭中心学校 吉林长春 130501)

随着新课改的不断深入,信息技术现以成为现代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以直观、生动的方式呈现教学信息,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创设情境,突出重点、难点;营造浓郁轻松的教学氛围,深入理解;促进学生合作、探究,使学生获得更清晰准确的知识,利于提高语文课堂的教学效益,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

信息技术 初中语文教学

教育部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中明确提出:“大力推进信息技术在教学过程中的普遍应用,促进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的整合,逐步改变教学内容的呈现方式、学生的学习方式、教师的教学方式和师生互动方式的变革,充分发挥信息技术的优势,为学生的学习和发展提供丰富多彩的教育环境和有力的学习工具。”可见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整合,是基础教育课程的重点内容之一。下面就信息技术在初中语文教学中的应用谈谈浅略的看法。[1]

一、运用信息技术的声、形动感,渲染气氛,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作者胸有境,入境始与亲”。在语文教学中,运用信息技术的声、形动感手段,采取图画、摄影、幻灯、音乐、语言描述和动作演示等方式,创造与渲染气氛,调动学生的感觉器官和思维器官,使他们耳濡目染、口诵心惟,进入课文所描述的情境,和作者的思想感情共鸣。使学生们有极大的兴趣,参与学习的积极性被调动起来,这样很容易就进入了课文。这种设计以一种轻松、抒情的方式创造出优美的情境,引起了学生学习的兴趣,从而导入新课。

二、运用信息技术的图像,创设情境,培养审美情感,突出重点、突破难点

学生在语文学习中的障碍主要是由于缺乏必要的情趣创设和形象思维的帮助造成的,而信息技术的图像可以帮助学生由抽象变为具体,加上教师恰到好处的点拨讲解,使学生更易于理解和把握,从而突破学习的重难点。如《斑羚飞渡》一课中最激动人心的场景,老斑羚要用自己的身体为小斑羚做踏板,这是以牺牲生命为代价的飞渡,是课文中最关键的情节。为了很好地展现这一情景,我们可以从网上下载了用Flash制作的课件,动画式展示了斑羚飞渡这悲壮的一幕。小斑羚踏在老羚羊背上顺利飞渡之时,正是老斑羚跌落深谷的那一刻,小斑羚连续不断的成功飞渡伴随着老斑羚令人心碎的咩咩声,令学生惋惜不已,他们的心灵为老斑羚们无私的牺牲精神所震撼,从而激起了他们对生命礼赞的情感,这种情感的激发是单纯用口头语言描述所难以得到的。[2]

三、运用信息技术手段,营造浓郁轻松的教学氛围,深入对课文的理解

运用信息技术手段,我们可以把简单的文字变成一幅幅有趣生动的图片再现于学生面前,再配以适当的音乐,使学生看得直观、听得悦耳,得到一种美好的视听享受,就能营造一个轻松愉快的课堂氛围,从而更好地达到教学目的,提高语文课堂的教学效果。以《紫藤萝瀑布》为例,我们可以利用信息技术制作了两组画面:盛开的紫藤萝和伶仃稀疏的紫藤萝,再配以适当的《命运》作为背景音乐。在让学生仔细观看紫藤萝图片的时候,利用音乐的起伏,结合当时作者的心境,思考:你从图片上看到的紫藤萝是什么样子的?有什么特点?作者对此有何感悟?通过观看画面,聆听音乐,让学生感受到了紫藤萝花的旺盛与作者内心凄凉的矛盾,进而理解了作者对于生命的感悟这一难点,舍弃了教师烦琐的分析,自然提高了课堂教学的效率。

再如在教学《周总理,你在哪里》这一篇课文时,可以先从网上下载总理为国操劳的工作片断和当年十里长街送总理的记录影响资料,在课堂上进行播放。

向学生播放了总理为国操劳的影像资料,尤其是深夜工作的情景,使学生深受感动,接下来播放另一个短片,学生一下子就被引入了长安街肃穆的氛围中,心随着总理灵车的移动而起伏,和长安街的群众一起缅怀敬爱的总理,情景短片为接下来的教学营造了教学氛围,更加有利于学生对课文内容的感悟。为接下来的学习做铺垫。

四、运用信息资源库,促进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学习,提高课堂质量和效率

信息技术的广泛运用最大程度上给人们带来了所需要的快捷资源。然而资源的丰富甚至是繁杂,就需要我们团结合作,对所搜集的信息进行分组辨析。这就要求我们的学生养成合作学习的习惯,学会对所搜集的信息进行辨析、总结,从而加深对课文的拓展和探究。

信息资源是优化教学质量的重要保障。用信息技术提供资源环境就是要突破书本是知识主要来源的限制,用各种相关资源来丰富课堂教学,极大地扩充教学知识量,使学生能开阔思路,了解到百家思想。因此,在设计教学活动时,教师需要精心考虑应该利用哪些信息资源,如何用信息技术为学生提供最好、最新、最有吸引力的信息。将信息技术作为知识构建工具,提高学生在信息技术环境下思考、表达和信息交流能力以及对信息的应用能力。此外,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密切注意学生学习的过程,在其遇到困难的时候给予及时的辅导和帮助。

五、运用信息技术开展活动,渗透思想品德教育

在语文教学中,蕴含着许多思想教育的因素,信息技术教学手段的充分运用,可以强化这些因素的教育成效。例如在教学《周总理,你在哪里》的内容后,学生进一步增强了对这位国家领导人的尊敬与爱戴,受到了强烈的思想教育。为了巩固教育成效,我在班级开展了“共和国敬爱的总理”主题学习活动,运用多媒体,播放了周恩来总理冒着余震视察灾区、朱镕基总理深入抗洪救灾第一线、温家宝总理日夜指挥抗震救灾等感人场景,使学生对党和国家领导人一心为国为民的崇高行为有了更加深刻的了解,进一步增强了对党和国家领导人,以及党的各级领导干部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崇高敬意。

结语

总之,信息技术在语文教学中的运用,不仅对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突破教学重点和难点,加强师生间的信息交流和反馈,提高语文课堂教学的效率能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还有利于形成学生的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促进学生创新思维、综合性学习能力的提高。但是,任何教学方法、手段的选择,都是为达到所设的教学目标、取得最佳的教学效果服务的。而且,作为现代化的教学技术手段,也并非每一课都适用。因此,我们在使用时要注意其合理性、适度性,用其所长,补其所短,这样才能真正发挥现代教学技术的作用。

[1]林玲.《运用多媒体手段改进中学语文教学》[j],中小学实验与装备,2003,(6).

[2]张敬国.在语文课堂教学中如何运用多媒体课件培养学生创造力[C].北京:现代语文教育出版社,2003.

猜你喜欢
斑羚紫藤萝总理
新总理
一例死亡野生斑羚的组织病理诊断分析
斑羚飞渡
美丽的紫藤萝
美丽的紫藤萝
总理答记者问最『强』音
爱是永恒的主题——读《斑羚飞渡》有感
紫藤萝瀑布
总理说的事我们怎么做?
总理说的事我们怎么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