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育锻炼的原则对中学体育训练的作用

2016-03-04 20:34刘国波
新教育时代电子杂志(学生版) 2016年18期
关键词:体育锻炼中学原则

刘国波

(贵州省遵义市第六十中学 贵州遵义 563129)

体育锻炼的原则对中学体育训练的作用

刘国波

(贵州省遵义市第六十中学 贵州遵义 563129)

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中学教育是基础教育,所以必须使学生在德育、智育、体育、美育诸方面得到全面发展。积极自觉地参加体育锻炼,应是每个有觉悟的青少年的本分和职责。要想有效地发展身体素质,增进健康、增强体质,调节精神,就必须了解体育锻炼的原则,科学地按照原则进行锻炼。

坚持 经常 适当

体育锻炼的原则是体育过程中客观规律的反映,是在长期体育锻炼实践中积累起来的具有普遍意义的经验总结和概括。通常有以下几种:全面性原则、自觉性原则、循序渐进性原则、经常性原则和适应性原则。这几项原则贯穿于整个中学生体育锻炼之中,起着不可忽视的作用。[1]

一、坚持全面性、经常性的锻炼

全面性原则是指参加体育锻炼时要使身体各部位都得到活动,使身体匀称,全面发展。人体是有机的统一整体,其各组织、器官、系统之间是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的。身体某一方面的发展,会影响其它方面的发展,而全面发展,就能相互促进,共同提高。进行体育锻炼必须采用多种内容方法,全面锻炼。另外,还要注意在锻炼时,既要扬长,也要避短,消除薄弱环节。比如,我校中学生有的同学跑的方面较好,但一让他们去跳跃、投掷就落后了,还有的力量素质很好,但耐力和速度素质极差。这就需要教师在组织学生进行锻炼过程中,采用广泛的内容和方法全面进行锻炼。[2]

体育锻炼的经常性指的是参加体育锻炼要持之以恒、坚持经常。学生体质的增强是一个长期积累的过程,绝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奏效的。如果断断续续地锻炼,前一次锻炼的效果和痕迹已经消失,就失去了对后一次锻炼的积累所产生的影响,就不会取得明显效果。如不经锻炼,就会前功尽弃,已取得的成果也会逐渐消失。只有经常锻炼,不搞突击或“一曝十寒”才能促进身体各系统生理器官的发展,所以要教育学生养成经常锻炼的良好习惯,培养坚强的意志与顽强的毅力。比如,在要求学生遵守课堂常规时,讲清制定课堂常规的目的、意义、重要性、怎样遵守课堂常规。通过细致的讲解与严格的执行,使学生养成遵守课堂常规的习惯,并使其深知体育运动具有丰富的思想内涵,必须刻苦磨练勇敢、顽强、坚毅的意志,形成奋发向上、拼搏进取的精神和强烈的集体主义、爱国主义情感。此外,在使用体育器材时,教师要首先身体力行,做好表率,进行爱护公物的教育。例如:在搬垫子时,不要拖拉,要抬着走;篮、足球不要坐,排球不要踢,铅球使用后放原处,跳绳不能乱丢等。通过一系列集体的游戏性比赛活动,树立听从指挥、服从分配、团结协作、密切配合等群体意识和观念。[3]

体育课上进行道德教育时,教师如掌握恰当,能提高学生的上进心,丰富多彩的体育教育活动,对抵制不良行为与精神污染,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对于每个班级而言,都有个别的调皮学生,他们的共同特点就是好动不好静,好玩不好学,是性格外向的兴奋型。这些学生虽然不多,但在班内或校内的影响面大,甚至能把一个班班风带坏。他们一般都对体育活动有极浓厚的兴趣,自然与体育教师接触比较多,情感融合。体育教师一定要抓住这一有利条件,在课外的接触与体育活动中,因势利导,言传身教,循循善诱,将道德品质教育贯穿在体育课中。

二、坚持循序、适当地进行锻炼

循序渐进原则是指体育锻炼的内容、方法和运动负荷的安排顺序。它是根据人们认识事物的规律、动作形成的规律和生理负荷的规律来确定的,它是人体适应环境的基本规律。

人体对内外环境变化的适应,是一个缓慢的由量变到质变的过程。俗话说: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参加体育锻炼只有循序将近,才能取得良好的效果,避免运动损伤和运动性疾病发生。

体育锻炼要有适当的生理负荷,在原有的基础上适当的加大,并应随着人体机能的变化而变化,人体的生理负荷都有相对的极限,锻炼的运动负荷量要力求控制在一定范围之内。运动量过大,超过负荷量,会使学生产生过度疲劳,有损健康;运动量过小,则达不到锻炼标准。2015年12月,喇叭中心学校要举办“冬季田径运动会”,我校将派32个同学参加。为了在比赛中取得好成绩,我在比赛前一个星期对全体队员进行了集训,由于没掌握好队员的运动负荷量,致使有些队员由于运动量过大,要酸腿痛,毛病百出。训练以后不但成绩没提高,反而不如训练钱的水平,是我校名落深山。我身为体育教师也追悔莫及,通过那一次未成功的训练,使我深深地领悟到,只有遵循中学生生长发育的自然规律,有计划、有系统地进行体育锻炼,才能产生良好的效果。

要引导学生主动、自觉地进行体育锻炼。毛泽东同志在《体育之研究》中指出:“坚持在于锻炼,锻炼在于自觉。”“欲图体育之有效,非动其主观,促其对体育之自觉不可。”可见,自觉性原则在体育锻炼最好的重要意义。教师面对的学生是有头脑、有思维的活生生的人,组织学生进行体育锻炼,应让他们明确锻炼身体的目的,注意兴趣的培养,调动他们的积极性,并经常检查锻炼效果,以增时地制宜、因地制宜组织学生进行锻炼。由于教育经费不足,有些乡村学校,体育场地、设备少,这就需要自力更生创造条件。首先要充分利用当地的自然条件,发掘各种有利因素,开展多种形式的、丰富多彩的体育活动。其次,要自己动手,因陋就简,以保证体育活动的正常开展。

总之,沿革遵循体育锻炼的原则进行体育锻炼,有利于学生体质的增强与提高,对学校体育事业的发展也就起到不可忽视的作用。

[1]顾骏.中学体育教育改革的国考[J].读书文摘.2016(14)

[2]苏秀斌.浅谈中学体育教育的现状及建议[J]. 当代广西.2012(07)

[3]赵振浩.中学体育教育教学改革探讨[J].通化师范学报.2014(02)

猜你喜欢
体育锻炼中学原则
怎样激发学生参与体育锻炼
如何培养中小学生体育锻炼的好习惯
在多解中学创新
坚守原则,逐浪前行
Big Hero 6: Always be with You
无罪推定原则的理解与完善
宁波市四眼碶中学
惹人喜爱的原则(二)
惹人喜爱的原则
体育锻炼不能放寒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