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经》“君子”意涵及其演变

2016-03-06 12:50郑州大学文学院河南郑州450001
湖南人文科技学院学报 2016年6期
关键词:诗篇小雅诗经

邵 杰(郑州大学 文学院,河南 郑州 450001)

《诗经》“君子”意涵及其演变

邵 杰
(郑州大学 文学院,河南 郑州 450001)

《诗经》中的“君子”可大致分为天子之属、诸侯国君之属、卿士大夫之属、在位者之属、在野之贤者、行役之人、普通庶民等七种类型,每类之中,“君子”的意涵都有相应的演变。纵观整个《诗经》,“君子”不仅涵盖面逐渐扩展,身份更加多元,而且等级色彩逐渐减弱,道德、品行等质素得到凸显;同时,“君子”也逐步由个体代称演变为集体之称,至晚在两周之交,已有泛指的倾向。

《诗经》;君子;政治;道德

“君子”一词,在古代典籍中较为常见,涵盖亦十分丰富。《诗经》中“君子”共出现180余次,见载于62首诗篇之中,其意涵往往不同。以往学界的相关研究,往往失之简略,且并未充分揭示出《诗经》中“君子”意涵的演变态势,故有必要对该问题展开深入、细致的全面研究。综括看来,《诗经》中“君子”所指,大致可分为七类,以下将分别呈现、分析。

一 天子之属

此类相关例子及分析如下:

《小雅·蓼萧》:“既见君子,我心写兮……既见君子,为龙为光。”①案:《毛诗序》:“泽及四海也。”[1]420郑《笺》:“既见君子者,远国之君朝见于天子也。”[1]420故知诗中君子当为周天子。

《小雅·菁菁者莪》:“既见君子,乐且有仪……既见君子,我心则喜……既见君子,锡我百朋。”案:《毛诗序》:“《菁菁者莪》,乐育材也。君子能长育人材,则天下喜乐之矣。”[1]422郑《笺》:“既见君子者,官爵之而得见也。见则心既喜乐,又以礼仪见接。”[1]422虽未明言君子身份何指,但既然关涉人才的培养,且诗中所述,有君子赏赐百朋之举,故可推断君子为周天子。

《小雅·车攻》:“之子于征,有闻无声。允矣君子,展也大成。”案:《毛诗序》:“《车攻》,宣王复古也。宣王能内修政事,外攘夷狄……修车马,备器械,复会诸侯于东都,因田猎而选车徒焉。”[1]428这个解释与诗篇的语境比较符合,此处的君子当为周宣王。

《小雅·斯干》:“风雨攸除,鸟鼠攸去,君子攸芋……君子攸跻……君子攸宁。” 案:《毛诗序》:“《斯干》,宣王考室也。”[1]436结合诗篇中对于筑室的描写和颂美,此言当属有据之辞,诗中君子当为周宣王。

《小雅·小弁》:“君子秉心,维其忍之……君子信谗,如或酬之。”案:《毛诗序》:“《小弁》,刺幽王也”;郑《笺》所言更为明确:“君子,斥幽王也。”[1]452-453结合诗中“君子”听信谗言等文字,可知毛、郑所言不虚,此诗之君子当为周幽王。

《小雅·鼓钟》:“淑人君子,怀允不忘……淑人君子,其德不回……淑人君子,其德不犹。”案:毛《传》:“幽王用乐,不与德比,会诸侯于淮上,鼓其淫乐,以示诸侯。贤者为之忧伤。”[1]466郑《笺》:“淑,善。怀,至也。古者,善人君子,其用礼乐,各得其宜,至信不可忘。”[1]466毛、郑对于诗篇中音乐的理解虽然不同,但对于君子的理解是一致的,君子应当为前代天子。

《小雅·鸳鸯》:“君子万年,福禄宜之……君子万年,宜其遐福……君子万年,福禄艾之……君子万年,福禄绥之。”案:《毛诗序》:“刺幽王也。思古明王交于万物有道,自奉养有节焉。”[1]480郑《笺》:“君子,谓明王也。”[1]480可知此中君子应为前代天子。

《小雅·頍弁》:“未见君子,忧心奕奕;既见君子,庶几说怿……未见君子,忧心怲怲;既见君子,庶几有臧。”案:《毛诗序》:“《頍弁》,诸公刺幽王也。暴戾无亲,不能宴乐同姓,亲睦九族,孤危将亡,故作是诗也。”[1]481郑玄笺注:“君子,斥幽王也。”[1]481据此,诗中君子当为周幽王,不过根据诗篇所述,未见君子时乃是忧心之状,既见君子后乃是欣喜之状,诗意未必为刺。然从诗篇语境看来,君子仍当为天子。

《小雅·青蝇》:“岂弟君子,无信谗言。”案:《毛诗序》:“《青蝇》,大夫刺幽王也。”[1]484似以君子为幽王之指称,后来诸家解释概莫能外。且此种解释与诗篇文字极为契合,故知诗中君子为周幽王。

《小雅·角弓》:“君子有徽猷,小人与属。”案:《毛诗序》:“《角弓》,父兄刺幽王也。不亲九族,而好谗佞,骨肉相怨,故作是诗也。”[1]490郑《笺》云:“猷,道也。君子有美道以得声誉,则小人亦乐与之而自连属焉。今无良之人相怨,王不教之。”[1]491据此,诗中之君子,即指周幽王。不过,诗中君子与小人对言,颇值得注意。从本诗来看,君子与小人应该有着政治地位的高下之分,同时,君子在道德文化领域也被设定为引导者的角色。这意味着,此时的君子,理应具备相应的道德内涵。“君子”一词,不仅关乎政治地位,而且包含道德要求。

《大雅·旱麓》:“岂弟君子,干禄岂弟……岂弟君子,福禄攸降……岂弟君子,求福不回。”案:《毛诗序》:“《旱麓》,受祖也。周之先祖,世修后稷、公刘之业。大王、王季,申以百福干禄焉。”[1]515郑《笺》云:“君子,谓大王、王季。”[1]515结合诗篇语境,此种解释显然合理,此处君子当指周之先祖太王、王季。

《大雅·既醉》:“君子万年,介尔景福……君子万年,永锡祚胤。”案:《毛诗序》所言不详,郑玄的解释较为明确:“成王祭宗庙,旅酬下徧群臣,至于无筭爵,故云醉焉。乃见十伦之义,志意充满,是谓之饱德。……君子,斥成王也。”[1]535-536此篇为祭祀之诗,显而易见。但别无更多信息,君子究竟是否成王尚不易断定。但据诗篇描述,此中君子为周天子无疑。

《大雅·假乐》:“假乐君子,显显令德。宜民宜人,受禄于天……百辟卿士,媚于天子。”案:《毛诗序》:“嘉成王也。”[1]540郑《笺》云:“显,光也。天嘉乐成王,有光光之善德,安民官人皆得其宜,以受福禄于天。”[1]540据此,君子当为成王。虽然是否确切,目前还不易判断,不过,此处君子所指为周王当可确定。值得注意的是,此篇中同时出现君子和天子,根据语境,此篇君子当指先王,即前代天子;而诗中天子当指时王,即当时在位之天子。

《大雅·泂酌》:“岂弟君子,民之父母……岂弟君子,民之攸归……岂弟君子,民之攸墍。”案:《毛诗序》:“《泂酌》,召康公戒成王也。言皇天亲有德、飨有道也。”[1]544此说未必确切,但诗篇文字已经明白昭示出此中君子乃万民所仰系者,非周天子莫属。

《鲁颂·有駜》:“自今以始,岁其有。君子有谷,诒孙子。于胥乐兮。”案:《毛诗序》:“《有駜》,颂僖公君臣之有道也。”[1]610郑《笺》云:“君臣安乐,则阴阳和而有丰年,其善道则可以遗子孙也。”[1]610观两处之说,似以君子指称鲁僖公君臣,但结合诗中“诒孙子”之语,可知君子所指当为君主鲁僖公。此点孔《疏》理解比较到位:“君臣有道如此,可致阴阳和顺,从今以为初始,岁其当有丰年。言君德可以感之也。君子僖公有善道,可以遗其子孙。言其德泽堪及于后也。以此之故,于是君臣皆喜乐兮。”[1]610此处君子当为鲁僖公。

综合以上15例,以“君子”一词来指称天子,在西周早中期应该已经出现,不过此时多指周之先王。至西周后期,此义仍未消失,但君子作为天子之指称,已多指时王。这一情形在春秋时期得到了延续。另外,至少在西周晚期,“君子”一词在政治地位的标识之外,已包含道德要求,这是一个重要的变化。据目前的文献来看,春秋时期的“君子”一词,道德内涵更重,个中原由,牵涉甚广,非本文之研究任务,亦非此处所能尽,故不再申述。

二 诸侯国君之属

此类相关例子及分析如下:

《周南·樛木》:“南有樛木,葛藟累之。乐只君子,福履绥之……乐只君子,福履将之……乐只君子,福履成之。”案:《毛诗序》:“《樛木》,后妃逮下也。言能逮下,而无嫉妒之心焉。”[1]278郑玄的解释亦从妃妾角度出发,可知其意君子似当为天子。但所言不明,较难判断。诗中之南,当即南方地区。以南方地区的植物起兴,虽可用于颂美天子,但于理稍欠,莫若属之于诸侯国君。且据毛《传》“绥,安也”“将,大也”“成,就也”[1]278-279,说明诗中君子福禄有一个渐进的过程,先是安宁,继而壮大,后乃成就。这与天子之情形不太匹配,体察之下,宜以君子为诸侯国君。

《邶风·雄雉》:“展矣君子,实劳我心……百尔君子,不知德行。不忮不求,何用不臧。”案:此篇两处君子,所指并不相同。后者显然指在位为官者,历代无异辞,前者则有争议,毛、郑的解释,皆以其为卫宣公[1]302。后世以朱熹为代表的学者们,将此数句理解为妇人思念从役之夫,此中君子即指从役之人[2]429。据诗篇文字,若为从役之人,似不当称其为“展”,“展”为美词,历来无异说。既从正面言其“展”,又从反面言其劳人之心,更像是一种讽刺。因此,对于前一“君子”,仍宜以其为卫宣公。

《鄘风·君子偕老》:“君子偕老,副笄六珈。” 案:《毛诗序》:“刺卫夫人也。夫人淫乱,失事君子之道,故陈人君之德,服饰之盛,宜与君子偕老也。”[1]313毛《传》复言之:“能与君子俱老,乃宜居尊位,服盛服也。副者,后夫人之首饰,编发为之。”[1]313若此,则诗中君子当为卫国国君。

《卫风·淇奥》:“有匪君子,如切如磋,如琢如磨……有匪君子,终不可谖兮。”案:《毛诗序》:“美武公之德也。有文章,又能听其规谏,以礼自防,故能入相于周,美而作是诗也。”[1]320则诗中君子,当指卫武公。

《秦风·车邻》:“有车邻邻,有马白颠。未见君子,寺人之令……既见君子,并坐鼓瑟。”案:《毛诗序》:“《车邻》,美秦仲也。秦仲始大,有车马礼乐侍御之好焉。”[1]368虽然此诗是否赞美秦仲,尚有可疑,但既有“寺人”之臣,诗中君子为秦国国君当无可疑。

《秦风·终南》:“君子至止,锦衣狐裘……君子至止,黻衣绣裳。佩玉将将,寿考不忘!”案:《毛诗序》:“戒襄公也。能取周地,始为诸侯,受显服,大夫美之,故作是诗以戒劝之。”[1]372据诗篇文意,君子与君显然同指。结合史事,诗中君子应为秦襄公。

《小雅·湛露》:“湛湛露斯,在彼杞棘。显允君子,莫不令德。”案:《毛诗序》:“《湛露》,天子燕诸侯也。”[1]420郑《笺》云:“杞也棘也异类,喻庶姓诸侯也。令,善也。无不善其德,言饮酒不至于醉。”[1]421此种解释与《左传》一致,《左传·文公四年》载宁武子之语:“昔诸侯朝正于王,王宴乐之,于是乎赋《湛露》,则天子当阳,诸侯用命也。”[3]1841据此可知,此诗中之君子,无疑应为诸侯。

《小雅·庭燎》:“君子至止,鸾声将将……君子至止,鸾声哕哕。”案:根据《毛诗序》,此诗是赞美宣王的作品,而且难得毛《传》对此处给出了解释:“君子,谓诸侯也。”[1]432这一点,后世诸家基本同意。此处之君子,指诸侯。

《小雅·瞻彼洛矣》:“君子至止,福禄既同。君子万年,保其家邦。”案:《毛诗序》:“刺幽王也。思古明王能爵命诸侯,赏善罚恶焉。”[1]479郑《笺》云:“君子至止者,谓来受爵命者也。爵命为福,赏赐为禄。”[1]479此诗是否为刺幽王之作,尚不敢断言,但诗中君子谓受封之诸侯,当无可疑。

《小雅·采菽》:“君子来朝,何锡予之?虽无予之?路车乘马。又何予之?玄衮及黼……乐只君子,天子命之……乐只君子,殿天子之邦。”案:此诗中多次出现“君子”一词,但其意义显然相同。有趣的是,此篇中亦同时出现了君子和天子,不过诗中明言“来朝”“天子命之”,可知君子之意当为诸侯。毛《传》亦解释如此。

《大雅·抑》:“视尔友君子,辑柔尔颜,不遐有愆。”案:《毛诗序》:“《抑》,卫武公刺厉王,亦以自警也。”[1]554郑《笺》云:“柔,安。遐,远也。今视女诸侯及卿大夫,皆胁肩谄笑以和安女颜色,是于正道不远有罪过乎。言其近也。”[1]555那么,此中的君子,当指诸侯及卿大夫。

《大雅·桑柔》:“君子实维,秉心无竞。”案:《毛诗序》:“《桑柔》,芮伯刺厉王也。”[1]558此一说法与《左传》可以相应,《左传·文公元年》载秦穆公之语:“周芮良夫之诗曰:‘大风有隧,贪人败类。听言则对,诵言如醉。匪用其良,覆俾我悖。’”[3]1837其所引乃《桑柔》诗之第13章,可知《毛诗序》此处所言确有所据。从诗篇文意看来,此中君子当为集体性称谓,应如郑《笺》所释:“君子,谓诸侯及卿大夫也。”[1]558

综合以上12例,“君子”用来指称诸侯,多发生在西周晚期及东周时期。不仅可以用来指个别的诸侯国君,亦时或作为诸侯之集体称谓,且可兼卿大夫而并言。

三 卿士大夫之属

此类相关例子及分析如下:

《召南·草虫》:“未见君子,忧心忡忡。”案:《毛诗序》:“《草虫》,大夫妻能以礼自防也。”[1]286据此,诗中君子身份即为大夫。不过,后世对于诗中君子的身份,争议颇多,本文暂从毛《诗》说。

《召南·殷其雷》:“振振君子,归哉归哉!”案:《毛诗序》:“《殷其靁》,劝以义也。召南之大夫远行从政,不遑宁处。其室家能闵其勤劳,劝以义也。”[1]289据此,诗中君子亦为大夫。后世对于诗中君子的身份,亦颇有争论,本文暂从毛《诗》说。

《鄘风·载驰》:“大夫跋涉,我心则忧。……大夫君子,无我有尤。百尔所思,不如我所之。”案:《毛诗序》:“《载驰》,许穆夫人作也。闵其宗国颠覆,自伤不能救也。”[1]320郑《笺》云:“君子,国中贤者。”[1]320这个说法并未对君子的政治地位加以说明,观诗篇文字,君子与大夫并列,同为集体称谓,而又有单言“大夫”之处,可知此中君子,应非与大夫之涵盖相同,不过,二者地位应该相差不多,都可以参政议政。

《唐风·扬之水》:“既见君子,云何不乐?”案:《毛诗序》:“刺晋昭公也。昭公分国以封沃,沃盛强,昭公微弱,国人将叛而归沃焉。”[1]362所言已较为显豁,郑玄又作了进一步补充:“封沃者,封叔父桓叔于沃也……君子谓桓叔。”[1]362则诗中君子,当指晋昭公之叔父桓叔,据情势推断,当为晋国卿士。

《小雅·鹿鸣》:“我有嘉宾,德音孔昭。视民不恌,君子是则是效。我有旨酒,嘉宾式燕以敖。”案:《毛诗序》:“《鹿鸣》,燕群臣嘉宾也。既饮食之,又实币帛筐篚,以将其厚意,然后忠臣嘉宾得尽其心矣。”[1]405似以君子为忠臣。郑《笺》云:“德音,先王道德之教也……嘉宾之语先王德教甚明,可以示天下之民,使之不愉于礼义。是乃君子所法效,言其贤也。”[1]406所言仍不清晰,但亦以君子为臣属。结合诗篇语境,君子效法德音,可知其当为臣子之属。

《小雅·采薇》:“彼路斯何?君子之车……驾彼四牡,四牡骙骙。君子所依,小人所腓。”案:前一处君子,郑《笺》解释为“将率”;后一处君子,根据郑玄“此言戎车者,将率之所依乘,戍役之所芘倚”的解释,亦当如前,同为将帅[1]413-414。值得注意的是,此处出现了小人,当即指戍役之人。

《小雅·出车》:“未见君子,忧心忡忡。既见君子,我心则降。赫赫南仲,薄伐西戎。……赫赫南仲,玁狁于夷。”案:君子数语,同于《召南·草虫》,不过在本篇语境中已经特指为西周从事征战之将领南仲。郑《笺》云:“君子,斥南仲也。”[1]416颇为精确。

《小雅·四月》:“君子作歌,维以告哀。”案:《毛诗序》云:“《四月》,大夫刺幽王也。在位贪残,下国构祸,怨乱并兴焉。”[1]462则君子当指大夫。且据诗篇文意,其有“作歌”之才能,则此君子为大夫,实属合理。

《小雅·小明》:“嗟尔君子,无恒安处……嗟尔君子,无恒安息。”案:《毛诗序》:“大夫悔仕于乱世也。”[1]464郑《笺》:“嗟女君子,谓其友未仕者也。人之居,无常安之处。谓当安安而能迁。”[1]464则此君子,当指大夫的朋友,虽然其未作官,但既与大夫为朋友,其与大夫之阶层地位应是相当的。

《大雅·云汉》:“瞻卬昊天,有嘒其星。大夫君子,昭假无赢。”案:诗中大夫、君子并列,君子之意,应近于大夫。《毛诗序》:“《云汉》,仍叔美宣王也。”[1]561郑《笺》:“假,升也。王仰天见众星顺天而行,嘒嘒然,意感,故谓其卿大夫曰:天之光耀,升行不休,无自赢缓之时。”[1]563循此可知,诗中君子,即为卿大夫。

《大雅·瞻卬》:“如贾三倍,君子是识。妇无公事,休其蚕织。”案:《毛诗序》:“《瞻卬》,凡伯刺幽王大坏也。”[1]577可推知诗句意思主要是指褒姒不应干预朝政。至于“如贾三倍,君子是识”只是铺垫之言,此点郑玄解释得很清楚:“贾物面有三倍之利者,小人所宜知也。君子反知之,非其宜也。今妇人休其蚕桑织纴之职,而与朝廷之事,其为非宜亦犹是也。”[1]578不过,从这个类比可以看出,当时的君子是不应当知晓贾利的,正如妇人不当与朝廷之事,前者为处上不宜下,后者为处内不宜外。则此中君子无疑当为贵族,故不需识利。此种情况有些类似后世庙堂与市井之间的秩序界划,因此之故,笔者将此例君子归入卿士大夫一类。不过,此句中的君子,已不再指向具体的人,属于身份标识大于具体人物的情况。

综合以上11例,“君子”用来指称卿士大夫之属,亦多发生在西周晚期及东周时期。此种情形之君子,不仅可以指称个人,亦多用于集体之称。同时,至晚在两周之交,君子显然已经有脱离具体人物涵盖而意义泛指的趋势。

四 在位者之属

此类与前几类可能会有些身份上的交叉,不过角度不甚一致,有必要将其独立出来加以分析:

《王风·君子阳阳》:“君子阳阳,左执簧,右招我由房,其乐只且!”案:《毛诗序》:“闵周也。君子遭乱,相招为禄仕,全身远害而已。”[1]331所言尚不明确。郑玄的解释进了一步:“君子禄仕在乐官,左手持笙,右手招我,欲使我从之于房中,俱在乐官也。我者,君子之友自谓也,时在位,有官职也。”[1]331从中显然可知,诗中君子当指仕于乐官者。

《曹风·鳲鸠》:“淑人君子,其仪一兮……淑人君子,正是国人。”案:《毛诗序》:“《鸤鸠》,刺不壹也。在位无君子,用心之不壹也。”[1]385结合诗篇中其能正国人的描述,君子当为在位者。

《小雅·鱼丽》:“君子有酒,旨且多。”案:《毛诗序》:“美万物盛多,能备礼也……可以告于神明矣。”[1]417从此诗文本及较早的解释之中,无法看出君子的身份,不过循其情理,当属贵族。“君子有酒”之句,在《诗经》中除《鱼丽》之外,还见于《小雅·南有嘉鱼》及《小雅·瓠叶》。《南有嘉鱼》中郑《笺》曰:“君子,斥时在位者也。”[1]419而《瓠叶》中郑《笺》则曰:“此君子谓庶人之有贤行者也。”[1]499结合两篇文字,知此诗中情况,当近于《南有嘉鱼》,指在位者。

《小雅·南有嘉鱼》:“君子有酒,嘉宾式燕以乐。”案:《毛诗序》:“乐与贤也。太平之君子至诚,乐与贤者共之也。”[1]419所谓贤者,当为“嘉宾”的解释。而君子,据郑玄的解释,即指当时的在位者。

《小雅·南山有台》:“乐只君子,邦家之基……乐只君子,邦家之光。乐只君子,万寿无疆。……乐只君子,民之父母。”案:《毛诗序》:“乐得贤也。得贤则能为邦家立太平之基矣。”[1]419显然是以君子为贤人。不过,根据诗中所言的“民之父母”之语,此类贤人定然是在位者,即贤臣。

《小雅·节南山》:“弗躬弗亲,庶民弗信。弗问弗仕,勿罔君子。”案:《毛诗序》:“《节南山》,家父刺幽王也。”[1]440郑玄云:“君子,斥在位者。”[1]441反观诗篇中庶民与君子之对言,可知君子当为民之管理者,即在位者。

《小雅·雨无正》:“凡百君子,各敬尔身。”案:此中君子,郑《笺》曰:“谓众在位者。”[1]448此解历来无异辞,可从。

《小雅·巧言》:“乱之又生,君子信谗。君子如怒,乱庶遄沮。君子如祉,乱庶遄已。君子屡盟,乱是用长。君子信盗,乱是用暴……奕奕寝庙,君子作之……荏染柔木,君子树之。”案:此篇中“君子”一词出现7次,过去认为其意义是一致的。《毛诗序》:“《巧言》,刺幽王也。大夫伤于谗,故作是诗也。”[1]453郑《笺》云:“君子,斥在位者也。”[1]454按照传统的解释,此处君子当指在朝官员,不过,根据诗篇文意,此篇中的某些君子也有可能指当时在位的幽王,如宋儒朱熹即认为君子指王[2]605。不过,诗篇中有“匪其止共,维王之邛”一句,似乎诗中君子与王并非意思一致。总的说来,前3个“君子”,应指周天子,后面几个则宜如郑玄所释,统言在位者。

《小雅·巷伯》:“寺人孟子,作为此诗。凡百君子,敬而听之。”案:《毛诗序》:“刺幽王也。寺人伤于谗,故作是诗也。”[1]456郑《笺》:“孟子起而为此诗,欲使众在位者慎而知之。既言寺人,复自著孟子者,自伤将去此官也。”[1]456君子应指在位者。此解历来无异辞。

《小雅·大东》:“周道如砥,其直如矢。君子所履,小人所视。”案:《毛诗序》:“刺乱也。东国困于役而伤于财,谭大夫作是诗以告病焉。”[1]460郑《笺》云:“此言古者天子之恩厚也,君子皆法效而履行之;其如砥矢之平,小人又皆视之、共之无怨。”[1]460虽未明言君子何指,但以理可推知其为在位者。关于此处君子、小人之别,孔《疏》有较为确切的说明:“此言君子小人在位,与民庶相对。君子则行其道,小人则供其役。此上四句有二事,明君子履其恩厚而法效之,小人视其平直而供承之。”[1]460可见此诗中之小人,亦当为在位者,不过比君子地位低,应是从事具体性事务者。

《小雅·裳裳者华》:“左之左之,君子宜之。右之右之,君子有之。”案:《毛诗序》:“《裳裳者华》,刺幽王也。古之仕者世禄。小人在位则谗谄并进,弃贤者之类,绝功臣之世焉。”[1]479依此可知,诗篇是站在功臣之后的立场,表达对幽王的不满。郑《笺》云:“君子,斥其先人也。”[1]480说明君子是指古时先王之仕宦,即古之贤臣。

《小雅·桑扈》:“君子乐胥,受天之祜……君子乐胥,万邦之屏。” 案:《毛诗序》:“《桑扈》,刺幽王也。君臣上下,动无礼文焉。”[1]480这个解释在后世得到了不少批评,从诗篇文字来看,似乎未有刺意。不过,从“万邦之屏”来看,君子所担当的似乎是一种捍卫者的角色。应属当时之在位者。

《大雅·卷阿》:“蔼蔼王多吉士,维君子使,媚于天子。……蔼蔼王多吉人,维君子命,媚于庶人。”案:此诗“君子”出现10次,从其介于天子与庶人之间的角色来看,应为当时之在位者。《毛诗序》:“《卷阿》,召康公戒成王也。言求贤用吉士也。”[1]545再联系诗篇中“四方为则”“四方为纲”等语句,可知此种“君子”不仅政治上可以承上启下,而且已成为道德标杆。

综合以上13例,“君子”用来指称在位者之时,涵盖极为广泛,包括天子、诸侯、卿大夫,甚至还有级别可能不太高的乐官,这些多样化的角色标识,使得君子的所指已经明显泛化。而且此种情形多数都显示出君子是集体称谓,说明君子已逐步固定为阶层。不过此中多数情况应是指除天子、诸侯之外的王朝政治中高层管理者。这样的指称,在西周前中期应已产生,并贯穿整个西周,一直延续到春秋时期。此种情形下,君子、小人亦可对言,两者同属在位者,即管理阶层,不过小人地位较低,而且所管事务较为低端。

五 在野之贤者

此类相关例子及分析如下:

《魏风·伐檀》:“彼君子兮,不素餐兮!”案:《毛诗序》:“在位贪鄙,无功而受禄,君子不得进仕尔。”[1]358郑《笺》:“彼君子者,斥伐檀之人,仕有功乃肯受禄。”[1]358结合起来看,君子当为不得进仕之人。后世尤其是近现代以来,此诗曾被解释为对在位者的讽刺,君子遂指向在位者。近年来,学界对此有所反思,目前看法基本认同毛、郑对诗中“君子”的解释,即君子,当指不在位之贤者,可以作为在位者的对照。

《唐风·有杕之杜》:“彼君子兮,噬肯适我?……彼君子兮,噬肯来游?”案:《毛诗序》:“刺晋武也。武公寡特,兼其宗族,而不求贤以自辅焉。”[1]366从诗意看,未必含有刺意,起码在字面上看来,是关于求贤的。其中君子,当指贤人,可辅佐晋侯。

《秦风·晨风》:“未见君子,忧心钦钦……未见君子,忧心如醉。”案:《毛诗序》:“刺康公也。忘穆公之业,始弃其贤臣焉。”[1]373据此可知,君子当为贤者,《毛诗序》言贤臣,乃为后设立场。诗中所述应尚非为臣之情状,诚如郑《笺》云:“言穆公始未见贤者之时,思望而忧之。”[1]373可知此中君子,应为未仕之贤者。

《小雅·隰桑》:“既见君子,云何不乐……既见君子,德音孔胶。”案:《毛诗序》:“刺幽王也。小人在位,君子在野,思见君子,尽心以事之。”[1]495郑《笺》:“思在野之君子,而得见其在位,喜乐无度。”[1]495《毛诗序》中之小人,恐非《诗经》文本中之小人。不过,其言君子在野,与诗篇语境相合,应属确切。

综合以上4例,“君子”用来指称在野之贤者,应发生在西周晚期以后,尤其是东周时期。不同于君子指称王侯贵族及在位者的情形,此时之君子,主要突出的是其贤良的素质,这应该意味着,“君子”一词中,道德能力方面的内涵比重开始扩大。而诗篇中对于此类君子的追求,体现出当时政治话语中德与位的统一关系。

六 行役之人

此类相关例子及分析如下:

《周南·汝坟》:“未见君子,惄如调饥……既见君子,不我遐弃。”案:《毛诗序》:“《汝坟》,道化行也……妇人能闵其君子,犹勉之以正也。”[1]282虽未明言君子何指,但既言闵之,说明君子应较为劳苦。后世多将诗旨解释为君子行役、妇人思之,应属可信。

《王风·君子于役》:“君子于役,不知其期。”案:诗篇明言君子于役,可知君子当指行役之人。此点历来解释皆无异辞。

《郑风·风雨》:“既见君子,云胡不夷?……既见君子,云胡不瘳?……既见君子,云胡不喜?”案:《毛诗序》:“思君子也。乱世则思君子不改其度焉。”[1]345郑《笺》云:“喻君子虽居乱世,不变改其节度。”[1]345两者解释未免有些迂远,诗篇中有“既见”之语,说明潜在层面是“未见”之状态,所以见到之后,才会显得异常欣喜。毛《传》“瘳,愈也”的解释,显示出诗篇是以病之痊愈来形容见到君子之喜,可见其思念君子已至称疾之境地,这无疑意味着,叙述者应该很长时间未见到君子了。而且从诗篇中反复之慨叹推断,如果诗中君子仅仅是普通出行,重逢在可料之期,必不至此;诗中君子之出,当伴随一定程度的危险,使得重逢的不确定性大大增加,如此再见到君子之时,才会显得如此兴奋、畅快。结合当时的社会状况与毛、郑释语中“乱世”之提点,可知诗中君子当为行役在外、历久甫归之人。

《秦风·小戎》:“言念君子,温其如玉。在其板屋,乱我心曲。……言念君子,温其在邑。方何为期?胡然我念之!”案:《毛诗序》:“国人则矜其车甲,妇人能闵其君子焉。”[1]369-370这个解释与诗篇中“板屋”“何为期”等语句,极为相合,都暗示出君子当指从役之人。

综合以上4例,“君子”用来指称从役之人,多数在东周时期。更关键的是,此类君子皆出于女性之口,用来称呼自己的丈夫。那么,此类君子,应与《诗经》中妇人“良人”之称颇为接近。

七 普通庶民

此类相关例子及分析如下:

《小雅·都人士》:“彼君子女,绸直如发。……彼君子女,谓之尹吉。……彼君子女,卷发如虿。”案:《毛诗序》:“周人刺衣服无常也。古者长民,衣服不贰,从容有常,以齐其民,则民德归一。伤今不复见古人也。”[1]493结合诗篇文字来看,所谓的“彼君子女”云云,皆为追述昔日都中女子之仪容。郑《笺》:“彼君子女者,谓都人之家女也。”[1]493其头发之式样,可以名状,说明其为当日街头可见之人。贵族之女,出常居车,可知诗中“君子女”应非贵族,当为庶民。至于其何以称为尹、吉?郑玄亦有解释:“吉,读为姞。尹氏、姞氏,周室昏姻之旧姓也。人见都人之家女,咸谓之尹氏、姞氏之女,言有礼法。”[1]494可知尹、吉之谓,不过是借当时高门姓氏以增重,并非其本姓如是。此义后世犹存,如南北朝时期所谓的谢娘、萧娘,多为普通人家女子,并非出自谢、萧等世家。姞氏在西周的具体情况,目前还不甚清楚。至于尹氏人物,屡见于《诗经》:

文武吉甫,万邦为宪。(《小雅·六月》)[1]425

尹氏大师,维周之氐。(《小雅·节南山》)[1]440

吉甫作诵,其诗孔硕。(《大雅·崧高》)[1]567

吉甫作诵,穆如清风。(《大雅·烝民》)[1]569

王谓尹氏,命程伯休父。左右陈行,戒我师旅。(《大雅·常武》)[1]576

此数条材料,多与西周重臣尹吉甫有关,两周尹氏人物,以尹吉甫声名最著。根据诗篇所述与史事记载,尹吉甫当生活在西周宣、幽时期。据此可知,尹氏声名亦当盛于此时。普通人家女子借助尹氏盛名以抬高自身价值,亦最有可能在此时。以此而论,《都人士》之诗,当作于西周末期甚至东周时期。诗中“君子女”既为庶民,则君子亦当为庶民。

《小雅·瓠叶》:“幡幡瓠叶,采之亨之。君子有酒,酌言尝之……君子有酒,酌言献之。”案:《毛诗序》以此诗为大夫刺幽王之作,对于此诗君子的身份,毛《传》从“瓠叶”入手作了解释:“幡幡,瓠叶貌。庶人之菜也。”[1]499显然以君子为庶人。郑《笺》因循而释:“此君子谓庶人之有贤行者也。”[1]499在没有更充分的证据之前,宜将此处君子定为庶人。

通过以上两例,可知在西周末期,“君子”一词,已经可以指称普通的庶民阶层之人。庶民当然是行役者的组成部分,但行役之人不仅仅是庶民,还有部分贵族成员。这是本文将行役之人与普通庶民区分开来的原因之一。

通过以上七个方面的分析,可以大致看出《诗经》中“君子”的所指:

第一,以年代先后而论,“君子”在西周前中期可以指天子,亦可以指政治结构中较高级别的管理者。前者的情况显然更常见。到了西周后期,君子之称,涵盖得到极大拓展,除延续之前两方面的意义之外,尚可指诸侯国君及卿士大夫之属,亦可指在政治体制中层次较低的卑官及在野之贤者。同时,在西周晚期,君子亦可以指称庶民,其指称从役之人则多在东周时期。

第二,在整个西周时期,随着君子涵盖面的逐渐扩大,“君子”一词所指称的人物身份更加多元化。其中,政治等级色彩明显减弱,与此相应的是,道德、品行、能力等质素逐步得到凸显。

第三,“君子”在西周早中期主要用于个体的代称,后来逐渐用于集体之称,表明君子已经逐渐成为一种固定阶层。君子与小人的对言,应以此为背景。两者有着政治地位的差别与行事权限的区分,随着“君子”词语中道德等因素的增强,君子、小人之别有质变的倾向。

第四,从最初的代称,到后来的专指,“君子”一词,至晚在两周之交,已经有脱离具体人物涵盖而意义泛指的趋势。

需要说明的是,《周南·关雎》中“君子”的意涵,传统解释多据毛《诗》说中“后妃”之语,认定为周天子,但因与诗篇文本无征,此说近现代以来颇受质疑。该问题尚需通过严谨细致的分析方能解决,此处暂略。

注释:

①本文所引诗篇文字皆出自《毛诗正义》(中华书局1980年影印《十三家注疏》本),为避繁琐,下文不再一一出注。

[1]孔颖达.毛诗正义[M].《十三经注疏》影印本.北京:中华书局,1980.

[2]朱熹.诗集传[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2.

[3]孔颖达.春秋左传正义[M].《十三经注疏》影印本.北京:中华书局,1980.

(责任编校:彭巍颐)

The Implications and Evolution of "Junzi" inTheBookofSongs

SHAOJie
(College of Liberal Arts, Zhengzhou University, Zhengzhou 450001, China)

The evolution of the word "Junzi" inTheBookofSongsresulted in seven types of Junzi, including the Kings, the Dukes, the ministers, the incumbents, the people out of office with noble characters, the people away from home for military service or travelling, and the common people. A general survey of TheBookofSongsshows that the coverage of "Junzi" had been widening, and people of diverse identities were referred to as Junzi. What′s more, the word had less and less hierarchical implication, but more and more emphasis on men′s morality and character. Meanwhile, it had evolved from a term referring to individuals to a collective term. By the turn of the two Zhou Dynasties, Junzi had been used in a general sense.

TheBookofSongs; Junzi; politics; morality

2016-08-23.

国家社科基金青年项目“《诗经》地理文献整理与研究”(16CZW014)。

邵杰(1984—),男,河南新安人,郑州大学文学院讲师,博士,研究方向:唐前文学与文献。

I206.2

A

1673-0712(2016)06-0045-08

猜你喜欢
诗篇小雅诗经
作家现在时·徐小雅
中华诗篇
静待绽放
诗经
雪峰山诗篇
现代诗经
现代诗经
Micronodular thymic tumor with lymphoid stroma:A case report and review of the literature
律诗篇法体式
小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