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省全面自主招生背景下高职院校有效教学的探讨

2016-03-06 14:14河南职业技术学院工商管理系河南郑州450000
河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 2016年2期
关键词:自主招生高职教育有效教学

高 丛(河南职业技术学院 工商管理系,河南 郑州 450000)



我省全面自主招生背景下高职院校有效教学的探讨

高 丛
(河南职业技术学院 工商管理系,河南 郑州 450000)

摘 要:有效教学,主要是指通过教师一定时间的教学,学生能获得具体的进步或发展。伴随着我省高职院校全面自主招生的到来,生源的特质及知识结构变得更加复杂。学生个体、教学团队、课程设置、考核形式及教学条件等因素,对新形势下高职院校的有效教学影响深刻。本文分析了目前高职院校教学有效性缺失的原因并提出了相应的策略。

关键词:自主招生;高职教育;有效教学

2010年开始,我省有4所示范性高职院校首次采用自主招生的模式,2015年全省77所高职院校单独招生,2016年达到了89所院校。我省高职院校全面自主招生的时代已经到来。

有效教学源于20世纪上半叶西方的教育科学化运动,提出教学不仅要有科学的基础,还要有科学的方法来研究。有效的教学是指通过教师一定时间的教学,学生能获得具体进步或发展。如果学生在教学过程中,没有学到什么或者学得不好,即使教师付出再多辛苦的劳动也属无效教学或低效教学。

“无效教学”是对教育资源的一种极大浪费。教学过程中一直有一种现象存在,无论什么课程,教师再怎么辛苦的教学,总有20%的学生课堂接受能力较强,学习状态积极,学习成绩优秀;60%的学生能听懂,注意力也能集中,但不能独立完成作业,学习潜能部分被压抑,属于我们常说的中等生;20%的学生似乎听不懂老师在表达什么,继而消极、瞌睡、走神,学习潜能完全被压抑,学习成绩较差。我们总是抱怨学生学习能力低,行为习惯不好、学习态度消极,学习效率低下,面对全面自主招生的新形势,我们应思索怎样提高高职教育的教学效率,减少国家及家庭的培养成本。

一、影响高职院校教学有效性的因素

(一)学生个体因素

我们总有一种理念,“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实践中却发现,“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经验是自主学习的重要因素”,已有的知识和经验起码决定了学生学习的速度。

由于社会尚未形成有利于技术技能人才成长的氛围,劳动者和技术技能人才没有得到社会应有的尊重,技术工人工资总体水平偏低,很多人认为读高职院校低人一等。因此,高职院校的生源绝大多数来自高考分数较低人群,自主招生的生源也大都是因参加高考无望考上理想的普通高校的学生[1]。当德国60%的中学生积极选择职业教育时,我国中学生选择职业教育的态度都显得如此无奈。由于这些学生在中学时自我管理能力相对比较低,基础知识薄弱,学习往往呈盲目性、被动性。经调查发现,60%的高职生对所学内容缺乏学习动力,58%的高职生缺乏自学方法[2]。这些因素在职业教育过程中对教学效果会有很大的影响。

(二)教学团队因素

1.“双师型”教师队伍急需进一步增强

职业教育的特点主要体现在教学过程要做到理论结合实际,强调学生动手能力,形成理实一体的教学体系。高质量的“双师型”教师队伍,是提高高职教育教学效果的重要保证。他们能娴熟地从教学项目设计开始就解决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问题,兼顾考虑学生现在以及将来学习和生活的实际情况,让学生从以文字为主导的抽象知识世界回到真实的现实世界中来。然而,“双师型”教师喊了很多年,但“双师型”教师队伍质量与高职教育的要求还有很大距离。“在黑板上耕田”“在课本上开机器”现象依然存在。首先,专业教师的引进大多还是高学历下的硕博毕业生,他们又大多缺乏企业实践环节,对企业流程操控能力较低;其次,高职院校普遍存在专业课师生比严重失调,师资力量的紧张[3],青年教师的社会实践活动只能安排在寒暑假。由于缺乏有效管理机制,同时也侵犯了教师合理的休假时间,社会实践大多流于形式。另外,由于学校和企业经营目标不一致,企业不乐意派出业务骨干到学校进行教学活动,兼职教师比例较低。再加上学校对外聘教师的教学质量也没有有效的管理制度,普遍存在外聘教师的教学学生不认同,更增加教学的无效性。

2.教师的教学理念亟待转化

目前,高职院校教学过程中,传统的教学方式仍占主导地位,但缺点明显。一是“惰性知识”现象严重,二是对学习方法的忽略[4]。前者只对知识进行填鸭,知识传授及教学设计仍以文本为基础,很少对问题与学生进行主动积极的讨论,学生被动接受知识。后者是教学过程中仍然以教师为主体,教师按自己的思维模式带领学生完成学习过程,完全忽略学生的思维模式和教师思维模式的差异性,不能以学生为中心来围绕其未来所从事的职业而进行教学活动,师生思维模式错位及教学项目缺乏以企业流程为导向的设计,往往使学生学习时找不到方向,找不准岗位,缺乏成就感,对学习没有信心,无效教学不可避免的发生。

(三)课程设置因素

高职院校就业岗位群集中在中小企业,专业课程设置应充分考虑岗位群的需求。但目前很多院校专业课程设置门数过多,每门课程为追求知识体系的完整性,课程内容重叠关联,和企业岗位需求距离甚远。

基础课程设置缺乏与学生入校前知识水平的贯通接口。自主招生形势下,高职生源有来自普通高中、职业高中、职业中专及部分从事生产一线的在职人员,其知识结构差别较大,目前,高职院校基础课程设置几乎不考虑学生个体差异,如数学课与英语课程的承接点,由于高职生在中学阶段这两门课程基础相对较弱,导致无效教学现象严重。虽然对来自不同方位的生源分开上课,但教材、课程一样,因此教学效果不佳。

(四)考核形式单一

科学的考试形式既能增强教学的有效性,又能检验教学的有效性。考试不是得出学生的好与坏,而是为了诊断学生学习过程中存在的问题。目前大多数职业院校考核方式仍停留在“期末成绩+平时成绩”或实训手册的填写上,标准答案试题多,批判性、分析试题少。考试内容重理论、轻实践;学生每个环节的学习效果得不到及时的检验,考试形式缺乏对学生学习过程的监控;学生分析与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仍得不到验证。这些都不利于学生创造性和主动性的发挥,阻碍了创新思维的培养与发展。

(五)教学条件需要改善

首先,高职院校专业课生师比例普遍较高,专业课上大堂课的现象比较普遍。课堂组织、师生互动、作业批改都存在很大难度。其次,很多院校教学场所存在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的分离,不利于理实教学的一体化。

二、提升高职院校教学有效性的对策

(一)提升社会对高职院校的认同度

人才是建设制造强国的根本。[5]20年来,高职院校为我国培养了大量的中高级技术技能人才。社会必须彰显高职教育作为一种教育类型主体的地位,从高中阶段开始对学生进行职业意识教育,培养学生的职业兴趣。[6]彻底改变高职生自卑心理,不断提高技能型人才的经济地位和社会地位,制定相应的激励政策,完善对技术工人的评价机制,要在全社会弘扬劳动光荣、技能宝贵的风尚,形成崇尚一技之长、不唯学历凭能力的良好氛围,让更多优秀的中学生加入学习高技能的劳动大军,为实现制造大国向制造强国的转化贡献自己的青春。

(二)打造一支高质量的“双师型”教师队伍

1.建立青年教师企业实践长效机制

专业教师的实践能力是高职教育有效性的保障,是高职院校教师队伍的特色所在。学校在招聘教师的过程中,重点要考察应聘者的动手能力,譬如,应聘教师必须有2年以上企业经历等;现有专业教师的“双师型”培养,应落实他们参与社会实践的过程监督,尤其为青年教师参加社会实践创造条件。譬如减少他们校内的工作量,社会实践计算一定课时,将企业实践的要求纳入岗位责任,并作为职务(职称)聘任、晋升的必要条件等,有条件的可以让青年教师脱产到企业顶岗,同时学校派专人定期到企业对顶岗教师进行跟踪监督,真正保证青年教师深入企业一线,在企业实践中熟悉业务流程、摸清岗位特点、积累教育素材,便于以后课堂直接将企业元素运用到教学之中。

积极引进具有热衷职业教育及良好信誉的企业高技能人才到学校担任兼职教师或专业带头人,直接参与到人才培养方案制订和课堂教学、实习实训中,做到校企资源共享,人才共育。为保证兼职教师教学质量,学院应成立兼职教师的专门管理机构,负责兼职教师管理制度的制定、试讲、面试的组织、考核,对其教学质量严格监控,并建立兼职教师业绩考评档案,全面掌握兼职教师第一手资料,并把职业道德、专业知识和业务技能的考评结果作为续聘或解聘兼职教师的依据。

2.教师教学理念的转变

要想实现教学的有效性,教师必须转变教学理念,以教师为中心的课程设计让位于以学生为中心的课程设计。

职业教育的学习活动是从具体的工作任务到完成“产品制作”为依据来进行设计的。在社会向知识社会和信息社会转变的背景下,专业知识的统治地位逐渐让位给更重要、更基本的能力。为了能够在当今变化迅速的劳动力市场中生存,学生必须具有行动能力。

传统的教学理念,教师把自己备课的思维模式或结果全倒给学生,剥夺了学生对所学内容的思考过程。“教育”的根本是为了引发“学习”,没有引发“学习”的“教育”是毫无意义的。教师在行动导向的学习中不是展示他无所不能,而是帮助每位学生学习,充当学习顾问角色。一堂课,教师一直讲下去学生一直听下去是件很无聊的事,没有动手机会,学生和教师一样疲劳。教学过程好似足球场上的练习,教练相当于教师,学生相当于队员,只有队员上场教练和队员才知道问题出在哪里。

有效的教学与有效的教学过程设计分不开的。教学过程设计的好坏直接影响教学效果的高低。教师应把重力放在教学项目设计上。项目的设计、分解过程要直观,要便于学生自学,这样就不会出现“教师在学生会学习,教师不在学生就不会学习”的现象了。项目设计要让所有的学生课堂上都动起来。教师要充分相信学生的创造力比自己好得多。设计教学项目时,哪些是让学生提前预习的,哪些是教师带领学生一起学习的,哪些是让学生独立完成的,要层次分明。项目设计时一定不能忽略同学们合作学习的效能,合作能让同学们彼此发现不同的思想。学生回答问题时周围有很多同学帮忙,传统教学理念的教师往往对此很反感,其实恰恰相反,帮忙回答问题的同学们都在积极参与学习,在场学习,合作学习。

教学过程教师要仔细观察到每个学生的动向。让他们独立完成各自的项目设计,即便错误了教师也不要马上指出,如果学生能从错误中学习,那么这个“错误”是有积极意义的。让学生明白,学习必须是自己独立的学习,它既困难又费力。只有当学生自己完成学习任务后,他们才会有成就感。

教育的目的是为了改变人的行为习惯。针对高职生中学时期学习习惯不科学的事实,教师要心平气和接受这种状态,想法改变他们,训练他们的学习习惯,哪怕从集中精力让他们理解一段文字内容开始,逐步培养他们学习的积极性,培养他们的倾听力、语言表达力及展示能力等。

(三)课程设置体现高职特色

高职教育要以能力为本位,构建符合企业需要的课程体系与教学内容体系。学生未来的工作岗位到底需要什么?我们怎样在有限的时间及有限的能力内,教给学生就业时有用的知识?

精简课程内容。对现有课程进行整合,彻底改变专业课教学内容繁、旧、重复等现象,改变重理论、轻实践的现状,精选终身学习必备的基础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合并内容关联、重叠的专业课程,以提高学习效率。譬如英语课程直接开设专业英语,高等数学直接开设专业数学等。

理论与实践课程的统一。改变目前职业院校授课计划把专业课程分为理论课与实训课程的安排。实践证明,这种人为地把理论与实践分离的做法违背了职业教育的规律,造成理论的学习不能及时得到实践的验证,给学生学习造成很大麻烦。只有理论与实践同步,才能相得益彰。同时压缩理论课程时间,突出实践课程,增强学生自由支配时间,让学生有充足的时间加强职业技能训练和个性发展。

课程设置兼顾学生个体差异。全面自主招生形势下,不同生源的知识结构和综合素质等方面有很大的差异性。所以,高职院校的课程设置要充分考虑这些差异,采取有效措施,找到适合不同入口的连贯接口,保持课程设置与普通高中、职业高中、职业中专课程设置的有效性和连续性。

校企共同设置专业课程。学校与企业共同设置的专业课程目前主要适合“订单班”的培养,它能实现学校课堂与企业工作现场的“无缝对接”。校企双方除共同进行课程设置外,还会就教学环境建设、教学方法设计、教材学材开发、教学资源开发、学习评价、教学管理以及师资培训等提出有效的解决方案。

改教材为学材。高职院校专业教材的编写要适用于“教、学、做一体化”的教学模式,同时教材的内容设置要利于学生自学。

(四)改革考试形式

考试是发现学生存在问题的有效手段,能提高学生的运用知识能力、自学能力、实践操作能力、自我评价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等。

考核方式多元化。把考核贯穿于教学的整个过程,教师可以采用多次考核、多形式考核、多手段考核的方式来检查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把无效的教学降到最低。可以是一个小论文,可以是一个项目设计,可以是一次作业,可以是分组讨论、案例分析、调查报告等等,同时注重学生平时综合表现成绩。

记得让每个学生给自己一个客观的评价,从中老师会发现很多学生都会很诚实地给自己打一个合理的分数,我们也从学生自己给出的分数上更加了解每一个学生。

(五)改善教学条件

改变目前高职院校专业课师生比例失调局面,专业课程避免大堂课,实行小班分组教学。这样既有利于老师在课堂上的整体掌控,也便于师生互动,情感交流。在分组中,像讨论、分组对抗、旋转式教学等多种教学手段也更有利于展开,能够有效提高教学效果。学习场所的设置取消理论课教室与实训室的分离,做到二者的统一。

社会的发展不仅仅影响着教与学的转变,也对学生的学习动机、独立性、专注性,工作投入性、创造性等方面都产生着重大的影响。价值观的多元化和独生子女等因素,也对高职教育提出了新的挑战。教师是一种职业,教师不一定什么都懂、什么都比学生强,教师的任务是把学生最大潜力发挥出来,教育是点燃、是陪伴。因为为了年轻的下一代,为了国家的未来,作为一名高职教师,只有积极行动,积极从自身做起。

参考文献:

[1]谷荣.自主招生背景下高职院校教学改革探析[J].安徽电子信息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5,(5).

[2]上海市教育科学研究院,麦可思研究院,编制.2015中国高等职业教育质量年度报告[R].上海:出版者不详,2015.

[3]关于加强建设高水平职业院校教师队伍的提案[N].中国青年网,2016-02-29.

[4]托马斯·胡格.职业行动能力培养教学专题研讨会[R].2016.

[5]参见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规划(2014—2020年).

[6]美国生涯与技术教育调研报告[EB/OL].中国高职高专教育网 http://www.tech.net.cn/web/articleview.aspx?id=20160202170752593&cata_id=N002,2016-02-02.

中图分类号:G7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2862(2016)02-0106-04

收稿日期:2016-02-22

基金项目:本文系河南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项目课题“高等职业教育促进新农村建设的研究和策略”(立项批准号:2014BJY011)的研究成果。

作者简介:高丛,女,河南职业技术学院副教授,研究方向:会计实务。

Discussion on the Effective Teaching in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s in the Circumstance of Comprehensive Autonomous Recruitment in Henan Province

Gao Cong
(Henan Polytechnic,Zhengzhou,Henan,China,450000)

Abstract:Effective teaching means that students are able to make specific progress after being taught after a regular time.Along with the comprehensive autonomous recruitment in Henan Province,the characteristics of students enrolled and their knowledge structures become much more complicated.The factors such as student individuals,teaching team,curriculum design,examination forms and teaching conditions,all deeply influence the effective teaching of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s in the new situation.This paper analyzes the reasons for the deficiencies of effective teaching at present in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s and puts forward some corresponding strategies.

Key words:Autonomous recruitment;higher vocational education;effective teaching

猜你喜欢
自主招生高职教育有效教学
天津高职院校自主招生能力测试现状研究
犯罪学人才培养体制变革初探
浅谈高中英语有效教学策略
人文主义视野下的高职教育研究
小学数学课堂有效教学策略
新理念下小学英语课堂教学有效性分析
浅析高职院校学生厌学现象及应对措施
论高职生未来职业发展
加快中职会计教学改革提高教学有效性研究
自主招生背景下的高职英语教学改革初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