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电图ST-T改变在冠心病诊断中的应用价值

2016-03-07 11:18梁月嫦
东方食疗与保健 2016年11期
关键词:静息导联心室

梁月嫦

广东省鹤山市人民医院 529700

心电图ST-T改变在冠心病诊断中的应用价值

梁月嫦

广东省鹤山市人民医院 529700

目的:探讨冠心病诊断中,心电图ST-T改变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我院2015年1月-2016年12月共接诊冠心病患者86例,对患者行心电图和冠状动脉造影检测,对检查结果进行回顾分析。结果:40例为无ST-T段动态改变,确诊率为32.50%;46例有ST-T段动态改变,确诊率为69.57%,确诊率比较有显著差异(P<0.05);20例为单支病变,14例表现出ST-T动态改变,占70.00%;31例为双支病变,20例表现为ST-T动态改变,占64.52%,(P>0.05)。结论:在冠心病诊断中,运用心电图ST-T改变会受到一定的限制,故临床应用时应当谨慎对待。

心电图;冠心病;ST-T改变;冠脉造影

心电图是当前冠心病诊断最为经济且操作最方便的一种方法,同时因其具有可重复性、无创性,故受到国内外的共同认可。ST-T改变是慢性冠状动脉供血不足症状非常重要的诊断依据。为进一步探讨心电图ST-T改变用于冠心病诊断的价值,现对我院冠心病患者的心电图变化进行回顾分析,有关情况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我院2015年1月-2016年12月共接诊疑为冠心病患者86例,所有患者均经冠状动脉造影检查,排除PTCA术后、心肌梗死、心动过速、预计综合征、服用洋地黄等可致使ST-T发生改变的情况。其中女性32例,男性54例,年龄为34-75岁,平均年龄为(58.91±2.57)岁。患者主要表现为胸闷、胸痛等心前区不适症状。

1.2 方法

1.2.1 心电图检查:所有患者入院后行2次及以上的静息心电图检查。常规心电图的检查主要运用V1-V6胸导联以及I、II、III、avR、avL、avF肢体导联的标准12导联描记。ST-T(+)改变的标准:在同一份心电图中,出现2个或者2个以上导联的ST段在 J点部位的 0.08s,并且表现为水平型或下斜型压低达到0.05mV以上。并且存在2份不同时间的静息心电图,ST-T压低程度表现为明确的一致性。

1.2.2 冠状动脉造影:按照Judkins方法来实施冠脉造影检查,至少进行4个不同的体位多角度的投照,若出现至少一处的冠脉狭窄达到50%以上,则可将其判定为阳性,主要为左、右冠状动脉及其主要分支的观察,其中累及2个分支的可将其称为双支病变,累及3个或者超过3个分支的称为多支病变,

1.3 统计学方法

本研究资料采用统计学软件 SPSS17.0进行分析处理,计数资料采用2χ检验,当P<0.05即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心电图ST-T动态改变用于冠心病诊断

86例冠心病患者均连续给予其持续3d的静息心电图检查和冠状动脉造影,结合体表的心电图来判定其是否会出现动态变化,并根据该结果将其分为两组。其中40例为无ST-T动态改变,13例经冠状动脉造影确诊,确诊率为32.50%;46例有ST-T动态改变,32例经冠状动脉造影确诊,确诊率为69.57%。两组确诊率比较有显著差异(P<0.05)。

2.2 心电图ST-T改变与冠心病病变支数比较

45例确诊的冠心病患者中,其中20例为单支病变,14例表现出ST-T动态改变,占70.00%;31例为双支病变,20例表现为ST-T动态改变,占64.52%。两组动态改变率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

3 讨论

在我国经济水平持续增加的今天,国民的生活水平也随之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尤其是饮食习惯更是以高脂肪、高蛋白食物为主,但在生活节奏日渐加快的今天,人们的生活压力和工作压力也不断增大,这使得冠心病的发病率也持续递增。在临床中,心前区疼痛、各种高危因素以及心电图ST-T改变来实现对冠心病的确诊,尤其是心电图经济、操作简便以及无创伤和可重复等特性,使得心电图在全国上下得到了广泛普及[1]。但若冠心病患者因动脉粥样硬化,冠状动脉管腔处于狭窄状态下,或者因堵塞致使缺氧和心肌缺血等引起坏死症状,心电图ST-T将会表现出相应的改变,故心电图ST-T改变并非是致使心肌缺血的特异性改变,故探讨其在冠心病诊断中的价值很有必要。

心电图ST段主要是指从QRS波群终末到T波起点这个间期,代表心室缓慢复极过程,其与动作电位平台期等同,在正常的情况下,ST段多为一等电位线,当患者出现心肌缺血症状之后,在心电图相应导联中也会随之表现出损伤类型的ST段改变以及T波的改变等[2]。本组资料中,患者普遍处于心肌血供给平衡的状态下,故并未出现非常显著的缺血症状,这也是静息心电图未记录持续性ST段低压的原因。此外,本组资料中,86例患者中经冠脉造影确诊的45例中,还存在肥厚心肌病、扩心病等可能导致心肌出现肥厚的其他疾病类型,随着心室的逐步扩大,心肌细胞也会随之表现出相应的缺血性变化,此时心电图也会随之出现相应的表现。

心电图主要记录心肌电活动情况,ST段则主要对心室肌去极化之后到复极开始之间的心室肌电活动进行记录。但由于临床中可致使ST发生改变的因素非常多,包括神经功能紊乱、饱餐以及疼痛等,同时高血压、心包炎等也会致使其受到影响。除此之外,因人体的冠状动脉供血量是平时的十倍左右,但却不会导致心肌缺血。为此,在冠心病诊断中采用体表的心电图检查,应当从多个方面来进行综合考虑。

本研究结果显示,出现ST-T改变的冠心病确诊率显著高于无ST-T改变的冠心病确诊率(P<0.05);另单支病变与双支病变ST-T改变发生率无明显差异(P>0.05)。

综上所述,在心电图检查中,ST-T改变的患者需要引起充分的重视,但在冠心病诊断中,还应当与其他手段联合应用,以便提高其检查准确率。

[1]夏海燕,王松鹤.心电图ST-T改变对冠心病的诊断价值分析[J].中西医结合心血管病电子杂志,2016,3(23):39.

[2]汤继跃.冠心病诊断过程中心电图ST-T改变的意义分析[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5,14(15):45-46.

R541.4

A

1672-5018(2016)11-220-01

猜你喜欢
静息导联心室
回旋支闭塞引起孤立Ⅰ、aVL导联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2例并文献复习
起搏器融合波排除的心电图表现
CCTA联合静息心肌灌注对PCI术后的评估价值
心电图预测急性下壁心肌梗死罪犯血管及预后的价值
12导联动态心电图与其他导联心电图的比较与应用
精神分裂症和抑郁症患者静息态脑电功率谱熵的对照研究
首发抑郁症脑局部一致性静息态MRI对比研究
冠心病伴心力衰竭合并心房颤动的心室率控制研究
『孙爷爷』谈心室为孩子上网撑起『保护伞』
心电图F导联在健康体检中的应用与普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