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论对行剖宫产的产妇实施综合护理对其产后出血量的影响

2016-03-08 20:01
当代医药论丛 2016年3期
关键词:出血量剖宫产产后

程 丽

(江苏徐州矿务集团第二医院妇产科 江苏 徐州 221011)

剖宫产手术是临床上常见的产科手术。近年来,由于各种因素的影响,选择通过剖宫产手术进行分娩的产妇越来越多[1]。在围产期内,对行剖宫产的产妇若护理不当,易导致其出现产后出血等并发症,严重影响其身体健康。最新的临床实践表明,对进行剖宫产的产妇实施综合护理可有效地降低其产后的出血量。为了进一步证实此护理方法的有效性,我们对近年来在我院进行剖宫产的70例产妇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研究。现将研究结果报告如下:

1 资料和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次研究的对象为2012年1月~2015年6月期间在我院进行剖宫产的70例产妇。我们将这70例产妇根据护理模式的不同分为常规组和综合组。其中,常规组有34例产妇,综合组有36例产妇。常规组产妇的年龄在19~44岁之间,平均年龄为(31.6±3.4)岁。她们中有19例经产妇,有15例初产妇。她们的孕周为35~42周,平均孕周为(40.3±0.4)周。综合组产妇的年龄在20~46岁之间,平均年龄为(32.1±3.1)岁。她们中有20例经产妇,有16例初产妇。她们的孕周为36~43周,平均孕周为(40.5±0.3)周。两组产妇在年龄、孕周等一般资料方面相比无显著性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1.2 护理方法

在这两组产妇的围产期内,我院对常规组产妇进行饮食护理、生活护理等常规护理,对综合组产妇在进行常规护理(方法与常规组产妇相同)的基础上,进行综合护理。具体的护理方法是:

1.2.1 进行产前护理 在产妇进行剖宫产前,护理人员应全面了解产妇的既往疾病史和妊娠分娩史。对产妇进行产前检查,评估其胎儿的大小、胎位及其骨盆的情况,并对其进行血常规、出凝血时间、血小板等各项检查。同时,护理人员应对产妇进行产前心理护理和健康教育,向其讲解有关剖宫产手术的知识、进行剖宫产手术对产妇和胎儿健康的影响以及进行剖宫产手术时应该注意的事项,使其对进行剖宫产手术有充分的思想准备,进而缓解其紧张、焦虑等不良的情绪[2]。

1.2.2 进行产中护理 在手术开始前,护理人员应将手术室的温度、湿度调至适宜,以提高产妇的免疫力,降低其术后切口的感染率。大多数产妇刚进手术室时,会出现紧张、恐惧等不良的情绪,护理人员应及时对其进行安慰和鼓励。术中,护理人员应严格遵守无菌操作原则,在第一产程中对产妇的宫缩情况、胎心情况进行密切的观察。在第二产程中,护理人员应密切配合手术医生,保证手术的顺利进行,在胎儿娩出后为产妇使用催产素,以加强其宫缩。在第三产程中,护理人员应仔细检查产妇的胎盘、胎膜是否完整,测量产妇的出血量并进行相关的处理,同时严密监测产妇的各项生命体征[3]。

1.2.3 进行产后护理 ①进行心理护理。进行剖宫产的产妇若出现产后出血极易导致其出现恐慌、紧张、焦虑等负面情绪,因此,护理人员应及时与产妇进行沟通,耐心倾听产妇的主诉,并对其进行安慰,以消除其负面情绪。②协助医生进行止血处理。在术后2h内,护理人员要对产妇的宫缩情况进行严密的观察,并对产妇是否出现恶心、呕吐、口渴等情况进行观察。产妇一旦出现产后出血的情况,护理人员应协助医生对其进行抢救并进行止血处理。护理人员可通过按摩产妇的子宫将其宫腔内的积血压出,同时做好交叉配血等各种检查工作。为预防产妇发生产后出血,护理人员应遵医嘱为产妇使用子宫收缩剂。可将20U的缩宫素加入到500ml浓度为5%的葡萄糖溶液中为产妇进行静脉滴注,或使用益母草注射液为产妇进行肌肉注射。密切监测产妇子宫底的高度、子宫的大小变化及血压、脉搏等各项生命体征的变化情况[4]。③进行饮食护理。护理人员应对产妇进行饮食指导。在剖宫产结束6h后,可让产妇进食流质、半流质的食物,但是忌食奶、糖等易引起肠胀气的食物。在产妇术后肛门排气后,可以让其进食高热量、高蛋白、高维生素的食物。④进行运动护理。在产妇完成剖宫产6h后,护理人员可鼓励其在床上进行翻身等活动,在产妇拔除导尿管后可以让其下床活动,并鼓励产妇及时排尿、排便,对产妇说明过度充盈的膀胱会对子宫收缩造成严重的影响,进而可增加其产后的出血量。⑤进行母乳喂养指导。护理人员应向产妇说明进行母乳喂养有利于促进其子宫收缩,从而可预防产后大出血。同时,护理人员应积极引导产妇采用母乳喂养的方式来降低其产后的出血量。

1.3 统计学方法

我们采用SPSS18.0统计软件对本研究中的数据进行处理,计量资料采用均数±标准差(`x±s)表示,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率(%)表示,用x2 检验,P<0.05时,视为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接受护理后,常规组产妇产后2h的出血量平均为(77.7±56.7)ml,其产后24h的出血量平均为(362.2±123.4)ml。综合组产妇产后2h的出血量平均为(14.8±12.3)ml,其产后24h的出血量平均为(311.1±98.7)ml。综合组产妇产后2h和产后24h的出血量均明显少于常规组产妇,二者相比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

3 讨论

进行剖宫产是临床上常见的助产方式。在围产期内若对产妇护理不当,易导致其出现产后出血等并发症,严重影响其身体健康。本次研究的结果表明,接受综合护理的综合组产妇其产后2h和产后24h的出血量均明显少于常规组产妇。这说明,对进行剖宫产的产妇实施综合护理的临床效果显著,可有效地降低其产后的出血量。

[1] 陈郁葱,潘琰梨,李映桃.预防剖宫产术后产后出血的护理干预[J].实用医学杂志.2012,28(16):2808-2809.

[2] 张艳,贺晓萍,孙成荣,等.探讨护理干预对产后出血的预防及护理[J].西北国防医学杂志.2013,16(06):589-590.

[3] 朱宁,樊平,窦娜,等.624例剖宫产术后出血及相关因素分析[J].军医进修学院学报.2011,32(05):473-474.

[4] 闫艳.剖宫产术后标准化护理流程预防产后出血的临床观察及护理[J].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2011,14(14):50-51.

猜你喜欢
出血量剖宫产产后
探讨子宫压迫缝合术在产后出血治疗中的作用
产后出血并发症的输血治疗及预后
产前宜凉,产后宜温
经阴道分娩产妇产后出血量的估测方法
一胎剖宫产,二胎必须剖吗
不同分娩方式在产后出血量估计上的差异
剖宫产之父
腹膜外剖宫产术应用于二次剖宫产的疗效观察
爱自己从产后护理开始
产后出血量的评估及产后出血相关因素的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