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皮肾镜与后腹腔镜手术治疗输尿管上段结石的对比分析

2016-03-10 09:02李海川
中国现代药物应用 2016年24期
关键词:清除率输尿管微创

李海川

经皮肾镜与后腹腔镜手术治疗输尿管上段结石的对比分析

李海川

目的对比分析经皮肾镜碎石取石术(PCNL)与后腹腔镜输尿管切开取石术(RLU)治疗输尿管上段结石的临床效果。方法96例输尿管上段结石患者,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8例。观察组患者采用RLU治疗,对照组患者采用PCNL治疗。对比分析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及术后1周结石清除率情况。结果观察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及住院时间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8.33%(4/48)低于对照组的27.08%(13/4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术后1周,观察组结石清除率为95.83%(46/48),明显高于对照组的83.33%(40/4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通过微创手术治疗输尿管上段结石,采用RLU较PCNL,具有手术时间短、术后并发症少,术后结石清除率高等优点,在临床中疗效显著,可在有相应医疗条件的医院推广使用。

经皮肾镜碎石取石术;后腹腔镜输尿管切开取石术;输尿管上段结石

输尿管上段结石是泌尿结石的常见疾病,临床中,随着微创技术的不断发展,泌尿外科采用PCNL与RLU逐步取代了传统的开放手术方法[1]。本次研究,选取2013年11月~2015年11月期间在本院诊治的96例输尿管上段结石患者为研究对象,分别采用不同手术方式进行治疗,观察并对比分析其临床疗效,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3年11月~2015年11月期间在本院诊治的96例输尿管上段结石患者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48例。观察组男21例,女27例,年龄26~66岁,平均年龄(39.1±7.4)岁;对照组男23例,女25例,年龄24~67岁,平均年龄(38.6±7.6)岁。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等一般资料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纳入标准:96例患者均经超声、CT、静脉肾盂成像(IVU)、腹平片(KUB)等检查确诊,结石直径1.0~2.8 cm,嵌顿时间均>8周,肾脏均有中度以上积水。

1.2 方法 观察组进行RLU治疗,给予患者全身麻醉,取侧卧位,肾区垫高,分别在腋后线与第12肋交界处、腋前线12肋下缘及腋中线髂前上棘做小切口,置入穿刺套管。据结石定位处切开输尿管,取出结石,然后置入双J管,缝合输尿管切口,术后留置引流管。

对照组进行PCNL治疗,给予患者全身麻醉,取膀胱截石位,于术侧插入输尿管导管至结石处,然后改俯卧位,肾区垫高。在B超引导下,穿刺进入肾盏,置入斑马导丝,沿导丝扩张皮肾通道,建立微创经皮肾输尿管镜碎石通道。直视下插入输尿管镜,采用EMS超声-气压弹道碎石机碎石,冲洗排出碎石,取石后放置双J管,常规留置肾造瘘管。

1.3 观察指标 观察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术后并发症(发热、血尿、输尿管穿孔、漏尿等),术后1周结石清除率。术后1周复查腹部平片,未见明确结石影或直径<0.4 cm视为结石清除,无需处理,定期复查;结石直径>0.4 cm视为结石未清除,必要时再次手术取石。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9.0统计学软件处理数据。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采用 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及住院时间比较 观察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及住院时间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2 两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比较 观察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1 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及住院时间比较(±s)

表1 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及住院时间比较(±s)

注:与对照组比较,aP<0.05

组别 例数 手术时间(min) 术中出血量(ml) 住院时间(d)观察组 48 50.20±9.33a 86.31±26.95a 6.32±1.21a对照组 48 76.76±12.82 168.73±30.56 8.24±1.95

表2 两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比较[n(%)]

2.3 两组术后结石清除率比较 术后1周,观察组结石清除率为95.83%(46/48),明显高于对照组的83.33%(40/48),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论

临床中,输尿管上段结石采用传统开放手术治疗,有较多并发症,临床疗效不佳。随着微创技术的发展及临床经验的积累,目前输尿管上段结石的首选诊疗方法为RLU和PCNL[2]。PCNL需在B超引导下建立微创通道,经输尿管镜取石碎石[3],临床效果显著,但术中易损伤肾实质,冲洗碎石亦可能加重肾损伤出血、肾周积液等,故手术时间延长及出血风险,从而导致患者恢复慢,住院时间长,容易引起肾实质损伤,尤其是当输尿管结石引起梗阻性肾积水,导致肾前性肾功能不全时,出血是常见及最危险的并发症,出血量大时应中止手术,置入肾造瘘管压迫止血,如病情危重时立即行血管介入止血[4,5]。RLU具有不损伤肾脏,且对腹腔脏器影响小,术后出血少、感染风险低等优点,其入路微创,不用切断肌肉,但罕见输尿管撕脱或断裂是最严重并发症,与术中操作不当有一定相关性,是可以预防的[6]。RLU作为一种治疗输尿管上段结石的理想选择,其手术重点在于快速寻找到输尿管、结石,预防结石滑进肾脏,也可作为其他手术治疗失败后的补救措施[7,8]。

本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患者在手术时间、术中出血及住院时间方面均优于对照组,且观察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为8.33%显明低于对照组的27.08%,观察组术后1周结石清除率为95.83%高于对照组的83.33%,差异均具有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综上所述,RLU相对于PCNL治疗输尿管上段结石,具有手术时间短、术后并发症少、术后结石清除率高,临床疗效确切等优点,但对手术操作者的技术水平要求及熟练程度相对要求高,可在有相应医疗条件的医院优先选用。

[1]苏磊.后腹腔镜与经皮肾镜治疗输尿管上段结石的疗效分析.中国实用医刊,2012,39(21):56-58.

[2]关永锋.微创手术治疗复杂性输尿管上段结石的疗效分析.中国医药指南,2013(26):307-308.

[3]吕云凯.微创经皮肾镜取石治疗输尿管上段嵌顿性结石.河南外科学杂志,2015(1):105-106.

[4]马亮,余大敏,张志根,等.经腹腹腔镜治疗输尿管上段结石1171例临床分析.中华医学杂志,2013,93(20):1577-1579.

[5]吴波,杨波,周东言,等.不同手术方式治疗复杂性输尿管上段结石的疗效比较.中国现代医生,2014(29):134-136.

[6]肖峰,周传贵,徐宗华,等.3种微创术式治疗输尿管上段嵌顿性结石.贵阳医学院学报,2015,40(9):985-987.

[7]操志宏,周国保,余运旵,等.微创手术治疗复杂性输尿管上段结石疗效观察.中国基层医药,2014(7):1012-1014.

[8]毛卫江,莫乃新,吕忠,等.复杂性输尿管上段结石的两种微创手术方法的疗效比较.江苏大学学报(医学版),2012,22(1):69-72.

10.14164/j.cnki.cn11-5581/r.2016.24.014

2016-07-18]

112000 铁岭市中心医院泌尿外科

猜你喜欢
清除率输尿管微创
膀胱镜对泌尿系结石患者结石清除率和VAS评分的影响
持续骨牵引复位在近节指骨干骨折微创治疗中的临床应用
肺癌的微创介入治疗——专访北京医院肿瘤微创治疗中心主任李晓光
昆明市女性宫颈高危型HPV清除率相关因素分析
豆清液不同超滤组分体外抗氧化活性研究
经尿道输尿管镜下治疗输尿管结石合并远端输尿管狭窄26例临床观察
电切镜联合输尿管镜在腺性膀胱炎中寻找困难输尿管开口的应用
贲门失弛缓症的微创治疗进展
急诊输尿管镜解除梗阻治疗急性肾功能衰竭
微创旋切术治疗182例下肢静脉曲张的术后护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