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讨集束化护理对脑卒中吞咽功能障碍患者的临床康复效果

2016-03-10 09:03谢清兰
中国现代药物应用 2016年24期
关键词:功能障碍康复差异

谢清兰

探讨集束化护理对脑卒中吞咽功能障碍患者的临床康复效果

谢清兰

目的研讨集束化护理对脑卒中吞咽功能障碍患者的临床康复效果。方法100例脑卒中吞咽功能障碍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方案,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实施集束化护理方案,比较两组患者的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评分及吞咽功能。结果护理后,观察组HAMA评分(9.4±4.9)分、HAMD评分(10.8±2.9)分低于对照组的(13.7±7.8)、(16.4±3.9)分,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护理后,两组吞咽功能均优于护理前,观察组优于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集束化护理对脑卒中吞咽功能障碍患者的临床康复效果显著,有助于患者生活质量的改善,值得临床推广。

集束化护理;脑卒中;吞咽功能障碍;康复效果

脑卒中是一种较为常见的脑血管疾病,其致病特点为高致残率与高死亡率[1]。脑卒中吞咽功能障碍患者的临床体征主要表现为发音不清晰、发音费力以及水电解质失衡等[2],严重影响了患者的生活质量。为了使高龄脑卒中吞咽功能障碍患者能够得到更为有效的治疗,本文特研究了集束化护理对脑卒中吞咽功能障碍患者的临床康复效果,现将研究结果进行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随机抽取2013年4月~2016年10月脑卒中吞咽功能障碍患者100例,其中男60例,女40例。按照随机法将所有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0例。观察组患者中,男30例,女20例,年龄55~82岁,平均年龄(66.30±5.24)岁;病程5~11 d,平均病程(7.70±2.32)d。对照组患者中,男30例,女20例,年龄54~81岁,平均年龄(65.80±5.11)岁;病程5~12 d,平均病程(7.60±2.52)d。100例患者均无其他影响实验的疾病;患者或患者家属均签署知情协议书。两组患者的性别、年龄、病程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1.2.1 对照组 采用常规护理方案,其具体内容包括基础护理、专科护理、吞咽功能护理三方面内容。其中基础护理指病房环境的护理、口腔护理等;专科护理是指对患者病情、意识、瞳孔、生命体征的监测护理,同时对其吞咽功能障碍进行动态评估,进而制定相应的训练计划,对肢体康复进行训练,以及用药的护理(用药过程中的注意事项及可能出现的不良反应);吞咽功能护理是指训练患者的口、舌部主动肌群和被动肌群、软腭、喉肌、咀嚼肌训练,对口、面、舌、下颌运动功能进行改善,使其主动收缩功能达到恢复。患者的吞咽护理可采用门德尔松手法、咽部冷刺激、空吞咽等[3-5]方式进行护理。饮食护理方面注意科学的选择食具及食物。

1.2.2 观察组 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实施集束化护理,其护理内容主要为:①集束化护理小组的成立。根据需要成立集束化护理小组,小组人员应包括神经内科专科医师、副主任护师、康复训练护士等专业的护理人员,在对患者进行科学的护理之前需接受相关的培训,包括干预培训、效果康复训等,培训后需通过考核才能任职相关职位;②最佳时间护理。在患者的精神活性提高时间段内对其吞咽功能及心理情况进行护理,研究表明,脑卒中吞咽功能障碍患者的最佳训练时间为10:00、16:00以及21:00;③心理护理。根据每位患者的特殊情况,有针对性的进行心理护理,包括及时的沟通、交流,了解患者的需求,掌握患者的疑虑,进而解决患者出现的各类问题,帮助患者缓解并改善不良情绪;④健康教育护理。对患者及其患者家属实施健康教育护理,包括讲解吞咽障碍引发因素、功能性恢复的内容、直接摄食的注意事项、正确的选择进食体位及工具、去除咽部残留的方法等,使患者在出院后能够自行解决可能出现的相关问题。

1.3 观察指标及疗效评定判定 采用HAMA、HAMD评分评估患者的焦虑、抑郁情况,分数在18分以上时可判定为焦虑、抑郁;采用洼田饮水试验评定吞咽功能,Ⅰ~Ⅴ级分别表示为吞水顺利无呛咳、吞水一般且无呛咳、吞水一般且有呛咳、吞水较差有呛咳、吞水较差呛咳频繁[3]。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9.0统计学软件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采用χ2检验;等级计数资料采用秩和检验。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护理前后HAMA、HAMD评分比较 两组患者护理前HAMA、HAMD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两组HAMA、HAMD评分均低于护理前,观察组低于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见表1。

2.2 两组患者护理前后吞咽功能比较 两组患者护理前吞咽功能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两组吞咽功能均优于护理前,观察组优于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见表2。

表1 两组患者护理前后HAMA、HAMD评分比较(±s,分)

表1 两组患者护理前后HAMA、HAMD评分比较(±s,分)

注:与对照组比较,aP<0.05 ,bP>0.05

组别 例数 HAMA评分 HAMD评分护理前 护理后 护理前 护理后对照组 50 20.9±1.8 13.7±7.8 21.9±2.8 16.4±3.9观察组 50 19.7±5.9b 9.4±4.9a 22.7±3.9b 10.8±2.9at1.376 3.301 1.178 8.148P>0.05 <0.05 >0.05 <0.05

表2 两组患者护理前后吞咽功能比较(n)

3 讨论

脑卒中的并发症——吞咽功能障碍的致病机制主要为食物无法经口至胃部,这是由于患者的吞咽功能受损所导致,其中吞咽功能受损包括双唇、下颌、软腭、食管括约肌、咽喉及食管受到不同程度的损伤[4]。

本文研究了集束化护理对脑卒中吞咽功能障碍患者的影响,研究结果显示,护理后,观察组HAMA评分(9.4±4.9)分、HAMD评分(10.8±2.9)分低于对照组(13.7±7.8)、(16.4±3.9)分,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两组吞咽功能均优于护理前,观察组优于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有效改善了患者的生活质量。

综上所述,集束化护理对脑卒中吞咽功能障碍患者的临床康复效果显著,有助于患者生活质量的改善,值得临床推广。

[1]洪显钗,舒美春,留盈盈,等.集束化护理对脑卒中吞咽功能障碍患者康复效果及生存质量的影响研究.中国全科医学,2015,18(8):950-953.

[2]胡迎春,莫翠芳,龙四妹,等.集束化护理策略对脑卒中后吞咽障碍康复训练效果的影响.中外医学研究,2016,14(16):70-71.

[3]李华.卒中单元护理模式对脑卒中后吞咽功能障碍患者康复的效果观察.中西医结合护理(中英文),2016,2(6):140-142.

[4]唐妮妮,宋惠,于力.探讨集束化护理对脑卒中吞咽功能障碍患者康复效果及生存质量的影响.中国卫生标准管理,2016,7(16):189-190.

[5]徐惠兰,赵新慧.康复护理联合中药熏蒸对脑卒中并发吞咽障碍患者吞咽功能恢复的临床观察.时珍国医国药,2016,27(8): 1935-1936.

10.14164/j.cnki.cn11-5581/r.2016.24.103

2016-12-07]

528231 佛山市南海区第五人民医院内一科

猜你喜欢
功能障碍康复差异
糖尿病早期认知功能障碍与血浆P-tau217相关性研究进展
康复专科医院康复设备维保管理新模式的建立和探讨
相似与差异
糖尿病认知功能障碍机制研究进展
体感交互技术在脑卒中康复中的应用
康复护理在脑卒中患者中的应用
找句子差异
勃起功能障碍四大误区
生物为什么会有差异?
护理干预在轻度认知功能障碍患者中的作用分析